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治市内的特产 长治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治市内的特产 长治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9-05 14:48:49

一.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有机小米

武乡县有机小米按照有机种植标准选择晋谷21号、黑鲜1号优良品种,施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糖类,B族,维生素E,钙铁、磷、钾。小米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可以转变为血清素,有助于睡眠。小米含有易消化吸收的淀粉,可以帮助人体吸收收营养。小米还能降胃火,煮粥食用,对产后妇女或病后体虚,反胃、呕吐、口角生疮,滋阴养血等均有很好的功效。

二.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潞城甩饼

潞城甩饼

“甩饼”是上党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明《 潞州志》、清《潞安府志》都有“立春、迎春、鞭春及春盘、春饼”的记载。甩饼就是立春时春饼的一个品种,若要卷上肉制品或凉拌或炒成熟的菜肴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馍” 。在潞城一带民间多用驴油制饼,吃甩饼时再卷上腊驴肉,油汪汪,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做饼的要领:一是和面时干粉、清水比例要恰当。面团扎透扎匀,离盆离手两不沾。二是操作要利落。制饼时手眼配合,揉剂、擀片、叠折、盘形恰到好处,动作无误,甩出的饼厚薄均匀,大小同鏊。三是掌握好火候。甩饼必须用炭火。火大发黑,火小无色。故在甩饼鏊底下糊一层红土胶泥,烙出的饼才能达到外焦里软的效果。

三.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长治青柿

长治青柿

长治青柿果实个大呈扁形,似蒸馍状,橙黄,果皮薄无籽核,肉细汁多,甘甜味美,果柄较长,长柄中部有一突起。以青柿加工的柿饼,无核、绵软、饼霜厚,掰开能拉出30多厘米长的油丝,放在碗里冲上茶水,再盖住碗口,几分钟后便完全溶化为汤汁,色似金汤甜如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1981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金盘奖。

四.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打卤灌肠

打卤灌肠

山西灌肠有其自己的特色,讲究面“光”内“筋”,多用荞麦面制作。配料虽主要用的是打卤、蒜汁、酱油、醋、麻酱等几样,但因其打卤熬制工艺以及火候、辣椒酱口味等不同,每家制作的口味各有偏重。还有不少用的是多年改良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不光味道久经历练、与众不同,还价值连城呢。

五.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小杂粮

小杂粮

屯留属湿润大陆性气候,山区、丘陵面积大,且远离“三废”污染源,群众素有种植小杂粮的历史习惯。2000年生产的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红小豆、绿豆、豇豆、“珍珠黄”小米、玉米糁、三和面条9个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县境内有3400亩土地取得了有机食品的转换证书,目前小杂粮生产已达20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小杂粮等产品的生产规划、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怡神有机食品公司等企业专门从事小杂粮的精选、包装加工和销售。

六.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盘秀”牌牛肉

“盘秀”牌牛肉

“盘秀”牌牛肉、驴肉、牛尾、牛鞭、驴宝等系列产品,是屯留县盘秀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优质产品。配有名贵中草药及佐料26种,肉瘦味美,营养丰富,适合南北口味,老少皆宜。该肉制品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七.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山西饭食

山西饭食

团子和软米糕是山西省长治地区自古以来过春节必做的一种饭食。其中襄垣的团子、沁县的软米糕最有名气。它们由当地生产的一种优质软米的面粉,加上玉米面,与红豆、红枣合制而成。团子要把红豆、红枣做成的馅包在里面;软米糕则是一层糕面一层枣泥,上笼蒸熟,软、香、甜融为一体,香醇可口,乡村一般家户,过春节都要蒸上百个团子,作为正月里的主要饭食。

八.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长治潞酒

山西长治市,秦属上党郡,店为潞州治所。潞州善酿酒,故称“潞酒”,为山西历史名酒之一,有“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山”的美誉。潞酒的酒度为六十五度,酒质晶莹清亮,清香纯正,醇厚绵软,饮后有余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清香型大曲酒,一九七四年被命名为山西省地方名酒。潞酒除玻璃瓶装外,还采用了三种不同造型的陶瓷瓶装,其中以黑色瓷坛造型最美,古色古香,深得广大消费者好评。

九.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西贾大葱

西贾大葱

西贾大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年间就销往太原、河南各地。其特点根白如玉,叶色青翠,茎长叶短,辛辣味浓,贮存时间长,且有葱花落锅自然散开不粘连的特性。如用葱蒜拌凉菜别有风味,有凉菜不凉,舒口爽气之感;还有独特的药用功能,壮阳补肾,驱风寒、降脾温,常食有益健康。据中医研究,该葱性温,调和诸味,特别是配以羊肉既暖胃又去腥,是上党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

十.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长治黑圪条

黑圪条是用红面包住白面或白面包住红面,或混合搅拌和成的面团用手工擀制成大片,再切成8寸长,韭叶宽,或裙带宽的条,下锅煮熟的一种面食,是长治地区流传的一种黑色面条。因煮熟的面条黑红色,故得名“黑圪条”。黑圪条主要原料是高粱面,做时再掺些白面和豆面更好。

高粱,在我国栽培至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古籍载,高粱的别名叫"蜀秫"、"蜀黍" 、"芦禾祭"、"荻粱"、"乌禾"、"木稷"等。《广雅》里说:"乌禾,塞北最多,农家 种之,以备他谷不熟为粮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蜀秫,北地种之……栽培历史已有四千九百年。"《农正全书》中说:"北方不宜麦禾者,乃种此,尤宜下地立秋后五日,虽水潦一丈深,而不坏之。"《潞安府志》549页记载:"粱,惟长子、屯留宜 "。由于地理条件的适宜,长治地区的高粱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磷、钙、 核黄素等营养成分较多。高粱脱皮去壳磨碾成粉俗称红面,再经过蒸、煮、烫可制作花样繁多的面食食品,如握溜溜、握片片、煮鱼鱼、蒸蝌蚪,剔拨股,包皮拨的及红面蒸饺等农家食品和风味小吃。"红面黑圪条"是长治的特色品种。这种面条,浇上腌制的芥叶或野菜酸菜、豆芽、豆腐、粉条制作的卤子,别有纯朴香味。"黑圪条"相传起源在清代光绪年间,那时泽州地区常闹灾荒,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好将高粱米碾成面粉扌各捞成糊糊浇上浆水菜喝。泽州凤台一家姓赵的人家,娶了一房儿媳,五天后要到厨房做饭,婆婆让她做糊糊饭喝。她在扌各捞高粱面时,一不小心,把豆面打了进去,她只好将错就错地继续扌各捞,结果成了稠糊状。新媳妇怕受公婆的气,就偷偷抓了两把白面放进糊面里,揉搓成硬面团,用擀杖擀成大片,切成裙带宽的条下入开水锅里煮熟,连汤带水捞到碗里,浇上浆水菜端给公婆吃,公婆用筷子一搅见是黑面条,就问她是怎么回事 ?新媳妇只好如实说了。公婆吃着韧滑利口,酸香开胃的面条, 边吃边说:"这黑圪条怪好吃哪"。从此,"黑圪条"的吃法在上党一带民间就传开了。而且小摊贩也把黑圪条搬到市场销售,受到食客的赞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