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莆田特产罐装饮料 莆田特产适合邮寄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莆田特产罐装饮料 莆田特产适合邮寄的更新时间:2022-10-13 19:10:25

一.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珍珠米烂

珍珠米烂的传说:

在明代莆仙戏剧目中,已有《米烂思妻》这出戏,剧情大意是说书生高文举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宰相强招做女婿,其妻王玉贞千里寻夫到京,却被相府千金反诬为冒认官亲,将之禁于厨中做苦役。玉贞在相府管家婆的帮助下,特地煮了一碗高文举素常爱吃的“米烂”送人,并将两颗原订聘的珍珠混在“米烂”汤中。高文举吃“米烂”发现了珍珠,知为玉贞所为,求管家婆帮助与玉贞会面;并嘱咐玉贞持状纸到开封府告新科状元停妻再娶之罪,此案经包拯审理,终使夫妻团圆。

一碗莆田乡土风味,竟“煮”出了一出凄婉动人的人间悲喜剧,也给“珍珠米烂”加进了浓烈的文化调料。“米烂”制作工艺很是考究。它用上等白米和糯米按2:1比例搭配,经过浸水、磨浆等多道工序,制成米烂原浆,再经筛制,成为珍珠形状。然后,用洁净锅具,添加举不胜举不250克,放在旺火上烘烧沸。再将珍珠米烂100克徐徐抖散入水,改用文火煮15分钟。待米烂熟透上浮呈透明色后,加上适量白糖,即可起锅,盛入汤碗。

煮珍珠米烂较简单,锅中放入清水烧沸,把晶莹的米烂粒徐徐散落入沸水中,再用文火煮约15分钟。待“米烂”熟透浮上水面,呈现出透明色后,再加入白糖即成。有条件的人家还可买来数克珍珠,研磨成粉末,与“米烂”一同下锅,这样煮出的就是真正的“珍珠米烂”了;起锅盛入汤碗,一粒粒“米烂”晶莹透亮形若珍珠,食之清甜爽口,别有韵味。

 

二.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海蛎饼

用地瓜粉、豆腐为原料,拌葱、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制小瓢中,夹心生海蛎油炸。酥脆香甜,沾蒜泥酱醋,更爽口宜人
( 莆田)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枫亭糕

用纯糯米粉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颇受欢迎。

四.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九层粿

敬祭妈祖九层粿

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吃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莆地特有之小吃。

大概是制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时至今天,此种小吃并未成为商品投放市场,因而吃的人不多,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的人则更少。地方风俗,此种九层粿特制于重阳节。而重阳节是我国自汉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内涵有二:一、是避难风俗;二、是升天成仙之俗。所谓避能,意在九月九日有灾难,世人须上山才可免。此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一书:“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见之曰:‘代之矣。’”

这段记载,若用我们现在人的理解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正是时令大转变(阳消阴长)的时刻,容易造成气候反常,如果这时体弱多病的人,不及时避开这个时刻,那就容易得到瘟疫之类的疾病。所以,提倡人们要到户外,特别是山上,吸收亲鲜空气。这就是为什么重阳节要登山的原因。

所谓升天成仙,是出于两个九重阳的大吉日。因为这种重复,一年只有一次。而“九”在古先民观念中,是个神秘的数。东汉王逸《楚九辩》注云:“九者,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这说明九月九日是个非常难得的吉日。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民间传说:太上老君生于九月九日(《岁时杂记》),而我国的各族始祖黄帝,也在九月九日登遐升天。无独有偶,莆地之湄洲妈祖,也是这一天升天。(《妈祖显圣录》)载:“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天后年二十八,秋九月八日,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尘世所不乐居,明天(九日)是重阳日,我有登高的意愿,预告别期。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的。翌晨……后白日飞升走了。’”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莆地民众制作九层粿,一应重阳之数讨个吉利,二则敬祭妈祖升天,三则做为登高小吃,借此求得合家平安。所以九层粿的制作虽属简单,然其含义深远。

 

五.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

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六.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蜂蜜

莆田蜂蜜

七.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炝肉

莆田炝肉,是莆田民间有一道传统的家常菜。

做法虽说简单方便,但有不少釉奥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其真传,要做出同样的品质和味道很难的。经得行家指点,才知道要做好这道菜,可要拿出四样功夫来。

其一是选好肉料。最好选用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细丁。

其二是腌渍佳味。把切好的肉丁放入拌有盐、糖、味精、酱油的盘中腌制,待入味后取出。

其三是沾糊淀粉。把肉丁均匀地沾糊上好的淀粉,然后倒入滚沸的汤水里。

其四是掌握火候,入锅15分钟即可。芥蓝菜叶是用高汤氽过,切细的加进去,菜色鲜生青翠。

这样做出来的炝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荔城桂圆

荔城桂圆

桂圆:龙眼,荔枝摘过,龙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称桂圆。据《神农草木经》记载:“龙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国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龙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树研究所对应用花粉形态结构上异同的试验,证实了海南岛的野生龙眼在其系统发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龙眼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食品。中医学上用干燥果肉入药,功能补心脾,养血安神。

兴化种植龙眼伊始于隋唐,宋明尤盛。据《仙游志》载:“宋大观四年(1110年)12月24日降大雪,仙游的荔枝、龙眼冻死很多。”乾道五年(1169年)仙游的蔗糖、荔枝、桂圆干从太平港(今霞桥港)运销江淮一带”。可见宋时仙游龙眼就有大面积生产。由于木兰溪两岸气候温和,雨露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所产的龙眼质味冠神州。成为我国桂圆的佼佼者。难怪宋苏轼对龙眼的高度赞曰:“闽越人高荔枝,而下龙眼,吾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齿久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蛑蝤也。”此语足为荔奴解嘲。明人宋钰称兴化桂圆:“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肤,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乘。”他还写了一首诗,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兴化桂圆:“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历代以来,兴化桂圆都被当作南方的名贵产品进贡朝廷。据明代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当时仙游、莆田两县每年进贡的兴化桂圆干有一千多斤。“兴化桂圆甲天下”之说便流传至今。

九.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枇杷

莆田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极短,冰雪罕见,湿润多雨,终年温和,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成为南国有名的花果之乡。境内盛产枇杷、龙眼、荔枝、橄榄、杨梅、余甘等名优水果,其中枇杷、龙眼、荔枝称为莆田“三大名果”。全区现有果树种植面积18万亩,占莆田市果树种植总面积的40%,果品年产量达35000吨以上。当然,在城厢水果中,最出名的是枇杷和龙眼。

莆田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界定莆田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莆政函〔2007〕1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新县镇、庄边镇、白沙镇、江口镇、梧塘镇、国欢镇,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厢区常太镇、华亭镇、凤凰山街道办事处、龙桥街道办事处、霞林街道办事处,仙游县枫亭镇、郊尾镇、盖尾镇、榜头镇、园庄镇、赖店镇、大济镇、龙华镇、书峰乡等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十.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炒骨

莆田炒骨做法:

材料:

肉排500克,青、红椒各半只,蛋1只(打匀),面粉约4汤匙,笋数片,干蒜茸1茶匙,姜蓉少许。

腌料:绍酒2茶匙,生抽1/2汤匙,胡椒粉少许。调味料:水1/4杯,镇江香醋2汤匙,生抽1/2茶匙,糖1/2汤匙,茄汁1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肉排洗净,抹干,加腌料腌匀,备用。

2、青、红椒分别去籽,洗净,切片,泡油,沥干,待用。

3、将腌透肉排加入半只蛋汁沾上面粉,随即放入大热油内炸片刻,改用文火浸炸至熟、酥脆及呈微金黄色,即捞起,沥干油分,备用。

4、烧热少许油,爆香干葱茸及姜茸,放入笋片,注入调味料煮匀,用生粉水勾一薄芡,放入脆排骨及青、红椒,快手兜炒匀,即可热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