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沧佤乡特产 临沧特产一条街太平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沧佤乡特产 临沧特产一条街太平街更新时间:2022-09-12 03:20:26

一.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勐库普洱茶

勐库普洱茶是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勐库镇生产的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红褐、阵香显著、叶底黄褐的品质特点,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广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茶叶是勐库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勐库镇是勐库大叶茶起源之地,勐库素有茶乡之称,千百年来勐库人民在种茶、制茶、饮茶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灿烂的茶文化,生长于勐库大雪山的千年万亩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的古茶树群落,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勐库大叶茶曾在两次全国茶树、茶种审定委员会上与祈门茶、铁观音等三十个传统茶树良种被评定为优良品种。勐库大叶茶以其茶峰显露、茶条肥硕,内含物质高、茶味浓郁香甜而闻名于世。2002年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宫廷普洱茶”、“特级普洱茶”获得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究会名优产品评比金奖,2003年获云南茶叶协会“云茶杯”评比金奖,2004年“勐库牌”紧压茶(青饼)获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金奖。3年连获5个金奖,彰显了勐库大叶茶的优良品质。现勐库有茶叶面积3.3万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6723亩,总产量达1300吨。

二.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核桃

镇康核桃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核桃在镇康县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是镇康县的传统产业。全县71个村委会,有64个村的大部分区域都种植核桃,据统计现在核桃种植面积55万亩。

核桃根深叶茂,寿命长,是一种优良的干果树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镇康具有上百年的核桃栽培历史,主要品种是泡核桃。泡核桃具有结实量高、果实品质好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泡核桃产业作为山区、半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鼓励扶持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截止目前,镇康县共发展核桃产业548900亩,并且已部分进入结果期,核桃产业将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腊肉

用酒、盐和各种香料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并挂干的猪肉,炒、煮、蒸皆可,十分美味,尤其是猪腿肉,比外地的烟熏肉要好吃得多。在凤庆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腊肉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美味,而其中最具独特风味的是凤庆腊肉。凤庆腊肉味道浓香爽口,尤其是猪腿肉,比外地其它的烟熏肉要好吃得多,可以说是临沧市凤庆县的之一。

凤庆腊肉是用酒、盐和各种香料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并挂干的猪肉,具体做法是:将二刀肉和坐墩肉,洗净,把抹好了盐的肉放在由高度数的酒、白糖、老抽、盐做成的料汁的盆里腌7天,每天都要翻动一次, 七天之后,把肉拿出来晾在特别通风的地方,晾晒一周后,把肉取下来,将料汁直接抹在肉上,再在通风的地方晾1-2周的时间,就可食用了。

晾晒的腊肉,经阳光一照,被晒得油光鲜亮的,空气里便弥漫着油脂的香味,让人看见了,不由得顿生馋欲。如果有一家人烹煮腊肉,香飘满院,体现着它的风味和独特魅力,使人垂涎三尺。

凤庆腊肉,是凤庆人很喜爱的一种美味。腊肉的吃法很多,炒、煮、蒸皆可,吃的时候,取下腊肉,记得要将醪糟洗净。腊肉清蒸,蒸熟之后的腊肉,晶莹剔透、醇香柔润、颜色极美,挟一块进嘴,肥而不腻,瘦不塞牙。腊肉炒素菜,淡淡的菜里透着香香的腊味,入口菜的素香味融入到肉的浓香中,这种味道在其它菜肴中都是尝不到的。煮腊肉的汤里,煮入菜,汤浓肉香菜可口,又是一种别样的风味。

凤庆腊肉,凤庆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看起来普普通通,吃起来,浓香四溢,柔润缠绵,色、香、味俱全,风味独特,吃过一次,腊肉的醇香味,会一直的心里飘香,难以忘怀。

四.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云县香菜

香菜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提味蔬菜,云县一带人俗称“芫荽”状似芹,叶小且嫩,茎纤细,味郁香,是汤、饮中的佳佐。药用价值:起表出体外又可开胃消郁还可止痛解毒。

五.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傣味牛撒撇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

六.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云县糯食

糯食,圆糖粑的制作方法很讲究,它是以糯米为主,加上适量的黏米拌和后,用石磨碾成面粉,用箩筛筛过,将筛下的细粉放入盆中加适量冷开水搅拌浸透均匀,捏拍成圆形粑,以芝麻糖为馅,最后用甑蒸熟而成的。这种圆糖粑细软、滑润,具有糯米和芝麻香味的特色,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七.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牛肚被

牛肚被:目前还存在于双江自治县邦丙乡大南直村的布朗族纺织工艺精品中的牛肚被,因外形象牛肚而得名,它有里外两层,做工细致而繁杂,织一张牛肚被需要15-30天左右的时间,其制作程序分为轧棉花、弹棉花、搓棉条、纺棉线、绕棉线、煮棉线、圈棉线、拉棉线、织棉线九个程序。

从地里收回棉花,用自制的压棉机去掉棉籽(轧棉花);把经脱籽后的棉花用羊弦弹之,使其变软、变松,同时达到祛除灰尘的目的(弹棉花);将弹好的棉花用木棒或稍粗的筷子将棉花搓成花条,以便纺线(搓棉条);将搓好的棉花条在纺线车上纺成一棵棵细线(纺棉线);然后将线拉成同样长的经线(绕棉线);为了保持棉线的硬度和牢固性,将绕成经线的棉线在装有小红米或包谷的大锅中煮沸,经过漂洗后晒干(煮棉线);为使棉线不打死结,方便操作,用纺线车将棉线绕成团(圈棉线);用拉线车将绕成团的棉线固定在纺线车上(拉棉线);从绕线架拉出的若干股经线端用一块宽约五公分的布带子固定,系在织布机手的腰上,当右脚踩下踏板,经线交错变换一次位置,纬线左右穿一次,线梳前后拉一次,一面用粗棉起绒,一面平织,如此循环反复,纯白的纯棉牛肚被就织成了。


八.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永德茶叶

永德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的。

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是云南省古树茶遗产存量最大、茶面积最大、集中连片在千亩以上点最多、产量最多、树龄最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永德古茶树种质资源生长形态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树茶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经国内专家考察鉴定,认为永德古树茶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

九. 云南省 临沧 耿马县 勐永土锅

勐永土锅:耿马勐永镇。勐永土锅以当地特有的土原料制作。传统工艺以手工捏成所要的形状,再用稻草烧成。产品大件可盛水或储粮谷,中型可煮饭、烧水、煎荼,小型的用以煨药等。勐永土锅有煮食物不喷溢,食品清香可口,保温性能好等特点,深得用户喜爱。年产上万件在县内外畅销,远销往缅甸等国。

十.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茶树花凉拌

茶树花凉拌

凤庆是产茶大县,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全县有20多万亩新老茶园,每年雨季茶树上都会生长出一种黑黄色的寄生植物,凤庆人称之为树花。茶树花一般只作凉拌食用,不炒和煮吃,在凉拌时,首先将树花在清水里浸泡一至二小时,淘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煮上几分钟,再将煮好的树花放入清水中漂洗,便可将树花放入准备好的凉菜中拌匀,即可食用。树花清脆可口,略有甘苦味道,据说树花是一种含钙植物,经常食用可补筋骨,强身健体,在凤庆冬春季节城乡居民和餐馆均可作出味道可口,清脆鲜香的茶树花凉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