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古蔺县二郎镇特产 古蔺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古蔺县二郎镇特产 古蔺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9-07 00:14:28

一.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牛

牛是古蔺县畜产资源的主要优势,被列为四川省商品牛基地县。

二.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稻香村酒

稻香村酒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稻香村优质浓香型纯粮白酒,浓郁不失幽雅,纯正而细腻,绵甜爽静,回味悠长,给人一种高品味的享受。

四川泸州稻香村酒业有限公司座落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百花山,距离县城1.5公里,占地30余亩,厂房面积1万平方米。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酿造出了“稻香村”命名的一系列优质浓香型纯粮白酒,得到中国白酒协会专家的赞誉。

稻香村酒采用泸州老窖传统工艺,以高粱为原料,糠壳为辅料,小麦制曲,续糟配料,混蒸混烧,在窖内以固态自然长期发酵而成。“稻香村”优质浓香型纯粮白酒,浓郁不失幽雅,纯正而细腻,绵甜爽静,回味悠长,给人一种高品味的享受, 该酒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被叙永县人民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酒。

2007年6月,公司应邀参加了2007年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在中外880多家同类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稻香村”38度浓香型纯粮白酒击败众多对手,一举荣获博览会38度白酒类唯一金奖。2007年恰逢泸州“白酒发展年”,稻香村酒业被评为泸州市“小巨人”酒类培育企业,10月初“稻香村”品牌被评为“泸州市知名商标”。11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旅游产品。

三. 四川省 泸州市 纳溪区 鲜苦笋

苦笋生于崇山峻岭之中,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

四. 四川省 泸州 纳溪区 芝麻香鸡

芝麻香鸡

主料:三黄鸡

制法:

三黄鸡洗净,锅里加水烧开下鸡煮熟,鸡去骨成块,装入盘中。另取一小碗加入白糖、红油、芹菜、青红椒粒、味精、鸡粉、芝麻酱、香油、盐调匀,淋在上面,撒上熟芝麻即成。

五. 四川省 泸州市 江阳区 泸州老窑

泸州老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早在1792年,四川泸州特曲就受到清代诗人张船山称赞。后来又陆续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奖。解放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名酒。被誉为我国浓香型酒的代表产品。泸州老窑特曲的“老窑”二字,是因为它的成名与用陈年老窑发酵有关。泸州现有老窑,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窑龄。

中国名酒,窖龄已有四百余年,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名酒金奖。具有醇香浓郁、饮后留香、清冽干爽、回味悠长的浓香型酒的特色,享有“拔塞千家醉,开瓶十里香”的美誉。

六.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江门荤豆花

起源于夜郎古国江门寨,其味鲜嫩可口、清淡味美、荤而不腻、营养丰富,很能开胃健脾、美容养体。它成了叙永县江门镇餐饮业中的知名品牌,经久不衰,是江门镇的代名词。

七.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面

古蔺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

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

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

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

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

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现在古蔺手工面正在面临着全机械化的危机——因为机械化确实能解放人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古蔺手工面的质量。

可以说,现在古蔺城内做手工面的不多了,仅有四、五家,而这四、五家内,只有是古蔺镇映月村三组的王奇家还在坚守着古蔺手工面的手工揉制制作。

八.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龙眼包子

四川—龙眼包子,是四川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面粉,猪肥瘦肉,金钩(干虾米)等原料,经蒸制而成的特色包子。其特点是皮薄软韧,皮酥软韧,形如龙眼,咸香鲜美。

文化: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稗官小说》中的一段话说,,就在孔明诸葛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去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一名泸江水),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即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农历五月间,夏季炎热了,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瘴气太浓”,不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士兵们食用了泸水,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下令让士兵们杀猪,宰牛,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头形状蒸熟了,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残废和患病者,这样一来,泸水周围百姓们,就传开了,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馒头”可避瘟邪。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不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恰到好处,给名曰为“包子”了。

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 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 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健康最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熉羰称返牡昶蹋犞幸延新簟奥毯砂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制作:雪白的特等精面,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光滑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巾巾掉掉的肉沫,加入各种调料,并浇进煨炖的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更加鲜美,入口化渣,还加入茨菇。

九. 四川省 泸州市 古蔺县 古蔺麻辣鸡

在古蔺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出售麻辣鸡的摊点。唯“聂墩墩麻辣鸡”尤其出名,为古蔺麻辣鸡的正宗。其特点是选料严格,工艺考究,香气扑鼻,肉质细嫩,皮脆脱骨,咸淡适宜,麻辣得当,凡品尝者均赞不绝口。喜欢川味的客人来到古蔺,都要品尝一番。( 泸州)

十.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潭酒

在川黔边界赤水河畔,古蔺县有个太平镇,与贵州茅台镇、古蔺二郎镇毗邻而居,深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峡谷之中。在这里,有一家始建于1978年的仙潭酒厂,占地1000余亩,年产酱酒近2万吨,常年库存3年以上的酱香型原酒3万余吨。2010年,仙潭酒厂被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酱酒产量三强”。其“仙潭”牌和“潭”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誉;2011年,“酱香潭酒”被清华大学选定为百年校庆特供酒。

不可复制的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中国酱酒核心产区赤水河上游河畔,群山环绕,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8℃,年均无霜期达359天,年降雨量仅800-900mm,日照时间长达1400小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成了酿造好酱酒所需的庞大微生物群。粮为酒之骨,赤水河畔的糯红高粱,被所有名酒企业奉为极品。水乃酒之血,酱香潭酒取水源自仙女潭天然矿泉水,PH值适中,硬度小,富含多种矿物质,是酿造酱酒的最佳生态水源。

坚守传统的古法酿造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潭酒一直坚持传统古法酿造技艺:高温制曲,一年一轮回,二次投粮,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盘勾勾兑,酿造全程均有酿酒师傅手工操作完成。

器乃酒之性,酱香潭酒储藏所用古蔺境内复陶土坛储藏,酒液在坛内贮存,坛内会渗入微量空气,其中的氧也和酒液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促使白酒在贮存过程中不断陈化老熟,越陈越香。

■名家品味

2013酱酒大众化发展论坛4月26日在泸州举行。梁邦昌、曾祖训、沈才洪、庄名扬、胡永松等行业专家在品鉴潭酒后给出了汇总意见:红潭酒——微黄透明、酱香明显、陈香好、醇和细腻、酒体谐调、回味长、空杯留香、酱香风格典型。年份潭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绵柔、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国家高级工程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原组长梁邦昌:

仙潭酱酒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在保持了浓郁、细腻、优雅的酱香风格特点的同时,还带有很明显窖底香,传承了酱酒的传统风格,得到褒奖,实至名归。

中国酿酒行业知名专家、酿酒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教授庄名扬:

潭酒酒味很好,绵柔细腻,同时酱香突出,风格明显,我非常赞赏。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酿酒所原所长、中国白酒国家特邀评委李大和:

潭酒是传统型的酱酒,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有了传承创新,纯粮固态发酵是中国白酒的精华,仙潭在传承发展这一文化上也做到了勇于创新。(张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