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省沅陵县土特产 沅陵最正宗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省沅陵县土特产 沅陵最正宗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2-10-13 22:10:16

一.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酥糖

沅陵县传统食品。相传于明朝中期已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生产历史。以当地出产的芝麻为主要原料,加拌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面粉精制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点,营养丰富,且有润肺和助消化等功用。现年产量达15万公斤,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沅陵酥糖是沅陵县的传统食品。相传明朝中叶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数龙兴牌酥糖(1982年8月前称沅陵酥糖)。

沅陵龙兴酥糖的制作与外地相比独具一格。其精美之处就在于馅子的制作上。在制作馅子之前,先把芝麻用水浸湿、洗净、去其壳,然后用锅把芝麻焙干炒熟。炒熟的芝麻要求呈银白色,颗粒膨胀,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然后把它拌和其它原料制成馅子。沅陵酥糖的骨子更是与众不同,做骨子的饴糖要用人力拉扯数次,使它既有韧劲又有弹性,饴糖越拉越白,远看如白霜蒙裹,用它做成的骨子其薄如纸。

现在沅陵龙兴酥糖的年产量不断增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沅陵酥糖自1982年以来连续三次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奖。1988年12月,龙兴酥糖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誉为全国名优产品。

二.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宋州柳编

商丘的柳编制品始于宋代,故称宋州柳编。这里的柳条枝细长,质地细腻,坚实柔韧,脱皮后色泽洁白,无毒无臭,强度极大,适于制作各种日用器皿。1971年前主要编织巴斗、簸箕、鞋筐、柳条帽、镆筐等自用或在国内销售。1972年开始出口,现品种10多个。有蔬菜筐、果品篮、洗衣篓、纸篓、屏风、壁篮、野餐篮、毛巾篮、航空箱、婚礼箱、座椅、书架等。宋州柳编制品工艺讲究,制作精良,美观大方,玲珑轻巧,古朴风雅,能洗涤,不变形,不仅是人舞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馈赠亲龙的理想礼品,产品远切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晒兰

沅陵晒兰( 沅陵)

晒兰,是中国传统龙舟发源地湖南沅陵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由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晒兰必须选用优质新鲜的猪后腿肉,经整形剖制切片,加食盐、料酒、白糖、花椒等天然香辛料腌制一段时间,经无烟木炭烘制,成品色泽润红,闻之芳香扑鼻,食后余味无穷,是沅陵人佐餐、下酒、送亲访友的首选名贵佳肴。

沅陵晒兰的制作

取沅陵本地黑山猪后腿肉,去皮,去脂肪,去骨,去筋,用独特配料经十几道工艺精制加工而成,不含防腐剂,保质期长,具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可蒸、炒、炸、烤、煮,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佳肴,更是馈赠佳品。

四.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陶城西瓜

陶城西瓜是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陶城镇的。陶城镇把葫芦苗作为砧木和西瓜嫁接,所以西瓜在生长过程中耐旱、抗病,产出的西瓜个儿大、味儿甜、耐储运。

鄢陵县域内多有瓜农栽种,唯陶城西瓜最负盛名,尤其陶城乡孙庄村,种植历史悠久,瓜农们经过长期摸索试验,将西瓜与葫芦嫁接,使西瓜色泽润滑,个大汁多,葫芦表层近于木质,因它也具备耐储运的特点。

陶城乡位于鄢陵县南约30公里,该乡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特适宜种植西瓜,曾以“西瓜之乡”而闻名远近。改革开放以后,瓜农们加大了科技含量,纷纷妨效孙庄村嫁接西瓜,改变了西瓜品种结构,使陶城西瓜变得品质更加优良,口感更加甘甜,耐运耐储更为人们所青睐。每到7—8月份,外地客商闻名而来洽谈购运的络绎不绝,产品运销至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地。

据了解,陶城乡于2006年申请注册了“陶城牌”嫁接西瓜商标,是闻名省内外的“优质西瓜之乡”。目前,该乡西瓜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全乡西瓜种植面积5万多亩。

五.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丫山藕糖

丫山藕糖

丫山,不仅历史文化丰厚,而且饮食文化也耐人寻味。这个地方加工的藕糖远近闻名,在相邻的铜陵市、青阳县都有很大的市场。每年的冬至一过,便是加工藕糖的繁忙季节。

藕糖,是一种高雅精细的传统食品。外形成圆柱状,长短同香烟,粗细同手指。因其内有细孔,形似藕节而得名。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丫山加工藕糖的个体手工作坊越来越多。在这当中,也许是水质的缘故,黄山村木山冲自然村加工的藕糖最为出名。

藕糖系采用上等大米,而尤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并以麦芽、桂花等为配料。加工过程需要经过九拽十八拉形成支支七十二孔,待稍稍冷却后再下蒸锅熏蒸软化,最后再用纯白脱壳熟芝麻拌和。整个加工过程全系手工操作,难度大,技术高,要求动作特别娴熟,加工人员都是经过长期技能训练的。

丫山藕糖,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宋代就开始熬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那时加工出来的藕糖不像现在这样精致,有许多细孔,当时被称为“老虎快”。二十世纪初叶,本地孙成璋老师傅在继承传统熬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增加了拽和拉的工艺,那时,他加工出来的藕糖就初具现在的形状。

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欲的功能。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讲究,吃时需要把藕糖含在嘴里,慢慢吹出三口热气,然后再轻轻咬嚼。如若不然,贪吃心切,则会弄得满嘴都是糖屑,很是尴尬。

藕糖的“藕”字因与“偶”字谐音,于是,人们便赋予了许多新奇的含义。送给年老人则有敬祝身体健康、永不孤独之意;送给年轻人则有祝愿喜气盈门、情结连理之意;送给要好朋友则有希望互相往来、增进友谊之意等等。每当春节来临,它便成为当地人走亲访友必备的馈赠佳品,外地来的客人也必定要买上几盒带回家,图个吉利、祥和

六.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搅团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搅团要好,72搅。做搅团不难,只是很费劲,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一锅搅团就做成了。醋水好,搅团香,吃搅团做醋水也挺讲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那时,农民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农家几乎每顿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搅团是用高梁面、玉米面做的,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

提起搅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这故事发生在1966年的春季。

1966年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盛年代,火药味极浓,动辙上纲上线,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挨批斗。年初,千阳这个山区小县,省市委从中央、省内各地抽调上百名干部进驻千阳县县级机关、公社、大队、生产队,开展了斗争异常激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县东的南寨、沙家坳、崔家头、黄里、千川等5个公社,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络联部长沙风(后任国家农业部长)带队,成员有总政司局级干部、总政文工团干部组成。军民关系十分好,工作妥稳。解放军与群众相处的日子,留下了吃搅团的故事。

60年代农民的日子过得很紧巴,饮食以粗粮为主,搅团是家常便饭。社教工作组人员吃的是派饭。从村子的东头,挨家挨户的吃到西头。又从西头吃到东头。那些从京城里来的人,从未吃过搅团。到群众家里,只见一碟子辣椒水,一大碗面糊糊,便愣住了,不知咋吃哩。主人看出客人有难言之处,便直桶桶地说:"蘸着吃"! "蘸" 和"站"同音,从京城来的人,理解为站立起来吃,就从木凳子上站立起来,端起醋水勉强地喝,咽下肚肠,酸辣难忍,又端起大碗,只觉得然呼呼的,难以下咽,硬是憋着气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那些京城里来的人走在一起交谈,相互询问,吃的什么饭,其中一个用京腔唱道:"吃的浆糊,喝的辣椒水!"另一个说:"吃的是三个一样,菜是高梁面搅团,喝的是高梁面糊汤,吃的是高梁面馍。"在场的人都笑了。

久而久之,京城里来的那些人,不仅会吃搅团,而且喜欢吃搅团。特别是女同志,到群众家里,点名要吃搅团,还跟着农村妇女学着做搅团。

社教结束后的第二年,沙家坳史家坪贫协张主席等几名乡亲、带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上北京看望社教干部。吃饭时,席间交谈千阳的人和事,当谈到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时,京城的人深情地说"你们那里做的搅团,很好吃,我们就是不会做。"张老汉执意要给客人现场做,主人也满心欢喜。于是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的钢金锅里做开了。张老汉用力一搅,把钢金锅捅了个洞洞,未做好的搅团撒了一地,主人笑了,客人难为情了。不久,这件事在千阳传开了。人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史家坪有个张老汉,上了北京打搅团,钢金锅戳了个黑眼眼,搅团撒了一地毯。"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腊肉

沅陵腊肉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沅陵腊肉(在湖南省外也叫做沅陵熏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沅陵人特有的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年猪,将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擦上盐和各种香料后腌三至五天,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用竹条或藤条穿串挂到火坑上,以烟火慢慢熏干。熏制得比较好的腊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如用桔子皮熏烘,腊肉油中透红,红中透亮,不见烟灰,颜色更显好看。腊肉做菜前须洗净,煮熟、蒸软、再切片,既可直接蘸酸汤辣子食用,也可加佐料翻炒,香味独特,菜色亦佳。

八. 山东省 德州 陵城区 陵县神头香椿

陵县神头香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神头香椿是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神头镇驻地及其以北方圆7华里的槐里、南街、高庄、李家楼、王良家等村庄,犹以槐里村的香椿为佳,至今仍有几株百年香椿茁壮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嫩芽紫红,粗壮肥嫩,香味浓郁,口感美妙,营养丰富。古时神头香椿曾是贡品,至今仍广受青睐,每到采摘季节,天南地北的经销商蜂拥而至、争相抢购。

神头香椿还有一个闻名遐迩响亮美妙的名字——“厌次春龙”。此名由来当与神头厌次古城的名字以及东方朔思维敏捷、才智过人息息相关。

相传当年东方朔从长安回家探亲,3个月假期已满,正发愁给皇上捎什么东西作为贡品,正好孩子们摘香椿回来,一股浓郁的香味溢满整个房间——有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家乡的香椿呢?这可是正宗的紫芽香椿,此时正香嫩可口,皇上还没有见过,就是它了!回到长安,汉武帝正在猜想东方朔能给他捎什么特殊的贡品,见是些树叶子,便不高兴地说:“又拿些树叶子来糊弄朕,你倒是说说它的特殊之处!”东方朔急忙辩解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树叶子,这是‘厌次春龙’,是最美味的菜肴。你尝过就知道了。”汉武帝赶忙叫人去做了一道香椿菜。果然,未见佳肴,先闻其香,沁人心脾;口感脆嫩,妙不可言,回味无穷;并且名字也响亮好听,富有诗意。汉武帝龙颜大悦,大加赞赏。从此,神头香椿便有了“厌次春龙”的美称,成为贡品,名声远扬。

九.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黄馍

黄黄馍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色小吃。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

黄黄馍:简称黄黄,因其成品色黄而得名。主要原料为硬糜子面粉。它的制作程序为先碾、后发、再摊,即用锅烧适量的水,水开后,将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凉水搅拌成一小盆糊状,倒入开水锅中,煎煮几分钟,再将一部分糜面逐渐撒向锅中,边撒边搅,使其成为稠粥状,碉煮再搅,约40分钟,出锅,稍凉后与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团,置于盆内盖严。放于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小时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时,另取一盆,将发酵好的面团挖出一块,放入盆中,倒进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状,之后盖好面盆,放热处再次发酵30分钟左右,以面糊出现小泡为宜,即可摊烙。

黄黄馈的摊烙器具为特粉的摊锅,俗称黄黄鏊,鏊为圆形,直径15—20厘米不等,中间略凸,上有盖,下有高约6厘米的三足支撑。摊烙时,将鏊用砖垫高,下烧柴火,给鏊内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饭勺将二次发酵好的面糊舀起,从鏊中间倒入,面糊由中间流向四周,盖好鏊盖,约4—5分钟,听到鏊内有蒸汽水的“哧啦”声响,便可揭鳌盖,有锅铲至中间时折合为双层半圆形,铲出即成。一般制作时,总是架起三至五个鏊同时进行。

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肉、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因而赢得了人们青睐。

十.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板栗

沅陵板栗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沅陵丘陵山地盛产板栗,是传统的板栗生产大县,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

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脉的东南边,是湖南产板栗的重点县之一。沅陵的灰栗、毛栗红、大果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它是从3500多亩的大果油栗林中选出优株,经过嫁接培育而成的良种板栗。在湖南1978年的木本粮油作物科研协作会上,“沅优一号”深得与会专家的好评,后在西南几省推广栽植。据统计,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8.2万亩,其中挂果板栗林为8.1万亩,年产板栗200万公斤。

板栗是落叶乔木,板栗的果实---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价值很高,是受人喜爱的干果。栗子味甜好吃,生食、炒食、煮食、烹调菜肴均色宜。糖炒栗子、栗子烧鸡、栗子烧肉,都是沅陵人的最爱,也是最好的时令馈赠佳品。栗子磨粉后还可以制作各种精美点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