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省济源市有啥特产 济源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省济源市有啥特产 济源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10-05 10:00:10

一.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双脊”

黄河鲤鱼,其背色浅褐,腹色银白,胸尾鳍透明;鱼背宽厚,体型丰满,俗称 “双脊”;骨刺细少,肉肥厚,质细嫩,腥气小,味鲜美,腮不苦,肉汤呈乳白 色并有粘性,久置不易变质。明代被列为“贡品”。( 濮阳)

二.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切糕

切糕:以淘制的黄米面(亦有用江米面)辅以红芸豆、大枣分层均匀撒在屉上蒸制而成,出售时现场以长刀蘸水切割故名切糕,制做过程变称“撒切糕”。制作时先将黄米用水淘洗三次,冬用温水,夏用凉水,除去杂质,晾晒适度后加工成细面,临蒸时掌握好米面的干湿度,火候均匀,蒸熟后糕呈杏黄色或孔白色,表皮有光泽,可蘸白糖热吃,亦可油炸食用或做成菜肴。具有色鲜、味香、劲道等优点。切糕:以淘制的黄米面(亦有用江米面)辅以红芸豆、大枣分层均匀撒

三. 河南省 南阳 淅川 南阳地毯

南阳市由于盛产蚕丝,因此制作地毯的人越来越多,地毯分手工地毯和机织地毯两类。手工地毯又分土耳其扣(马蹄机)、波斯扣(即8字扣)两种。南阳市多系手工制作,按其用料不同分为丝地毯(亦称壁毯、挂毯)、丝毛合织地毯和毛地毯三种。

丝地毯可分桑丝、柞丝两种,分别以桑、柞丝为原料,采用波斯图案制作,主要产地为淅川、南召、镇平;柞丝地毯以南召为主。

丝毛合织毯是淅川县1975年在全国地毯行业中独创的新产品,它集东方地毯艺术和波斯风格为一体,在总结纯丝地毯和纯毛地毯生产的基础上,以土种优质羊毛纱做毯地,桑丝做花型,工艺独特,纹样清晰,尤其经平剪后,地平花凸、形如浮雕,富有强烈的自然立体感,被誉为地毯中的明珠。

南阳生产的地毯图案达450余种,按其构图、纹样、色彩有以下四种:北京式、美术式、彩色式、素古式。南阳地毯花样繁多,风格独特,用料考究,质地坚韧、图案新颖、花纹清晰、做工精细、品质优良,深受海内

外消费者的欢迎。

四.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帘

最早出现在明代,品种包括门帘、窗帘等。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等。编织者根据竹节情况,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尤以燕帘最为有名,它利用竹子碧绿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清幽淡雅的竹燕图,引人入胜。

洛宁竹帘,始于明清,建国后畅销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一九七四年开始外贸出口五百片,一九八四年增到七万片,一九八五年达十多万片。日商、美商、加拿大商人争相订购。天津竹帘总公司誉称洛宁竹帘为王牌,提出要全部包销。

全县从事竹帘制作者二千余人,多数技艺精湛。年产十五万片。品种有门帘、窗帘和楼房走廊地垫帘。规格视其用途而定,短则数尺,长则数丈。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编织者经过精心设计,用竹节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燕帘:利用竹子的碧绿(底色)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碧群燕图”,清幽高雅,引人入胜,已引起国内外商人的极大兴趣。一九八五年联合国专家组和日本商人,先后对洛宁竹林和竹帘编织重点村、户进行考察后,均给予极高评价,并一再恳求对其提供更多的竹帘商品。

五. 河南省 郑州 登封 登封烧饼

芝麻焦盖烧饼,传说是登封人为纪念岳飞抗金而被秦桧害死而创制的一种特色食品,起初形状类似老鳖,上有秦桧、王氏两个面人,后来演变成现在这种圆形。芝麻焦盖烧饼以色泽金黄、味鲜、香脆、形圆者为极品。以前,孙家烧饼、马家烧饼因其色香味形独占鳌头,而供不应求。

登封烧饼又称焦盖烧饼,是河南登封汉族传统名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做工也十分精细.它是由纯天然小麦和白芝麻制成的,磨成面粉的小麦和白芝麻搅拌在一起,和成柔韧的面团,面团分割成一个个饼状以后,再经过几道复杂程序,就成了现在的烧饼,它吃起来焦中透香,还有白芝麻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焦盖烧饼,真可谓是登封的一绝!

如果你走过登封的每一个角落,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大道,还是鲜为人知的小巷,都挂有许多这样的牌匾——“烧饼夹豆腐串儿”。这——就是登封的特色小吃。登封的烧饼盖焦、个圆。上面的芝麻被火烘烤的恰到好处,黄澄澄的。它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吃起来也非常地美味,让你吃了还想吃。有许多外宾来登封参观时,早中晚三餐大多数都是以烧饼为主食的,仿佛百吃不厌似的。相传这烧饼还是登封的一个店小二制作出来的。当年抗金名将岳飞来到登封抗击金兵,胜利后在一家酒店里吃饭 ,这家的店小二早已对岳飞仰慕已久,便不收酒饭钱,但岳飞还是如数地把钱给了店小二,店小二十分感动。后来京城传来了岳飞被1求荣的秦桧害死的噩耗,人们都痛恨秦桧,都骂他是王八。于是店小二就把面和成王八的样子,放在火上烘烤。把它当成秦桧,作为这家酒店的主食,取名为秦桧。消息一传出就有许多人来买。店小二觉得仍不解恨,便编了一道顺口溜:“秦桧秦桧你是鳖,残害忠良如蛇蝎,吃你的肉喝你的血,最后通通再把你的盖儿来揭。”让人们吃前都说这句顺口溜。后来人们得知把鳖放在火上烘烤时,它会将自己的头、手、脚缩进乌龟壳里,于是就逐渐地演变,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终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登封城里的人不但把烧饼制作的越来越好看,而且也越来越美味。因此烧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许多中外游客仿佛都觉得到登封游览,如果不吃烧饼,那才是此行最大的遗憾。登封的烧饼不但好吃,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可谓是物美价廉。

逢年过节或谁家有红、白喜事,客人们总会买些烧饼当做主食或礼物。每当这时,登封的每家烧饼铺都是灯火通明,需要提前去订,谁要是晚了一步,没有买到,就会想法到远一些的烧饼铺去买,无论如何烧饼还是要吃的。人们百吃不厌的原因,主要是它好吃不贵,物美价廉,在任何档次的餐桌上都能被人们乐意接受。如今,登封的烧饼已经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到全国各地,甚至有人还把它带到了国外。无论是在穷乡僻壤,还是在那些繁华的大都市里,登封的小吃都能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价格从十几年前的5毛一个也逐渐涨到今天的1元,甚至有的地方两元一个。

六.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桔梗

桐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桔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桔梗,主产于桐柏山,质地上乘,亦称桐桔梗。入药可祛痰排浓、除邪避湿瘟、补内漏及喉痹。原为野生,现已能人工种植。广交会上,桐桔梗被行家誉为“桐参”,外销日、美、东南亚各国。

桐桔梗茶色泽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口感纯正。

七. 河南省 商丘 永城 永城酥梨

永城酥梨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永城高庄镇及十八里镇所产的酥梨个大、核小、含糖量高,畅销全国。

永城酥梨以高庄镇所产酥梨为代表,高庄酥梨已有300年栽培历史,高庄镇现有梨园面积1.5万亩,其中盛果期梨园占1万亩,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是永城酥梨的主要产地。高庄酥梨成熟于中秋节前后,个大皮薄,一般个重250-400克,最重者1000克以上,熟后金黄白亮,有透明之感,食之清脆甘甜,含20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益寿之功效,并以个大色鲜、酥口无渣等独具特色而倍受消费者青睐。1994年10月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995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八. 河南省 开封 祥符区 汴绸

汴绸因产于七朝古都汴梁而得名,始于明末清初,而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明朝末年,山西洪洞县人景文洲到开封经商,于清朝初年创办了“景文洲绸店”由于善经营,讲信誉,产品质量好,行销地区日广,成为中原名产。清乾隆年间,生意极为兴隆。河南督抚以汴绸作贡品,上献朝廷。以后所产,不仅供应皇室,而且还作为礼品馈赠外国使者。景文洲绸店最盛时共有木织机99架,250多名工匠。主要产品有云幅、黑扎巾、丈二纱巾、手帕、包头、汴绸、汴绫等。远销云南、贵州、青海、新疆、西藏、兰州等地,并有少量远销国外。景文绸的特点是经久耐磨,美观大方,拉力性强,穿者时日愈久,光色越亮。汴绸规格,每匹宽2.35尺,长50尺,头数7200根,重40两。原材料来自柘城、商丘等地区的家蚕丝。其生产工艺过程是:---烙丝---牵经---上机子---关柱---下机子---皂炼---染色---上轴---晒干---成货 .

九.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枫木贡茶

古塘原属安化县。据1992年版《安化县志》记载:安化县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宋置县时,茶叶产量已甲于诸州县。元、明时期,县内不少人以茶为业,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昔有桃溪界云台山高僧,年年谷雨前夕,从山上下来,前往眠牛山一带而去。乡人甚疑,便暗随其后,原为笃钟此山之茶,每年窃采而归桃溪界云台山寺独品。乡人试采少许,及烹,顿觉芳香扑鼻,味甘绵长。据传,清代中期,两江总督陶澎回安化省亲,闻枫木林产名茶,令仆取来,以紫砂壶燃桑枝烹煮,观之,呈毛尖之色;闻之,飘龙井之香;饮之,回味幽长。遂携数斤返朝供皇家,定位贡茶,从此,乡人无缘品到此茶。

枫木贡茶的采摘,在清明节前后3天最佳,标准控制在一芽一叶。此时采摘的茶,白毫显露,条索细圆紧直,呈深绿色。

枫木贡茶生产场地位于群山环抱的眠牛山上,没有环境污染,是高品质茶理想的生产环境。

枫木贡茶的加工继承传统手工艺特点,又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品质得到进一步保障。其加工程序很有讲究。首先,把鲜茶摊放数小时,让茶叶失去部分水份,特别是带雨水和露水的鲜茶。高温杀青后,凉胚到常温。之后,用揉茶机揉捻。解块后,上烘干机,烘干至六七成后再凉胚至常温。再用烘干机烘干至九成。最后用提香机进行提香。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既有手工,也用机器。在烘干程序中,改用木炭或煤、电,更为环保和科学。烘干时,人用手不停的进行捧、抛、抖,使茶叶均匀干燥。干燥的程度完全要凭经验。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香和定型,虽是用机器,但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须不断实验才能控制好,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完成。为了保证品质,在制作过程中,凉茶的容器须用竹簸箕。车间里严禁带香烟、槟榔入内,女职工不准使用香水。枫木贡茶泡茶时水温以八十五摄氏度为宜,汤色通透清绿,嫩香扶面,味甘爽口。谷雨前后采摘的,一芽两至四叶,呈墨绿色,汤色通透黄亮,栗香浓郁,味甘绵长。

十.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豆包

粘豆包。凌源人风俗习惯过了腊八是推大碾子,然后淘米压面蒸干粮。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实际还早着哩。不预备下米面,不蒸出豆包来一般还轮不到杀年猪的。

谷子、黍子脱皮剩米放现在是很容易的事,粮米加工房电机一转,米糠自动分离。可是三十多年前却没这么筒单,老费事老累喽。人们几家几户插伙互相帮忙,推大石碾子,用来串掉谷子黍子的糠皮,用手摇扇车或直接用簸箕颠,借着产生的风使米、糠分离。

选在腊月当然是秋后收获到粮食,另外一种原因是得天时,借冷冻干燥条件脱谷子皮容易些。天冷人可不冷啊!因为几个人推石碾子,一圈圈在碾道转,个个累的通身出讦,谁还冷呀。当年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全靠人们笨力气干,半个腊月下来各户才把带皮的谷子忝子弄成小米和粘黄米,这才有蒸豆包的料。

现如今凌源地老乡说吃喝上的笑话,常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连着”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其意在贬。不过豆包可不该当贬低的。豆包可是以往多少年人们腊月、正月之主食,还得丰年日子过的不错够吃够用的人家呢。

有了黄(粘)米、小米、玉米和小豆,才可以用以蒸豆包。淘米压面烀豆馅,一连气的几天,通常叫蒸年干粮,意为过年时吃的干粮。从淘米到上碾子压面再和面发面,烀豆馅,一家男女老少都有活计,家人的心情高兴,各按分工忙乎,叫忙年。

淘米了,压面了,䒱过年豆包喽!农家左邻右舍、本家当户互相唠着,你家淘几斗米,他家准备蒸多少锅豆包、年糕。互相告诉粘米和小米或玉米咋个兑法,等等。只要有粮米,腊月淘米蒸干粮的事就是腊月的中心大事。

大事分工挺细的:和面得有准也需力气,男女都下手。半开水拌掺好的面,和匀后放热炕上发面,借烀豆馅烧的热炕,面发的好不好凭细心看管,炕太热面可能发酸,炕不够热面发不起来,俗语叫死面,那蒸的干粮会硬邦邦不好吃。这些活计,总是有经验的人去帮助指导没经验的户门,一般不藏手艺。

面发了,豆馅烀了,就等蒸豆包啦。女人主要动手包、铺锅帘、往帘上装包好的生豆包,还有看熟没熟,熟了,揭锅,检豆包放冷地方冻上。男人预备烧柴,主要是劈木头、劈木头疙瘩,烧火。拉着风匣填着木柴,把多半锅水烧的滚开,热气腾腾。小孩子也闲不着,扒秫稭杆串帘子,看着冻着的豆包,不让鸡鸭祸害。蒸几天忙几天,屋暧炕热人勤,看着豆包装满大盆小缸。心情着实落底,过年的玩艺顶数豆包着硬。

乡下百姓腊月蒸豆包的习惯由来历久,虽然现在豆包屈居于大米白面之后但今后这一习惯不会终结,只会无限延续。因为豆包的的确确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特别北方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豆包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粘豆包吃着有食欲,喜欢粘食的偏爱之。粘豆包在冬季便于储存,只要天冷上冻就自然存放;冻过的豆包硬的像石头,但用热锅再回锅或蒸或煎不但原味不变而且其味更鲜,就是开春天暖也不大变味。农家个户对此适应,而粘豆包的原料又是农家自产,不像大米白面是花銭买的外地产的,这就有个方便和情感的关系。不信,可以试试,饭桌上有米饭、馒头和粘豆包,看一桌人有几位选什么?咱经过多回,粘豆包或煎粘豆包都是在第一轮首先告罄!岂不说明问题。说句笑话:豆包者我所欲也,亲友所欲也,舍此其谁。

如今城里人下乡工作或走亲戚,乡里村里人家留饭,凡有豆包吃,基本都朝豆包用劲。有人说,在城里吃大米白面腻歪啦,实际不是。乡下也是白面大米呀!而是粗粮细作变着法做着吃,就有豆包一种,人们换口味不打紧要,主要还是豆包等农家饭引食欲。

农村人喜欢豆包,城里人也喜欢,随着科技发展,炊亊条件优化,蒸豆包的水平大有提高。首先,米面电力加工省却不少劳动和工序,其次,“火”的问题。得到新科技的彻底解决之道:石油液化汽的普遍捷便使用,连煤或木柴都退居其次。从前蒸豆包的烧柴可是大问题呢。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缺柴照样做不熟饭的。过去说谁家穷,三样,吃、穿、烧,没吃没烧没衣穿,这烧即烧柴。

城里人家想吃豆包很容易,可毕竟嫌费事,由此豆包的制作发生了社会化的新变化。

凌源城的发展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已几十万,外来人口往来入住的増多,都给这所辽西重镇带来商机。小小豆包也发生大大变化。倒不是豆包个头由小变大,而是豆包的制作、销量以及占有主食品市场的规模,由小变大。

蒸豆包有了工厂,形成公司式业主管理,造就出名牌,创出了商标。豆包这一土生土长的凌源特色食品,打入京津唐和沈大鞍抚本大中城市,进入大饭店的餐桌。有不少名人、外地人认识了豆包,喜欢上豆包,拿豆包当干粮呀!

食者众则评语出。评曰:热乎豆包胜过凉点心;豆包粘,粘豆包,凌源豆包真香甜。

近几年凌源老乡抓住商机,抓住人们舌尖上的感受,纷纷恢复和发展凌源地方食品特色,还不断改进创新。其中粘豆包的改观几乎出人想象。一是常年制作,二是占领饭店餐桌,三是在包装上做文章,四是品种多样,小型美观。而冬季是豆包销售旺季,制作及销售公司扩大规模把握节气时段,把凌源豆包推向远方。

已经有王家豆包标牌等数家公司适应了市场需求,其粘豆包有的面料用石磨磨面,芸豆或小豆或豆沙做馅,蒸出的豆包油亮焦黄放光,不吃一看就眼馋,吃上一上口就觉得香甜。

可能年纪轻些的朋友不知道,辽西冀东一带农田有一种像黍子类似的品种一一糜子。这縻子外观与黍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可两者的区别是黍子米叫大黄米是粘米,糜子米不是粘的是笨的,也呈大黄色。这縻子米碾磨的糜子面兑大黄米面蒸豆包再好不过啦。原先老乡管这叫糜子面豆包,比任何面的豆包都渲腾,吃着利口。凌源家乡縻子面豆包堪称一绝。可惜不但巿面上看不到,到农家去也找不到寻不出。乡下年轻的都不知道糜子为何物。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咱自个再也没见过、没尝过糜子面豆包咧。还是小时候见过种糜子,也吃过糜子面豆包。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农村农业走合作化搞大集体,听大人讲,上级不让种糜子啦。“好吃,咋不让种啊?”那时的小孩子的我疑惑地问大人。回答说是低产。不高产的农作物少种或不让种,连谷子黍子都种的很少。

没糜子,糜子面豆包是绝迹了吧。有机会到农业科研种籽部门访一访,看还有这品种没有,有,是否发展一些,再像水稻似的,有袁隆平院士那样的高人,研究实验提高产量才好。这是笔者的想法,要是真绝种了,可否再利用基因遗传科技再创新出新的糜子来,可谓大功一件。不是我馋,尽想吃好的,本来吗,从前缺粮讲吃饱,吃填起肚子就知足,如今讲吃好,吃的东西愈优愈好,连孔夫子不是也食不厌精吗!

科技发展,改革进歩才有讲吃的条件,否则也说说舌尖上的凌源作啥。

回味那渲渲腾腾粘乎又利口的糜子面豆包,舌尖上的感觉像穿越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条件反射的缘故,以为又吃上了呢,嘴里会淌口水。这是我写这基本绝根的糜子豆包时自个儿的感受,压根没见过不知道糜子为何物的人不会有这感觉。但是听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们讲这吃食的时候,说的听的都会津津有味,感染是有穿透力的。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尚有一个关于糜子面豆包的故事:家族中有一平辈大哥,年纪大我四十多岁,他0八十多,我的这位大娘身板很好。我有时去玩,一次赶上他家蒸豆包,等吃饭时我还没走。我看见大哥、大嫂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仨口子都检糜子面豆包吃,而我大娘却吃小黄米面的豆包。我知道糜子面大黄米的好吃,很奇怪,便问本家大嫂,咋不给我大娘检糜子面豆包呢?大嫂说,你大娘不愿吃糜子面的。

我回家跟我妈学说大嫂的话,我妈说,谁不愿吃糜子面的?她糊弄人呢。我本来也奇怪,原来不是大娘不得意好吃的豆包呀。

作者:王作琏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