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秦岭的特产 陕西商洛好吃的特产可以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秦岭的特产 陕西商洛好吃的特产可以带的更新时间:2022-09-01 16:57:56

一.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大红栗

柞水大红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柞水大红栗

柞水县林业发展中心

柞水大红栗是中国栗陕西商标注册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的品种,秦为贡品,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柞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陕西商标注册柞水大红栗优良的品质,使其以果大色艳、仁丰味甜而著称,果肉中富含19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银质奖,远销港澳和东南亚。

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县境内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有一个老传统,即老人们在新娘的被角缝里塞进几颗大栗子,因为栗子与立子谐音的缘故而取衍宗,喜庆之意。在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取出栗子甜甜蜜蜜地吃,以求吉利,盼生贵子。每当外地客人来到柞水县,豁达好客、纯朴善良的柞水人,热情招待一定会有栗子炖鸡,清香四溢的栗蘑炒鸡丝,是柞水特有菜肴,让客人品尝,这是柞水的传统名菜,也是取栗和鸡的谐音,图个吉利,贵客到来,一顿栗子为主的宴席让客人回味无穷,有五香栗子、栗子羹、栗子烧肉、栗子甲鱼、炒三泥、蜜三果、栗子鸡等特色菜让客人不仅能一饱口福,更能从中体会到柞水古朴的乡风和柞水人淳美的情怀。

大红袍板栗的主产地以柞水下梁、西川、营盘的产品最著名。其特点是粒大,一般栗重20克左右,是紫红色而有光泽,外型美观。清代一直是贡品,据传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这种又大又圆,红的发亮的板栗时,爱不释手,并指着押运的官员笑着说:栗子比你的大红袍还亮。于是大红袍板栗就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至今。

二.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核桃

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南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

农业部颁布2011第1699号公告,对“洛南核桃”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洛南核桃”成为我县首个被国家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为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域范围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商洛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4′10″-110°40′60″,北纬33°25′00″-34°25′58″,北与本省渭南市的潼关县、华阴市、华县相接,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本市的商州区、丹凤县相邻,西与本省西安市蓝田县毗邻,幅员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核桃种植涉及全县25个乡镇,381个村民委员会,3027个村民小组。洛南核桃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9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大、皮薄、仁饱、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洁净,果实饱满,口感油香。 2、内在品质指标:洛南核桃富含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粗蛋白、粗脂肪等,其中钙含量高达790.96mg/kg,硒含量2.3×10-3mg/kg,铁含量57.52mg/kg,锌含量26.62mg/kg,蛋白含量15.89%,脂肪含量60.8g/100g,油酸含量15.36%,亚油酸含量66.24%。 3、安全要求:洛南核桃严格执行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

三.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岭南牛

岭南牛

黄牛的渊源历史已数千年之久。而岭南牛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畜牧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科学实验中,由黄牛群中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因此牛产于秦岭山系的鹘岭以南地区,故有“岭南牛”之称。

岭南牛适宜山地耕作,具有体健力大,旱地、水田兼用,役用性能良好的特点,加之性情温顺,行动灵敏,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有“山区拖拉机”之美称。

岭南牛又因其膘肥肉满,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用其卤的五香牛肉和炒牛肉以及五香牛肉干,都独具陕南风味;尤其用盐淹过盛在陶瓷罐里,倒些清油封盖保管,颜色鲜细,吃时用温水泡洗加以佐料煮食炒餐,鲜嫩不减,营养不变,属岭南一大名产。不仅如此,而且他的板皮厚、坚韧,为制革工业的最佳原料。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五.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秦岭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的发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在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张;1959年冬,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七.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丹凤葡萄

丹凤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丹凤葡萄,有近两千年栽培史。相传,唐太宗时,丹凤有突厥人进供葡萄,太宗指曰:“真龙眼也”,从此就有龙眼葡萄之名。清宣统三年,天主教徒华国文从西安往南阳途中,在丹凤龙驹寨发现酿制葡萄酒的上等原料,即丹凤葡萄,便从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处学得酿造葡萄酒技术,在此创办美利酿造公司。所产葡萄酒质量上乘,成为过往客商“住必饮、行必带”之佳品,有“路过龙驹寨,喝酒不吃菜”之赞誉。

地域范围

丹凤葡萄生产区域位于丹凤境内,东至武关镇,西至棣花镇,北至峦庄镇,南至竹林关镇,地理位置北纬33°31′至33°48′、东经110°11′至110°41′之间,主要涉及丹江河及其主要支流武关河,两河流域阳坡地,包括棣花镇、商镇、龙驹寨镇、资峪镇、铁峪铺镇、武关镇、北赵川镇、竹林关镇、花坪镇、月日镇等乡镇,共涉及140个行政村及社区,总生产面积达 2000多公顷(合30000多亩),年产量4万多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丹凤葡萄外在感官特征:丹凤葡萄果穗重600g左右,果粒近圆形,呈红紫色;单粒重8g左右,果皮韧,果粉匀厚,肉白多汁,味酸甜清香;果汁澄清发亮,为鲜食酿酒兼用佳品。 2、独特的品质指标:丹凤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总酸0.6-0.7%,糖酸比20-25;同时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每100克平均含磷15-16毫克,钾75-80毫克,硒0.001-0.002毫克。 3、安全要求:丹凤葡萄执行NY5086-2005 《无公害食品落叶浆果类果品》标准,严格按照“丹凤县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九.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烤烟

洛南县自1989年发展烤烟生产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学习借鉴毗邻地区烤烟生产先进经验,立足县情,不断完善烤烟生产激励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三大一上一优”的烤烟发展战略(即发展大乡、大村、大组;烟田上塬;生产优质烟叶),使烤烟产业经过“九五”起步打基础,“十五”探索求发展,“十一五”步入快车道,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十六年来,洛南全县累计种烟54.1万亩,产出烟叶103万担,烟农收入3.17亿元,实现烟税 6474万元。其中,2006年种植49557亩,预计可收烟叶14万担、产值6500万元,实现烟税1300万元。实践证明,烤烟生产已成为洛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时下,新一届洛南县委、县政府正在市委、市政府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的正确号召下,明晰思路,强化措施,带领46万洛南人民继续壮大烤烟产业,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十.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烙花筷

烙花筷是陕西,以年轮合宜、树干粗壮的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将其解为细股,裁出筷胚,经刮削、车圆、打磨成木筷素身,然后烙花。烙花是加工的关键,执烙笔者以手施烙,用准确利落的腕、指力,烙出雅致的山花野草,高山流水等花纹。

山阳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