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壁特产有什么 鹤壁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壁特产有什么 鹤壁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9-07 10:23:03

一.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义兴蒋烧鸡

义兴蒋烧鸡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特色美食。义兴蒋烧鸡造型美观、皮色鲜艳、风味独特、肥而不腻、熟烂离骨,具有滋补之功效。

义兴蒋烧鸡系浚县县城南街人蒋连成(号老壁)所创,至今已传200余载。据《浚县志》记载,义兴蒋烧鸡与道口烧鸡齐名。清顺治年间,蒋连成(号老壁)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宫廷烧鸡技术反复改进,使烧鸡的色、香、味、形日臻俱佳,后广销四方。

义兴蒋烧鸡加工精细,配料讲究。它使用本地饲养的活鸡,从宰杀到成品,经过十几道工序,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作。配用多种名贵中药和陈年老汤。今义兴蒋烧鸡销量仍居全县同行之首。

二.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县竹笋

产地:中国河南淇县。

品种:竹分多个品种,有义竹、实心竹、寿星竹、线竹、水竹

三.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泥咕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四. 河南省 鹤壁市 邵原苹果

品种简介:特征特性:该品种适应性强,树势健壮,树冠较大,冠内枝条突出,新梢长;叶片中大、较薄,呈长椭圆形;花朵较大,淡粉红色,一般花序4-5朵;结果早,采前不裂果,无落果现象。富士苹果品质高,果面底色黄绿,着鲜红条纹或全浓红色,肉脆汁多,味甜,香气浓郁,食之爽口,可溶性固形物质含量达13-15%,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最大果重达600克,耐贮藏,市场竞争力强。

五.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豆腐皮

王桥村位于浚县城西北1公里处,该村素有“豆腐故乡”之称,可考历史近 300 年。王桥豆腐加工考究,制作精细,质白细嫩,味道纯正,软硬适度,炖煮不烂,煎炒不碎,油炸后松软,该村 300 户,有 280 户加工豆腐及豆制品,年产约 400 万斤,豆腐皮薄而筋道,为凉拌佳品。

六.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河黄小米

淇河黄小米,色泽鲜黄透亮,颗粒圆润饱满,富含钙质,由本县山区无公害谷子石碾加工而成。

经国家谷物检测中心鉴定:淇河黄小米除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外,还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据《本草纲目》记载,具有生津止渴、补血降压、抗衰驻颜、延年益寿的食疗功效,是河南淇县著名。从明朝嘉庆年间到清朝各代,一直是宫廷贡品。“淇河”牌黄小米产于淇县太行山,空气新鲜,土壤清洁,不施化肥和农药,没有任何污染,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碾制精细,勿需淘洗,蒸煮皆宜,米粥清香绵甜,回味悠长,米饭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是四季食用的营养佳品。

七.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窑头红梨

浚县窑头红梨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乡申窑头村的。窑头红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所有梨品种中,“窑头红梨”品质独特,治疗伤寒、哮喘、气管炎、感冒等病症有奇效,“窑头红梨”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今夏,浚县王庄乡申窑头村栽种的50多亩红梨树已进入了盛果期。濒临灭绝的浚县林果“窑头红梨”,在王庄乡林业科技人员和果农的努力下,重获新生。今年年份好,一棵红梨树能结果400多个,而且药性如初,令人称奇。

浚县王庄乡历史上曾有“窑头梨林,绵延三里,华盖如织,遮天蔽日”的说法。特定的地理条件,使窑头红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所有梨品种中,“窑头红梨”品质独特,治疗伤寒、哮喘、气管炎、感冒等病症有奇效,“窑头红梨”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乡千顷梨林毁于“大造万亩丰产田”的口号下,到本世纪初,全乡仅剩下7棵老红梨树,且已身老病危,不再挂果。

王庄乡林业技术人员从“窑头红梨”的历史中看到了它的药用价值,认识到抢救红梨树种、发展优质红梨的重要性。近年来,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抢救这一稀有树种。他们请来具有梨树管理经验的老果农,并主动与省林业学校联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7棵老红梨树上刻芽,通过芽接、接穗、改良土壤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培植红梨树苗10000多株。

看到“窑头红梨”有望重获新生,原在外地搞建筑的王庄乡申窑头村村民赵同有,毅然携款返乡与村民一道开始了红梨的抢救性开发工作。他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全乡第一个储梨冷库,与广东一家饮品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保健红梨汁的协议,为全面开发红梨做好了充分准备。王庄乡主管林业的负责同志表示,看到申窑头村村民开发、种植红梨树的热情如此高涨,有信心经过几年努力,把‘窑头红梨’这一林果品牌做大做强。

八. 河南省 鹤壁市 幔泉矿泉水

从1498 米深的远古地幔火山口下熔岩中涌出的优质矿泉水,含30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外出旅游的理想饮品。

九.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石雕

浚县石雕石刻业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能工巧匠曾参加过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多处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产品有牌坊、狮、羊、碑等50余种,远销国内外。

浚县石雕是历史悠久的汉族雕刻工艺品。它遗存丰富,有存东汉画像石,后赵大石佛,唐代千佛洞、宋代蟠龙岩、明代恩荣坊,清代作品留有数十处。这些作品形态逼真,各代风格迥异,独具特色,艺术价值很高。目前石雕匠人擅长制作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子等工艺品,石狮子具有典型的民间风格,曾在广交会上展销、颇受欢迎。

元明时期,儒商始祖端木子贡故里河南浚县的花斑石即被皇帝视为奇石选作贡品,成为皇宫和帝王陵寝的建筑石材而被大规模开采。浚县石刻和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石刻和石雕艺术的源头。浚县的后赵大石佛、北齐造像碑、唐代千佛寺、明代恩荣芳、历代碑碣和摩崖,以及南京中山陵、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无不闪耀着浚县劳动人民的智慧光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浚县石雕石刻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是豫北石雕石刻的发源地。北京故宫、开封龙亭、南京中山陵、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历史博物馆都有浚县屯子镇的石雕产品。1973年在郑厂村西发掘出土的汉画像石,其精湛的图案雕刻刀法,就是对屯子悠久的石雕石刻文化的最好证明。1924年修建南京中山陵时,郑厂村50多名艺人在南京雕刻达一年之久;南京中山建国大纲,长江、黄河源头标志碑,唐古拉山山口标志碑也出自郑厂石雕艺人之手。1958年全国工艺能手云集北京,在东郊大理石场参加雕刻比试,他们出手非凡,誉满京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1年为湖南浏阳市生产的“十二生肖坊”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并被浏阳市申请为专利产品。2005年,浚县石雕城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 河南省 鹤壁市 木鱼石茶具

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形似木质,又称木纹石,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石种。木鱼石保健器是用传统手工工艺雕琢,经特殊工艺处理而成,集欣赏、保健、收集于一身,是馈赠亲友、联络感情、传递友谊的高雅礼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