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廊坊市有哪些特产 廊坊市可以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廊坊市有哪些特产 廊坊市可以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9-17 16:42:31

一.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玉石雕刻

王泊村于20世纪60年代末,从天津引进玉雕技术,开始时仅雕葡萄、瓜、果、梨、桃之类的小型玉件,后逐步掌握了磨雕大、中型玉件的技术,相继生产出仕女、套佛、玉如意、花熏、玉环炉和大型佛人、卧马、怪兽等,工艺精细、惟妙惟肖,产品直接参加广交会,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被外商视为珍宝,重金购求。

二.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花生糯米糕

花生糯米糕

花生糯米糕的做法:糯米粉、粘米粉和澄面同筛入大碗中,水,砂糖和椰浆同煮,略冻后冲入粉内拌匀,用布盖着10分钟。手沾油,将拌好的料搓成软滑粉团,分成如荔枝般大的小粒,搓圆,捏成窝形,包入适量馅料(花生酱、白砂糖10克),搓成圆球,放入已涂油的碟内,隔水蒸3分钟,取出,沾上椰蓉即成。

三. 河北省 廊坊 永清县 永清桑杈

永清桑杈

永清制作的桑杈质量坚固耐用

四.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陶瓷彩绘

1984年,靳家堡村引进仿古瓷彩绘技术,主要仿制明、清两代的绣墩、瓶罐、鱼缸、花盆及人物等产品,其中瓷板画《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百美图》、《八骏图》等,在广交会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产品行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五.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邢营臭豆腐

邢营臭豆腐是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的。香河臭豆腐一经制出便是精品,很快销往北京、天津等地,流传百余年,至今畅销不衰。

据说起源于清朝末年。当时,有邢营村名叫邢玉坤的人去京师学艺,辗转学到了宫廷京方(即臭豆腐)制作秘方。回乡后办起了香河县第一家臭豆腐作坊。制作臭豆腐要以优质大豆、五香粉、盐等为原料。现将豆子做成豆腐,压成薄片,然后将薄片入笼屉蒸,再加面肥水(今用发酵粉),直到长出白丝。经过这第一次高温发酵后,将长白丝(菌)的薄片入罐灌汤,放一层豆腐片撒一层盐,这罐中的汤要放好各种香料,然后将这罐封好,放入炕洞进行二次发酵。经15-30天后便是成品。

邢营的臭豆腐是青灰色,内外色泽一致,外包一层粘稠的菌毛,像用纸裹着一样。初闻臭味浓,吃起来却是满口清香,而且质地柔软,是人们冬季喜爱的调味小菜儿。产品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城、天津卫和唐山市。

六.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珐琅器皿

珐琅器皿

珐琅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

这件鼻烟壶为晚清名窑居仁堂所制,正面为外国侍女,色泽艳丽华贵。反面为御题诗。

七. 河北省 廊坊 安次 安次鸭广梨

安次区鸭广梨的特点是果型美观、色泽鲜艳、皮薄肉软、味道芳香。除含有较高的糖份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具有清心、润肺、止咳、消痰、清喉、降火、解毒等功效。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是一种大宗传统的出口产品 ,在国际市场久负盛誉

( 廊坊)

鸭广梨是该市安次区的名特果品,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易管理、产量高、寿命长等特点。近百年生老树尚能大量结果,目前全区已发展鸭广梨5万亩,涉及全区十二个乡镇,集中于万庄镇、尖塔乡、旧洲乡、杨税务乡,年产量30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 鸭广梨是一个优质生食品种。果实熟后,汁多味农,气味芳香。在果核与果实之间形成离层,受分两半,品质极佳。 鸭广梨富含有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及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每百克果肉含蛋白质100MG,脂肪100MG,钙5MG,钾189MG,钾的含量比鸭梨高74MG。据医学研究:钾是人体心肌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当缺少时,细胞内液减少,影响心肌正常代谢功能。常食鸭广梨,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不仅有宜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一九九零年前苏联林业考察团在中科院有关专家陪同下来该区参观,对鸭广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九九四年参加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获得好评,在京津及东北地区深受欢迎。

八.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境内辛店、岔河集一带村庄多种有枣树,所产小枣能拉出长长的粘丝。故名金丝小枣。该枣含糖量高,粘度大,以其核小、肉厚、口感好而誉满京津。成为本地较有名的土之一。

九. 河北省 廊坊 三河 蒋福山水蜜桃

蒋福山水蜜桃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段甲岭镇的。蒋福山水蜜桃皮很薄,果肉丰富,宜于生食,入口滑润不留渣子。

蒋福山区域坐落于燕山余脉,四面环山,周缘为海拔335.2—458.5米的龙门山和青龙山,中间为海拔200—212米的蒋福山盆地。前山、后山两村位于蒋福山盆地中心,其果树品种众多,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山泉水浇灌果树,使这里的水果色泽鲜艳,口味较佳。

蒋福山水蜜桃皮很薄,果肉丰富,宜于生食,入口滑润不留渣子。刚熟的桃子硬而甜,熟透的桃子软而多汁,吃时宜轻轻拿起,小心地把皮撕下去;其滋味恐怕可以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互相比较了。

十.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小磨香油

文安小磨香油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文安小磨香油历史悠久,原料精良,工艺考究,色泽澄亮,纯净浓香。它既是烹饪的上等用油,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周边各市县乃至京、津诸地,均享有盛名。

小磨香油的原料是芝麻。芝麻既称这种植物,又称这种植物的种子。芝麻富含油脂,故称“脂麻”;芝麻原产自非洲,相传汉代张骞在西域得其种,故称“胡麻”。晋石勒时讳“胡”字,改为芝麻。芝麻榨油技术是芝麻传入中国后开始的。

文安的小磨香油当然也和芝麻的种植有直接关系。不过,文安种植芝麻的历史,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至明末创修《文安县志》才有记载。文安人对芝麻情有独钟,“要发家,芝麻瓜”的民谣流传已久。民国9年(公元1920年),城内辟有芝麻交易场所——芝麻行。《河北通志稿》记载文安造油业作坊的户数:民国21年(公元1932年)50家、22年48家、23年51家。在这些户数中,估计小磨香油至少占一半。

据小磨香油世家在世人薪火相传的回忆,文安最早的(是回忆中最早的,实际不一定是最早的)香油坊是县城东关外姓马的大户人家开的。清光绪年间,吉村农民张树春在这家当长工,经常到香油坊打杂、帮忙,慢慢学会了小磨香油的技术。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张树春回到老家,自己开了一家香油坊。后来,他儿子张恩荣又接着干。到第三代张学增,社会1,香油坊时开时关。人民公社化后,生产队办副业,张学增又为生产队开香油坊。第四代张法明、张法信、张法光也各自在生产队开办香油坊。直到张永强、张永良、张同喜,共计五代世家。第五代遇上改革开放时期,香油坊又重新由个人开办,张永强、张永良两家迁移到县城蔬菜市场西侧,张同喜仍留在本村。吉村另一家香油坊是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村民王汝从开办的。第二代王树德经历了自家开办和生产队办两个阶段。第三代王鸿起仍在生产队干,直到1981年又自家开办。第四代王国祥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艺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建立了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址迁至黄甫农场食品工业园内,改作坊为工厂,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王家务村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据张树芝老人回忆,第一家香油坊是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张万香开办的。其子张洪皂继承父业,到人民公社化后,张洪皂又为生产队开香油房。在生产队里,他带出了一批小磨香油的技术人员。至今,该村仍有5家香油坊。此外,东关、冯郭、郭辛庄、留郡、大叩皂、阜安、边王赵、马庄等村庄的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纵观文安小磨香油的发展历史,清代及其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约有20余家,人民公社化期间,生产队共办香油坊100余家,这些香油房规模都很小,一般每家每天仅磨芝麻50斤,甚至有的两天磨50斤芝麻。香油坊由个人开办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香油坊时增时减。进入21世纪,香油坊基本上趋于稳定,大约80余家,其中城内(防洪堤内)8家,城外70余家,分布在县域各地。这些香油坊的数量比生产队时虽然减少了,但每家的规模都扩大了。至2005年,每家香油坊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最快,已成为拥有一整套生产流水线的现代工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