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特产仙人头菌 云南十大特产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特产仙人头菌 云南十大特产菌更新时间:2022-11-01 23:39:13

一. 四川省 广安 华蓥市 醉仙麻辣牛肉

醉仙麻辣牛肉,是四川省广安市的著名,该品历史悠久,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享有杯前皇后美称,是理想的佐餐、佐酒、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醉仙麻辣牛肉系列产品是驰名嘉陵江沿岸地区的名优食品,以其历史悠久,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享有“杯前皇后”之美称,是理想的佐餐、佐酒、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qLD

醉仙麻辣牛肉系列产品有麻辣牛肉、香酥牛肉、龙须牛肉、果汁牛肉、香茶牛肉、牛肉松、牛肉干等;均采用传统配方和新工艺而制成,具有麻辣浓郁、酥香化渣、味美可口、回味无穷等特点。本品采用复合袋真空包装,保持期长,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qLD

醉仙麻辣牛肉荣获奖项:qLD

广安市知名商标;中国保健精品金奖;四川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四川第二届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购物首选品牌;四川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等。qLD

二.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菌全席

峨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盛产各种野生菌,采食野生菌是峨山人的由来传统。峨山人自创的菌全席,包括干巴菌、鸡枞、青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等,烹饪方法有多种,可炒可煮,味道鲜美。

三.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名山千佛菌

名山千佛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的著名,该品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属川产名贵菌种。

名山千佛菌,产自雅安市名山县的风景名胜区蒙山,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系食用菌中之珍品,作为名山特有的菌类珍稀资源,名山县去对名山千佛菌作了专门记载。z2g

名山千佛菌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z2g

四. 重庆市 酉阳 阳雀菌

阳雀菌是一种稀有菌类,属 “ 四大菌王 ” 之一。

阳雀菌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 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研究发现阳雀菌含有丰富的脂肪酸 , 有降血脂、抗疲劳、抗放射、抗肿瘤作用 , 并能减轻癌症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阳雀菌性平味甘,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和化痰理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等症。

五.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乐仙腐竹

乐仙腐竹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陂镇乐仙村的。乐仙村腐竹色泽金黄、香甜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等人体所需元素,是延年益寿的绿色食品。

兴宁新陂乐仙村山清水秀,山泉水清澈甘甜,自明朝起就有加工制作腐竹的历史。

清末年间(1907年),乐仙村戴湖戴洪招由龙川县铁场同姓戴屋传来做腐竹的技术,并到龙川鹤市铸了腐竹锅(掺铜),加上自己在技术上钻研,选择江西信丰古陂青豆,烧鲁草,加工出金黄色、带透明的腐竹,煮时易烂,白色汤,食味清。

新陂乐仙村村民用优质黄豆和山泉水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技术精制而成的腐竹,色泽金黄、香甜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等人体所需元素,可荤可素、可炆可炸、可煲可煮、美味爽口、品味独特、营养丰富、闻名海内外,在兴宁地区家喻户晓,是延年益寿的绿色食品。

六.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甜椒

甜椒为绿色生态食品。颜色鲜亮、个大饱满、耐长途运输、维生素含量极高。

七.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红菌豆腐渣

红菌豆腐渣系武平,上杭及广东平远一带也有。它是用豆浆滤出的一般人仅作为喂猪饮料的渣滓,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菜肴。它的历史有多久,无从考证,仅知在味精问世之前,它是经常当作味精来使用的,像甘草和诸药一样,它能和诸菜。
无论煮肉、煮豆腐及一秀菜蔬,放一点红菌豆腐渣,即鲜美异常,且价格又极低廉,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据说,许多过南洋的仁居人在回家乡探亲之前,常预先写信,嘱亲属买好红菌豆腐渣,烤熟晒干,用瓶装好,以便带往南洋,赠送亲友做菜品尝。
红菌豆腐渣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新鲜豆腐渣倒入铁锅中以文火烤焙,待豆腐渣干至手捏成团,指缝有湿痕却不溢水,而抛之即散时,即铲起,置于已铺好芭蕉叶的米筛或糠筛的背面,用手压紧压平压匀,厚约寸许;待冷却后,即在豆腐渣表面撒上菌种,菌种的根须很快伸入豆腐渣中,使渣变得既结实又柔韧,同时渣面长出一层红毛,此即为红菌。

八.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瓤青头菌

瓤青头菌,食味鲜美,风味浓酽,是滇味筵席中一道山珍佳肴。此菜色翠绿,汁金红,鲜火巴

滑嫩,香鲜浓酽,酒饭均宜。

瓤青头菌需要原料青头菌500克,捶料300克,鸡蛋(清)1只,蒜瓣20克,精盐10克,甜酱油20克,咸酱油20克,蚕豆水粉30克,味精1克,胡椒面1克,上汤500克,熟猪油1000克,芝麻油2克。

制做过程是选未开放的青头菌,洗净,摘下菌杆。蒜瓣切为米。鸡蛋清打散,放入蚕豆水粉10克调成蛋清糊,然后分别涂抹在青头菌帽的内壁上,再将捶料逐个地挤入青头菌内,使青头菌呈圆球形。然后在炒锅内注入熟猪油1000克(实耗油80克),待油烧到五成热时,将青头菌放入,用手勺推动,避免互相粘连,待青头菌炸直皮时即捞起沥油,然后镶摆在扣碗内。青头菌柄垫底,上蒸笼用旺火蒸15分钟至火巴取出,翻摆在汤盘内。最后在炒锅内注入熟猪油20克,先将蒜末炸熟,放入上汤、精盐、甜酱油、咸酱油,将蚕豆粉20克加清水少许调清,兑入味精、胡椒面放入锅内勾清芡,浇在青头菌上,淋上芝麻油即成。

九.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松露

不知从什么时候,在厨房间开始流传一个悄悄话“云南松露”,西餐厨师们乐滋滋地把它当做山寨版的“餐桌上的钻石”,几年过去了,这个“山寨货”开始摆脱法国意大利的影子,堂堂正正上了一流中餐的餐桌。

国货土产

云南松露一开始就被扣上个“山寨货”的帽子,大概超过2/3的人,对松露的认识,都来自于关于普罗旺斯的美文,“餐桌上的钻石”、世界三大美食等等,这个文艺的名字注定带着法国或者意大利血统,它特殊的味道也被人拿各种令人联想的味道形容过了。仿佛如果不用刨刀小心地削下薄如蝉翼的两三片来放在高级餐厅昂贵的那份食物上,就不能与它的地位般配,连拿来浸泡保存松露的橄榄油都身价倍增。所以,一听说还有国产的,多数人的反应是“中国也有松露?”

然而,云南松露是如假包换的松露。它在云南本地叫“块菌”,松露这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很不幸,从来也没有轮到它头上过,也没有在中餐的餐桌上出现过。无枝无叶,呈块状生长在地下土层中,又因为能散发出类似“荷尔蒙”的特殊气味,在成熟以后经常被山区发情的母猪在放养时从土中拱出,所以在云南又把它叫做“猪拱菌”。

由于其生长形态与其他野生食用菌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过去,这种不为人知的野生菌往往被山民喂猪甚至抛弃;同时,在各种野生食用菌大量出产的7、8月份,它却藏在土壤中存蓄“能量”而难以见到其身影,只有在众多野生菌“落潮”的秋末和几乎“销声匿迹”的冬季,它才开始收获,从12月份一直可以到来年的1、2月份。忽然之间,有西餐厨师开始用它,拿来作为昂贵的法国意大利产的替代品,诚实地说,是同样的品种,有相似的香气,而价钱又是那么便宜,于是马上就传开了。

云南现在已经是松露在中国的最主要产地和经营贸易出口最大的集散地。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迪庆、怒江等州市均出产野生松露,最好、味道最浓郁的同样是黑松露。如今云南,不但蘑菇中间商们晓得了这个以前不值钱、喂猪的菌子是个高级的西餐材料,连找菌子的老农也都知道了块菌“可以壮阳”,到乡下做客,保不齐老乡最后会神秘又好客地倒一杯“块菌酒”给你,山里毒蛇、枸杞、人参、熊胆泡的那些都靠边站,鹌鹑蛋大小的小半瓶子块菌才是最大的人情。看来,不管产自哪一国哪座山,松露的味道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联想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林间精灵

那些用优美文字描写普罗旺斯农民带着猎犬进山找松露的场景,也有云南版的。云南松露采收者既不牵猪,也不带狗,就靠经验,说起松露如数家珍,就凭着20多年的采收经验。雾锁晨光的清晨,山间弥漫着的轻雾像即将出嫁的新娘身披的白纱,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却格外清新湿润,松露生长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其生长地的主要树种就是云南松,长在松树的须根处。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够飞落覆盖的地方,而且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这些“元素”都是松露生长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以外,地形山势的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阳光的照射分布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如南北走向的山势有利于松露生长,森林中空气湿度要好,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相对背阴的地方,而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会生长在向阳的一面,果然,在一片山势不高的松林坡地挖了20多厘米的土层后见了云南松露。

这时带着红壤与腐质土层的松露展露眼前,捧在手中的松露确实其貌不扬,裹着泥土还真像是“山药蛋子”(土豆),用刀切开,可以看见褐色的丝状斑纹,瞬间,一种奇妙的气味带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甚是浓烈。

在南华,就是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那里街头到街尾都在卖菌子。黑色的块菌已经身价倍增,为数稀少的几块藏在叶子下面,比起满地的松茸,算是珍稀物种。当地人都不买,因为这个菌子特别爱长虫,也不好吃。拿起一块来看看,虽然跟冬天的巴黎街边橱窗里,挂着800欧元牌子的那一小竹篮没法比,但外形和法国黑松露非常相像,只是外皮的鳞片比较小,香气也弱一些。

在业内把直径3厘米以上的称为‘好货’,小于3厘米被称为‘小货’,超过5厘米就是难得的‘上品’了。‘上品’松露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只需冷藏保鲜,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出口才能有好价格;‘好货’松露由于价格适中现在是国内高级餐厅的抢手货,也用不着更多的加工处理,保持原生态最好;‘小货’松露也不能浪费了,经过干片和原料加工处理同样有市场。生意的事,其实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松露年年有,只是就算到了现在,与满山的牛肝菌、松茸相比,还是少有云南人拿它来做菜调味的。”

的确,用云南的松露可以随时取得,而且只要用法得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国外出产。而要是能跟中餐结合得好,就是很潮的事情。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云南鸡枞

鸡棕,又名鸡枞,是云南省的一种名贵食用菌,雨过天晴,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即时采而烹食,其味最佳。其味鲜、甜、嫩、香直可与鸡肉媲美。相传明熹宗朱由校最喜欢吃云南鸡棕,清代乾隆时的大学问家赵翼随军入滇,吃了鸡棕后大为赞叹,记之曰:“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鸡棕之名,由此而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