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各地有哪些特产 江西什么土特产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各地有哪些特产 江西什么土特产最好更新时间:2022-10-01 12:40:02

一. 江西省 抚州 广昌 广昌茶树菇

广昌茶树菇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的。广昌县茶树菇比较嫩脆,口感好,产品质量优势大,销售价格比较好。是宾馆、家宴营养价值及佳的超级天然保健食品。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茶菇,据《中国通志》记载:“赣产录异云茶菇生油茶树上,其菇薄而柄长,茶菇味在柄,浓郁中得清气,尤胜茶菇。所产不多,不堪装载。”自古以来,客家民间称为“神菇”。

茶树菇主要生产地为江西广昌县,2010年全县培植茶树菇筒约1.8亿筒,生产干菇约930万斤,年总产值2.4亿元。其中盱江、头陂、赤水、甘竹、塘坊、水南、杨溪等乡(镇)从事此培植业者甚多,尤以盱江镇为核心区,不断辐射周边乡(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在生活方面人们普遍追求食用无公害、生态绿色农产品。广昌县茶树菇因为采用木屑为原村料,生产出来的茶树菇比较嫩脆,口感好,产品质量优势大,销售价格比较好。为此,广昌县茶树菇非常畅销,目前该产品不仅进入广州、福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并销往香港、澳门地区,而且出口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二.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滑鱼

是江西赣州宁都县的。清代宫廷御膳中,有一道菜叫滑鱼,是宁都特色菜,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就是常说的乾隆,他曾经爱吃。

据说滑鱼这个菜名也是弘历取的,民间传说,弘历六下江南,其中一次微服私访,只带了一个小太监,途径宁都。那年大旱,只见田干禾枯,赤地千里,人影稀疏。到吃饭的时候,一家饭店也没碰上。小太监敲开路边一户人家,见里面只有老夫妻二人。弘历自称是北京富商,求饭一餐。老夫妻说,年轻人都逃荒了,自己走不动才留下来,家中米没一粒,油没一滴,菜没一兜,鸡鸭鹅全死了,平时挖野菜度日。只山塘中还有几条鱼,本来留着救命,现在给客人吃吧。小太监抓了鱼,可老夫妻没有佐料,只好用仅有的一点薯粉,粘了鱼块,放在沸水中,一会儿就煮熟了,再撒上一把野藠苗,竟然清香满屋。那弘历吃起来,觉得香滑鲜嫩,便问菜名。老夫妻说没名字,弘历就说,叫滑鱼吧。后来,弘历免了宁都当年的赋税,并把滑鱼的做法带回宫中。菜肴由皇帝命名,传说不少,查来都无实据。弘历好大喜功,六下江南,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微服私访云云,不过是出于帝王崇拜的美好想象罢了。滑鱼即使到宫中,也只是无数贡品中的一品,无须皇帝去发现的。

一般来说,宁都做酒席才会上滑鱼。做滑鱼时,先将草鱼除去内脏清洗干净,再切成片状,鱼片最好是长2寸、宽1寸左右,入盐腌片刻,将鱼片通体滚粘薯粉(干粉),逐块放入沸水中清煮,待鱼片外层的薯粉煮熟成透明状时捞起,再放入冷水中冷却片刻后捞起待用。食之前,将鱼块入滚汤中煮沸,加入盐、姜末、葱白后,起锅淋少许麻油即可。当然,也还可以放入几棵青菜叶子,鱼肉金黄,菜青碧绿,交相辉映,晶莹剔透。上桌的时候,滑鱼往往会用一只大碗盛着,在桌上要占块好大的地盘,鱼片都泡在汤里,只见汤影粉红,汤上青碧,丝丝鱼香味也随之飘起,浓浓的很诱人。

在宁都,滑鱼还叫蝴蝶鱼,汆鱼。说蝴蝶鱼,大约是说沸水煮的时候,薄鱼片翻滚,像蝴蝶在花中蹁跹;说汆鱼,就说沸水煮这一下叫做汆,是宁都菜常用的一种手法。相比较而言,煮是重手法,菜易烂;而汆,只是在沸水中略停,轻轻地,让食物的鲜和食物一起飞起来。(谢帆云)

信息来源:今日宁都报 谢帆云

三. 江西省 上饶 玉山 黄金茶

黄金茶 玉山、婺源县山区。多年生灌木,学名柳叶蜡梅、山腊梅,生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密林中。民间历来作为清凉解暑、健身消食、治胸腹胀痛、除烦躁咳嗽的良药。茶香馥郁,滋味醇厚,甘中略含清苦,苦后有余甘。因其资源珍稀,功效奇特,被誉为“绿叶黄金”,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婺源村民多在端午前后采摘,扎束挂于檐下备用。黄金茶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性成份,有铁、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18种氨基酸,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及增强免疫等作用,对镇痛、镇咳及祛痰、预防及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毒性流感等有特殊疗效。

四. 江西省 上饶 德兴 德兴高山茶

德兴高山茶是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德兴高山茶含有大量氨基酸、多酚类、咖啡碱、多种维生素、芳香物质、糖类等。

德兴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群众有种茶、制茶的好经验,全市有茶地4万亩左右。茶树遍布全市,新岗山镇已初步建成了万亩绿茶基地,占才、界田、黄柏等乡镇栽种面积在3000亩以上,除银城、四洲、张村及龙头山等乡镇外,其它乡镇茶树栽种面积也都在千亩以上。春、夏、秋季均可采茶,但各季茶叶产量、质量差异悬殊。

德兴新岗山镇的晶品香茶,其品质可追婺源的绿茶,是年节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

五. 江西省 新余 分宜县 江西嵩酒

江西嵩酒系列主要有嵩酒王、嵩醇、嵩酒、嵩曲、汽酒等,是明朝内阁大学士严嵩府所传秘方配以现代技术精酿而成,它醇厚浓郁,入口柔和,回味悠久,饮醉而不上头,不口干,九二年被评为江西名酒,九四年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是宫廷型佳酒。

六.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三都米粉

周末回家,因为转移户口的事,我去了三都镇派出所,回想起来差不多有十几年没去过三都镇了,刚进三都镇,面对一排排整齐的新街道,一座座新楼房,我再也找不到我记忆中熟悉的三都镇了,三都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变化,现在是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两条小街的乡镇了,以前的木房早已被现在的漂亮的楼房代替,以前的地摊都变成了现在一排排整齐的商铺。唯一的熟悉的那就是大街上还是人满为患,人群密密麻麻,整个市集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宣传语,显示出三都不愧是市集重镇。

办完事到了中午,肚子有点饿了,心里不由自主的想起吃米粉,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吃三都的米粉,十几年没吃了,我非常怀念三都米粉。三都的茶馆很出名,十几年前,三都镇的大街小巷里大大小小茶馆无数,无论春夏秋冬茶馆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到了中午,每个茶馆爆满,座无虚席,男女老少都挤在在茶馆里,大人们喜欢喝茶,泡上一杯茶,吃点甜点,一边喝茶,一边高谈阔论,有吹嘘之谈,也有内幕曝光之料,有点评国家大事之论,也有生活琐事之争……小孩子不喜欢喝茶,包括我在内,大部分小孩都喜欢吃三都的米粉,茶馆里也有米粉,三都的米粉粗而滑,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口感非常好,而且米粉都是店主手工制作,再配上三都特有的米粉调料,煮出来的米粉还没端出来,我们就闻到了香飘飘的米粉味道,让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小孩更是受不了,米粉一出锅,我们这些小孩就抢着去端,谁先端到,就是谁的,没抢到的只能一边等下一碗,一边嘴馋的看着别人美美的吃着,三都米粉主要有炒粉、汤粉、拌粉,每种又分鸡蛋粉、肉丝粉、素粉。小的时候条件困难,尽管鸡蛋粉、肉丝粉只贵五毛的钱,我们经常只能吃素粉,偶尔父母豁达一次,我们才能吃到鸡蛋粉或肉丝粉。尽管是素粉,三都米粉的香、辣、鲜、滑,我们吃的是相当过瘾,每次吃的是连汤的不剩一丁点儿。吃饱了就坐在茶馆里听大人们讲故事、笑话(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事觉都是在说故事)。记得每次为了想吃三都米粉,父母要去三都时,我们这些小孩就想跟去,父母们不肯带,我们便使出全身解数:有撒娇的,也有哭闹的,有谈条件的,也有地上打滚耍无赖的,什么办法都用了还是不行,那只有偷偷的跟着父母后面,等到了三都才现身,父母无奈只能接受现实。三都镇是我们的临乡,离我家将近有十公里。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为了缩短路程,我们去三都都是走山路去,要走一小时。实在是三都米粉太诱人,我们是宁愿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也要去,而且是特别兴奋,都是你追我赶的跑着去,快到了三都才停下来等被我们远远甩在后面的父母。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再次端起一碗三都米粉,还没吃就闻到了那熟悉的香味,顿时小时候吃三都米粉的一张张画面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画面的生动演义,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夹起一筷子米粉,送到嘴边,嗖一下,一根根米粉滑进嘴里,香、辣、鲜、滑,还是这熟悉的味道。和小时候一样,连汤的不剩,美美的吃完了一大碗。十几年吃过了各地的米粉,感觉还是三都米粉最好吃。虽然三都米粉没有桂林米粉闻名于全国,但三都米粉的味道我最喜欢,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我就是喜欢三都米粉味道,或许我更想回味的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味道吧?(杨仪平)

七. 江西省 抚州 宜黄 墨鱼粉皮

一、原料:



主料:干墨鱼100克,绿豆粉皮150克。 2、 配料:带膘猪瘦肉100克,水发香菇25克。 3、 调料:葱段、姜丝、精盐盐、味精、料酒、酱油、熟猪油、胡椒粉各适量,肉汤750克。



二、制法:



1、 将干墨鱼去骨,用竹筷夹在火上烘软,随即切成细丝,用水洗净,再放入冷水中浸片刻,捞起挤干水分,猪肉、香菇切丝待用。 2、  粉皮放入开水中泡软(不可泡透)后捞起,趁热卷成圆筒状,切成似韭菜叶的丝状待用。 3、 炒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猪油50克,烧至六成热时,将肉丝、墨鱼丝下锅煸炒片刻,随即放入肉汤、精盐、料酒烧沸后,改用小火炖煮。待墨鱼出汁酥烂,再把粉皮丝放进锅里,稍烹4一5分钟,待汤汁浓稠,再放25克猪油,葱段、姜丝、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装盘即成。

八. 江西省 抚州 南丰 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丰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丰蜜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丰蜜桔为我国古老柑桔的优良品种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贵之一。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古籍《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一带所产的柑桔,就已列为“贡品”。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籍的曾巩,曾写诗赞美家乡的柑桔:“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翠羽流苏出天仗,黄金戏球相荡摩。入苞岂数桔柚贱,宅鼎始足盐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觉凡木多。谁能出口献天子,一致大树凌沧波。”由此可见,当时蜜桔已能献给天子,故南丰蜜桔又有“贡桔”的美誉。在中外友好交往中,曾被斯大林同志誉为“桔中之王”。

200多年前,南丰蜜桔就已开始专业化生产了。清朝鲁琪光在《南丰风俗物产志》记载:“蜜桔,四方知名。秋末,篱落丹碧累累。闽广所产逊其甘芳。近城水南杨梅村人,不事农功,专以为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蜜桔生产现已实现科学育种栽培。南丰蜜桔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全身都是宝。鲜果营养丰富,在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3克,柠檬酸约1克,维生素C19.5毫克,溶性固性物14%(主要是糖、氨基酸、磷、铁、钙等元素)。桔皮有理气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桔络有通络舒筋、顺气活血的功效;桔核能理气、散结、止痛。南丰蜜桔还可以作为加工业的原料,如用桔皮提炼的橙皮甙能制成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的药品;用果肉酿酒、酿醋,制作出蜜桔香槟酒、蜜桔可乐等,具有独特的香味。用桔皮桔花可提炼出天然果胶和香精,安全、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

南丰蜜桔源出乳桔。南丰县四周环山,地处洪州(今南昌)以南,冬季比洪州暖,夏季比洪州凉,适宜乳桔生长。唐代开元以前,距今已有1300多年,乳桔落户南丰,由于获得优异的生态条件,很快就成为农家主要果树栽培品种。经过长期繁育,虽出自乳桔,却具有新的性状,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气浓郁,在桔中独具特色。人们以其味似蜜便称之为“蜜桔”,销往外地冠以产地名称称之为“南丰蜜桔”。唐宋以来,南丰蜜桔均被历代朝廷列为贡品,故有“贡桔”之称。清末民初是南丰蜜桔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最高年产曾达12万担之多。到民国时期,因战乱和灾害的影响,生产由盛趋衰,桔树被大量砍伐,桔园荒芜,产量急剧下降,一般年产只有1—2万担。到建国前夕,南丰蜜桔面积不到3000亩,年产蜜桔17789担。南丰蜜桔栽培地区集中在城区及县城附近的瑶浦、水南、杨梅、茅店等乡村,离城5公里外则少有栽培。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蜜桔生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政策上、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帮助和扶持桔农恢复和发展蜜桔生产。

九. 江西省 赣州 定南县 汤皮

赣南农家常吃的一种待客零食,由纯米浆倒在竹簸箕上做成烫皮晒至半干,然后放在炒热的沙中加热至熟。板干,成品呈片状,入口脆酥,凉置则柔韧,香味独特,是客家人待客和自己食用的可口点心。

有不同的口味:韭菜味汤皮、蒜香味辣味......

十.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