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佛山特产什么 广州佛山地方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佛山特产什么 广州佛山地方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5 06:37:20

一.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南海藤编

南海藤编已有1000多年历史,曾是朝廷贡品,主要分布在素有“藤乡”之称的大沥镇黄岐八乡,同时辐射到里水、平洲等地。

据传说,沙贝村在明朝末年就有人从事编织葵席、鞋底垫、雨遮箍行业,如生记、炳记等。后有人从海南岛运回白藤,乡人就做起了白藤手工业,初时做的是陈丽堂,店号叫“心和堂”。1840年鸦片战争后,海禁初开,外国船舶陆续开到广州,进出口物资也多了起来,洋藤也随之运进我国。沙贝乡人利用洋藤做原料,制成各种藤制品进行内外销,从此开创了利用进口原料制成商品出口的新历史。

洋藤产地,大多数是东南亚,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初时运来的洋藤,是以藤条织成箩筐包装,或由香港转运进来,开始时人们不知利用,只有当做柴烧。后有在广州杉木栏开设店号叫“天和福”商铺的沙贝人周月庭(绰号石岩慈菇),发觉这个品种大可利用,因土白藤也能用,就和族人陈泳山商议,首先用来编织农业需要的牛柏浪(谐音)、竹箩的耳、打包用的梨皮藤等,后来又做成蚕薄藤。经过多年,才逐渐发展织成各式各样的日用品。

那时制作藤器的工具只有一把开藤刀,生产方式非常落后。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由芦念和亚伟的父辈等人发明了锯门(做藤的工具),用它来将开出的藤片削薄,这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用竹制成的“则”(音),套上针刀,用竹片压住,把藤皮拉出来分成两片,叫做“拔”。第三道工序叫做“挞”,即把藤皮两边削齐,使藤皮条子均匀。第四道工序叫做“尾门”,就是把藤皮再削薄,才算做成藤皮半成品。经过上述几道工序的藤皮就比原来手开的薄得多,而宽度标准适中,柔软度也好得多了。

有了这样的半成品,就能生产出更多藤制品,如盒丝、沙丝、沙王、藤席、枕席等。藤皮当时分为两大类,即粗货和细货。那时还是只能利用藤皮,而藤芯却无法利用,唯有用手工开细,成了做扫把的原料。

不久,白沙村“铁板藻”、“铁板万”等人,用薄钢板凿成从大到小的孔(俗称铁板孔),将藤芯逐条穿孔拉出,成了圆藤芯。黄岐八乡做藤农户使用铁板孔工具做圆藤芯,不但提高了功效,还促进了当地圆芯半制品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

1915年,沙贝村陈亿祥和陈秀峰等人别出心裁,用一块木板平放,压着一把刀,再用木辘压住藤条,将藤推出刀口,然后拉出藤皮来。经过多次改进,拉出的藤皮比手工开的藤皮薄得多,阔度也随着原条藤分拉出若干皮,藤条的利用率又提高了一步。这样便减轻了成本,扩大了生产。那时候,沙贝村做藤的大小手工业户有100家之多,如永吉英记、义隆、汇利、荣记、绍记、重记、允祥等等。

1920年,沙贝藤业工人又发明了藤笪生产,俗称象眼笪(做家私用的品种),销路主要是美洲和欧洲。有了拉藤工具的改进,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品种,所以藤笪就应运而生。最初生产藤笪的是风岗村招广记,随后又有招孔记等。当时内销的产品有藤席,外销产品有藤笪、圆芯两大类。

抗日战争期间,因海外交通断绝,原料运不进来,国内外销门路闭塞,工厂商号大都相继关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藤业也逐渐恢复。但好景不长,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积弊无能,金融动荡,货币贬值,税收繁重,藤业几乎奄奄一息,只能勉强维持,人民生活又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浔峰洲一带做藤工场约200家,多由港澳乡亲回乡开办。据1952年《南海县第三区私营(包括公营)工商户情况调查表》统计:泌冲乡有“合栈”、“润承隆”等83家藤铺(工场),黄竹岐乡的藤器加工铺(工场)有“潘婵”、“梁流女”等40家。1953年9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1955年9月,南海县委-部派出工作组对浔峰洲170家藤业商号进行“私资合并”。1956年1月,基本完成“私资合并”工作。泌冲邹燊记藤厂的第二代业主邹志彬第一个带头签名加入公私合营南海藤厂,其他业主纷纷跟进。同年2月,公私合营南海藤厂(简称南藤)正式诞生。

1956年初,盐步地区广大藤业手工业者分别组建了沙凤、白沙、泌冲等8个藤社和海北藤器组,为集体经济,社员以股金入社,以生产白藤皮、圆芯、方片、厘皮为主,藤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佛山等地;1958年6月合并为南海合作藤厂。1964年10月,企业由省、县手工业联社联办,改名为广东省南海合作藤厂。1966年10月更名为广东省南海东风藤厂(简称东藤)。

至此,黄竹岐藤器加工业基本上由上述两大藤厂主宰,并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外贸创汇期长达30多年。黄岐制藤业出产的藤制品主要分藤织件、藤席、藤笪、藤家具四大类;半制品分藤皮、藤圆芯两类;老产品藤织件过去只有书篮、藤箱、茶篓、提篮等,创新产品有花篮、吊篮、食盘、酒瓶托、旅行篮、洗衣箩、相片架、壁挂件以及玩具等。货号累积已达4000多个。藤席主要是床席、枕席、床垫、汽车坐垫以及专供出口的地毯席等。藤笪又称象眼笪,分大眼、中眼、细眼、密笪、骨笪、筛笪等20多种,长形幅如布匹,可随需要剪裁,用于室内装饰或制作家具等。藤皮、藤芯售给县内外织藤户作坯料用。

南海藤器最著名的产品是藤席,比之草席、竹席更柔韧靓丽。藤席是把藤皮经过人工裁、截、踏、织等多个工序才把成品编织出来。它在用途上分床席、枕席,还可以制作汽车坐垫席、沙发席等,以床席为大宗。床席藤皮的宽度分为“顶粗”、“二粗”、“细二”、“三粗”、“细三粗”等规格,又按藤的色泽分为上、中、灰等品种。同时,以藤席的宽度分为18排尺至4排尺(以民间旧老尺为计)等多个规格,以适合大床、中床、小床的需要。藤席具有凉快、舒适、耐用的特点,是其他席类无法相比的。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在藤编艺人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开展了南海藤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整理工作,现该项目已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更好地宣传与继承南海藤编,设立了南海藤编制作技艺(大沥)传习所(广东南海藤编制作艺术展览馆),面积922平方米;传习所布置有图片展示、旧藤制作器材展示、现场艺人编织展示及现代藤制品、家具展示等。

二.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沙皮狗

沙皮狗

世界名犬沙皮狗是斗狗中的佼佼者,产于南海大沥镇。珠三角源程洲一带,历史上有斗狗的习俗,人们在圩镇中心设斗狗场,聚集打斗争胜,场面紧张而热闹。沙皮狗就是大沥有在长期斗狗活动中选育出来的世界名种斗狗。它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体重为22-27公斤左右,外形为四方形。沙狗的相貌古怪奇特,其典型的外貌是头似河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蓝,狮子鼻,担杆尾。幼年时全身皮肤充满褶皱。故称之为沙皮狗。沙皮狗性情保守,但很聪明,对外来客人一律采取不信任的态度,经过认真观察觉得安全后才接近客人。

大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对沙皮狗的口评民谣:“葫芦头,蚬壳耳,挂镰,扛杆,金钱尾,毛粗短,色要纯,舌上蓝为上品,美人肩,腰要短,四肢匀称莫异型。”由于种种原因,沙皮狗现已濒临绝迹。大沥镇现存约

300-400头,年中有少量出口,在美国,沙皮狗享有很高声誉。一头好的沙皮狗,在香港标价9000甚至上万港元。

三.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蟠龙大鸭

这道菜始创于佛山英聚酒家,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名厨吕昌传主制。鲜甜香滑,味美可口。

四.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乐从鱼腐

乐从鱼腐

乐从鱼腐为乐从县乐从圩的传统名菜,当地人摆酒设宴多以鱼腐饷客。用鱼腐制作的冬菇蚝油扒鱼腐、上汤韭黄鱼腐窝、生菜胆扒鱼腐、火锅鱼腐等,都是席上佳馔。特点是色泽金黄,甘香鲜美。

用料:去皮鲮鱼肉500克,鸡蛋6只,盐10克,生粉75克,清水250克。

制法:

1、先用刀将鲮鱼肉刮出成茸(如用绞肉机,要反复绞上两三次)。

2、用水开稀生粉,把鸡蛋去壳搅透。

3、把鱼茸用盐挞至起胶后,将生粉水分多次(每次少量)注入鱼茸中,边注入边打匀,然后以同样方法加入蛋液搅匀。

4、烧镬下油,用汤匙自料落镬,慢火浸炸至熟,捞起上碟。

五.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捞鱼生

捞鱼生

鱼生,对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在九江,你又可尝到另一种风格的“捞鱼生”。

九江人吃鱼生时,需要筷子捞匀配料,有“捞起捞起”的好意头,渐渐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在九江白米巷的这家荣华酒店还保留着这个吃法。

据介绍,“捞鱼生”的特点主要是配料,有炸芋头丝、红白萝卜丝、炸粉丝、姜丝、蒜丝、辣椒丝、葱丝、榄角碎、荞头丝、麻花粒、白芝麻、花生等,总共有十几道配料。光是准备这么多种配料,师傅就要花上半天时间,还要将选好的鱼进行专门的放养。客人一到就立即杀鱼放血,以保持鱼肉的新鲜味美。难怪要预约才能吃得到了。

片片薄薄的晶莹剔透的鲩鱼肉上撒上了清香的柠檬叶丝,鲜美极了。食家说鱼生要即捞即吃,吃完再继续捞。原来“捞鱼生”还分两种不同季节的捞法。先看看冬天的吃法吧。冬天要先捞鱼再捞配料,好让鱼吸收配料的香味。先将鱼生放入大盘中,加生油一起捞,生油起杀菌的作用,放胡椒、盐捞匀,接着放浸过白醋的萝卜、糖,再加生油,把各种配料都放适量进去,捞均匀,最后撒芋丝、花生、麻花粒这些脆口的配料。

吃鱼生剩下的鱼头、鱼尾、鱼骨怎么办?不用担心,鱼头鱼尾做成了“豆豉蒸鱼”,浸过辣椒、蒜头、豆豉的鱼骨则蘸上秘制的酱炸成“酥脆炸骨”等,一点都不浪费。如有吃剩的鱼生,不妨用来滚粥。在这里吃“捞鱼生”只需要13元/500克,已包括了这条鱼的制作费用。

六.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鱼饼

均安乃著名塘鱼产区,用塘鱼制作各种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均安鱼饼可算是该类食品之代表作。清代同治年间,均安仓门人欧阳礼志将其父欧阳华长的厨艺发扬光大,创制了煎鱼饼。欧阳礼志最初在均安圩中心街(今华安直街)设档,后来他的儿子寿钊继承父业,挂出了“寿钊鱼饼”的招牌。由于香气扑鼻,爽滑甘甜,这种鱼饼很受欢迎,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并传至中山海洲、新会等地。

均安鱼饼是以鲮鱼的鱼肉为主料,通过顺德均安传统的烹饪工艺烹制而成的菜品。把鲮鱼肉制成鱼糜,通过手工或机械搅拌至起胶后压成饼状,再煎至两面金色。这种工艺制作的鱼饼保持了鲮鱼肉原有的鲜味和嫩滑,口感外脆里嫩、甘香可口。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七.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佛山盲公饼

产于广东佛山。

据传,一个叫何声潮的盲老头,在佛山祖庙大街开设“乾隆堂”卦馆,由于日常拖儿带女来问卦算命的人很多,孩子吵闹不休,无法应付,何声潮儿子何予斋便制做肉饼出售,借以使孩子们安静。因此饼为盲公馆卖,故起名为盲公饼。

特点:盲公饼用料纯正,制作得法,味道鲜美诱人,耐储存。长期存放的盲公饼味名称:湛江威人化饼。

盲人名叫何声朝,八岁时由于家贫患病,无钱医理,而致双目失明。十岁开始学卜易,学成后,就在本市教善坊口开设"乾乾堂"卦命馆,颇得当时一些人士信仰。生二子,一名荫源;一名 佛山盲公饼

奋兴(字豫斋)。其中豫斋在馆中侍奉父亲。由于问卜者多携带小孩,喧闹啼哭,影响工作。豫斋乃想出一法:用饭焦干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用生油和匀,制成米饼,称为"肉饼"。 (现盲公饼饼印仍旧有肉饼二字)这样既可卖给问卜的人用来喂小孩,又可以多赚一些钱补助家计。由于制作别出心裁,甘香美味,价钱便宜,购买者日多。邻居为了获利,也仿制出售,但质量不及"正货",人们都拥向何声朝处买,向盲公买饼的人们都叫肉饼为"盲公饼",辗转相传 ,盲公饼遂由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里,盲人最忌别人叫他盲公,因此百多年来,市场上盲公饼虽已名闻遐迩,但他的子孙后代,也不拿 “盲公饼”作招牌,而以合记肉心饼为名。直到1952年解放后我市参加华南物资交流大会,为了推销佛山土品,才正式定商标为盲公饼。

盲公饼生产销售历程

盲公饼自出名以后,购买者日众,并多以此为送礼佳品。初制时,饼形大于铜元,没有猪肉心,到1875年后,为了精益求精,才加猪肉心配制。创号合记后,历年来都是雇工12至13人进行生产,但实际生产人员只有七八人。每天产量一万斤左右,最盛时期是1933至1936年,每天加班生产至15一一16小时, 日产量两万多斤。多销往东莞、石龙一带,省内及港澳来佛山的旅客,多购盲公饼回去馈送亲友。合记号在解放前一向在鹤园社老铺用零沽形式出售,不设批发或代理,出口数量极少,也抗日战争前一年,出口只有四千八百斤,是用铁罐精装(无肉心)托洋船带货出口。日寇南侵,佛山沦陷,到处抢掠残杀,民不聊生,盲公饼的销路一落千丈,生产工人大都回乡务农。盲公饼的形式从此由大改小,由每个出售改为每筒出售(每十个为一筒)。日产300至400个,营业不振,有时几天也无开工生产。抗日战争胜利后,生产稍有恢复,工人也逐渐从农村返回佛山,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生产仍没有很大发展,日产只有三万个,约等于战前大型饼的一万五千个,还未恢复到战前生产水平。

制作特点

盲公饼的制作,与一般饼食不同,有其独特之处,市场上出售的饼食,大都以面粉配制,而盲公饼则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其制法更为美妙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最少数天)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誉中外。百多十年来,制法古朴,以瓦盆盛料焙制,坐着生产,效率极低。直至1955年公私合营后,才改用案板制,站着生产。由于操作方法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在产品规格有大小二种,大的每筒六个,小的每筒十个。出口或送礼另有装纸盒和铁罐。

八.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丹灶慈菇

慈菇是珠三角人民传统的春节“压岁”食品,取其宗枝衍叶,如意吉祥之意。丹灶慈菇早在70年代已开始种植,其特点是个头大、肉质好、味鲜美、、色雪白,绝大部分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南海)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鱼生

顺德的传统小食: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进食时蘸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十.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蚕丝

顺德蚕丝

早在宋代,顺德便开始种桑养蚕,千百年来,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极品。现在无数的桑树已被无数的高楼压在地下,顺德蚕丝可能只全留在记忆里了。

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建国后,顺德蚕农改良了桑树的品种,从原来的矮株细叶产量低的土荆桑逐步改种杂优桑,桑叶产量成倍增加,这推动了养蚕事业的大发展。至今80年代初顺德全市年产蚕茧可达数十万担,成为国家出口的一项优质畅销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