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400字作文应县青椒 介绍青椒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400字作文应县青椒 介绍青椒作文400字更新时间:2022-10-13 23:30:27

一. 河北省 邯郸 鸡泽县 织字土布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

鸡泽民间土布的花纹种类有二匹缯、四匹缯、提花抖纹、核桃纹子、洋鬼子钻山、一条大路通北京、五架山、七架山、大斜纹、小斜纹、石榴大开花、枣花儿、土布图案、土布对联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鸡泽农村家庭纺织业达到了兴盛时期,全县拥有土布织布机3万余台,在农闲时节从事纺织的农村妇女达5万余人。村庄里几乎每家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每家每户都能独立进行纺、浆、经、涮、织、染等全套工序。这时,人们在纺织工艺上进行了研究、改革和发展,生产出许多织染工艺精细的产品,其中有土布词语、土布对联、豆面花布、印染花布等产品,多为农家女结婚自用。随着商品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土布工艺受到现代纺织的冲击趋于沉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布又有了新的认识,土布制作各类产品,用起来健康、舒适,价位较高,所以农村又有一批妇女在农闲时进行纺纱、织布,继承和发展我国这一流传千年的土布工艺。

二.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青椒鸭蛋干

鸭蛋干是采用传统工艺,卤制而成的臭豆腐干,从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其卤水由19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因豆腐干有臭鸭蛋味,故此得名“鸭蛋干”。卤汤使用年代愈久,其味愈醇。1942年,日军犯境,易家鸭蛋干二代传人易德增弃家逃难时,不顾其余财物,唯将装有陈年卤汤的瓦坛带走。返家时,将卤汤带回,继续使用。几十年来,原汤不弃,代代相传,沿用至今。用此豆腐干与青椒一起炒制食用,乳香利口,回味无穷,具有提神、健胃、软化血管等功效。

信息来源:县商务局

三. 四川省 德阳市 罗江区 罗江青椒

罗江青椒是由道家传人朱业和先生博采传统青椒制作工艺,多年研制技术配方,选用上等青椒、姜、中药材、调味品、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罗江青椒食脆清香、色泽亮丽、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逐寒、逐燥、逐湿、杀虫、提高人体免疫等功能,使佐餐美食、居家旅游、馈赠的佳品。

罗江青椒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独特的风味、良好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天府一绝”。

四.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青椒

应县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应县土地肥沃、水源较为丰富、农民素质较高,发展青椒生产优势得天独厚。几年中,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农业开发资金,先后建成万亩高效节水园区5个,发展管灌、喷灌、渗灌10万亩,使青椒亩用水量由过去的80立方米减少到45立方米左右。

县政府发动组织菜农成立各类协会146个。协会以青椒的育苗、栽培、销售、加工为平台,聚拢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带领农户闯市场。协会无偿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县里还在187个村庄里开通了蔬菜信息网,有150多名蔬菜经纪人在网上建立了博客,适时适地与客商和菜农进行交流。应县把科技兴椒提在首位,仅2007年就在农村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农民5.83万人次。确立科技示范户850户,推广和使用的品种110个,新技术12项,为提升蔬菜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将青椒产业做强,应县县委、县政府2007年在全县24万亩青椒田中推广了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县培育达国家A区绿色青椒2万亩,培育保护精品青椒10万亩。建成青椒大市场12个,年交易量达10亿公斤。建成青椒预冷、恒温库和脱水厂37个,达到了处理能力5.5万吨的规模,形成了全县青椒生产、贮藏、销售各配套加工多环节增值的良好机制。目前,应县已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青椒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境内,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其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全县现有12个乡镇,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工业产值8.9亿元,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城公路密度达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黄花三山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绕城,山列如屏,水环似带。境内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33米。总生产面积2000亩,年生产总量12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应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水文情况: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大小石峪、茹越峪冲积扇,北临镇子梁水库,西接桑干河,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564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9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雨季洪水,应县现有灌溉机井12000眼。

(3)气候情况:应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节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变化主要受西南气流的控制,全年变化规律一般是: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30.5℃。季风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年平均蒸发量为1858.5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75%以上。开始霜冻期一般在9月下旬,解冻期一般在次年4月下旬,山区无霜期90-110天。

(4)人文历史情况:应县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品。应县青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时期,便有“尧传子耕”之说,尧王让其长子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从平阳来到长子这块地平水浅的沃土上开垦种植,丹朱在这片洒遍炎帝神农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精心栽培出了丰收的粮食、可口的鲜菜,特别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时“针扎”,含时“锥刺”,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应县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吃可当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馅、腌渍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酱常年尝鲜,应县青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应县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青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青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20万多亩,年产青椒9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2001年,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每年7月

中旬,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涌进应县,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育苗设施的规格要求:选择地势高燥、交通方便、排灌好的地建立苗床,采用改良阳畦,塑料小棚育苗设施,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其规格:改良阳畦:矢高0.5m-1m,跨度2.5m-2m塑料小棚:矢高1m-l.5m,跨度2m-4.5m栽培季节采用春夏栽培

(2)品种的选用:选用一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露地早春茬栽培要选择抗病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热性强,前期和中期产量高的中熟和早熟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露地栽培青椒品种:灯笼型中晚熟品种:“中椒4号”、“中椒7号”、“屯玉9号”、“翠龙216号”;牛角型:谷雨大牛椒、凤凰城、星光118;羊角型中晚熟品种:“保加利亚羊角椒”。

(3)生产过程管理:播种前,先将干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捞出种子,再在30℃的温水浸泡6-8小时,并用手搓,尔后捞出种子,用细棉纱包好,放在25-30℃的热炕上催芽,每天用清温水淘洗3-4次,5天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苗床营养土配制,选择过筛的豆茬或本科粮食作物茬的砂壤土3份,撒施腐熟的马粪,厩粪或鸡粪5份,炉灰渣1份,每立方米床土加入1.5kg的过磷酸钙和250克尿素,浅锄两遍,把lcm以上的畦土与肥料充分拌匀,耧平后轻踩一遍,再楼平。苗床土消毒于苗床中按1平方米用药10克,混入多菌灵加10倍细土拌匀,均匀撒于苗畦面,划锄入土耧平播种。播种期:3月20日左右,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用种10-15克。

播种方法:春季保护地生产,可在棚内土温12℃左右,气温2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用喷壶往床面上洒少量热水,并均匀铺撒少量药土(每平方米10克)或0.5cm厚营养土,播时将“露白”的种子拌入细土,细筛充分摇动,待种子变成大小均匀的单粒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入刚渗水的苗床中,上盖1cm

厚细土,然后再盖塑料膜保湿保温。为了防止出土戴帽,可在幼苗刚拱土时再覆0.5cm细土。

出苗后:揭开塑料膜降温,从幼苗拱土至出齐苗,要逐渐降苗床温度,保持白天20-25℃,夜间16-20℃,如发现苗床有裂裂缝,可撒一层细土弥缝。出齐苗至l片真叶期,加强放风,保持在白天22-24℃,夜间12-14℃。及时间苗:幼苗出土后,在子叶展开时要进行间苗,淘汰劣苗和病苗,按1.5-2cm苗距选留下胚轴粗实,子叶舒展,色泽鲜绿的幼苗。

幼苗分苗:当幼苗展开2叶一心时,要进行分苗,于分苗前3-4天,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25℃,夜间12-14℃。一般分苗第一次按5cm×5cm,第二次分苗10cm×10cm,并浇足水,覆土促进缓苗。

分苗后肥水管理,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4叶时,结合苗情追促苗肥。炼苗:早春育苗,于定植前5-6天,只要没霜,撒除任何覆盖物进行炼苗。壮苗指标:苗高18-22cm,茎秆粗壮墩实,单株有9-13叶展开,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具有光泽;根系发达,乳白色,无病虫害;植株普遍现蕾。早春季节,6-7片叶即可定植。

(4)产品收获:适时分批采收,当果皮变绿色,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尤其门椒采摘应早,防止影响上层果实膨大。露地栽培必须在初霜前采收完毕,产品质量必须符合NY5005要求。

(5)生产纪录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将青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整枝打杈,门椒采收后,植株基部易长出侧枝消耗养分,应及时除掉,到结果中后期,下部椒果采收后,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和无效叶,以利用通风透光,防止病蔓延。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应县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应县青椒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应州绿”商标注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形等杂、劣果拣去。按每箱20公斤装。包装上应注明“应县青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五.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六.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飞刀削面

刀削面

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七.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牛腰

    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

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了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于是他试着又做成牛腰形状,一起炸好,端给客人们品尝,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从此于义就专门做起了这种食品,他的饭铺也就因此兴旺起来,其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

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民国初年,制作牛腰的技艺又传到于自林先生手里,内蒙、河北、太原客人到了应县。至今仍然以一尝应县牛腰为快 。( 大同)

八.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青椒鸭舌

主料:鸭舌400克



辅料:青椒200克



调料:豆瓣辣酱30克、甜面酱5克、五香粉3克、姜25克、大葱50克、盐3克、料酒8克、白砂糖4克、胡椒粉3克、香油7克、猪油(炼制)60克、味精1克。



青椒鸭舌的特色:色泽棕红,咸鲜带辣,肉质细嫩,香味浓厚,椒香诱人。



青椒鸭舌的做法:



1. 鸭舌洗净,放入沸水中氽焯一下;



2. 捞出去掉舌根,撕去老皮,用清水漂净;



3. 小青椒去蒂洗净,切成马耳朵状;



4. 将鸭舌放入蒸碗中,加精盐、料酒、五香粉、姜片、葱节、鲜汤和匀,码味10分钟;



5. 然后放入笼锅中,旺火沸水蒸熟取出,拣去姜葱不用;



6. 炒锅置中火上,放入小青椒加盐煸断生倒出;



7. 锅内烧精炼油至六成热,放入蒸好的鸭舌过油捞出,沥干油分;



8. 锅内留油少许,放入香辣酱、甜面酱炒香;



9. 倒入鸭舌、小青椒,翻炒均匀;



10. 同时加入白糖、香油、味精,颠锅推转和匀,起锅盛入盘中即成。

九.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大青椒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子大青椒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2007年“长子大青椒”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保护。

山西省长子县是中国委员会授予的"中国青椒之乡",该县生产的大青椒以个大、肉厚、品质鲜美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转口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我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先后引进了大青椒富丽一号、富丽二号、5029、5018、维多利亚等多个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大青椒之乡”的长子县大青椒

地域范围

大青椒产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境内,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位于东经112°27′-113°00′,北纬35°53′-36°15′之间。东望太行山,与长治县、长治市郊区搭界;西枕太岳山,与沁水、安泽两县为邻;南倚丹朱岭,俯瞰高平市大地,北与屯留县地陌相连。全县辖7镇5乡2个办事处,399个行政村,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8万亩,总人口为35万,长子县属黄土高原区,海拔平均在1000米左右。最高处1646.8米,最低处919米。总生产面积5万亩,年生产总量2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子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褐土类型,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垂直分布和隐域分布十分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西部、西北部的山地为山地褐土;中部丘陵地多为褐土性土;东部平川多为碳酸盐褐土;河流两岸有零星浅色草甸土。耕种土壤因地形、成土母质及其它因素的差异,土壤熟化度有明显的差异。

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52g/kg,全氮0.956-1.46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45mg/kg。

(2)水文情况:长子县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全县共有水资源1.39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0.898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贮量为0.67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三条河流和六座中小型水库)径流量常年为1.136亿立方米,可蓄水0.4809亿立方米,其中申村水库蓄水量3320万立方米、鲍家河水库蓄水量1340万立方米、四个小型水库共蓄水量149万立方米,可利用水0.4809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长子县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高温多雨集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586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气温9.2℃。大于10℃的年有效积温3157-324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86.2毫米,一般3月气温开始上升,10月后开始下降。稳定在5度以上的初日为3月28日,终日为11月4日,共221天,初终积温3720.1℃;稳定提高10度的初日为4月20日,终日10月5日,共165天,初终有效积温为3178.3℃;初终有效积温2542.4℃。月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高1.9℃,年内变化和气温基本一致,但日差较大。土壤0-20厘米年平均土温11.05℃,高于年平均气温1.85℃。通常在12月上旬开始结冻至次年三月上旬解冻,全年封冻日数102天左右,一般冻土层深度29厘米,极端冻土深度68厘米。

平均无霜期165天,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下旬,西部山区无霜期较短,东部平川无霜期较长,东西相差10天左右,一般背阴坡比向阳坡初霜来的早。

多年平均降雪期126天,最多151天,最少77天。历年平均降雪初日在11月26日,最早11月2日,最迟1月9日;终日在4月1日,最早在3月6日,最迟在4月18日。平均降雪日数为94天,最长为136天,最短为58天。

长子县一般降水量在560—650毫米之间,全县各月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200-260毫米);12月和1月份最少,只有1-2毫米。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平均达32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4%;冬季最少,只有16.6

毫米。每年大雨和暴雨平均13.2次,最多22次,多出现在6、7、8三个月。

长子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6.5小时,阴雨天数年平均94天,最多121天,最少74天。全年有日照天数一般在266天以内,占全年总天数的73.8%。一年内日照时数以4-6月最多,晴天每天可照11-13小时。全年风躺在和季以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出现频率较高。

旱灾是长子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一般春旱年年有,春种捉苗难。有时伏旱夹秋旱,造成大减产。其次是冰雹,多出现在6—8月。雹灾主要发生于西部山区,到丘陵加强,直到东部平川,雹灾一般面积不大,但危害严重。

(4)人文历史情况: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品。1997年,盛产青椒的长子县被中国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青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时期,便有“尧传子耕”之说,尧王让其长子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从平阳来到长子这块地平水浅的沃土上开垦种植,丹朱在这片洒遍炎帝神农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精心栽培出了丰收的粮食、可口的鲜菜,特别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时“针扎”,含时“锥刺”,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长子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吃可当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馅、腌渍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酱常年尝鲜,长子青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

党的下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子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青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送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青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青椒2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调运中心在长子出现。每年6月以后,来自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如同潮水一般涌进长子,一车车大青

椒载着长子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跃过黄河、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选地、整地与施肥: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区。青椒不易连作,连作易发生病虫,降低产量和品质,故要选择前茬为非青椒的地块,最好是新菜区。播前4月中下旬亩施优质农家肥4500-5000公斤,施有机复合肥(有效成份及含量,N、P2O5、K2O总量出≥5%,有机质含量≥45%)150公斤作底肥,掺匀整平。

(2)品种选择:选择“富丽一号”、“富丽二号”、“维多利亚”等优质青椒品种,其特点是:果色浓绿,果形好,个头大,果面有光泽,肉厚味甜,耐储运,单果重100-200克,肉厚0.6-0.8厘米,亩产4000公斤以上。

(3)培育壮苗:育苗时间以惊蛰前后2-3天,播种为宜。采用阳畦育苗,即在地上整一畦,长短不限,畦面净宽在1.5米,便于拔草,以竹片或光滑树枝条为支架,上边盖农膜。按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爱肥10公斤的比例掺入少量细砂入畦内掺匀配成苗床土,增温,保水、保肥能力,使秧苗根系发达。

播种。播种前一星期用55-60℃温水浸泡种子15-20分钟,边浸边搅,温汤浸种进行种子消毒,然后再用水洗净种子。将清水中捞出的种子用温白布包好,放在瓷器容器中,置于25-30℃的恒温处进行催牙,每天用水洗一遍。特种子70%芽眼露白,待播。播前苗畦要整平、整细,浇足底水,为使秧苗出土快,最好是在播种前一天浇水,浇后有一定时间烧畦,提高地温。播期3月上旬,青椒苗床撒播为好,播前畦面喷些水,然后再播种,撒播要均匀,播量13-15g/m2(亩用种量115—135g),播后复细土1-1.5厘米,复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纸,减少水分散发,防止因强光高温浇苗,同时也能为幼苗出土创造一个恒温小气候。

苗床管理。小苗60%出土后,在早晨或下午将紧贴畦面的纸拿掉,然后

把因种子集中顶起来的土块用钉子指导碎,使土壤下面的幼苗露出来。及时疏苗拨草,小苗长至2-3片真叶,应进行疏苗,刻度保持在每10cm2不超过1-2株,同时结合疏苗拨除杂草,避免苗、草争水争肥。鉴于苗床秧苗密度大,苗龄长,单靠基肥,是不能满足壮苗要求的。追肥要掌握少施、勤施;看苗追肥,小苗壮、黑绿色,少施或不施;苗子又黄又小,追施稀水人粪尿1-2次,每次10-15公斤/m2。当苗床温度超过28时,两头小通风,早揭晚盖。当苗高12-15cm时,两头大通风,控水控肥,进行蹲苗。移栽前6-7天进行锻苗,早揭晚盖,适应大田气候。移栽前浇透水,准备移栽。

(4)大田移栽与管理:垅距以1米为好,垅高10-12厘米,垅宽60厘米,垅沟宽40厘米,垅要起圆,膜要压紧。在地膜两侧侧打孔点水移栽,每亩3500-4000穴,一穴两苗,一般深2寸,栽苗深浅以埋至小苗子叶平为宜。定植浇水后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第一次中耕要深,达到增地温促根下扎快返苗。同时要用细土封严苗孔,以防地膜下边杂草生长。第二次中耕锄草在秧基部培一小土堆,既能压死在雨后孔土上生起的杂草,又有防止大量结果后造成的秧株倒伏。在浇足定苗水的基础上,一般正常年景开花结果前不用多浇水,特别是开花期不能浇水。每一个次浇水追肥在第一个青椒有核桃大小时,每亩随水追施人粪尿1000-1200公斤。第二层青椒有一分钱硬币大小和第三层开花时每次趁雨亩追尿素5公斤,或随水施入。青椒病虫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蚜虫、棉铃虫、烟青虫。定植后,要在田间设置趋黄板诱杀蚜虫,当有蚜株数达到50%或单株蚜量达到2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亩用量20克。以减少传毒媒介。谢花后要注意防治棉铃虫、烟青虫。防治的方法是:在畦垄上每亩插杨树枝把20束诱杀成虫;每亩放置性诱芯3盆,诱杀成雄虫;有条件的地方每30亩安装20W黑光灯一盏,诱杀成虫;及时开展人工查卵、捉虫;当每百株幼虫达到4-5头时,即用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于傍晚时分喷雾,亩用量20克;或用BT苏得利200毫升稀释300倍液,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喷雾。

(5)青椒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病毒病等,防治方法:整地前清洁田园,消灭病残体,减少病源;起垄定值,合理浇水,防止地表积水减少病菌侵染;定植后第一、三周连喷2次EM发酵液,喷施方法为每亩用发酵液0.3公斤加水稀释300倍喷布叶面。合理密植,培育壮苗;一量发现病株,及时彻底消除,温当局浸种,种子消毒;防治蚜虫去除传染源;培育壮苗。

(6)及时采收:开花后35-38天,果色墨绿发亮即可收获。

(7)建立技术档案:将表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长子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长子青椒之所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食疗功效,取决于特殊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这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源于发鸠山的浊漳河及诸多泉水和地下水,多数是矿泉水,浊漳河边鳌泉村的“康裕牌”矿泉水,1997年度获得国际金奖。在种植技术上使用“无公害肥料”,使青椒成为“绿色”营养食品,典型的“无公害蔬菜,成为全国1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客商的抢手货。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型等杂、劣果拣去。人工分拣,标准为青椒形状、大小一致,分大、中、小三个等级,大:150-180g/个,中:120-150g/个,小:90-120g/个。把分拣好达标准的青椒,按2.5公斤/箱箱装。将装箱青椒全部进入冷库降温,温度降至2-3℃至少保持12小时,可库存20-30天出库销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