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文山州的特产 文山特产有哪些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文山州的特产 文山特产有哪些送人更新时间:2022-09-25 19:21:38

一.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紫米,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软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软可口,如有油润感,且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时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富宁八角

富宁八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宁八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八角,北方俗称“大料”,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果、叶、干全身是宝,被富宁农民誉为“摇钱树”。八角干果、八角叶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药用,是制咳药、合成抗癌药“派龙克萨龙”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高级香水、香皂、饮料、食品、烟草、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富宁县种植八角已有7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已大量种植,小有规模。经过长期的巩固和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八角干果产量达70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列云南省县(市)之冠,质量居全国第一。富宁天星香惠厂生产的大红八角、茴香脑、八角精、八角粉等12个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八角精”曾获1994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新加坡鱼尾狮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2000年上海展洽会、湖南浏阳第二届中国文化节展销会、中国昆明民营展销会上,富宁八角系列产品倍受各地客商青睐,被国内外客商抢购一空。

富宁八角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富宁县高楼、民村一带是富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清光绪至民国初年,随着改土归流,官商士贾频繁往来,八角逐渐由富宁传播到滇东南的部分县,据《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记述:“云南的八角开始在富宁县栽培,以后发展到广南、西畴、马关、文山、麻栗坡、河口、屏边、墨江、玉溪等县”。这说明了富宁县是云南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在我州瑶族聚居村寨,几乎村村房前屋后都种有八角树,每户每年靠种八角收入在千元以上,高者达10多万元,把八角树称作“摇钱树”。为了感激八角树给他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年“盘王节”(8—9月,八角开花时),他(她)们都会相聚在八角林中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和展望未来。年轻男女在八角林里谈情说爱 ,共叙心中蜜语和相思之情。并以八角树为证,盟誓忠贞不渝的爱情。瑶族妇女把八角和八角花绣在头饰上和腰带上以示“吉祥如意”。 富宁八角栽培虽有悠久的历史,且在清朝初期剥隘成为商埠的兴盛时期,就远销沿海两广及香港等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地霸和奸商的盘剥及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60年代初期,中共云南省委-阎红彦到富宁视察,针对富宁县实际,提出“把工作重点推上山去”,指导帮助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以林畜为主”的发展方针后,富宁的八角才有所发展。并把八角生产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拨出扶持资金98万元。用于采种育苗、技术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试验。八角栽培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呈现老区和新区一齐发展的局面。质量在1985年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八角制标会上评为第一。产品出口瑞士、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99年富宁县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八角之乡”。政府为了把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八角富民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八角列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树种,采取打造八角生态村,加大宣传力度,变品牌优势为经济发展动力,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八角产业发展进程,着力科研推广进度,提高八角生产科技含量,加速八角产品开发步伐,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做大八角产业。在323国道公路干线出入境处设立宣传广告牌坊,让过往宾客了解八角之乡;在省、州报刊宣传报道八角产业发展情况;在出租车印上“八角之乡欢迎您”的字样;把歌曲“八角飘香”定为县歌进行传唱宣传。并成立了“富宁八角研究所”,开展八角优树调查、八角良种选育、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无性系繁殖、丰产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富宁牙牌村以种植八角为主,通过种植八角增收,呈现户户种八角,户户盖小楼景象。2004年11月11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到富宁县牙牌村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富宁县牙牌村代表了云南山区将来的发展方向,云南94%是山区,自然条件同富宁县牙牌村相似的也不是少数,牙牌村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都能够做到,要学习牙牌村成功的经验,结合山地优势,灵活、实际、积极地开发山地资源”。至2010年底,富宁八角种植面积5.87万公顷,产量1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

地域范围

富宁八角产地涉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共55个乡镇。其中: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广南县3个乡镇(坝美镇、八宝镇、底圩乡);马关县12个乡镇(马白镇、都龙镇、木厂镇、金厂镇、仁和镇、八寨镇、夹寒箐镇、南捞乡、坡脚乡、古林箐乡、大栗树乡、篾厂乡);麻栗坡县7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铁厂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六河乡、猛硐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鸡街乡、蚌谷乡、莲花塘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新马街乡);文山市6个乡镇(薄竹镇、坝心乡、喜古乡、小街镇、追栗街镇、柳井乡);丘北县3个乡镇(双龙营镇、官寨乡、温浏乡);砚山县2个乡镇(八嘎乡、蚌蛾乡)。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海拔600—1600米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 5.87万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干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富宁八角的果、枝、叶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宁八角多数由八蓇葖果组成的聚合果,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厘米,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葖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富宁八角干果具有色红、香碎、味浓和型好等明显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富宁八角气味芳香,味甘辛,果壮肉厚,干爽,富油性,果实和种子可作调料,也被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药物使用。其干燥成熟果实所含莽草酸≥6.5%、醇溶抽提物≥5.0%、挥发油≥1.50%。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富宁八角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执行。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铁皮石斛

广南铁皮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南铁皮石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南铁皮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至18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0天至310天,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成分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物质,厚10cm至12cm, 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含水量30%至40%。

2.育苗:采用种子或组培繁殖育苗。以组培方式育苗的,8代后须复壮。

3.移栽: 3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667㎡(亩)植15万株或3万丛。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0%至75%。

(2)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至1500kg。

(3)水分: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天前停止浇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

(1)方法:采收分采旧留新和全株采收。

(2)时间:全株采收在10月到翌年3月进行。采旧留新的全年均可。

2.加工:将鲜品置于55 ℃至65 ℃烘干至含水率≤10.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黄绿色或墨绿色。鲜茎具叶鞘不完全包被形成明显的环状间隙(黑节);易折断,断口平整;口感微甜,咀嚼渣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干品:黄绿色。易折断,口感微清香,味淡,后微甜,咀嚼纤维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理化指标: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26%,含水量≤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南铁皮石斛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八宝镇、板蚌镇、南屏镇、黑支果乡、曙光乡、朱街镇、篆角乡、那洒镇、五珠乡、珠琳镇、者兔乡、者太乡、坝美镇、底圩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广南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广南铁皮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广政发〔2012〕65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广南铁皮石斛(草案)

五.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那榔酒

那榔酒因盛产于那榔村而得名,已有700多年的酿造历史。清乾隆年间,骚人墨客曾留有“郎误闯入须尽醉,量难胜酒莫相逢”的赞美诗句。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酒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国地方历史名酒”称号。那榔酒主要以当地大白谷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它以原法原味的奉献,回归自然的享受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民间,历来都是招待宾客好友的佳品,长时期以来,在广南民间一直传唱着“一张桌子四角方、八盘四蛊摆中央,两杯那榔吞下肚,大物小事好商量”的口碑。

那榔,在壮族语言中有吉详、圣洁、美好的含义。在那榔乡,有一汪清泉,水质很好。据说饮用这泉水,身体健壮,皮肤滋润,用它洗头则满头青丝。这里还出产一种珍贵的大米——“八宝米”,是进贡朝庭的贡米,那榔酒就是以八宝、稻谷为原料,以那榔泉水作酿造用水,以根霉母纯培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而生产出来的一种地方酒。“郎误闯入须尽醉,量难胜酒莫相逢”这是清代举人陈龙章对那榔酒的赞誉诗。据说道光皇帝的老师宋湘(广东嘉州进士,1919—1820年任广南知府)任广南知府时,道光皇帝怀念老师,准备了老师爱吃的名菜佳肴和京城名酒赐给宋湘,宋湘知道后1道光皇帝说“佳肴名菜臣承接了,广南此处有那榔名酒,京城名酒可免送”,由此可见那榔酒在当时的兴盛和名气了。

那榔酒酿造十分考究,除了优质的水(深层优质软水,四季恒温,不受干涝季节影响,清澈透亮)及地方大白谷和白粒玉米外,还需用多种中草药秘方配成酒曲,采用土坛密封,低温糖化发酵,慢火蒸馏,掐头去尾,分级储存,精心勾兑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且有晶莹透亮,醇香浓郁,口感柔绵,回味甘甜等特点。

那榔酒属地方名品,多次荣获省、州优质产品称号,文山国际三七节金奖产品,1992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文山佛手瓜

文山佛手瓜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古木镇的。古木镇佛手瓜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由于上市早,规模大,产品除满足文山市场外,还远销开远、昆明、两广等地。

古木镇是文山佛手瓜供应基地,也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典型。

佛手瓜又名合掌瓜,俗称洋瓜,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可多年采收食用,单株产量高,嫩瓜质脆味鲜,耐贮存,富含丰富微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少,无污染,是无公害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文山县风味食品

文山县风味食品:椒盐饼、火烧、温淘米线、油炸粑、扭磁粑、豆沙粑粑等都是文山有名的小吃。产于文山县平坝乡的壮酒,是典型的清香型粮食酒,口感清凉幽香,醇厚绵长,余味甘甜。( 文山)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腻脚酒

腻脚酒产于丘北县腻脚村,因地得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郑家继刘家(贵州人)开办酒坊,至嘉庆年间“酿酒兴盛”。湖广总督,辛亥革命陆军上将黎天才(彝族),1922年回乡省亲时,喝了腻脚酒说“吾戍马一生,喝过不少好酒,相比之下,腻脚酒堪称佳酿,不辱彝乡矣。”

腻脚酒以高寒山区生产的玉米为原料,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用当地塘蓄雨雪水,配以特制曲药,通过固体发酵蒸馏而成。每年农历8月,是制曲药的最佳时期。每做一窝曲药,需备干透绿叶子藤(藤科草本植物)、白头翁(中草药)等放于干净的木盆中,搅拌,然后捏成重3两一个的糊药团,逐个放于铺有青松毛的楼板上,再用青松毛严密围盖,使其“发汗”(发酵),3~4天后进行“翻身”(上下换位),再让其“穿衣裳”(用玉米面、荞面、高梁面等面粉粘裹药团)2~3天,待曲药表面呈现绿色或灰白色,拣出放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翻动一次,晒干后装入竹萝,吊于干燥处待用。用时,将曲药取出磨细,撒入酒饭内拌匀,经过发酵后上甑蒸馏出酒。除特制曲药外,更重要的是有当地的独特水质和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

腻脚酒再经过窖藏(用陶器装酒)陈化半年以上,其味更加浓郁甜香。腻脚酒注册商标为云南文山优质腻脚酒和印有“NIJIAOJIU”汉语大写拼音字母。早在1982年,云南百余种清酒评比中,腻脚酒名列前茅,专家们的评语是:“腻脚酒属于小曲酒,色清亮透明、味甘醇,有余香,无异味”。而顾客的评价是“小茅台”。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