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特产英文名 扬州介绍英语单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特产英文名 扬州介绍英语单词更新时间:2022-10-20 08:10:39

一. 江苏省 扬州 江都 花木

江都,种植花木,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唐代,盛于清代,素有:“花木之乡”之称。扬州八怪郑板桥有“十里栽花算种田”的诗句,江都市现有花卉生产面积2万余亩。产品包括苗木、盆景和盆栽花卉。主导产品有桃花、梅花、琼花、樱花、桂花、紫薇、蜡梅、五宝杜鹃、芍药、月季、龙柏、蜀桧、雪松、广玉兰、银杏、水杉及各种花卉,拥有国内外花卉品种近2000个,年生产盆花、盆景500万盆,各种观赏树木、绿化苗木8000万株。江都花木规格齐全,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江都丁伙、曹王、双沟等镇的花木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江都)

二.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琼花露酒

此酒宋代即为扬州名酒,现由扬州五泉酒厂生产。系以五泉水系的泉水酿造,性平和,醇香甘洌,口味绵长,有健身强胃功能。( 扬州)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玉雕

文化历史名城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器先辈艺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

唐代扬州琢玉,在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高骈还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

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清乾隆时,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受到高度评价和赞许。外国朋友们用“人间奇迹”的创造、“东方艺术之最”、“巧夺天工”等美好的语言来形容他们的感受,见证了扬州玉器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在近几年来的全国、全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扬州玉器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前列地位。如今这簇古老而绚丽的工艺美术之花,正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成长。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玉器评比中一鸣惊人,1981年在东京、名古屋专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赞赏。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主塔七级八面,高105厘米、宽32厘米,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构成群体,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宽90厘米,重达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为题材,集乐山大佛、大足石佛、龙门大佛和云冈石佛于一体,构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时,引起轰动,首都新闻界纷纷发布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香港报纸称这件碧玉山“是继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图》之后二百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鲁垛乱针绣

鲁垛乱针绣”起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民间刺绣工艺,后结合“苏绣”、“湘绣”、“扬绣”工艺的特点,逐步形成鲁垛乱针绣寓“情”于针、以线达“意”的独特风格,成为刺绣工艺的后起之秀。

十九世纪下半叶,鲁垛杨莫氏对传统的枕套绣、肚兜绣和花鞋绣技艺进行大胆革新,融入生肖、花草等图案,充实了传统刺绣的内容。其女潘和珍进一步拓展刺绣装饰面,以乱针铺底,乱中求实,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再后的传人莫学春,善采他山之石,远赴苏州、常州等地拜师求艺,结合宝应水乡刺绣的特点,不断创新,融入水乡村姑纯真朴实的审美情趣,“乱针密接其针,排比其线”,使绣品工艺“乱而不杂、密而不堆”。作品内容由单一的花草、风景拓展到人物肖像、世界名画摄影等10多个品种。 鲁垛乱针绣从原来作坊逐步形成产业化,全镇绣姑3000余人,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荷包鲫鱼

“荷包鲫鱼”又名“荷包鱼”,是扬州地区名菜之一。相传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曾在其好友于叔度家烧了一道菜叫“老蚌怀珠”,其外形像河蚌,腹中藏明珠,滋味极佳,食者赞不绝口。到乾隆时期,扬州地区制作的“荷包鲫鱼”(又名“怀胎鲫鱼”),与“老蚌怀珠”相似。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它就是当年曹雪芹烹制的那种“老蚌怀珠”,故食者众多,其声誉与日俱增。其实它们只是形状相似,用料与制法都不相同。扬州的“荷包鲫鱼”是用鲫鱼与肉未制作,将肉末加调味拌和成肉饼状,塞入鱼腹中,周其形似荷包,故称“荷包鲫鱼”。( 扬州)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太浮山五大名竹

竹,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有木质长或短的地下茎。竹杆坚硬似木,有明显的节。我国有竹25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竹和松具有同样的品格,古人常把竹松并列。《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相传是周宣王建造宫室时所唱的诗,竹苞松茂是说竹松茂盛,用以比喻家族兴盛。竹还有比松生命力强的特点。松树靠籽繁殖,因而繁殖能力差,竹则不然,它的主杆如被砍伐,根茎在地下很快又繁殖出新竹,只要有根在,则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座荒山只要植上几株竹,不下十年,便漫山郁郁葱葱,滴翠淳青。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之诗句是对竹的极好的咏赞。

临澧县太浮山物产极为丰富,除了奇卉异树、珍稀动物,尚出产竹100余种。水、山、南、桂、紫五大名竹。这五大名竹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在数百万元以上。

水竹  山上长水竹,实属罕事,唯太浮山例外。因为,太浮山处在“洞庭一点万山东”的位置,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凡峻岭之下的溪边和低洼之处,皆是水竹生长之地。太浮山水竹主产区在黑山溪、龙口峪、军旗峪、凤凰山、三台峰下金顶四周。水竹的一大特点是节平、核细、杆高,一般都在10米以上,且蔑质柔,是编织精细工艺品和农活器具的好材料。它的另一大特点是从基部到顶端,粗细基本一致,因此,农民大都用它做蚊帐的杆子,并用来做瓜果之类的棚架。每年太浮山水竹销往外地均在数万吨以上。

山竹  山竹为太浮山主竹,漫山皆是,尤以长毛岭及各山峰。脊岭居多。山竹,植株不高,分枝较低,竹质柔中有刚。由于它的弹性好,是制做扫把的上好材料。当地农民靠山吃山,每年春秋两季纷纷上山砍山竹,运回后象码稻草一样,一堆堆似小山储藏起来,夏、冬两季全家男女老幼出动扎竹扫把,尔后,一车车销往外地。现在,太浮山竹扫把已誉满全国。

楠竹  楠竹即毛竹,可谓竹中之王。它兼备各种竹的特点,且杆高、株大。楠竹最高的几十米,最大的如水桶一般。楠竹遍身是宝,它产生的蔑有几十层,可编织精细各异的工艺品和用具。用楠竹筒煨的水淳清甘甜,用楠竹筒煮的饭芳香可口,用楠竹蒸的莱,色味俱佳。在楠竹上进行雕刻,较其他木刻更逼真精美。一根楠竹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几百元。太浮山楠竹主要分布在各大林场和居民的屋前屋后。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桂竹  桂竹以其杆高、质硬的特性在竹的家族中独树一帜。用桂竹蔑编织成的器具经久耐用。由于它的刚性独特,晒衣、撑船和放鸭用的篙子非它莫属。民间制做这些篙子很有讲究。一般新竹砍伐后要用文火烘烤三天,且边烤边揉,其目的有二:一是增加硬度,二是做杆使之直挺定形。太浮山桂竹主要分布在山脚和农户住宅旁,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此买竹者络绎不绝。

紫竹  紫竹为竹中稀有物种,在全国乃至世界出产不多。它因竹的表皮和紫色的甘蔗颜色一样而得名。紫竹箨叶短小、绿色,有皱折,小穗丛呈扇形,含小花3-4朵,一般7月开花。它以其姿态及紫杆雅致,而成为一种观赏竹。它的大杆可制成书架几案,小杆可制箫笛、烟竿。紫竹又是上好的中药,如被疯狗咬伤,用紫竹根煮水喝即愈。紫竹竿是预防疯狗袭击的良好工具,只要手中拿一根紫竹,再凶的疯狗也不敢近身。不仅如此,常用紫竹竿当拐杖还有祛病强体之功效。由于上帝的恩赐,自有大浮山始,此稀有物种便降临在太浮山中。在太浮山天心堰下洗墨池附近,生长着一片紫竹林,为太浮山二十四景之一。从中华文明鼎盛时起数千年来,太浮山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名胜古山,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赏竹、探幽。明杨英在题咏太浮山24景时,对紫竹林赞许有加:“谁向深山种此君,千竿百尺自为群。月移露叶娟娟影,雨洒风梢细细纹。不到湘江流别泪,曾从南海拂慈云。终龙应有神仙护,未许人间问斧斤。”


七. 江苏省 扬州 邗江区 杨寿豆腐圆

杨寿豆腐圆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的特色美食。豆腐圆是扬州话的俗称,是一种内似于红烧狮子头的菜肴。

历史上,杨寿镇上几乎家家做豆腐,生产盐卤豆腐、石膏豆腐、豆腐圆子、豆腐皮卷、臭大元、百页、皮棍等豆腐制品,即使现在,杨寿镇的豆腐制品也在扬州鼎鼎有名。在杨寿的豆腐制品中,以豆腐圆子最具有特色。

“豆腐圆子”亦称素肉圆。据邗江县志记载,自清代开始,豆腐圆子就在杨寿出现,历史上杨寿人每逢佳节尤其是春节,民间各家各户都有制作豆腐圆的习俗,以示清清白白、团团圆圆。

杨寿豆腐圆子用料十分讲究,主要原料豆腐要选用新鲜的上等黑豆,磨成豆浆后要用盐卤点制,豆腐制成后不要放水中,就在模板上将黄水滴净,然后放入容器中,加入事先切好的肉丁、香菇、竹笋、虾米、鲜贝、大葱、生姜丁及各种佐料进行搅拌,为保其鲜嫩可口、黏合不散,需加入适量的鸡蛋清,拌匀后,做成一个个如肉丸大小的豆腐圆放入水锅或菜锅中,用文火煮熟烧透,即可食用。后来,为了便于烧制和携带,便做成像今天这样的扁圆形豆腐圆,用平铁锅加油烙制而成。

豆腐圆子的吃法多样,可红烧,可清蒸,可下火锅,可清炖;口感韧、嫩,豆香浓郁,营养丰富,深受群众的喜欢。这种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前在杨寿镇以家族传承为主,现在也在师徒间传承,目前有数十家制作。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扬州鹅

培育、产地与分布:由扬州大学、扬州市农林局以太湖鹅为母本选育而成,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5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

品种特性;遗传性能稳定,繁殖率高,早期生长快,肉质优,耐粗饲,适应性强,仔鹅饲料转化率高,肉质细嫩。据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报告,在舍饲条件下,肉用仔鹅 70日龄平均体熏3.52千克;放牧加补饲条件下平均体重 4.05千克,料肉比为2.69 :1公鹅屠宰率89.4%,母鹅屠宰率85.9%;种鹅65周龄人舍母鹅产蛋数为71个,平均蛋重玲139.5克,种蛋受精率92%,出雏率88.5%。鹅270~300日龄开产。公母配种比例1:2~4。种蛋受精率平均为83.1%,受精蛋孵化率为81.9%。有就巢性,每年在春季产蛋结束后就巢一次。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藕粉

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 扬州)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甲鱼

"五朵金花”甲鱼是我县的特有品种,属中华鳖,养殖户一般将甲鱼散养到湖水或者池塘里,这种接近野生状态的养殖环境养出来的甲鱼的背部多呈黑褐色,与普通人工饲养的甲鱼在背甲颜色上区别较大。散养状态下的甲鱼腹部大多拥有若干深黑色的花纹,花纹有五朵,所以这样的中华鳖为“五朵金花”甲鱼。仿野生的五朵金花甲鱼生长速度比较慢,一般四年的时间才能长到0.75公斤,因此出产价格较普通饲养的甲鱼高,一般在每斤80元~120元。养殖户依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仿野生状态养殖甲鱼,并喂以螺蛳、小鱼等天然食物使得五朵金花甲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近似野生甲鱼的品质级别。在当天央视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活动中,宝应“五朵金花”甲鱼展台吸引了农业部、商务部等领导和很多北京市民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对县水产部门的负责人和养殖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专访。在随后的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对我县的“五朵金花”甲鱼被评委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宝应是鱼米之乡,五朵金花更是宝应一宝。我县的绿宝荡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现场上台领取了奖杯。(刘延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