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定西特产农产品 定西市安定区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定西特产农产品 定西市安定区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9-07 16:43:53

一.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洮河鱼

洮河是条无污染的河流。纵贯临洮115公里,沿岸有大小鱼池众多,养鱼水面120多亩,洮河鱼类繁多,品种多样,以金片鱼、双唇嘴鱼最为驰名。洮河鱼膘肥肉鲜,刺少质嫩,富含蛋白质,烹为菜肴,趁热上桌,滋味腴美,鲜香滑嫩,上口柔糯,余味浓香,风味独特。洮河鱼除了池养之外,还可在洮河中垂钓或网捕,犹以冬季砸冰网捕为主要捕捞方法。正如清代著名诗人吴镇在诗中写的:“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

洮河鱼主要是西北高原鱼类--厚唇裸重唇鱼,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浅红色,均布有小斑点。

栖息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长江和黄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在河湾洄水处较常见。以水生动物如石蛾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节为4-5月。生长较缓慢,10龄鱼的平均体长仅为44厘米左右。但肉质好,肉味鲜美,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卵有毒,不能食用,加工时需注意去除干净。其肉、骨、胆有药用价值,用以主治妇女病、肠胃病、促疮疖化脓、水肿、疮疡热痛、白内障、烧伤等症。分布于同一地区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等裂腹鱼类也均有相同的药效。

二.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荞麦

甘肃省通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条件差,属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区。荞麦是我县主要的复种作物,其抗旱、耐瘠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价值独特,不仅是一种备荒救灾作物,而且还具有开发保健食品的广阔前景。长期以来,荞麦被视为小宗作物,由于对其科研与生产不重视,致使品种混杂,耕作粗放,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加之荞麦的深加工和出口商贸滞后,荞麦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三.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乌龙头

乌龙头,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杆多板刺,顶端生乌头状叶包。味涩,有中药味。四月采摘,煮熟,可以炒腊肉,亦可凉拌。凉拌乌龙头,堪称陇上一绝。农历四月八前后,乌龙头含苞待放,正是采摘的好时机。摘回后,慢火煮熟,捞出放进凉水浸泡,拔去苦涩,泼上热油,加上盐、蒜、芥末、醋,调匀,其味亨而不苦,确属味中一绝。

四.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畜牧业

定西地区有天然草场面积604.44万亩,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面积近70万亩,作为饲料来源的无数农作物桔杆及大量水域面积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些都为开发畜牧业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尽管这样,全区畜牧业产值已接近10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接近400元,分别占了农业总产值的40%多。现在,年均出栏肉牛6万多头,肉猪120多万头,菜羊60万只,肉禽400多万只,肉类总产量按近20万吨。禽蛋、鲜奶、鲜鱼等的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旺盛。目前,区内肉、皮、毛等的再加工能力还比较低,需要引进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开发畜产品。( 定西)

五.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荞粉

荞粉

荞粉,色酱红,如老人饱经沧桑的脸。

荞粉用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先说制粉面,将荞麦用水喷湿,搓破皮,倒入盆内清水中揉搓慢洗,然后用细箩滤去黑色的皮,在盆中沉淀,倒去浮水,晾晒干,粉面制成。

再说撒粉。将粉面溶入适量清水中,做成粉芡。锅内注水适量,烧沸,擀面杖搅动,木勺舀粉芡慢慢溜入锅内旋涡,如此反复,由稀而稠。荞粉质量的高低,关键功夫在烧锅的火候、溜粉芡的速度和搅拌的力度。以柔软、透明、色正为佳品。

将熟好的粉舀在小盆大碗,冷却后反扣过来,叫做粉坨。皮硬瓤嫩,圆润饱满,细腻而富有弹性,有人戏说粉坨如少女美臀,触手即颤,一颤三日。

以前卖荞粉是用一根扁担挑了铜皮包边雕了花纹的小粉箱,拾掇了颇为讲究的铜盆瓷碗走街穿巷地卖,荞---粉---,一声长长的吆喝,馋嘴的媳妇姑娘就会闻声而来。现在被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代替了挑担,城里边则是固定的摊位。

欲吃者摊前一立,摊主便问:拾一碗?细的还是宽的?早已经噌的一刀在粉坨上削得一块,掌在手心,连连数刀,那一片一片颤抖着的荞粉就从齐齐排着的四根指头上翻滚在小花碗中,接着用杆儿长头儿小的铜勺非常娴熟地挨个儿在一排青花大海碗里铛铛敲击,就调上了大黑酱、蒜泥、油泼辣子和香醋。吃者接了碗,切不能心急,先用筷子三翻两覆,使调料均匀,一片一片地放进嘴里,慢慢品味,酸辣诸味充盈腔齿。

荞粉有呱呱、皮子和粉之区别,老人喜粉,细腻滑爽;媳妇女子爱呱呱,硬朗酸辣过瘾。看吃相也各有不同,有坐了凳子细嚼慢咽的,有蹲着吃的有站着吃的,据说聪明的卖粉人能从这些神态中辨知人的性格和身份。

祖辈卖荞粉的马师傅还编了一则顺口溜,印在塑料袋上,荞粉用塑料袋提走,顺口溜就是不胫而走的广告,愈传愈远。现将其抄录于此:晓林荞粉请君尝,宽肠健胃降血糖;时珍本草里面藏,东西汉代御厨张;沿传演绎陇荞粉,降气醒酒含芦丁;四乡街坊携八方,陇西荞粉渊源扬。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点心

岷县点心是甘肃省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有绿红丝、玫瑰糖、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金桔、胡麻油油、和各种香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岷县点心健康绿色食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地处甘川公路过境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集散的繁华商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自唐代以来,茶马互市就在这里得到发展,明代达到鼎盛时期。由于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发展,岷县人养成喜经商、善经营的传统。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经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精心研制,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

岷县人把点心又叫“酥食”,其实岷县点心就是由中国古代所说的“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有甜馅的酥饼。至少在汉代就有酥类面食,《三国演义》里有杨修戏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谓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饼之类的食品。酥类大多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类,如鸳鸯酥油、萱化酥,藕丝酥等;暗酥类,如双麻酥饼等;半暗酥类,如苹果酥等。其他还有桃酥、莲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种。

岷县点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岷县点心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点心馅是蜂蜜拌面粉,点心皮为白面和油,然后放在铁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商贸交易日益活跃,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岷县,同时也将各地的点心制作技术和各种原料带了进来。岷县点心就在吸收南北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点心制作师们开动脑筋,不断革新,在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绿红丝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种香料,并纷纷设立店号大量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公私合营岷县副食品加工厂,10多名点心制作师傅专门加工点心,并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作。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既好吃又好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竞相显艺,形成规模生产,远销省内各县,产品供不应求。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喜聚、逢年过节、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上品。

岷县点心的制作有两部分:馅子的制作和点心皮面制作。

①馅子的制作:先将小麦精粉蒸熟,凉冷擀细,并用细箩过一遍,然后放入大油、清油、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红绿丝子(桔皮用糖淹制后切成的长条)玫瑰花(也需用糖和酒淹制)拌匀待用。

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匀就是油面,也叫“酥”。把皮面和油面卷成面卷,擀开,然后包入馅子,呈圆型然后压扁,最后在点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压花,并压上黑白芝麻,然后用铁鏊加木炭烤熟即可(现在改用烤箱烤制)。

岷县点心风味独特,酥软可口,油而不腻,是人们节假日的美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现在,岷县点心加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七.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油类

亚麻油(即胡麻油)、花籽油、芸芥油、菜籽油等。这些油品各有特点,亚麻油名列前茅,它含有对人体必需的较高的脂肪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此外,在油墨、油漆、合成树脂等化工部门也有广泛的用途。( 定西)

八.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黑裘皮羊

岷县黑裘皮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岷县黑裘皮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岷县黑裘皮羊产于甘肃洮河和岷江上游一带。产区位于甘肃武都地区的西北部,地处洮河中游,是甘肃甘南高原与陇南山地接壤区。海拔一般为2500~3200米,山峰在3000米以上。气候高寒,年平均气温为5.5℃,最低(1月)气温平均为-7.1℃,最高(7月)气温平均为15.9℃,无霜期为90~120天,年降水量为635毫米,7~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蒸发量为1246毫米,相对湿度,夏、秋季为73~74%,冬、春季为65~68%。洮河干流在岷县境内自西向东、向北流过。南有达拉岭,北有木寒岭和岷山三个草山草坡地带,植被覆盖度好,是放牧的好草场。牧草以禾本科为主,还有柳丝灌木及部分森林草场。农作物有春小麦、蚕豆、青稞、燕麦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产油料和当归。

地域范围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高原东缘与陇南山地西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南端接壤区,处于洮河中上游,河水流经县境西南折西北部。地处北纬34°07'—34°45',东经103°41'—104°59'之间,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县城距兰州267公里,距北京2060公里,东与武山、礼县相邻,南与宕昌、迭部、卓尼县接壤,西与临潭、卓尼两县相接,北与漳县接连。岷县黑裘皮羊生产区域遍清水、十里、西寨、茶附、维新、西江、中寨、寺沟、秦许、麻子川、申都、禾驼、闾井13个乡镇。年养殖3万只,年产羊肉450吨。

品种特征

岷县黑裘皮羊体质细致,结构紧凑。头清秀,鼻梁隆起,公羊有角,向后向外呈螺旋状弯曲,母羊多数无角,少数有小角。颈长适中。背平直。尾小呈锥形。体躯、四肢、头、尾和蹄全呈黑色。

品种性能

岷县黑裘皮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6.2±0.7厘米,58.7±0.7厘米,76.1±0.9厘米,31.1±0.8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4.3±0.3厘米,55.7±0.3厘米,77.9±1.0厘米,27.5±0.3公斤。岷县黑裘皮羊主要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此外,还产二剪皮。羔羊初生后毛被长2厘米左右,呈环状或半环状弯曲,生长到两个月左右,毛的自然长度不短于7厘米,这时所宰剥的毛皮称二毛皮。典型二毛皮的特点是:毛长不短于7厘米,毛股明显呈花穗,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有3~5个弯曲。好的二毛皮的毛纤维从根到尖全黑,光泽悦目,皮板较薄。皮板面积平均为1350平方厘米。二剪皮是当年生羔羊,剪过一次春毛,到第二次剪毛期(当年秋季)宰杀后所剥取的毛皮。其特点是:毛股明显,从尖到根有3~4个弯曲,光泽好,皮板面积大,保暖、耐穿。其缺点是:绒毛较多,毛股间易粘结,皮板较重。岷县黑裘皮羊每年剪毛两次,4月中旬剪春毛,9月份剪秋毛,年平均剪毛量为0.75公斤。羊毛用于制毡。

九. 吉林省 白城 洮南 牛、羊系列产品

牛、羊系列产品。洮南市地处科尔沁大草原,生产的畜牧业食品均属绿色食品。99年我市牛存栏 4.05 万头,羊存栏 93.3万只;产牛肉 850吨,羊肉 1462吨。牛羊肉畅销东北三省及天津、北京、太原、福建等省市。( 洮南)

十.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党参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是旅游观光、避署纳凉的好去处;渭源县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也是渭河与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和独特气候特征造就了比较富饶的资源:这里盛产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已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千年药乡"之美誉。由于海拔高、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出产的中药材以品质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久负盛名,自古以来就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野生药材多达400种,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年种植约30多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同时,还种生地、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等十多种名贵药材。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良种洋芋之乡",良种洋芋种植面积30多万亩,产量达60万吨,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良种洋芋供应中心。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国独一无二的卧式悬臂木拱桥-----灞陵桥,有葬有商朝遗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有秦长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等多处旅游景点。除以上三个主要优势资源外 ,渭源县还出产蕨菜、蚕豆、卧龙头(刺嫩芽)、高原花粉蜂蜜等天然绿色食品。渭源县腐植酸泥炭蕴藏量极大,可生产复合肥,提炼腐植酸钠等多种产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渭源县畜产品资源丰富,这里近65万亩的天然草场,大量养牛、羊、马、鹿,畜产品加工前景可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