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郧阳区特产馆在哪里 郧阳区消费扶贫特产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郧阳区特产馆在哪里 郧阳区消费扶贫特产馆更新时间:2022-11-21 09:53:49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乌鸡

郧阳乌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

郧阳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郧县《关于界定郧阳乌鸡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建议的函》(郧政函[2006]1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郧县白桑关镇、安阳镇、杨溪镇、南化瑭镇、谭山镇、梅铺镇、刘洞镇、白浪镇、大柳乡、原种场、青曲镇、城关镇等12个乡镇(场)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老黄酒

老黄酒

郧县老黄酒源于民间,历史悠久,流传全县各地,家家有酒,人人喜饮,为传统饮料之一。近年来郧县移民将老黄酒带到武昌、嘉鱼、汉阳、京山、宜城等县,当地人品尝后,无不叫佳,争先学制黄酒。郧县老黄酒制作不难,家庭主妇,人人会制,但在制曲配料、酿酒方面均有一套世袭相传的独特技艺,制作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麦面,或麸皮及花色草。制作方法是采夏伏天新鲜花色草,净水浸光至发粘后将草挥出,用浸过花色草的水拌料,以能捏合为宜,将料放入模子内压成砖块状,俗称“踩曲”。将做好的曲块覆盖发酵至散酒香味,取出晾干即成。黄酒曲以存放时间越长越好。酿酒原料有糯米、糯粟米、玉米等,以糯米为佳。因拌曲方式不同,分过曲酒、混曲酒两种。其作法:取糯米少量,将其蒸熟,夏天晾冷拌曲,冬天趁热拌曲,拌曲前先将砖曲砸碎放入净水中浸泡数小时,过滤后用曲水拌料,凉瓮,封口,半月后开瓮,酒香扑鼻,即成黄酒。黄酒一年四季均可酿制,以农历9月9日隔年的腊水酿制为最佳。清同治《郧县志》记载:“凡酿酒家家必取腊水为之,经历不坏。”

郧县老黄酒罐装存放,越久越好,饮用时,开瓮满房生香,色泽黄亮,醇香可口,微带梅酸,味薄平和,颇富后劲,酣饮不伤人。春饮两颊桃红,夏饮清凉消暑,秋饮舒盘恬神,冬饮驱寒保暖,为四季之最佳饮料,常饮壮骨健身,延年益寿。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21世纪将是功能性食品的世纪。郧县老黄酒最具功能性食品的特点,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通经活血、延缓衰老、防癌、降血压、抗疲劳、去瘀散结的功效,用红糯粟谷作的老黄酒,还能治疗经血不调、产后瘀血等多种妇科病,故郧县产妇坐月子饮黄酒已成良习。以黄酒为原料拌制的膏、丹丸,可治跌打损伤,消肿止痛,在郧县用黄酒制成的中成药高达100多个品种。可见,黄酒在祖国医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三.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红薯粉条

郧阳红薯粉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阳红薯粉条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的。郧县的梅铺镇,拥有20万亩的红薯基地。目前,郧县拥有大小红薯淀粉加工厂20余家。

郧阳人加工红薯粉条已有数百年历史,只要产红薯的农家,基本都会加工红薯粉条。每年秋季,农家将红薯从地里挖起,用水洗净,粉碎之后过粉,待淀粉中的水分完全脱干后,将淀粉放到席子上晾晒,晒干后用细箩再过一道,这样的粉面又细又白。

入冬以后,三五家相约在一起采用传统的瓢漏式工艺漏粉条,只需要搭建一个简易作坊,砌一个灶,架一口大锅,摆几口大缸,师傅负责打芡、捶粉,其他帮忙的人挑水烧火,将漏出来的粉条用竹竿上架挂起来,经过一夜上凌,第二天太阳出来凌慢慢化开了,粉条才能返酥,晾晒风干后,就可以打捆包装,上市出售。

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村庄的红薯粉条加工已经由机械代替手工,只有部分老年人仍坚持原始手工制作。郧县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梅铺镇)生产的老郧阳粉丝、红薯淀粉、粉皮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食品。主要畅销日本、新加坡、河南等地。目前老郧阳粉丝市场供不应求。

郧阳红薯粉条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梅铺镇、谭山镇、刘洞镇、南化塘镇、白浪镇、白桑关镇、茶店镇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鲍沟贡米

鲍沟贡米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的。杨溪铺镇鲍沟流域水土好,所产稻米营养丰富口感爽, “鲍沟贡米”由此久负盛名。

杨溪铺镇通过采取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成功注册了 “郧阳鲍沟贡米”商标,购置了先进的稻米加工机械设备,设计出美观、新颖的盒式、袋式包装,批量加工包装上市 “鲍沟贡米”。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桑蚕茧

郧阳桑蚕茧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郧阳桑蚕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郧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陕交界地带,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县人”所在地、恐龙龙蛋共存地、梅铺猿人遗址、沧浪之水所在地。郧县桑蚕产业历史悠久,1993版《郧县志》记载:1975年到1981年为郧阳桑蚕茧的高峰期。1990版《郧县农业志》记载:1986年,全县产郧阳桑蚕茧5.59吨。 随着2006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实施,郧阳桑蚕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郧阳桑蚕茧色泽雪白;上车茧率高;茧丝长;解舒率高。郧阳桑蚕茧缫丝的生丝质地柔软,光润洁白,加工生产的“桑绿”牌蚕沙保健枕、蚕沙保健帽、蚕丝被打入省农博会、广交会参展,获得湖北省最佳农产品畅销奖,国内俏销,且受到韩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国消费者青睐。

郧阳桑蚕茧质地柔软,光润洁白,加工生产的蚕丝被等产品俏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郧阳区农业局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大力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打造精品名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使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郧阳桑蚕茧

种植(棉麻蚕桑)

地域范围

郧阳桑蚕茧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所辖的城关镇、南化塘镇、刘洞镇、白浪镇、胡家营镇、鲍峡镇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2°25′04″-33°16′17″,东径110°07′09″-111°16′11″。桑园总面积3120公顷,桑蚕茧年产量3275吨,产值16000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外在感官特征:郧阳桑蚕茧呈长椭圆形,白色,色泽和纹路均匀,外观无污物,无异味,茧衣少而蓬松,上车茧率98%以上。春茧长度33-40毫米,直径18-21毫米,每公斤900~1000粒;秋茧长度28-37毫米,直径17-20毫米,每公斤1200-1250粒。 2、独特品质指标:春茧茧丝长≥1200米,解舒率≥ 80%;夏秋茧茧丝长≥1100米,解舒率≥ 75%。 3、质量安全规定:按照DB420321/T007—2014《郧阳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GB/T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和GB/T9176-2006《桑蚕干茧》的相关要求执行。贮藏和运输按照GB/T15000.6《标准样品工作导则·标准样品包装通则》的相关要求执行。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县绿茶

郧县茶叶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已有成片栽培,主要是本地产的群体小叶茶,全县各地均有分布。鲍峡高桥、叶大泰山、黄龙财神庙较多。



1949年产茶叶600公斤。1964年开始引进外地优良品种,1965年产茶2100公斤。接着,又先后从福建、浙江、云南、安徽黄山和湖北宜昌引进良种茶苗,品种有大叶茶、鸠坑茶、眉谭茶、福鼎大白茶等。1975年全县产茶叶9050公斤。1976年到1983年全县共产茶叶199250公斤。在种植过程中,鸠坑和鼎大白茶逐步成为主栽品种。1985年全县茶园共8792亩,分布于除城关镇以外的13个区(镇)的183个村,丹江库区沿岸的杨溪、大堰、茶店、鲍峡、五峰成为主产区。生长在最高海拔1200米(叶大黄乡、金盆坡)和最低海拔200米(柳陂里沟村)之间,主要产区在海拔400米至600米地带。1989年茶园面积9899亩,当年采摘面积5360亩,产量41571公斤。其中,安阳茶园1441亩(面积最大),东河产茶叶7764公斤(产量最多)。1992年全县茶园16125亩,产量55599公斤,当年胡家营种茶2355亩(面积最大),黄柿产茶叶9500公斤(产量最多),1994年全县茶场152个,面积25595亩,产量76118公斤,当年青山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435亩和12945公斤,占全县第一位。

七.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松石石雕

郧阳松石石雕:系以当地所产的松石,经雕琢而成的首饰、摆设等工艺美术品。松石主要分布于郧县、郧西及竹山县,因其外形似松果而得名。尤以云盖寺松石最为珍贵,石质细腻,性脆而略带柔性,天蓝娇艳,最为难得。产品有首饰及人物、花卉、鸟兽等形象,尤以人物雕最具特色。造型美观,饱满生动。富有浓厚的民族与地方艺术风格。至少已有2000年生产历史。

八.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县米黄玉

郧县米黄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县米黄玉

郧县境内的米黄玉产自谭山镇柳泉村和东岳村,探明境内米黄玉总储量400万立方米,谭山镇也建起了米黄玉石材城,12家实力企业进住石材城,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使玉枕、玉杯、玉桌、以及各种工艺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使郧县谭山镇成为“中国的米黄玉之乡”。 图为郧县郧阳米黄玉天然展品和挂件装饰品。

郧县米黄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梅铺镇、刘洞镇、南化塘镇、大柳乡共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白羽乌鸡

郧阳白羽乌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羽乌鸡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

十.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酸浆面

酸浆面是鄂西北重镇郧县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劲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开胃而脍炙人口。夏天食之能祛油腻助消化、消暑开胃;冬天食时多调些辣子油、胡椒粉,能开胃祛寒、增强食欲。

酸浆面的烹食有一套传统的烹制方法。从清末至今,真正继承和发扬了正宗郧县酸浆面风味的仅有四家:一是宣统年间开业的高家酸浆面馆,二是民国时期的刘家酸浆面馆,三是解放后的张狗娃酸浆面馆,而今在鄂西北一代久负盛名的就是张师傅的徒弟彭记酸浆面馆。

其制作方法如下:  

制浆:选用适量的小青菜(小白菜、雪里蕻为最好)、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入沸水锅中焯水适度捞起,置一预先用开水洗净消过毒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菜的水烧开,倒入适量事先调好的生面糊烧沸,舀入瓦坛中用净塑料布盖住坛口密封(第一次不要太多的水,多了则影响酸浆的质量),二至三天后即酸香扑鼻,就成了老浆。以后每次把坛中的老浆舀出,把坛洗净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把焯好水的菜及焯菜的水舀置坛中再倒入老浆(千万不得沾生水,否则酸浆就会变质,就不能用了)盖好密封,就可得到源源不断的酸浆水。

和面:取上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精盐和食用碱拌匀,用温水和匀面团(要求冬天稍软、夏天略硬)揉好,每隔十几分钟揉搓一次至面团光亮无裂口为度。

擀面:用适量的面粉入锅中用文火炒熟摊凉,把和好的面团置面板上以炒面为扑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成5cm宽的条,用刀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抖散置面板上,撒一些面扑,以防沾连。

过汤:取一净锅加满净水置大火上烧开,把切好的面条(每次不超过1,000克,5碗量)投入煮熟捞起,迅速倒入净凉水中投凉,以使面条有筋力,然后捞起控干水份。

煮浆:选大号净砂锅一个置火上(不要用铁锅和铝锅),舀入适量的酸浆,放入用纱布包好的调料(八角、桂皮、小茴香、砂仁、豆蔻各适量)、洗净的葱、拍破的姜,烧沸煮至出香味,移入文火上用精盐调好味,使之微沸待用。

煮面:取一净锅加满水置大火上烧沸,将洗净的绿豆芽50克,焯水至断生捞起,和切碎的酸菜同置一大碗内,用漏勺盛适量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略煮倒入碗中,浇淋煮好的酸浆,撒上一汤匙炒熟且碾碎的芝麻,根据个人口味浇一勺用香油调好的辣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即是一碗美味可口的酸浆面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