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襄阳特产的广告语 襄阳特产的广告语20字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襄阳特产的广告语 襄阳特产的广告语20字的更新时间:2022-09-28 17:59:10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大耳黑猪

襄阳大耳黑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襄阳大耳黑猪

肉类产品

湖北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襄阳黑猪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襄阳市所辖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老河口市、枣阳市、保康县共8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卧龙镇、牛首镇、龙王镇、石桥镇、薛坪镇、石花镇、庙滩镇、仙人渡镇、七方镇、马桥镇)12个村(红庙村、关山村、王坡村、汪营村、龚湾村、宏道村、薛家坪村、将军村、喻家湾村、高庄村、杜坡村、周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0′~112°13′,北纬31°50′~32°03′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襄阳花红

襄阳花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花红是湖北襄阳市襄城区的。

襄阳花红很有名,日本犬山市的朋友还问过襄阳花红。原来襄阳城内,有大片花红,只有襄阳城内的花红才称得上“正庄”货。每当盛夏开始(7月20日左右),花红成熟,金黄透红(胭脂红)的花红挂满枝头。那满园浓郁的青香味,让路人垂涎欲滴。

襄阳花红果大,平均20个就有一斤,太阳照射的部分呈胭脂红,上有粉状白蒲,果把短而歪,皮薄肉多,核小无渣,沙甜,味似香蕉,无怪酸味。

襄阳花红的采摘方法也十分讲究;篮子挂在树枝上,用手小心地一个一个摘下,每个花红把上要带一至两片叶子。果入蓝时,果向下,带叶的蒂把朝上,果上的白粉就擦掉了。蒂把上带叶出售,给人以“果红叶绿”之感。带上白蒲,表示新鲜。 花红还有药用价值。治疗消化不良,生津开味,增进食欲。

襄阳花红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花红专业技术协会

13889576

苹果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腊肉

腊肉的沿革已无从考究。在乡村,每年腊月都有宰“年猪”的习惯,这是他们展示丰收,欢庆新年的标志。由于年猪一般在腊月宰杀,其肉色泽如腊,故以“腊肉”成名。腊肉的制作既简亦难。年猪宰杀后,将抹盐的肉条置于陶缸中,一个星期以后,见缸底盐水渗出,便可上吊熏炕。炕常年烧的是木柴。在这样的炕上熏干而成的腊肉,味道很特别,挂在炕上一段时间后,便收藏起来。山区气候温凉,大多又是石头房子,通风透气,腊肉可长期搁置,而且搁置时间越长,腊肉的味道越是奇香无比。腊肉的储藏自有学问。一般人家,每年一头年猪,炕的腊肉可以吃到栽秧割麦,也有吃到八月中秋的。有的殷实人家,每年宰杀2~3头年猪不为稀罕,陈年腊肉放置二至三年不霉不烂。其储藏之法颇多,一般将腊肉埋入干谷仓中,或用谷壳拌辣椒、花椒末包上草纸,置于阴凉通风处。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玉兔奔月

创新菜。将主料鱼茸8两,蛋清8个与调配料干淀粉、精盐、味精一起拌匀,下16个剂子,手工造型成玉兔状,其余的鱼茸在盘内修饰成月亮状,青菜叶制成月中桂花树样,16个玉兔朝着月亮方向,入笼蒸制,出笼后勾明芡。成菜色洁白,味咸鲜,落口消化。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城板鸭,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主的当年成鸭,以独特的配料将3-4斤重的成鸭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真空保鲜技术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外表呈白色、淡黄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暗香可口、其状如扇、外形美观、携带方便。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吃活多样,饮酒佐餐之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

生产历史

早在清朝道光(1782~1850年)年间,宜城的郑集、璞河一带出产腊制板鸭,风味一时无二。《宜城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宜城出产的板鸭色泽光亮、香味扑鼻。湖北的襄阳、随县、仙桃、洪湖和河南省的南阳、宝丰等外地的客商纷纷来到宜城收购板鸭,然后运到汉口、郑州等地销售,四季不断

制作过程

宜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成就宜城板鸭浓郁特色和优良品质的基础。制作上等宜城板鸭的原鸭,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原种。而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地理和气候条件独特,境内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原鸭产区。

宜城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结束,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品质最佳。

从原鸭到成品板鸭,要经过十几道基本工序,制作时间持续数月。每年中秋前后,厂家开始大量收购自由放养的草麻鸭。原鸭购进后,一般育肥28天。育肥鸭在通过禁食、宰杀、放血、退毛等一系列程序之后,就进入最重要的腌制环节,宜城板鸭的腌制极有讲究,鸭体被撒满细盐,需要人工反复擦拭,再被放入缸内。腌制时间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决定,时间一旦过长,则板鸭咸味太重,影响质量。腌好的板鸭定型后就可进行晾晒了,一般需要日晒夜露5~7昼夜

历史传说

传说在楚昭王时,楚国郢都(即今湖北宜城市)宫廷里有一位名叫石纠的厨师,手艺高超,经他烹制的菜肴,精美无比,深得楚王和内臣外宾的喜爱。

石纠家住宜城蛮河岸边,家中只有六十多岁的0独自生活。一天,石母在洗衣时不慎滑入蛮河,多亏几个放鸭人将她救起;石母上岸后就病了,又多亏乡亲们细心照料,才得好转;乡亲们又捎信到宫中,将事情告诉了石纠。

石纠是个孝子,他闻讯后急忙告假,连夜赶回家里看望母亲。对救他母亲的放鸭人和照料母亲的乡亲,他一一上门酬谢。为怕母亲再发生意外,石纠从此再不敢离家。

石纠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谋划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见乡亲养了不少鸭子,可是鸭蛋和鸭肉都不值钱,便将自己的手艺用上了:他把在宫中酱制天鹅和禽蛋的手艺,用来加工成酱板鸭和酱蛋,谁吃了都说好。弄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还能卖得好价钱。

自石纠回乡后,楚宫中的烹饪质量不如以前,楚王食欲下降。于是宫中派人寻访,找到了石纠,要他回宫去。石纠为了尽孝和报答乡亲,请求来人帮他辞掉宫中的差事,还请他带回去一些自己制作的酱鸭和酱蛋给楚王。楚王品尝后大加赞赏,对石纠孝敬0、报答乡亲的情分,更是赞不绝口。他传令下去,将酱板鸭和酱鸭蛋赐名为“贡品酱板鸭”、“贡品酱鸭蛋”,常年生产,供应楚宫。

石纠领着乡亲们,靠着生产贡品致了富。这贡品酱板鸭、酱鸭蛋的美食和独特制作工艺,也流传至今。

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宜城市《关于划定宜城板鸭原产地地域范围的请示》(宜政文[2003]6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宜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甲鱼

襄阳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甲鱼

襄阳市襄州区水产养殖协会

甲鱼,又称为团鱼或者鳖。它的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在它的身上,找不到丝毫的致癌因素。甲鱼也因此而身价大增。

甲鱼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九.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南漳香菇

南漳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漳县东巩镇位于荆山山脉东端,地处襄阳、荆门、宜昌三市交界处,漳河贯穿全境,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境内土地肥沃,林木茂密,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漳县东巩镇连续4年保持在1000万袋以上的香菇发展规模、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香菇第一大镇”美誉。

自1996年开始,该镇开始探索代料香菇的种植技术,采取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重金聘请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措施,经过10多年打拼,全镇5000多户菇农已娴熟地掌握了种植技术,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去年,该镇代料香菇发展达到1500万袋,较上年增加500万袋,产量达到3000吨,菇农当年收入人平超过5000元。今年,该镇实现规模化发展,连片种植,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在总量上将突破2000万袋,产量实现5000吨,产值突破2亿元。

2013年10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南漳香菇”商标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湖北南漳县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突破。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中国历代医学家对香菇均有著名论述。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香菇的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香菇中麦角甾醇含量很高,对防治佝偻病有效;香菇多糖(β~1,3葡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含有六大酶类的40多种酶,可以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对人体降低血脂有益。

南漳香菇

南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1476797

香菇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甜柿

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大量铁元素。( 枣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