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明特产菜有哪些 三明特色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明特产菜有哪些 三明特色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0-07 05:31:28

一.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永仙鸡

永仙鸡

永仙鸡是大田县独有的、将经阉割再养一年以上的农家嫩土鸡宰杀干净后放入清水煮熟并砍成大块,佐上一碗家酿红酒作斟料、皮脆肉嫩,色泽金黄,酒香扑鼻,让您体会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农家风格。

二.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鱼生

又名生鱼片,是宁化的传统名菜。原料限3-4斤重的活草鱼一尾,迅速去鳞、皮、内脏,再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片,洒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美爽口,为下酒名菜。

三.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烧卖

沙县烧卖皮薄个小,制作时在面粉中掺入部分木薯粉,蒸熟后皮呈半透明状,晶莹剔透、小巧玲珑。烧卖对馅极为讲究,虾仁、瘦肉、冬笋、香菇、粉丝是少不了的。食用时佐以天然调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除了咸烧麦,沙县夏茂镇还有一种甜烧麦,外形相同但馅是甜的,是用白糖、饼丁、紫菜、桔饼丁、碎花生等制成。

沙县烧麦是福建省著名的汉族小吃。烧麦产生于宋元时期。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载:“烧麦扁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沙县烧麦源于山西太原,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簇拥,形似梅花,故名。后制作师傅移居沙县,传承至今,后因 语音变易称为烧卖(烧麦)。

沙县烧麦皮薄(为冷水面坯)、馅多,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使用原料、制作工艺、蒸制方法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不同于北京烧麦的肉馅,江南烧麦的糯米馅,沙县烧麦的馅是以粉丝、肉丁、笋丁、香菇丁混合而成的,它们被包裹在被擀得晶莹剔透、吹弹可破的皮中,刚出笼时一个个粉嘟嘟地颤动着挨挤在一起,吃时再沾以沙县独有的豉油,鲜香爽滑,味道鲜美,是闻名遐迩的著名小吃。

烧麦不妨说是沙县小吃中一大特色点心,因其形如一颗大麦而刚出锅的烧麦能烫嘴暖心而得名。烧麦分成咸和甜两种:咸烧麦,透明如雪的面皮,包进上等龙口粉丝、瘦肉等馅,吃过来爽口润滑,食多不腻,健胃易消化。而沙县夏茂的甜烧麦更是独具风味,且身价高贵。甜烧麦自然比咸烧麦制作的工艺要复杂些。沙县美食甜烧麦的外皮和咸的是一样的,但馅是甜的,除了白糖,还有饼丁、紫菜、桔饼丁和研碎的花生等,饼丁要地产的“三元饼”才好。

高档的烧麦对馅极为讲究,虾仁、瘦肉、冬笋、香菇、粉丝是少不了的,旧时沙县着名的"烧卖锦"所做的烧麦只卖给西门至南门之间的富户,以至旧时民间有句讥笑人身份低下的的话"你不是吃烧麦的人"。2000年9月5号,由中国烹饪协会在宁夏银川举办的"中华名小吃第二届认定会"上,由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制作的"沙县烧卖"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沙县烧麦的制作工艺:

包馅也是一门绝活,小小的皮中,被塞了大大的馅,而且动作极快,转眼间一屉屉的烧麦便层层叠摞起来。与常见的烧麦不同,沙县烧麦上收口朝下的!

沙县美食烧麦与国内其他地方烧麦不同之处有五:

⑴其他地方烧麦皮坯是温水或热水和面,沙县烧麦是选用精面粉冷水和面;

⑵其他地方烧麦蒸时是收口处朝上竖立放在 笼上蒸,沙县烧麦蒸时收口处朝下蒸;

⑶其他地方烧麦大如酒杯,沙县烧麦小如山枣;

⑷其他地方烧麦擀制皮坯时拍粉用面粉或玉米淀粉,沙县烧卖用木薯粉拍粉, 木薯粉熟后透明,其他则不然,加上蒸熟后刷上猪油,晶莹剔透,诱人食欲;

⑸沙县烧麦食时需蘸沙县特有的豆豉油调味汁。

后人有诗咏曰:1北食古,闽中麦初黄。水晶皮莹亮,银粉馅脂香。笼揭氤氲漫,气飘味悠长。豉油食不忘,岂叹世路难。

四.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清溪笋干

清溪笋干

清流笋干是用刚出土的春笋干制成,称为“闽笋尖”,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时代列为上京贡品。 八闽山区竹山众多,唯漳平闽笋尖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深受上海、天津、广州群众及港澳同胞的欢迎。很多名菜如“烩三丝”、“御驴肉”都不可缺少闽笋干。

笋干是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清流县加工的"闽笋干",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称为“玉兰片”,是“八闽山珍”之一,在国内外名菜佐料中久负盛名。此外,当地群众常把笋干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宴请贵客的名菜。所以民间流传着:“贵客把门上,酒菜摆满堂,没有玉兰片,百味都不香”的佳句。

五.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泰宁红茶

泰宁红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乾隆三十四年《泰宁县志》记载:“茶出峨嵋峰者佳”。可见,历史上,泰宁产的茶叶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泰宁县茶叶历史悠久,县内形成了以杉城、龙湖、梅口三个乡镇为茶叶主产区的近万亩茶园基地。但根据规划,到了2011年,泰宁县茶叶种植总面积约达12000亩,茶叶总产量约达750吨,茶叶总产值约达4500万元。

据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泰宁县开始引进“福云六号”、“黄柳”、“梅占”、“铁观音”等优良品种,并大面积人工栽培。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泰宁县提出“要想山区富,上山种茶树”的思路,这促使泰宁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六.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丹霞陶艺

丹霞陶艺

泰宁丹霞陶艺取材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岩石自然风化脱落的泥料,采用独特的配方高温锻烧制做而成的各种艺术品、日用品的总称。它与其它的陶瓷艺术品相比,个性在于泥石材料历经沧海桑田,特别是受过火山的洗礼,色彩更加古朴、厚重、大方。尤其是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泰宁科举文化的的映称,再经过高级公艺养术师邱双炯采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德化陶瓷技艺雕塑锻烧,泰宁丹霞陶艺更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堪称一方山水特色的天物产品。

七.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苦瓜茶

苦瓜茶

八.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西山纸

西山纸:在唐、宋时代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旧存不蛀、质地优异而走俏海内外,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也为之动容,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四库全书》。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到将乐调纸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文献。

我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龙西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

造西山纸的原料是嫩毛竹,采集的季节讲究,必须是立夏小毛竹快长出叶子的那个特定时节。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西山纸”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西山纸”也曾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广为人知。

然时事变迁,曾经辉煌的“御用纸”也难避萧条。20年前,远近的造纸作坊尚余60多家。而现在,龙西山造纸作坊是将乐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海深处。一间大屋是工场,连通隔壁的烘焙房,外面则是浸塘和碾槽,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原始,古朴。1998年,这个硕果仅存却难以维系生存的造纸作坊划归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2005年10月30日,西山纸制作工艺被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现今,这个“中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手工造纸作坊”,日产10刀共计2000张“西山纸”。

湿纸在焙箱上烘干,要看好火候,恰到好处。还未烘焙的纸十分脆弱,需要小心侍弄。湿纸挑,不仅要用力均匀,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九.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赖坊大蒜

赖坊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流县赖坊乡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出产的大蒜香味浓,风味独特。

十.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含笑馅饼

含笑馅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