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隆林各族自治县特产图片 隆林各族自治县旧照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隆林各族自治县特产图片 隆林各族自治县旧照片更新时间:2022-09-07 18:00:05

一.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三角包

三角包

所谓“三角包”也就是包成三角形的粉饺,广西人习惯称之为粉饺,但是广东中山有一种特别的叫法——三角包,其实就是根据这种粉饺独特的外形来命名的。广西的粉饺大多是饺子的形状,而这里的粉饺却做成了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个头看起来也比较大。

三角包的内馅主要是由猪肉、四季豆、凉薯、胡萝卜、木耳组成。做法挺简单,首先将三角包外面的凉皮蒸好,然后将内馅的食材剁碎成末状用凉皮包裹住馅,做成一个三角形即可。虽说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关键在于凉皮的制作。经常吃粉饺的人可能会知道,粉饺外层的凉皮如果做得不好,里面的馅很容易散开来,口感也会不好。这里的三角包外层的凉皮厚度刚好,又可以很好地包裹住里面的馅,吃起来很有嚼劲,爽滑可口。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吃几个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二.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竹鼠

恭城竹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恭城竹鼠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恭城竹鼠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竹鼠又名竹狸、冬芒狸,是我国南方山区的珍稀野生二级保护动物。《本草纲目》中提到,“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国家把人工养殖竹鼠列入星火计划,发动群众养殖。

竹鼠特性: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测定,它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上品。

恭城瑶族自治县竹鼠养殖成为新产业。2009年全县竹鼠养殖户约1000户,存栏种鼠约2万只,年出栏肉鼠4万多只;2010年全县竹鼠养殖户达到1670户,存栏种鼠约4万对,年出栏肉鼠超过20万只。

目前已成立蕴丰源、桂峰源、北洞源等8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养殖户1200多户。合作社采取供种、供饲料、供技术、回收竹鼠一条龙服务,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分养联销”的办法,有效地降低了养殖风险,较好地保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2009年,蕴丰源获全区“十佳养殖专业合作社”,2010年,蕴丰源、桂峰源双双被评为全区水产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

2013年,恭城瑶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与饲料站申报的“恭城竹鼠”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恭城竹鼠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恭城县恭城镇、栗木镇、莲花镇、三江乡、平安乡、西岭乡、嘉会乡、龙虎乡、观音乡共3个镇6个乡11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6′41″~111°10′12″,北纬24°36′50″~25°17′15″。

三.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脐橙

富川脐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川脐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川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东北,地处农业部划定的“湘南─桂北─赣南”柑桔优势产业带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21″-111°28′50″,北纬24°37′21″-25°09′2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2℃,极端最高温度为38.5℃,极端最低温度为-4℃,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6017.4℃;年均降雨量1699.7mm,年均相对湿度为75%;年均日照时数为1573.6小时,无霜期318天,土质为沙质红壤,土层浓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富含P、K、Fe等元素,土壤PH值在5.5-7.5之间。 脐橙,是柑桔中的一个品种,富川种植柑桔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有文字记载的县志现仅存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和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两种版本都有种植柑橙的记录。2005年广西名优品牌志对富川种植脐橙也有专门论述,中国瑶族通史对富川种植脐橙也有专门记载。 脐橙已成为富川主要产业,全县十二个乡镇都种植脐橙,到2015年底止,全县脐橙种植面积33万亩,产量22.4万吨,总产值6.72亿元。

名称: 富川脐橙 产地: 富川

    产地属亚热带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9.2度。广西富川国有立新农场现有3500吨,果形呈鹅蛋形,橙色鲜艳,果肉脆嫩,入口化渣,汁多,香气浓郁,富含维生素c,果实色、香、味优于其它柑桔品种而誉为“柑桔皇后”。

    1996年纽荷尔、罗伯逊脐橙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银奖,1996年被国家南亚办指定为脐橙生产基地,1997年获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3年“富-”脐橙被评为2002年度广西名牌优质产品。

1981年,富川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美国脐橙,经过多年悉心“照料”,成就了今天的富川脐橙。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脐橙“安家”富川是偶然的。1981年的一天,位于重庆的中国柑桔研究所从美国引进200株脐橙苗,计划将果苗“嫁”到福州市。这批果苗坐飞机抵达福州机场,短暂呼吸几口气后,居然返回了重庆。出了什么意外?原来,果苗到了机场,竟然无人“迎亲”。

这样的事情让中国柑桔研究所“很没面子”。中国柑桔研究所决定重新给这200株美国脐橙苗找“婆家”。分析桂东北区的气候环境之后,中国柑桔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富川也适合脐橙栽培。这样,200株美国脐橙苗重新登上飞机,飞到桂林。富川有关部门的人员兴奋不已,早就在桂林的机场等候,接到“新娘子”后立刻返回富川,第一时间将它们栽在富川立新农场。

果苗栽下后,一数,只有197株,并不是中国柑桔研究所说的200株。后来分析原因,大概是在转途中死了3株果苗。这197株果苗有7个品种:“纽荷尔”、“萘维林娜”、“大三岛”、“华脐”(即华盛顿脐橙)、“佛罗斯特”、“罗伯逊”、“朋娜”。在美国,它们都是优良品种,来到富川后,并不都适应,有的产量很低,有的市场不看好。例如,“朋娜”脐橙的果形特大,在国内市场不好卖。“纽荷尔”脐橙和“华脐”因品质好、产量高、果形适中,且上市时间相错,在富川大面积推广,目前富川脐橙主要是这两个品种。

经过20多年努力,富川脐橙由区区197株发展到2009年18.2万亩的种植规模,至于有多少株,谁也没有去数过。另有一个数字可见一斑:近年来,富川每年培育出来的脐橙苗达80万株以上。

富川脐橙成名的那一年是1995年,它刚好“14岁”。在当年农业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富川脐橙中的“纽荷尔”、“罗伯逊”、“朋娜”3个品种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

独特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富川脐橙,其特点是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浓郁,无核化渣,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指含糖量)高达13%~15%。一般来讲,可溶性固形物超过13%的水果,就属于清甜型。另外,闻起来很香是富川脐橙具有的另一个性。

在1995年以后的10多年时间内,富川脐橙接连不断地拿奖,不仅有国内的,而且有国际性的。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0月,全国4大脐橙产区30多个县送了95个样品参加评比,富川的富-脐橙获得第一名,拿到了国内第一个“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地域范围

富川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富川县县域内,位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属农业部划定的“湘南—桂北—赣南”柑桔产业优势带。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1°05′21″,东至东经111°28′20″,南起北纬24°37′21″,北至北纬25°09′20″。包括富阳镇、古城镇、莲山镇、白沙镇、新华乡、福利镇、石家乡、葛坡镇、麦岭镇、朝东镇、城北镇、柳家乡等12个乡镇及国有立新农场。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富川脐橙以纽荷尔品种为代表,果实椭圆形,橙红色,美观,平均单果重332g,平均果实纵径88.4mm、横径83.1mm,果形指数1.06;果顶微凹,具脐,为闭脐;果皮光滑,平均果皮厚5.28mm,不易剥离;可食率74.97%,肉质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无核化渣,风味浓郁,富香气,品质上乘,果实耐贮藏。 (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10g/100g-15g/100g、总酸量0.5g/100g-0.7g/100g,总糖8g/100g-11g/100g,维生素C含量53mg/100g-57mg/100g固酸比10:0.5,可食率73-76%。 (3)安全要求:富川脐橙产地选择IVY5016—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产地环境条件》进行,种植过程执行IV/T5015—2002《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对照行业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认证。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塑料为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C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严禁烈日暴晒或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异味的物品同时存放。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等、并应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时存放。

四. 辽宁省 本溪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天麻

桓仁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桓仁天麻是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

桓仁天麻

桓仁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协会

14568449

天麻(中药材)

五. 新疆 伊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伊犁“天马”

伊犁马远在2000年前就已驰名,被汉武帝誉为“天马”。现今的伊犁马是经过培育改良的品种,为我国四大马系之一。其特点为躯体魁梧,矫健俊美,抚乘兼优。

六. 新疆 伊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莫尔雪克

新疆锡伯族的“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的菜肴”。这个菜肴全是用羊身上的杂碎做的,其花样之多,做工之细,味道之鲜,都是宴会上和饭店中难以见到的。新疆锡伯族人把这种菜肴称之为“全羊席”。

按新疆锡伯族人的习惯,家里来了贵客,或是远道而来的好友,主人才会宰羊做全羊席。全羊席是用新鲜羊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羊肚、羊蹄、羊血、血清等杂碎做成,每一种杂碎做一种带汤的菜,分别盛在16个小瓷碗里,每碗都盛得不太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每碗菜里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起来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喷喷的,沁人脾肺。

这些菜肴中,花样最多的要数羊肠子做的菜了,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洋葱、肉末、调料、大米等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主人还要端上用各种蔬菜泡制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合全羊席一起吃,那真是锦上添花。在吃这些小菜时,主人还要拿出酒来,边吃小菜,边饮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酒罢,主人还要端羊肉汤和羊肉,并有烙得很薄的发面饼子。发面饼也是锡伯族人的“”。味香、松软,令人上口。全羊席做起来费工,吃起来时间也厂,一顿全羊席约要吃上两个多小时。

七.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油茶

三江县是广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那么老百姓这种打油茶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得从中国史上的两次禁茶事件说起:

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在中国史上的金国却有两次禁茶事件,据顾炎武《日知录》所引据《金史》说,一次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一次是金宣宗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第一次因尚书省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易无用之物也”。原来是因为金地在北方,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其国内不产茶叶,进口茶叶所费甚大,所以要禁;但章宗下令禁茶,只禁民间,“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食者以(斤)两定罪赏。”。第二次省臣奏言虽仍称之为“非余食之急”,但说得比较明白,云:“茶本出于宋,……而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这无异是以“有用之资”资宋。原来不是因为茶叶“无用”,而是因为资财“有用”,要保护国力,在宋金对峙、时战时和的状况下它尤感必要。这时,“许食”的级别也提高了,不再以七品为起点,而是须“五品以上官”;禁令也严了:“余人并禁之,犯者徒(刑)五年,告者赏宝钱一万贯”。为什么“无用之物”的茶,到了七品、五品以上官吏宅第就“许食”,就不再是“无用之物”了?可见“无用”云云只是托辞,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但是农民“食茶”已成习惯岂能说禁就禁得了的?这样老百姓也只好想出其他的招法了。你官府不是禁茶吗?难道你还禁汤禁菜不成?于是就改变了“食茶”的方法,他们先放少许米在锅中用油炒焦,再投入茶叶稍炒一下,最后放水渚成茶汤,食时佐以各种菜肴或干脆用以泡饭而食。这样就巧妙地把“食茶”变为食菜食汤了,官府自是奈何不得。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北方人民不堪金人统治纷纷南迁。随着金、元的大举南侵,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继续南迁,特别是元朝时期,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到了明初,朱元璋驱赶少数民族,他们逐渐迁徒至湖南和与湖南交界的广西。(如今有些人还能在湖南通道县自己的宗族族谱上寻祖追宗。)而他们的“食茶”方法也逐渐演变成一种饮食方法与饮食文化传承下来。现在生活在三江县八江乡布代村的草苗可作佐证,从他们的服饰和他们饮茶文化上看,他们很可能是蒙古族的后裔。他们说侗话唱汉歌着蒙服,特别是女人着长衣服,扎腰带,很像蒙古的服装,女人和男人扎的头巾,都和现在的蒙古人类似。只不过现在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蜡染布来制作服装罢了。他们的鼓楼顶,不像侗族用的是葫芦,而是奔马(马是游牧民族的图腾)。还有一些习俗更能体现草苗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渊源,就是在打油茶时,碗里都放一种或竹、或木质刀状的 “签”,这是由蒙古族的餐刀演化而来的。用他们自已的话说是“由于祖先为游牧民族,有着喝茶割肉的习惯” 故沿习至今。

众所周知,中国茶道经历了煮、煎、点、泡四种饮茶技艺的演变历程。“寒夜客来茶当洒”,正如我们汉人接待来客必须奉茶一样,由于上述少数民族饮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当客人进侗家、苗家时,他们不递开水不备茶,而是打油茶来招待客人,这与汉人的奉茶礼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油茶: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茶叶:三江盛产仙人山茶,品质很好。江、浙一带的茶叶商户经常坐地三江等待收购上等茶叶。优质茶叶产自八江、独峒、同乐。农民靠产茶致富,积极性高涨,“十五”期间茶叶生产将成支柱产业。

油果:用大糯制,用三江植物油茶油炸出的油果脆香。

油茶的制作方法

三江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原料:茶叶(专用的油茶茶叶),油果,荫米,花生米

先把荫米用油炸成米花(最好用茶油),油炸花生米。然后就是煮茶水了。在锅里放少许茶油,烧热,放茶叶翻炒,烧半焦,放水煮沸,滤去茶叶,加上荫米,花生米,油果,葱花。喜欢吃咸的就加盐,甜的就加糖。这是最简单的。想要丰富点的就买点猪肝粉肠,烫点青菜。

打油茶源于侗族,柳州的苗、瑶和部份壮族也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俗。三江的油茶是很有名的,制作有简易,也有精工,吃油茶历史久矣。侗家人喜欢吃油茶,每天除了三餐正餐之外,还要打一到三次油茶。解放前,一天分三次出工,早上,人们空腹去作两个来小时的工,回来先吃一碗油茶,休息一会,再吃早餐。早饭后,再出工三个来小时,午饭前也先吃一碗油茶,午饭后上鼓楼去闲聊,八、九点才吃晚餐。这种一日三次油茶,都是比较简便的、低档的。在油锅里放下老茶叶,烧半焦,冲水,煮熟呈黄色后,放盐便成油茶,放一小团饭或玉米或豆子之类在碗里,泡进茶水,就可食用了。

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

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

八.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素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境内山峦连绵,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无污染,水土条件可谓特佳,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誉区内外。全县现有竹林面积7.8万亩,其中冬笋年产量1万吨,在每年的12月至开春2月上市,春笋年产量0.5万吨,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九.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茶叶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县,称茶城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恭城县,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恭城县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0个瑶族自治县中最年轻的成员。恭城瑶族自治县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是由广西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生产,茶叶采于公司在恭城县山区内种植的茶叶基地,并且精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叶尖嫩部分的茶叶,制成绿茶、红茶系列。“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除保持传统名茶的主要特性之外,更呈现出质纯、耐泡、色佳、味美、香醇、回甘之特色,不仅是直接泡制品茗的好茶,也是用于茶饮料生产的优质原料。由于绿茶为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2013年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含硒量绿茶叶达33mg∕kg,红茶达11mg∕kg,是含硒量最丰富的天然富硒有机茶;荣获“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绿茶类金奖、红茶类银奖。

恭城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2万亩,年产鲜茶叶8000多吨。形成了以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仅议嶸公司的规模茶叶种植基地就超过了5000亩,分布在西岭乡八岩村、新合村100亩,岛坪村、平安乡大江村、观音乡涧里源、恭城镇古城村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