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林四平有哪些出名的特产 吉林省四平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林四平有哪些出名的特产 吉林省四平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9-11 05:03:00

一. 吉林省 四平 梨树县 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为河北滦县柳庄人李连贵于 1908 年在四平梨树首创。

李连贵逃荒到梨树之后,开了一个小饭馆。老中医高品之把祖传的用中草药熏肉的秘方告诉了李连贵。在老人家的指导下,李连贵对配药、选肉、切肉、养汤、和面、火候等工序进行了潜心研究。

李连贵风味熏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大饼皮面金黄、圆如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其食用时辅以面酱、葱丝、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其具有暖胃、健脾壮胃、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50 年代以来,邓小平、陈云、李雪峰、杨尚昆、李富春、刘谰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品尝李连贵熏肉大饼。

目前,李连贵风味系列食品已有十几种。以李连贵风味大酒楼为总部的特许连锁店已分布全国十多个省市,现落户松原(第 133 家)连锁店。李连贵熏肉大饼还以独特的魅力迈出国门,让其品牌闻名世界。

二.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五. 吉林省 四平 双辽市 双辽苹果梨

双辽春林牌“苹果梨”是梨树县春林果树研究所的科研成果,1995年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春林牌“苹果梨”以色泽金黄、个头特大、果肉洁白细腻、脆嫩多汁、纤维含量少,含糖量高,耐储存等优点成为苹果梨中的名品。年产苗木10多万棵,年产苹果梨500多万斤。

六. 吉林省 吉林市 永吉县 黏豆包

黏豆包是吉林百姓家人人喜食的小吃之一.采用大黄米或糯米包入红豆馅蒸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耐饥的特点。
用料:大黄米500% 大米100% 豆沙陷

制法:将大黄米、大米洗净,侵泡12小时,磨乘粉浆放入布袋将水压干,将粉团加水和成稍硬的面团,下成30g一个的剂子,逐个包入10g豆沙馅,搓成门丁形,以12个为一组上屉蒸12分钟即熟。

关东过大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淘米,轧面,烀豆馅,蒸豆包。这是一种用黄米面团包裹豆馅蒸后质黏的主食品种,叫作黏豆包,俗称豆包,是关东一带的传统名食。每到年关或农忙时节,户户要蒸黏豆包。黏豆包是东北小吃之一。。采用大黄米或糯米包入红豆馅蒸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香软,耐饥的特点。

营养价值

黏豆包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而糯玉米是发酵黏豆包的良好原料,品质分析表明,糯玉米粉平均含氨基酸8.3%,其中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6%~74%,平均含蛋白质10.6%,比普通玉米高3%~6%。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比例较高,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白的比例较低。用糯玉米发酵制成的黏豆包营养丰富。玉米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肌醇、胆碱及矿物质,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病症有疗效。

制作方法

原料

黄米面、干面粉,红小豆、发酵粉,白糖、桂花酱、油

制作方法

将黄米面放入盆中,加入60度的温水,和成较软的面团。面团凉后,把发酵粉用水冲开,加入干面粉,倒入黄米面团中和匀,饧几个小时;

将淘洗干净的红豆放入高压锅中煮15分钟后,加入白糖、少许油。将红豆用力捣碎,放入适量桂花酱搅拌形成豆沙;

取出面团,揪成剂,包入豆沙馅形成圆锥形,入锅蒸12-15分钟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耐饥

由来

以前,农民每天都吃两餐,天亮吃早餐,然后劳动,天黑吃晚餐。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受不了两餐间隔时间太长。因此,每年初冬时节,农家都要做抗饿的黏豆包,放在室外冻实,以备开春下地劳动时蒸食。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八. 吉林省 四平 双辽市 玻璃叶饼

所谓玻璃叶其实就是柞树叶,把面糊抹在柞树叶上,放上馅,然后合在一起蒸熟,就是玻璃叶饼(有的地

方称之为“粘耗子”)。之所以叫玻璃叶饼,顾名思义,其形状色泽类似玻璃般晶莹剔透。
在东北某些地区,民间有六月六吃玻璃叶饼的说法。以前做玻璃叶饼的面是用水磨拉(四声)出来的苞米(玉米)面或高粱米面,需要蒙上筛布用草灰来干燥,然后用开水烫面。做的时候在面粉里加一些淀粉,做出来的玻璃叶饼晶莹剔透,更加漂亮美味。面粉也可以选择白面。东北各个地区的习俗也不尽相同,也有的地方用玻璃叶做粘耗子,是用糯米面做皮,豆沙做馅。

做法:

1、梅花肉或后臂尖肉、五花肉剁成泥或切成小丁,加姜末、五香粉、老抽上色、生抽调味、盐、鸡

精、熟油,一边拌一边慢慢加入两勺清水,沿一个方搅上劲儿,放入冰箱腌制1-2个小时;
2、豆角竖着对半切开,再切成丁,包之前拌入肉馅中,再拌入葱花,加少许盐、香油调味;
3、细玉米面加入两勺淀粉,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再加少许凉水和成较稠的面糊;
4、柞树叶清洗干净,将面糊用勺子抹到柞树叶上;
5、把馅料放入中间或一边,合上叶子,面糊自然粘合;
6、将包好的玻璃叶饼放入蒸锅中蒸18-20分钟,焖五分钟即可。凉水或热水蒸都可以,凉水就多蒸一会儿。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