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横山小米的特产 正宗的横山小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横山小米的特产 正宗的横山小米更新时间:2022-10-09 17:15:15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重庆市 綦江 横山大米

横山大米

横山大米主产于綦江县横山镇,此地海拔650-800米,气候较同海拔一般地区温暖,而比丘陵、平坝凉爽,昼夜温差较小,延长了水稻的灌浆、成熟期,使其糊精和枝链淀汾含量增加,又无高温温热现象,加之土温日较差大,白天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夜间减少呼吸消耗。

横山大米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据清道光六年(1862年)《綦江县志》载:“横山治东三十华里,山势绵亘,基土多平田,甚产嘉谷”。横山大米粒实饱满,色泽油润,其米饭晶莹,饱满滋润、清香溢碗,味美可口,早在清朝时期就是綦江地方官吏绪皇宫的贡米。

三.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奎台小米窝头

窝头色泽鲜黄、口味香甜,小有名气,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奎台窝头,制作出十几种菜系,代表作有虾酱窝头、园菜窝头等,并被山东美食协会授以“山东名小吃”称号。

信息来源:乐陵市党史史志办公室

四. 内蒙古 通辽 奈曼旗 奈曼小米

奈曼小米由于米质好、养分高、口感好,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供不应求。奈曼小米色泽金黄,入口绵甜糯香,可暖胃养人,益气补中。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在民间有“月子米”、“代参汤”之美称。奈曼小米品种丰富,该旗每年还从外地引进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推广,并筛选千斤谷、极品黄、赤谷10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

信息来源:乡村大世界

五.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

阳城小米是山西省阳城县历史上四大名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并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1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

阳城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500—4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粘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阳城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天然风味、口感香醇。阳城不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钛含量高,可暖胃养人,润肠通便,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尤其是含有独具特色的营养成分“米糠油”,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天然良品,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造就了“小米加步枪、赶走小鬼子”的光辉业绩。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当地妇女生小孩后全靠小米粥加鸡蛋来下奶和补养身子。历来被当地人所喜食,一日三餐,早晚必有小米稀粥。

由于阳城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相对交通、信息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小米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更优,功能更强,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1在“第三届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时,阳城小米被抢购一空,受到广大城市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县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加工企业4家(析城山、绿秀源、三利珍、征宏食品),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阳城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六.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龙山小米

龙山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山小米产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周围,为清代全国四大贡品之一。龙山小米粒圆而大,色泽金黄晶亮,出米率高。用其煮成的稀饭,呈金黄色,汤汁粘稠,表面露一层米油,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龙山镇一带为山前洪积土,土质肥沃,土壤养分含量高。因其米质优良,畅销全国。

龙山小米是山东省章丘市的著名,全国四大名米之一,龙山“三珍”之首,素有龙米之称。以其独特的品质,曾被选为历代皇室贡品。龙山小米民间俗称“阴天旱”,因其阴天时叶子卷曲貌似天旱而得名。“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全都是旱田春播,不浇水,不施化肥,多用农家肥和饼肥,是一种无公害食品。购买指南及价格:收获季节在每年9月,价格每公斤2.0—2.4元左右,主要购买地在龙山镇,购买时要注意新、陈米的区别:新米鲜黄、陈米暗黄。

龙山小米香味浓郁、色泽金黄、籽大粒圆、性粘味香,煮成稀饭,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油,食之醇香可口、实为滋补佳品,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用龙山小米磨面做粥别具风味,济南市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均用龙山小米做原料。据中国农科院化验,此种小米含蛋白质11.2%、脂肪5.26%、赖氨酸0.25%、淀粉74.95%、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小米。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目前市场最新兴的无公害食品,也是宴宾待客,馈赠亲友之珍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述:“(龙山小米)其味咸、微寒、养肾气、除胃热、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龙山小米

地域范围

龙山小米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章丘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00″~117°35′00″,北纬36°25′00″~37°09′00″,南北长70㎞、东西宽37㎞,总面积185500公顷,产地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6000余吨,主要涉及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及南部的圣井、埠村、文祖、曹范、垛庄、官庄七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21个行政村。据历史记载,尤以龙山街道龙山村石人坡的400亩最为闻名。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龙山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质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 2、内在品质指标:根据中国农科院生理生化研究室对龙山小米的品质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是:脂肪含量为4.98%,蛋白质含量10.82%,粗淀粉含量74.95%,赖氨酸0.25%,为各种谷类所少见,所以说,龙山小米营养丰富,是当之无愧的。 3、安全要求:龙山小米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地环境条件”,入市小米必须达到农业部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的安全指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是甘肃省负盛名的,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什社小米粒小,色黄透亮,尤以煮米味香浓,营养丰富,是妇孺皆宜的补品。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是甘肃省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米粒色泽黄亮,圆润饱满、大小均匀,营养价值较高。据国家谷物监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16%,脂肪3%~4.6%,可溶性淀粉37%,β—胡萝卜素0.12%,VB含量为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且具有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对各类癌变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香气沁人心脾,口感香甜无比,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小米产地: 什社乡位于,西峰城东南40华里,什社乡盛产小米,驰名全国。 什社小米是庆阳主要谷物中品质最好的代表品种,中心产区在西峰区什社乡,位于董志塬中东部。在庆阳六千多年种谷史上,谷子以其生长成熟周期短、抗旱耐瘠、适宜旱作等特点,在境内有广泛种植。近谷子在董志原的的栽培,有数千年的历史。谷子,古称“禾”。《说文》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成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或称稷,后概指谷类作物。其实脱皮称粟,即今天小米也。 什社乡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走向,春季受北风影响小,光照充足,地温升高快,且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什社谷子产量不高,但品质极优。 更重要的是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小米。据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0.12%、VB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橙黄,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肺腑,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就着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历史过程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相传自明嘉靖以后什社小米一直为宫中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什社小米海内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用科学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药理作用尤为看重,又使什社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营养学专家齐国力教授认为,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镇静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晚睡前喝一碗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来日精力充沛。 在小米生产早期,勤劳智慧的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对小米、特别是什社小米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虽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已有实践体验和总结。未知承传何时何代,但凡“坐月子”的产妇,婆婆们都要尽可能用会社小米熬成米粥,焙些干镆,让媳妇吃喝。人们认为,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有丰富的营养,因而产妇乳汁产生快、质量高,能使婴儿健壮肯长。另外,小米粥还能使产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快。这样一来,什社小米以其出类拔萃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绝无仅有的佳品,也成为什社人招待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礼品。

革命战争年代,什社人民支前,曾将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好多中央1当时也吃过什社小米。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等来庆阳视察,临走也不忘带上什社小米。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什社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着手谷子的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大抓产业结构调整,把什社小米的生产加工逐步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什社谷子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户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的什社小米以更加优良的质量和精美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商品市场,并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走俏商品。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沁州黄”小米

山西是中国谷子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中黄谷粒是主要作物品种。山西小米首推沁县,这里所产“沁州黄”小米粒大、色黄,味醇而清香,被誉小米中的珍品
“沁州黄”栽培历史悠久,生长于边远山区,空气新鲜,土壤清洁,不施化肥和农药,没有任何污染,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碾制精细,不需淘洗,蒸煮皆宜.米粥清香绵甜,回味悠长,米饭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是四季食用的营养佳品。据说,从明朝嘉庆年代以后直至清末数百年间,“沁州黄”小米几乎年年都要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 “沁州黄”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小米含收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糖类72.8克, 热量362千卡,粗纤维1.6克,钙、磷、铁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的含量也极为丰富。( 太原)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