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潼关特产视频 潼关县城有何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潼关特产视频 潼关县城有何特产更新时间:2022-08-31 00:28:14

一.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饽饽馍

砂子馍、饽饽馍又称石子饼、石头馍。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砂子馍、饽饽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具古代“石燔”的遗韵。“石燔”是将谷物置于烧烫的石块上焙熟。砂子馍以发酵面团包裹猪板油和配制的佐料用滚烫的鹅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与古代的“石燔”一脉相承。地方风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唐代李匡义所著的《资暇录》一书中就有石子烙饼的记载。同州人“好相彦(好争斗之意)”,为打官司事先备好牢粮,用烧烫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饼,故名“彦饼”,后因此饼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称“石鏊饼”。在唐代,石鏊饼还曾作为贡品入宫。且与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的“天然饼”亦异曲同工:“用上白飞面加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的小鹅卵石衬而焙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可。”饽饽馍源于“香饽饽”一词语,更显其香脆可口。

说起砂子馍、饽饽馍,潼关人最爱吃郭家的。他家做馍有决窍,所做的馍色香味形最佳、储存时间长,每天都将鹅卵石在清水里淘洗一遍后再去烙饼,这样烙出的饼没有一丁点焦黑。潼关郭家石子饼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作为传统肴馔的风味小吃,如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积淀渲进一样,经历了不断变化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砂子馍造型独特,可圆、可方,烙出的花纹像翻过来的石榴皮,颇有一种天然的图案美。其口味也特别,砂子馍用优质小麦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盐和猪板油做成,吃起来外酥内软,油而不腻,葱香味浓。配加鸡蛋、食油的郭家饽饽馍更是当地 “坐月子”媳妇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二.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特点:

肉嫩汤鲜,老少咸宜,汤用尽,碗底无星点沉渣。可作汤菜,亦可冷拼,宴席家常两便。

主料:

猪里脊肉4两,鸡蛋(用蛋清)一只,水汾面一撮,炼猪油(板油),姜块,水木耳,玉兰片,盐水,

味精,大料,花椒水,鲜肉汤,料酒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做法:

1、将肉竖切半寸宽,一寸长,半厘米厚,拌上粉面、蛋清;

2、将炼好的板油放入炒勺内烧至有烟,先用花椒10多粒过一下,油勺离火把肉放入,用漏勺不断

翻动约一分钟左右捞出,沥去浮油,达到肉色乳白,七成熟;

3、将肉汤放入勺内,烧开加入大料水、姜块、葱节、烧一分钟、捞出姜块、葱节,再放入木耳、

玉兰片,最后放入肉片,滚开撇去浮沫,盛入汤盆,滴上芝麻油。

注意:每道工序操作前均须将炒勺用清水洗一道,抹干再用。

三.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纸塑窗花

其图样有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生辰十二相等,而以戏剧人物为主。农村巧妇边思边做,用白布包缝人物头型,给以眉目,施以粉黛,用各色绸绒、铝箔及蜡光、皱纹纸剪贴人物装束。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间博物馆等单位,珍藏了合阳县新池乡张家村艺人罗占花作品150幅。( 渭南)

四.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黄河鲶鱼汤

以黄河风光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地———潼关黄河风景区以拥有黄河母亲唯一的:万里黄河第一弯;黄蓝相间的黄、渭、洛三河交汇;芦荡密布的万亩内河岛屿黄河鸡心岛而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创始于潼关且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独有的潼关黄河鲶鱼汤,更使游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国内外名人纷纷提字赋诗,赞不绝口。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摄制的鲶鱼汤专题片播放之后,更使潼关黄河鲶鱼汤名声大振,享誉国内外。其实黄河鲶鱼汤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自古以来,潼关、黄河沿岸的人大部分以打鱼为生,传说在70年代,几位渔民在捕鱼之后,上滩休息做饭。当时渔民生活还颇为艰辛,大家只挑上几条不值钱的鲶鱼,在就地挖好的土灶上,架起了锅,填足了柴,做起清炖鲶鱼。一切就绪,几位渔民在地上玩开了“狼吃娃”的游戏,大家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锅中炖的鱼时,只见锅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汁盖,而盖下的鱼块却全都熬成了小渣渣。不料一尝,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潼关黄河鲶鱼汤即这样“创作出来了”。

进入了改革开放年代,聪明的潼关黄河渔民,瞅准了这一契机,不断地研究构成配方,不断地完善烹调辅料,形成了这一名吃独特的烹调工艺,分别以不同形式在黄河边做起了鲶鱼汤的小本生意。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潼关县依据黄河的诸多优势,在此成立了黄河风景区,同时,也使鲶鱼汤这一产品越做越大。随着潼关黄河鲶鱼汤知名度的提高,以及黄河风景区的秀美风光,不仅吸引了本省渭南、西安、咸阳,临近省份如山西、河南、运城、三门峡、洛阳等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一品佳肴。黄河鲶鱼汤成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的一个传统名吃,而被国内外游人青睐。

鲶鱼汤的制作方法

1、以鲶鱼为主料,色拉油、葱、姜、花椒、精盐、酱油、醋、香油等为调料。

2、将约500克活鲶鱼剖肚、去杂、洗净。

3、锅置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煸炒葱段、姜片、精盐,然后加清水2000克,花椒,将鲶鱼放入锅内文火慢炖,使鱼体内营养成份充分溶入水中。

3、水沸时,放入酱油、味精、香油等调料,盛入碗中即是。

特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五.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赵清斌(春娃)黄焖鸡

赵清斌(春娃)黄焖鸡

特点:

肉酥骨利,油而不腻,香酥大补。主料:

一年生公鸡(白条鸡)一只。佐料:

鸡蛋两个(用清)、绿豆粉面(水泡)、炼猪油、葱段、姜块、黄面酱、豆酱油、大茴适量。作法:

1、把鸡顺胸壁开,去头爪,洗兆内膛血污,剁成寸半方块,撒上粉面、蛋清;

2、放入滚油锅炸黄,捞出,沥去浮油;

3、加上姜片、大料、葱节、面酱、精盐、装入蒸碗、放入蒸笼,蒸至气圆锔一小时,取出翻碗。

六.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

潼关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在潼峪、蒿岔、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时,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1975年前后,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工等工、副业生产迅速兴起。

在开发大理石、蛭石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开发金矿石。1975年筹建潼关县金矿。1976年渭南地区潼关金矿开始筹建,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79年县金矿因资金、技术不齐,遂移交由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陕西省潼关金矿改属冶金工业部,分设东桐峪、潼峪矿区,5个坑口,有职工1655人,其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设备较为齐全,日产原矿石500吨,为国家定点的国营中型黄金矿山企业。1985年生产黄金1.61万两,实现利润206万元。同年,县筹建李家金矿,1986年筹建县小口金矿,到1989年两矿分别年产黄金2617.38两和5554.25两。同时,冶金部潼关金矿的东桐峪矿区,改设东桐峪金矿,隶冶金部。随着国家矿山建设的发展,集体和个人采矿选炼黄金的浪潮迎风而起。1979年李家村公社马峰峪口大队第三生产队成立采矿队以后,陕西省冶金局多次催促兴办采金队,县社队企业局已派员驻队指导,沿山社、队采矿陆续成立。到1985年全县有规模不一、技术设备不等的采矿队80多个。1981年太要公社成立黄金冶炼厂后,到1985年全县有黄金冶炼厂13家。原来开采矿石远销外地,年采矿石2450多吨,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每人平均1两以上。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本应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但在“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思想指导下,导致管理失控,尽管多次整顿,而小球磨、小氰化池、小混汞碾等群众性的“三小”提金时隐时现。倒卖坑口,0黄金,污染环境,影响国家生产,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个屡次有发生。1989年冬中央关于黄金生产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发展国营,限制集体,取缔个体,清理联办,黄金生产秩序有所改善。

七.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卤烧鸡

潼关驰名小吃—卤烧鸡,是制作能手贲秃娃的产品。秃娃又名贲忠胜,年轻时无职业,旧社会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



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当地顾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喝彩称赞,每日供不应求,成为潼关小吃的热门货,曾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曾用土办法包装,例如利用亚细亚煤油桶用白碱水洗刷干净,每桶盛装六只烧鸡,由客商亲自监制,焊封桶口,运销外地。

八.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贲秃娃“卤烧鸡”

贲秃娃“卤烧鸡”

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

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当地顾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喝彩称赞,每日供不应求,成为潼关小吃的热门货,曾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曾用土办法包装。

九.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苹果脯

苹果脯采用渭北优质苹果加工而成,色泽鲜亮,块形端正,果香浓郁,绵甜爽口,集色、香、味于一身,是人们喜爱的佳品。( 渭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