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市定陶区苗英豪土特产商行 菏泽定陶淘宝村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市定陶区苗英豪土特产商行 菏泽定陶淘宝村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9-12 08:19:55

一.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菏泽牡丹籽油

菏泽牡丹籽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菏泽牡丹籽油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所辖东城办事处、西城办事处、南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牡丹办事处、何楼办事处、沙土镇、吴店镇、王浩屯镇、黄堽镇、都司镇、高庄镇、小留镇、李村镇、马岭岗镇、安兴镇、大黄集镇、胡集镇、皇镇乡等19个乡镇办事处。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菏泽牡丹籽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荷区政字〔2015〕1号

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YSMD0005S-2015

《菏泽牡丹籽油》

二.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羊肉汤

它始创于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创始人徐柱力、曹西胜、朱克勤。最初他们三人合伙开设“三义汤”羊肉汤馆,生意颇为兴隆。后来,徐、曹、朱三家各自经营,徐家技术好,选料精细,羊肉汤便以徐家为正宗发展起来。民国初年,有徐、魏、赵、郝、柏、高、滕、宋八家经营。竞争中,羊肉汤的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名吃。羊肉汤制作十分讲究。它以大沙河两岸的“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为主料,先用温水将羊肉洗净下锅,上覆羊油,急火烧开,顶出血沫。将血沫出后添加白芷、丁香等10多种佐宵以及大葱、生姜、盐等,熬制2-3个小时,使羊油融化,不显油花,汤呈乳白色即可.盛入碗内时加入香油、香菜、蒜苗等. 羊肉汤中又分腰花汤、口条汤、肠头汤肺叶汤、奶渣汤、眼窝汤等多种,尤以腰花汤、奶渣汤、口条汤为上品。羊肉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补品,对胃病肠炎有一定的疗效。

三.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白浮芸豆

白浮图镇盛产无公害大棚芸豆、大蒜、玉米、棉花、西瓜等农产品,质优价廉,物产丰富。并有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企业用工方便可靠,工作效率较好。水电充足,土地资源丰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四.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胡辣汤

胡辣汤是东明的地方名吃,城乡集镇到处可见。有200余年的历史,最早是县城内赵街一家姓胡的首创。制作方法是:把自面洗成面筋块,待水烧到8Oo C时,将面筋块下到锅里转着搅成穗状,然后下粉条、海带丝、撒胡椒面,烧开即成,盛到碗里,放上香油、醋,具有香、酸、辣之特点。

胡辣汤在东明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说,最早是县城内赵街一家姓胡的首创。其制作方法是:把小麦面和成面块后加温水洗成面筋,放在清水里。将海带丝、粉条下锅加水,上火,烧至80度时,把洗好的面筋拉成薄片下锅,旋转搅动,拉成穗状。开锅后撒上胡椒面、葱花、姜丝、菜叶等,盛上碗加香油、陈醋。入口具有香、酸、辣特点,此汤不但清香爽口,而且开胃生津,增加食欲,深受大众欢迎。现已遍布城乡,成为东明县地方名吃。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东明县三八路、五四路、向阳路、南华路等路段

五.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鄄城鲁锦

鄄城鲁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鲁西南民间织锦是山东西南部独有的民间手工纯棉提花织布,即用染色棉线按照设计好的经纬,手工织成带有几何图案的面料。我国以农立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相沿已久。鄄城民间织锦长盛不衰,是与当地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的。鄄城的农家女孩从十三四岁开始织布,一是满足家用服饰的需求,二是准备织锦嫁妆,其中有被面、褥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当地的群众则以织锦的数量和花色来衡量姑娘们的品德和手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群众自编的《棉花段》歌谣把植棉、纺线、织布的全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从中可以概括出十几道主工序:轧花、弹花、搓布绩、纺线、打线、浆线、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每道主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且都有很多技巧。从中可以看出,一幅织锦里蕴含着多少繁杂的劳动。纯朴、勤劳、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就在一架古老的木结构织布机上,足踩手掷,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织出1990多种绚丽多姿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濮洲(今菏泽市鄄城县)出产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在清代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皇家御用之物。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历史悠久,制造工艺复杂,图案艺术绚丽多彩。具有手工织造,纯棉质地、民族图案三大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西南民间织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常用的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棕、紫、白、黑、黄等。不同纹样样的搭配效果,不同色纱的的交织变化,通过复杂的手工操作使鲁西南民间织锦的艺术手段达到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意境就是用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这种主观又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群众愿意用善意的形式,美好的名称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聪慧的农家妇女赋予了鲁西南民间织锦许多美妙的名字,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憧憬。“老朝廷”是一幅流传已久的锦纹.上古尧帝善理国政,百姓安居乐业.尧去世后,人们织出这种锦纹怀念他,表现了群众向往太平盛事的意愿.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的锦纹,它以浓重色调的合斗花纹组成‘八盘八碗’,以清淡明亮的蓝白二色交织出闪耀的星星。用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婚嫁宴席上的丰盛场面,人们从清晨畅饮到天黑,体现出星星与人们共庆,天上与人间同欢。好象不到这般时候,不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利,以‘八’为上菜单位的习俗。新嫁娘希望自己的婚礼热闹、隆重、顺利,把别人的婚礼记录在自己的织锦上,当然也寄托了对自己婚礼的期盼。“难死人、“迷魂阵”的图案非常有趣。从名称上就能知道这种图案的难度有多大。姑娘们愿意追求更复杂的工艺,从中领略那织进去织不出来的乐趣。她们还在包袱带上织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如淡雅的枣花,娇艳的五色梅和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

在众多的织锦品种里,黑镶边织锦是极有特点的一种。群众以此作为褥子的专用面料。在整幅面料中,纯黑的平纹占据三份之一左右,另外部分多织成红黄绿白色彩鲜艳的长流水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锦纹,反映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手表、风扇、面棋块”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纹样,反映了工业生产带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手法朴实率直,形象生动。

鲁西南民间织锦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民间织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

六.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青山羊

青山羊是全国稀有,尤其羔皮最为名贵,花纹美观,闻名中外,早在1920年就出口西欧和美国;小尾寒羊系全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肉质良好,肉裘兼优,繁殖率高,被国内外著名专家称为“国宝”

【青山羊】 我国独有的优良羔皮羊种。它生产的羔皮称“猾子皮”,有天然美观的花纹,皮毛

光感性强,呈丝光和银光,具有美观、轻薄、保暖、结实等特性,是制作高级皮衣、皮褥的上等原料,

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青山羊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由于被毛黑白

两色的比例不同,形成正青、粉青和铁青等颜色,以正青为最好。最初生产的猾子皮为“刀下滑皮”,

即宰杀怀孕后期的母羊,剖腹取胎剥皮。解放后,为了保护母羊,发展生产,改为羔羊出生三天左右

剥皮。

青山羊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6月龄即可配种。一年可产两窝,每窝产2~3羔,多的可产6~7

羔,平均产羔率为264.31%。青山羊吃草少、耐粗饲、易饲养、成本低、收效高,是农民家庭的一项

重要养殖业。

青山羊在我省生产历史悠久,主产于菏泽、济宁两地区运河以西各县,以郓城、菏泽、曹县、巨

野、嘉祥、金乡等县(市)为最多。1987年,全省约存养800万只。

七.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巨野彩蛋

彩蛋在巨野由来已久,由民间画师精心构思,在禽蛋壳上绘制山水花卉,鸟兽鱼虫,仕女人物等图案,制成装饰品和圣诞用品。有较强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八.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徐家吊炉烧饼

徐家吊炉烧饼

单县徐家吊炉烧饼,因其用具、做工、造型。味口与其它“面食”类不同,而被工商部门命名为“传统名吃”。

徐家吊炉烧饼,始创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始人徐向清(1893——1973),一生善做各类面食及小吃,且每做必精,每做必火。他在不断探索和改进面食制作工艺和选料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推出了兼具其它面食特点而又不同于其它面食的“吊炉烧饼”。其制作工具“吊炉”,颇有特色。一般制作烧饼的工具是烧饼在上面,火在下面烤,而吊炉则是烧饼在下面,火在上面,先用火将炉烤热,然后利用扛杆将火炉吊起放入烧饼,上烧下烘而成。其外观呈圆形,比一般烧饼直径小很多。选用精白粉、精油、核桃、花生仁、肉丁、芝麻盐及各种佐料面精制而成。因其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外型

美观,深受单县城乡及周边群众的喜爱。

徐家吊炉烧饼的第二代传人徐林择自幼随父从事操作,深得要领,他制作的吊炉烧饼,更是诱人可口。一九五二年被推荐参加了山东省饮食服务大赛,其制做的烧饼被大会誉为特色名吃。

现在单城刘隅首经营徐家老吊炉烧饼的徐启尚为第三代传人,他严格遵照传统工艺,制作讲究、使徐记吊炉烧饼这一老字号食品更是焕发了青春,为广大消费者乐选乐道。

九.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韩集芝麻糖

生产历史韩集芝麻糖,生产历史悠久,做工讲究,香甜酥脆,风味独特,是曹县传统糖点类名吃,久负盛名,又以大刘庄所产芝麻糖最为著名。据刘氏后人介绍,明洪武年间,刘氏祖伯仲二人,从-县迁来后,为了生计,开始研制麻糖,世代相传,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年间,大刘庄芝麻糖成为贡品。

技术工艺主要以大米、小米、大麦、芝麻为原料。制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熬糖稀。先将精选大麦用26℃~27℃的温水浸泡7天,使其生芽,然后用石碾碾成芽浆。同时将精选的大米(或小米)蒸熟,然后混合大麦芽浆拌匀,装进大缸,用沸水泼浇进行发酵,两小时后,可淋出糖浆,进行熬制,即成糖稀。第二步制作半成品。将糖稀再进行熬制,使之变稠,制成糖饴,冷却到一定温度,加工成为半成品。第三步加工成品。将半成品在温度30℃加工房内进行摔打、抽拔、制孔,然后沾满精选脱皮芝麻,拧成麻花状,稍微冷凉就成为芝麻糖。做好的芝麻糖粗细均匀,每根麻糖中间都有129个小孔,两端封口不通气,食之酥脆,香甜适口。

产品特点及销售该产品,质量上乘,营养丰富。仔细品尝,满嘴香甜,回味无穷,具有酥、脆、香、甜等四大特点。又是利生益寿,涵养心田,健脾开胃,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年产量仅100吨左右。2000年前,多是走乡串村散卖,2000年后,建立曹县清晨食品厂,采用礼品箱、盒包装,除在本县、周边县销售外,还销往泰安、曲阜、济南、商丘、开封、郑州等城市,颇受顾客的喜爱。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十.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麻片

麻片

麻片,亦名焦切,在单县的生产历史悠久,它选用优质白芝麻、绵白糖、饴糖等各种原料,采取传统工艺—一芝麻去皮、熬浆、上浆、压片、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

该产品薄如白纸,洁晶透明,香酥可口,脆而不粘,回味悠长。其产品营养丰富,食后有润肺、养胃之功能。1985年被省供销社评为优良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