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蒲城9月份有什么特产 蒲城的十种特产是怎么做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蒲城9月份有什么特产 蒲城的十种特产是怎么做的更新时间:2022-10-02 08:50:46

一.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八宝辣子

“油泼辣子一道菜”是关中民俗,蒲城人把它丰富了,油泼辣子之外,加入肉蔬,使这道菜更加名副其实。八宝辣子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菜。配料众多,故名“八宝”。其原料并非固定不变,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咸菜丁,三是大肉丁。其他可因季节不同,就地取材,再加入别的料。最终成品颜色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群星荟萃”。不过,一辣二咸三香仍是八宝辣子的根本。端上来一碗,别说吃,先是搭眼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用筷子挑起来一尝,那香、那味,真陶醉得回不过神来。一顿饭吃完,人也精神了,红光满面,鼻头冒汗,浑身上下都感到舒坦。近年来,八宝肉辣子经不断改良,已不仅是蒲城人的绝活,更是陕西乃至全国人民向往的美味。

说到八宝辣子,就不得不提蒲城名声在外的椽头蒸馍。北方馒头千姿百态,唯有蒲城的做工最讲究,吃着最香甜,甚至被称为中国一绝,清代贡品。鲜红喷香的八宝辣子夹进雪白香甜的椽头蒸馍,咀嚼之后那可是浑身发热,满口生津啊!

蒲城人种辣椒、做辣椒、吃辣椒,是有其历史地理缘由的。早在唐代之前,关中地区就是富庶之地。千里沃野,土地平整,常年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农作物栽培,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所以辣椒的种植也就在其中了。因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常年有西北风侵扰,为驱寒防冷,辣椒就成为一种极好的食品。它有辛热、御寒、健胃等功能,所以蒲城人将吃八宝辣子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离开了它,即使山珍海味,也觉得无趣没味。

二.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土布

蒲城土布

民间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如下图)加工而成。

蒲城老粗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又因其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防螨止痒,调节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有效防御紫外线。彩棉系列具有远红外功能,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促进睡眠。加上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七十八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十六道: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打线、染线、落线、整花型、整经做纬、闯杼、掏综、栓机、织布、了机、修布等,一件成品才算完工。

纯棉土粗布已有千余年生产历史,明清两代曾被作为贡品贡皇室。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法生产的“梦特柔”系列床上用品,系绿化环保产品,保证100%纯棉,具有色泽美观、柔软舒适等特点,冬季贴身保暖,夏季吸湿沥汗,经常使用可保护皮肤,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是人类最佳的床上用品。

古为今用,采用民间手工织布工艺,以传统老粗布的独特风格,顺应绿色纺织的潮流,采用天然棉、天然彩棉为原料,整个过程从种植到手织布制品,无污染,不经化学处理、漂白、印染等,无任何化学成分,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实现了民间传统工艺,与自然原料相结合的千年畅想,使这一极具魅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现在工艺的粗布在原有手工老粗布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是一种使用舒适,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最佳绿色产品,它朴实无华,淡泊悠然,抛去了刻意的华丽装饰,是现代繁华都市人之最爱,它处处散发着纯朴、简约,但又不失时尚,就像汩汩流淌的田园小诗,令人身体健康、心旷神怡。

三.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椽头馍

椽头馍严格按照传统的揉面、搓条、手工制作、土法蒸笼,加工生产。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市场要求,采用了盒装箱装等礼品化包装,使椽头馍既保持了固有的传统风味,又迎合了现代人馈赠亲朋的消费理念,从1998年起,蒲城椽头馍就远销西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还漂洋过海进入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成为世界认识中国、认识蒲城的一个载体.因其状如椽头而得名,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为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而声名原扬。相传古代地方官员多以椽头蒸馍用麻纸包裹装箱,作为上贡皇家及执政大员之礼品,也曾远销湖广各省。在制作方法上别具一格,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 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

四.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白帽辫

白帽辫为临渭区传统手工艺品。选用麦杆手工编织而。其色白光亮,纺织精细,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加工草帽、提蓝、坐垫、盛器、壁挂等。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英国、东南亚各国。

五.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宫廷花炮

蒲城宫廷花炮

陕西蒲城宫廷花炮,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唐代就有专门供皇室专用的御用花炮,即“宫廷焰火”,到宋元明时民间的焰火花炮已较普遍。至清道光年间,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蒲城已达鼎盛时期,清朝诗人张崇健在观赏蒲城焰火花炮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火树银花幻似真,元宵夜郎艳阳辰。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遍地春。”生动的描绘了燃放焰火花炮的壮美景观。

现在,焰火花炮已成为蒲城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蒲城宫廷花炮厂已成为这个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是陕西省公安厅批准的花炮生产企业,具有-燃放资质的焰火施放单位。现已形成小烟花。宫廷焰火(架子烟花),中空组合艺术烟花,高空礼花,庆典礼仪特制烟花,舞台专用烟花(安全,无烟,环保)等六大类生产线。拥有58名产品研发技术队伍。各种设备施放设施成百台套,能独立承担国内外各种大中小活动的烟花设计,制作,施放工作。

六.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面辣子

面辣子

面辣子,也有叫蒸辣子模糊的。其法,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等普通蔬菜通通放到一个盆子里头,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人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法: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多少可以与街上叫卖的胡拉汤相比较。

【原料】面粉60克(面粉与匙面相平时,一汤匙的普通面粉约10克),干辣椒面适量,豆腐、木耳和黄花菜切成小块适量,少量葱末和蒜片,粉条碎节少量,食用油,盐和花椒粉适量备用(此面粉量为成人食用一大碗需用原料)。

【制作过程】

1、把面粉放在碗内,先用适量自来水搅成稀糊状(切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面辣子做好后无疙瘩),然后加入400ml开水搅拌均匀。稀稠程度以“搅拌后筷子上残留的面糊能连续点滴成线状”即可(成败关键)。

2、放入适量的盐、花椒粉以及备好的小块豆腐、木耳碎片、黄花菜末、葱末、蒜片、粉条碎节搅拌。

3、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干辣面,加入一汤匙的生食用油后不需要搅拌。

4、把碗放入烧开水后的蒸笼蒸20分钟后出笼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吃时,用热馍蘸,或者把热馍掰成小块泡在面辣子碗内,馍香加上麻、辣、咸和蒜香,味道非常有特点,记着拿出蒸笼后最好放置5分钟再吃,不然容易烫着奥!

七.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高力肉

高力肉是陕西省蒲城县的一道名菜,蒲城县人爱吃高力肉,酒席宴会,常常离不了这道菜。

高力肉的做法是:用精瘦肉,切块,约胡桃大小,裹蛋清、淀粉,先过油,再蒸制。蒸时加精盐、味精、葱、姜、大料及酱油。高力肉呈酱红色,酥而不烂,味略咸而香,老少咸宜。为什么蒲城人却如此偏爱呢?

原来这高力肉,是因高力士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总管而得名的。唐玄宗埋葬于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叫做泰陵。高力士也埋葬于此,作为陪葬。据传高力士酷爱吃这样的肉菜,所以,这菜就叫做高力肉。大概又因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县,所以,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

高力士生前得到唐玄宗的厚爱与重用,读史者都知道,看过电视连续剧《唐玄宗》的人也知道。因安史之乱,唐玄宗不得已而让位,郁郁寡欢而死。其时高力士尚在由四川获得赦免返回长安的途中,得悉这一对他而言极大不幸的消息后,悲伤至极,吐血而死。高力士对李隆基绝对忠实,可以盖棺定论。

1999年,在高力士墓出土志石一方,镌铭文一千四百三十四字。开头几句说:“事君之难,请言其状:尽礼者,或以为谄;纳忠者,时有不容。直必见非,谓之劘上。严又被惮,不得居中。古人所谓为臣不易者以此。至有排金门,上玉堂,出入五纪,近天子之光,周旋无违,献纳必可;言大小而皆入,事曲折而合符;恭而不劳,亲而不黩;谏而不忤,久而不厌;美畅于中,声闻于外,开元之后,见之于高公矣。”①这段话,将事君之难,以及高力士周旋应对、左右逢源的本领,描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品名菜,阅古碑,读史书,既饱口腹之福,又得些许启示,不亦乐乎。

八.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华山细辛

产于华山细辛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华山细辛根极而直,花深紫色,嚼之习习如椒,味辣可入药,对头痛疗效极佳。”因华山细辛颇名贵,陈抟老祖曾向宋太祖进贡过华山细辛。

九.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花炮

蒲城花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花炮之乡”——陕西蒲城县,是闻名全国的“焰火之乡”和我省三大传统花炮产区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今天,蒲城花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就业人员就3万余人,可生千余品种。蒲城焰火曾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赴法国巴黎、日本等国施放。得到“焰火放异彩,海外灿光华”的赞誉。也曾先后七次赴京为国庆大典施放焰火、为深圳“荔枝节”、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大庆及国内多项重大活动锦上添花,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蒲城花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蒲城县兴镇、荆姚镇、坡头镇、苏坊镇、三合乡、贾曲乡、大孔乡、翔村乡、高阳镇、洛滨镇、罕井镇、永丰镇、上王乡等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生姜(汆)丸子

生汆丸子是陕西的一道传统菜肴。蒲城人习惯称做生姜丸子。因为蒲城的生汆丸子是以生姜味出头的。人们食用过程中,除丸子鲜嫩酥软,汤味鲜美外,在味觉上占突出地位的是生姜。所以人们将其叫做生姜丸子。据说,有次在宴席上,当生汆丸子盆端上桌子后,生汆丸子汤盆0现的情景使人惊奇,像耍魔术一样:就是当汤盆刚一上桌,立即由盆底浮出八颗丸子。人们刚用调羹捞完之后,又从盆底飘上来八颗,如此,三十二颗丸子,由四次分批浮出汤面。这一奇景,可与又一村那人们一边动筷吃鱼肉,而鱼头鱼尾还在摆动的“活鱼活吃”的场景相媲美,这真使人大开眼界。这一烹调绝技,使人们不得不对中国菜肴烹调工艺的高超神奇而拍案叫绝。

对于这个生汆丸子分批由盆底跃出汤面的奇迹,在特级厨师梁岳安先生脸上,露出了内蕴中国烹调技术高奥博深的微笑。他解释菜肴上出现任何使人们惊奇的现象,都是在长期的烹制工艺中探索,不断研究,独运匠心,用艰苦的劳动,而创造出既让人们得到充分的美味口福,又让人们得到欢欣惊喜的精神享受。其实这道菜的制作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遵照菜肴制作规律,稍作调整而已。就是将制作好的生汆丸子,按照成熟时间,先后分批入锅而已。就是这么简单。

生汆丸子是以生姜出头,这里就要说一下生姜。《中药大辞典》中说:生姜味辛、微温。入心,肺、脾、胃四经。有治风寒感冒、喘咳、止呕、除风湿、胀满、泄泻、开胃、胃寒等功效。老年人多吃生姜,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现代医学上研究,还把生姜作为一种美容佳品。

关于生姜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老婆婆捂着肚子翻滚呻吟,天宫神医吕纯阳让她吃了三粒仙丹。吃后不但病未治好,反而病情更加恶化。这时,一个姓姜的老头来了,摸了老婆婆脉,顺便从地头挖出一块生姜,洗净切片,放上红糖,熬成姜汤。老婆婆喝下姜汤后,周身出汗,腹痛消失。吕纯阳忌妒姜老头,将赤练蛇变成一只大鳖爬向姜老头。姜老头将其打死煮食。吕纯阳以为他中毒必死无疑。可姜老头不但没死,反而精神更好。原来,姜老头用三片姜黄解了蛇毒。由此,生姜不但作为美食的一种调料,而且还有医疗保健的功能。

生汆丸子的制做方法。是将选好的肥三瘦七的肉块,剁成肉泥,然后用筷子将肉泥顺一个方向徐徐搅动,同时将泡好的生姜水和一个蛋清,在搅动中分三四次浇入肉泥中。同时,再加入少许食盐。等肉泥中调料搅拌均匀后,再捏成丸子。

做汤。用姜味重的清汤,加少许盐、味精,做好后,将丸子分批入锅。等丸子一批批扑噜扑噜飘上来后,再在汤中加上香菜明油,即成鲜嫩、生姜味浓的生姜丸子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