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特产 泗洪有什么土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特产 泗洪有什么土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8-28 16:14:18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腊八豆炒五花肉

主料:五花肉200克,香辣腊八豆100克;

配料:蒜苗一根,青尖椒一个,生姜、蚝油、料酒、鸡粉、生抽各适量;

做法:

1.五花肉洗净切成薄片;青尖椒洗净切圈,蒜苗洗净斜切成片,生姜切丝;

2.热锅放油,下入五花肉,大火翻炒至五花肉变色出油,下入两小勺料酒,炒匀

3.下入青尖椒、生姜、盐、蚝油、鸡粉,炒匀;

4.放入腊八豆,翻炒均匀;

5.最后放入蒜苗与生抽,炒匀即可.

二.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泗洪大米

泗洪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泗洪大米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已经通过国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证书编号:AG100220。对于泗洪大米的品质鉴定,专家评语是“泗洪大米产自洪泽湖西岸,外观整齐,色泽透明,蒸煮有清香味,米饭软硬适中有光泽,咀嚼香甜,口感柔韧,米粥粘稠,入口爽滑,泗洪大米歁称米中精品。

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培育泗洪大米的外部条件

泗洪地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西岸、淮河中游,属东亚秀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度,年均降水量893.9mm,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丰富的光温资源十分有利于培育优质稻米,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独特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水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泗洪是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示范县,也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种植业以稻、麦两熟为主体,兼有玉米、大豆、花生、山芋等农作物。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总产近十亿斤。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的逐步发展,我县先后建成了60万亩水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0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无公害农产品107个,绿色农产品22个,有机农产品9个,“三品”认证数量全省领先。

泗洪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水体质量十分优良,洪泽湖水域宽广,水草繁茂,淮河水清澈流畅,全国最大的生态湿地保护区就在泗洪,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保证,也为生产优质泗洪大米打下坚实的基础,追溯历史,在清末年间,泗洪的“上塘贡米”就名扬天下。

泗洪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多属黄淮冲淤形成的沙、淤两合土表,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

二、选用优质品种,创建泗洪大米品牌是泗洪人的追求

为了加快泗洪优质稻米生产步伐,县委县政府认真听取农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扩大优质稻米的生产规模,提高优质稻米的产量,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坚持以良种促品质,以良法增单产。全县75万亩水稻,中熟粳面积占90%。主体品种是武棱粳1号、武育粳3号、武运粳21和淮稻5号。每个乡镇都建有一个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为稳定提高我县稻米品质,打造泗洪大米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的田间管理,为稻米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污染问题渐趋突出,泗洪地处苏北,工业污染虽然较轻,但农业投入品污染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从建设生态泗洪的高度着眼,组织农业、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研究对策,制定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严把农业投入品的污染关。一是杜绝稻田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角度出发,引导广大农民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深耕改土等措施,努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二是鼓励农民搞稻田养殖,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我县稻田立体种养模式有: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目前全县稻田立体种养面积已达近十万亩,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稻田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农药)。

四、先进的加工工艺,精美的包装,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味

泗洪是农业大县,水稻生产面积、总产在全省领先,相应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也高居全省之首,大米加工设备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从日本引进的佐竹机械加工设备,有70%的大米加工企业具备二次色选和抛光工艺。大米包装精美,规格齐全,有礼盒包装,真空包装、纸袋包装,塑编包装等,如麦华牌、穆墩岛牌的泗洪大米已成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如今,泗洪大米不仅仅是作为人们生活的主食,而且成为广大消费者走亲访友加深友谊的礼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味。

五、严格泗洪大米生产流程,打造泗洪大米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泗洪大米由“泗洪稻米协会”统一扎口经营与管理,会员由泗洪县境内稻米生产、加工的企业或自然人组成,所有会员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方可经营消售泗洪大米,一是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二是有绿色农产品或有机食品认证书;三是有配套的大米色选、抛光等先进加工设备。换言之,目前进入市场上销售的泗洪大米,必须是优质稻米品种,且最低产品档次为绿色食品。

泗洪县位于苏北平原西部、洪泽湖西岸、淮河下游,东经117°56′-118°46′,北纬33°08′-33°47′。东濒洪泽湖与洪泽县隔湖相望;西邻安徽省泗县、五河县;南与盱眙县、明光市毗连;北与宿城区、泗阳县接壤。县境南北全长73公里,东西相距78公里。宁宿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加之洪泽湖、淮河、汴河等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泗洪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青阳镇、双沟镇、峰山乡、四河乡、天岗湖乡、上塘镇、魏营镇、车门乡、瑶沟乡、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曹庙乡、朱湖镇、界集镇、太平镇、孙园镇、陈圩乡、半城镇、临淮镇、城头乡、石集乡、江苏省洪泽湖农场、五里江农场共23个乡镇,2个省属农场。

三.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雪魔芋烧鸭

鲜鸭500克、雪魔芋200克、郫县豆瓣30ml、新鲜尖红辣椒、姜10克、干花椒5克、香叶3片、料酒40ml、酱油15ml、盐5克、胡椒粉和葱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雪魔芋用清水泡发1个小时以上,然后挤干水分备用用;将鸭子洗净后切成块,锅中水烧开后放入鸭块,大火煮开后捞起备用;

2、锅内油7成热后,放入干花椒、尖红辣椒、姜片、香叶、郫县豆瓣炒香,再加入鸭块翻炒均匀;加入半锅开水,放入雪魔芋、料酒大火烧开;

3、转小炖30分钟,加入酱油、盐胡椒粉调味;起锅的时撒上香葱即可。

四.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梅兰春酒

选用优质高梁、小麦为主要原料,采取高温制曲、高温蒸馏工艺,经过长期贮存,精心勾兑而成。色泽微黄,清彻透明,香气幽雅,酒体醇厚。先后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历届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中亚及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扬州时,梅兰春酒被选作国礼。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泗阳核雕

 泗阳核雕选用壳厚、形圆、纹浅的桃核,于指头大小面积上精雕各种佛珠、佛像、圆珠等,其题材有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熊猫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下山、双喜花篮,花鸟宝瓶等。其中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人物姿态生动,各尽其妙,刻画入。微,飘然欲下;《十八罗汉头像》,或严或慈,或喜或怒,形态感情惟妙惟肖。

泗阳古称桃源,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信奉“桃能辟邪”,喜爱种植桃树。桃雕是以桃子、胡桃甚至樱桃的果核为材料进行雕刻的民间工艺。雕成之后,系之以细绳或佩上底座,悬挂或放在案头,为吉祥之物用,在儿童身上挂系桃雕又有驱邪保平安的传统意义。乡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家有三棵桃,不怕野鬼嚎!”明代县志载:“水川墩下多植桃树,八景中所谓天桃千顷是也。”,康熙皇帝见到云渡桃雕后大为惊叹,并为之赋诗:“渡上人家尽锉刀,神奇化朽作桃雕。图形态势皆成趣,自古平民出绝招”。

六.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泗阳杨树

泗阳杨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泗阳曾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优质杨树种苗1亿多株。“十五”以来,泗阳致力打造“绿色泗阳、生态家园”,连年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杨树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成片林60多万亩,杨树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四旁植树50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杨树保存总株数达1.2亿株,106万亩耕地均已实现农田林网化,以杨树为原料的各类生产、加工企业720家,全县木业加工能力超过150万立方米,其中精深加工能力30万立方米,年加工产值60多亿元,并催生出枫林、东升、德华兔宝宝、多丽世家等13个新知名品牌,胶合板、科技木、家具、地板等30余种环保型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西班牙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创汇5000多万美元。已形成了集良种选育繁殖——规模集约化造林——木材深加工和出口贸易——利润返还用于林业扩大再生产的现代产业化格局,实现了区域开发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意大利杨树简称意杨,中国所著名的中国意杨之乡即是地处洪泽湖北岸的江苏省泗阳县,泗阳县是全国意大利杨树栽培种植里面,产业最发达、引进种最早、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全县覆盖率已达42%,居全国之首。

江苏省泗阳县为淮北平原。全县总面积18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4平方公里;拥有25个乡镇场,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水陆交通便利,新长铁路、305省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六塘河、淮沭河横贯其中。泗阳是全国最早引进种植意大利杨树的县份,泗阳县因为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杨树博物馆、周期性举办中国独一无二的杨树节而名闻遐迩,被中国林业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称号。

目前,泗阳已形成了以水利、道路为骨架,以河湖、荒滩为基地,以片林、林带为主体,以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格局,其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过去那种“三天无雨沙满天”、“冬春白茫茫,风起飞沙扬,春播一碗种,秋收半碗粮”的现象消失了,而随处可见的是郁郁葱葱,林茂粮丰。全县20多条中小河流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水质明显净化,野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苍鹭、野兔等鸟兽类数量较1985年增加了2倍以上。随着飞沙得到根治,大量荒滩、荒地得到开发利用。目前仅在徐大泓、废黄河沿线就复垦开发了农田近16万亩和37公里长的黄河故道。同时,沟渠、河道不再淤塞,也不需年年疏浚,这样每年可节约用工20万个,资金近千万元。防护林和农田林网的建设还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大大削弱了干热风对三麦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全县三麦就累计增产23.25万吨,豆类2.55万吨,棉花1.2万吨,油菜3.45万吨。

泗阳杨树

泗阳县木业商会

12379665

树木等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腊干子蒸排骨

料:猪排骨400克,腊干子250克;

配料1:剁辣椒、生姜、大蒜、葱各适量;

配料2: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各适量;

做法:

1.排骨洗净沥干,加入适量的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拌匀后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两个小时;

2.腊干子切成约0.2厘米厚的片,生姜与大蒜切成末,葱切花;

3.取一个耐热的大碗,将腊干子铺在碗底,再放上腌制好的排骨,撒上姜蒜末,浇上适量的剁辣椒;

4.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放入蒸架,将装有排骨的大碗放在蒸架上,盖上锅盖,大火将高压锅烧至冒气后转小火蒸15分钟后关火,待高压锅内多余的空气排完后再揭开锅盖取出排骨,撒上葱花即可.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新袁柳编

一、简介

新袁柳编是流布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当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它无毒、卫生、精致、美观,倍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爱。

二、形成背景

早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一带,黄河故道水位暴涨,冲决堤岸,黄河故道与洪泽湖连成水天一片,宽长数十里,几无一片干土,因此,人们就称这里为新滩湖。天长日久,洪水四流,黄水所夹带之泥沙,沉积淤垫,原来的新滩便逐渐形成了滩涂。由于这里地势低洼,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当地人便在这里栽植大量耐湿、耐碱的杞柳,用来固沙保土。每年入冬季节,人们便将干枯的杞柳收割回家当作柴禾。由于柳属落叶类灌木,自然繁衍较快,年复一年,这里便形成翠柳万行的自然景观。

三、发展沿革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柳编是每个农户家中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广大老百姓普遍运用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其历史久远,传承广泛。新袁柳编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色鲜明的物产。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杞柳),编织技艺代代相传。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1),在新袁一代,袁氏家族中有一位叫袁靖,世代以木工为生,替附近百姓订做家具等。他天生聪颖,发现新滩湖到处长着茂密的杞柳,当作柴禾实在太可惜,便常用杞柳编制床垫及各种容器。日久,邻里相互效仿,以此编织家庭日常用品,开始从简单的床垫、草篓到复杂的簸箕、笆斗、提篮等,就这样,他们世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依然沿袭这种传统的编织技艺,一些技艺娴熟的手艺人,常作为当地能人而深受地方百姓推崇。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也经常编织一些筐、篓、簸箕等相互赠送,以表达乡邻友好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深入人心,许多掌握精湛的柳编技艺的新袁人,忙于生计,将一些柳编产品由原来的家用品变成了商品,许多家庭以柳编为生,大大促进柳编技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柳编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新袁柳编开始从传统农户走向规模化生产。新袁办起了藤柳厂,开始时规模并不大,七八间房子,几十个工人,利用当地栽植的杞柳条,加工一些农家日常用具。后来,柳编规模日趋扩大,技术也日益精湛,由县外贸部门安排,为外商生产一些包装箱、抹布篮等用具。产品门类也渐渐多起来,有提篮、童篮、吊篮、挂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远销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欧、美国家许多上层人士家中,都少不了柳编用具,特别是盛瓜果的器皿和常接触的各种筐篮。

20世纪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庄德新先生,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发表《新袁小镇散记》中,对新袁柳编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新袁柳编享誉海内外。

四、工具及产品

新袁柳编的制作工具有:刀子(传统常用镰刀)、扳钩和斧头。其余则主要靠手工旋编而成。柳编产品种类繁多,早期产品有簸箕、笆斗、晒簸、草篓等;后期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一大批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柳编产品:提篮、童篮、吊篮、挂篮、果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

五、主要技法

新袁柳编制作技巧简单,大致可分为取材、浸泡、脱皮、晾晒、选料、编制、着色、罩漆八个阶段。

1、取材:是将生长在沟渠、河道旁的杞柳,砍伐回来,打包成捆,以便浸泡。

2、浸泡:将杞柳条放到水里浸泡约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其表皮松软,便于脱皮;

3、脱皮:将浸泡好的杞柳条表皮刮去;

4、晾晒:将脱皮后的杞柳条放到阴凉处凉干备用;

5、选料:把脱皮后的杞柳条,根据粗细、长短进行分类,以备量材适用。

6、编制:根据需要及样品图纸进行制作;

7、着色:根据需要对柳编制品涂上颜色;

8、罩漆:将所制成品罩上清漆,这样既光滑美观,又经久耐用。

六、传承状况

传统的新袁柳编传承,多以家庭为单位或邻里相互借鉴而自觉传承,它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传承脉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些擅于柳编技艺的民间能手,如:袁靖和袁林兄弟二人(1832—1856);袁氏家族中袁怀玉、袁怀成、袁玉宝、袁怀高、袁怀中(1969—1978);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崔建华、徐其实、韩光全、张修发、肖其贵、杨恒平、张家俊、陈明亮、朱长安等师徒传承;现在尚有杨同志、李继先、贺辛之、周以平、周海燕、杨兰英、崔长之、葛广显、田兵等依然在师徒传承。

但是,伴随当年的“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景象渐远,新袁柳编也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料市场。柳编的功能也由实用性更多地转变为装饰性,它与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日渐疏远。

七、传承人

田兵:男,1946年出生,新袁镇河堰村学校组人,其柳编技艺精湛,手法多变,擅大中型柳编。作品新颖别致,深受消费者亲睐。

崔建华:男,1948年出生,新袁镇新袁街人,擅小型装饰品柳编制品生产,作品特色鲜明,小巧玲珑,技艺巧夺天工。

九.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江苏泗洪。双沟大曲是以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用特制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传统的混蒸工艺,经老窖适温长期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截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谐调,尾净余长。清朝晚期,泗洪双沟镇酿制的双沟大曲白酒曾参加南洋名酒赛,被评为第一名,并荣获金质奖章。1952年、1964年和1976年举行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名酒评选会上,双沟大曲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同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它又获金杯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