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海南的特产作文 海南风俗特产的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海南的特产作文 海南风俗特产的作文更新时间:2022-08-27 19:10:26

一. 海南省 昌江 海南椰子船

特色:海南椰子船,又称“珍珠柳子船”,是海南琼海、文昌一带民间传统小吃。用鲜椰子装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具有浓厚的椰乡气息。一般只流行于椰子产地的民间,只有个别餐饮店作产品销售。

原料:糯米1000克,椰子1只,白糖200克,淡鲜奶200克(沸水易可)

制作:

1、糯米淘净,浸泡数小时后滤去水分晾于待用。

2、取刚结满白瓢的鲜嫩椰子,剥除外衣及硬壳,取出整只肉瓢,在顶端切开小口留盖,倒掉椰子水,将糯米填入椰盅内,同时加入白糖及鲜椰汁,灌入淡鲜奶(或沸水),用椰盖封口缚紧,放进盛有清水的锅中(勿使椰盅内水分渗出)加盖,旺火煮沸,然后用慢火煮约3--4小时,糯米熟透胀满后取出。

3、待煮熟的糯米椰盅自然冷却后,解开绑绳,用刀切开,顺直势解成若于块两头尖、中间宽的船形块件,摆盘即成。

特点: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色泽白净,晶莹半透明,状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别名)。硬软相间,脆糕结合,慢品细嚼,椰香浓郁,清甜爽口。

二.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海南清补凉

海口的夏天的白天又长有热,但太阳一落山,温度降下来了,随着阵阵的凉风,椰子树下,一家又一家的清补凉摊子也陆续地摆出来了。  

海南的清补凉摊一般设在路旁,摆小桌子和小橱窗,旁边摆上一个保温冰桶,几套塑料的椅子和木桌。清补凉摊的小橱窗里放着一排塑料碗。在摊子前挑好自己想吃的,多少和品种都由自己定,也可以由老板帮忙挑,放到碗里,然后,他会在碗里倒满糖水(或者椰子奶),最后再在碗里放上一大块冰。只放糖水的就是普通的清补凉,放椰奶的就是椰奶清补凉,清爽可口哦!



海南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主要是以红豆(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一碗清补凉就是一幅晃动的画。颜色是张扬中隐含内敛的清秀。大红的西瓜、暗红的枣、红长弯动的通心粉、米白的蓬散的木耳花、可爱的绿豆、饱满的鹌鹑蛋……一样就是一种跳跃的颜色。它富含多种维生素、性质温和、有下火消暑、清热解毒、润滑肠道、健脾、补肺、减少脂肪、美容等功能。甜而不腻、爽滑润喉、冰凉可口。深受各省份游客的喜爱和好评,吃了还想再吃。

三. 海南省 三亚 贝饰

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贝壳又被制成多种多样实用工艺品,如酒具、摆件、挂件、项链、胸饰等,精美绝不亚玉石。贝壳装饰画的制作流程及工艺相当复杂,依托天然海贝及珍珠贝为主要加工原料,加上大海里的各类贝壳色彩的有机配合从而勾勒出这类纯天然色彩的海贝工艺画,此类贝饰画经过严格的精雕细琢而成,从设计到成品要经过30道以上的打磨工序,再粘贴、下料、雕刻、抛光、组装、上油、装裱而成。

四.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海南碳烤生蚝

海南碳烤生蚝

海口几乎每一家烧烤园都备有,只是烧法不一,味道也就各异。

和朋友去吃生蚝时,大抵会喝点小酒,剥几只生蚝,碰几回杯,聊一些不关风月的生活话题,远的近的,似乎记忆都拢集了过来。吃过生蚝粉软的肉质,感觉人也有些晕沉,酒在生蚝后总是能够催生出某些灵感和情绪,那个晚上,睡眠也一定是特别酣甜的。

因为大部分时候都在烧烤园吃,生蚝的食用程序就相对简单。送上来的时候,生蚝大都呈两瓣对开,蚝肉紧贴一边,蚝壳里总有一些由各种姜、蒜、酱料等各种调料匀和的汁,享用的时候,用牙签轻微地动一动生蚝根部,它就顺从地出来了。蘸上一些芥茉,会显得味道更为浓醇、正宗。芥茉是得要蘸得均匀些,否则是眼泪都要呛出来了。

据较内行的朋友说,关于蚝的食法,以前主要是白灼、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那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的食法,我倒不觉着十分有趣,不如白灼来得原汁原味,或用芝士牛油,带出香浓蚝味。烧烤园里大抵以白灼为主,在世贸路口的烧烤园,有一味白灼生蚝做得极妙,是我最为怀念的。若是和好友到烧烤园喝酒时,我总喜欢点那种肥大的横琴生蚝,用大白菜、豆腐、腊肉做汤底,食时有一种爽滑的口感,一口咬落,蚝汁横溢,质感极之丰富。至于现时最流行的,大概是“碳烧生蚝”,蒜香和着蚝香,还有一点碳香味,食来的确甘香无比,至于食后会否“热气”,就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海口随处都是茶园茶馆。

食用生蚝时,调料是不可忽略的,大抵以“柠檬汁加酱汁”或者芥茉为主,这些酱料能使生蚝本味更鲜。但有许多人喜欢用柠檬汁,因为柠檬汁除了可以适度地降低生蚝的藻腥味之外,更可以由它的清香与酸溜中映衬出生蚝所独有的浓郁清甜口感,当然,若能再配上些冷洌的白酒,可就更显其间真味了。不怕腥的话,其实是可以不必用太复杂的酱汁的,原汁原味总是更能彰显其间内质。怕腥味的人,或者可以用加热的方式食用,时间久一点,尝尝比较熟的也不错,只是千万别用浓厚的酱料掩盖了属于生蚝的特有气息。

吃生蚝时能小酌两杯,方是品食的境界,有人说饮用干白葡萄酒或香槟是很好的配搭。不过我倒觉得深海生蚝处于半透明状,被人们认为是具有-幻想之物,若是用一只晶莹剔透、曲线玲珑的红酒杯,斟上半杯干红葡萄酒,在生蚝上蘸点芥茉(喜欢味重或者怕呛的朋友不妨用番茄酱蘸食),拿起蚝壳,挑起整只生蚝入口,慢咽细嚼,口感神经传输一种野性的-,再眼望着如琥珀般的红酒,轻尝慢饮,又是另一番情趣。这种食法,无论从味觉到视觉,都可算得上是一种极高的感官享受。

当然,一帮朋友相聚时,来几瓶啤酒也不错,杯斛交错间,大家都快乐了一起。尤其是酒至在三分醒时,大家抢吃生蚝的情状,便是最可怀想的记忆。

五.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六.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七. 海南省 三亚 玳瑁

玳瑁:别名十三鳞、瑇瑁、文甲,属于海龟科,学名为 Eretmochelys imbricata。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生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产于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工艺价值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真假玳瑁鉴别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如何鉴别真伪,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市面上经常有用牛角来冒充玳瑁欺骗消费者,而牛角的色泽远不如玳瑁光亮,而且也没有玳瑁斑(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真正的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牛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裂成一层一层的

9.玳瑁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八. 海南省 三亚 海南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黎家竹筒饭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


九.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海南粉,流传历史久远,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琼山区、定安县和澄迈县的市镇居民中食用比较普遍,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在吉祥长寿的珍品。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食法,北方人叫“凉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葱花、肉丝、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为海南粉的细,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经拌均后其味醇香扑鼻,余味无穷。

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配料比较简单,只在粗粉 中与进滚热的酸菜牛肉汤,撤少许虾酱,嫩椒、葱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 “粗粉汤”,而细粉则比较讲究,要用多种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搅拌腌着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这类“腌粉”。

海南粉制作:将大米(不限量)用沸水烫过,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后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挤压成含水量50%的干浆。用沸水煮至半熟,放进粉碎机中加水磨打烂成稀浆,再装入布袋中加重压,滤出纯净米浆。去除米渣、杂质,加入少量番茨粉,搅拌后装入下端有筛眼的布袋中,慢慢压迫布袋,使米浆通过筛孔成细条状挤出,徐徐落入沸水锅中烫熟。海南粉捞起用冷水冷却后沥干,即成粉条。

海南粉要食用时,夹适量净粉条于碗(碟)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老抽(掺有味精的红酱油)、蒜泥、用蒜头爆香过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丝、笋丝、虾仁、生粉配制成的热芡汁,牛肉干丝、炸尤鱼丝、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及碎香菜,用筷子夹着粉条搅拌调匀后便可进食。

海南粉风味特色: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料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十. 海南省 海南特产资讯

海南资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