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南特产三沙烟 海南特产烟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南特产三沙烟 海南特产烟排名更新时间:2022-08-22 10:38:34

一. 广东省 中山 三沙花木

横栏镇三沙村位于横栏镇西北部,西临西江,毗邻古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路贯穿境内,纵横跨越村内的江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古神公路也在建设中,离广珠快速干线小榄站有3公里之远。三沙村总面积8600多亩,人口6700多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7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超20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而在2000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仅5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只有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三沙村实现由2000年欠债1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龙头村。五年来,随着三沙村经济的发展,三沙工业区、南珠湾、三沙小学、三沙花木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成为了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的亮点。

横栏镇三沙花木基是近几年中山绿化苗木产业崛起的一个亮点,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与中山市的几个苗木生产区小榄、古镇、东升一起形成了中山市西北部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三沙花木基地有连片近8000亩,经营的花木品种达350多个,其中生产销量最大的主要是袋苗,以大叶红草、黄金叶、花生藤、花叶姜、鸭脚木、银边草、福建茶等为当家品种,乔木以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紫薇为当家品种,腊肠树、红花风铃木、凤凰木等品种也在花木基地推开。

2004年6月28日,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在三沙花木基地挂牌成立。作为广东省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自此三沙的花农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经常召开会员会议或专题会议,进行现场的经验交流,探讨花卉种植、流通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会员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为花农解决生产流通中所碰到的问题。未成立协会前,为了苗木能销到外地,基地的农户都要自己亲手办理植物检疫等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三沙花卉协会成立后,一切有关植物检疫证可在协会直接办理,这样无形中为广大农户节省了时间及经营成本。

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海、广州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村、全镇的花木种植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沙村10个组中有6个组村民是以发展花木业种植为主,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的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3000多人。按2003年计算,花木种植每亩年纯利达1万元左右,花木种植业已经成为三沙村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三沙花木基地的租金在短短几年也大幅攀升,从2002的1500元/亩,到2004年的3000元/亩,到2007年的7300元/亩。村、组的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三沙村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横栏的先进村、富裕村。

二. 海南省 陵水 陵水槟榔

槟榔系棕榈科,为四大南药之一,含有槟榔硷、槟榔素和胆碱。具有健脾胃,泻气攻积、杀虫行水功能。是防治蛔虫、条虫、姜片虫及家畜肠胃寄生虫的特效药。民间流行吃槟榔习惯,槟榔还是婚嫁的必需礼品。

陵水栽培槟榔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59年,全县种植39.67公顷。1988年全县种植1249.3公顷,收获面积166,6公顷,年产950吨。1990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435.5公顷,收获面积比1988年增加1.2倍,年产500吨。20世纪90年代以来,陵水产的槟榔仔鲜果每年都有25万公斤销往台湾省,槟榔干成品每年都有400吨以上销往湖南、湖北等省。

三. 海南省 白沙 黎锦

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

四. 海南省 东方 瓜子

瓜子( 东方)

五. 海南省 保亭 海南岛盐

海南岛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南岛盐——国家地理标志永久保护产品,是于2010年由海南省盐业进出口贸易公司提出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而成为国内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经0有关部门审核批准进行保护的产品,目前我国已经对近千个国内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在海南,除了“文昌鸡”“和乐蟹”、“兴隆咖啡”、“福山咖啡”获保护外,“海南岛盐”成为海南第五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海南岛盐”有七大特点:
一是制盐历史悠久。从唐代乾元年(758年)就有近海老百姓煮海水为盐的记载。海南岛至今仍保存着1200多年前老百姓凿石为槽盛海水晒盐的千年古盐田遗址。印记着海南岛人民最早利用太阳光和海水晒盐的聪明才智。目前海南岛有莺歌海盐场、东方盐场、榆亚盐场等三大盐场,年平均生产海盐18万吨左右。
二是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海南岛天然日晒盐产区分布在本岛西南部沿海岸线上,该地区降雨量少,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长,风力大、气温高(年平均温度26℃,最高达36℃),蒸发量强(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左右),海水浓度高,常年保持在3.5波美度左右,是世界咸海区之一,有利于发展海盐生产。
三是晒制海盐的海水清澈纯净。海南岛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根据历年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南岛四周的海水质量是最优的。日晒盐的海水采用地无任何工业污染,无大城市用水污染,无大的河流污染, PH值为8.36,钠镁比值高达8.3,是国内其他海盐区无法相比的,“海南岛盐”正是利用这种无污染的海水经太阳光天然晒制而成,是100%的环保食品。
四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中国权威检测部门检测,“海南岛盐”中富含人体需要的钠、钙、镁、钾、铁、锌、锶、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锶(Sr)的含量高达35MG/KG,比福建盐的5.5MG/KG高出5倍,比日本同行业的2.91MG/KG高出11倍。锶(Sr)元素是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对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疗效甚好,锶的化合物溴化锶是健胃剂,乳酸锶可治抽风病等,对人体非常有益。锶(Sr)对食物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因此,用含锶高的盐烹煮食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味道透彻,口感特别好。
五是生产工艺对盐无污染。海南岛的日晒盐生产工艺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操作方法,从海水引进盐田到日晒制成盐,完全依靠太阳光对海水的自然蒸发浓缩而成盐,采收盐与贮运盐的工具也是木、竹制的。经过洗涤离心脱水后再经人工筛选才包装销售的,没有机械器具带来的污染,始终保持着环保的状态。而日本、澳洲等地的生产盐是机械化作业,真空罐蒸发工艺使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受到破坏,盐的味道变得苦辣,这是最大的区别。
六是口感清纯鲜美。“海南岛盐”口感好,是国内外其他海盐和井矿盐无法媲美的。日本和澳洲的真空罐盐口感的苦辣味更无法与之相比。韩国客户将“海南岛盐”与其他地区的盐分别加工泡菜进行比较,结果是用“海南岛盐”做出来的泡菜口感与色泽是最好的。“海南岛盐”具有得天独厚的环保优势,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七是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和IS09001、HACCP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六.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黄牛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海南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

海南黄牛密集区为海口市秀英区的羊山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山、永兴、遵谭、十字路、龙塘、旧州等镇。

主产区为东方、乐东、儋州、澄迈、定安等五个市县,其他各市县有少量饲养。

海南黄牛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海南黄牛在海南西部地区农家饲养极普及,据海南省统计局2005年统计产区黄牛饲养量达43.5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62%,可繁殖母牛达10.7万头,占全省的56%,当年产仔7.15万头,占全省的63%。2008年饲养量47.87万头,其中存栏37.31万头,出栏10.56万头。

海南黄牛公牛肩峰甚发达,一般高达7—19厘米。4—5岁的公牛峰高平均为15厘米(12—19厘米),阉牛峰高平均为11厘米(6—14厘米),其大小与去势年龄有关;2—3岁公牛峰平均7厘米(6—12厘米)。母牛的肩峰较低或不明显。当地群众认为肩峰分为两种,一种是峰顶较宽而厚,称为“盘型”峰;另一种是峰顶较夹而薄,称为“鸡冠型”峰。

海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达293—384公斤,最重达419公斤;成年母牛平均重达260公斤,最重达408公斤;阉牛平均体重312—331公斤。

海南黄牛属中度体型。体斜长指数为107%--117%;胸围指数为132%--139%;管围指为14%--15%。

海南产肉性能:据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测定屠宰率平均为50.43%,净肉率I(净内重/胴体重)为76.85。皮厚为0.32cm,脂肪厚:腰脂厚0.23 cm;背脂厚0.47cm。肌肉厚为:大腿内厚为5.33cm;腰部内厚为1.78cm。

海南黄牛繁殖性能:母牛出生后一般为19—21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5—20天,(未经产的母牛发情周期长些,约在25--30天)。发情持续期为1—2天,母牛初配年龄为21—24个月。多数母牛为一年一胎,也有三年二胎。若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牛在产后经50—60天便可发情配种。母牛一般在14—15岁后丧失繁殖力,若饲养条件好,可延长其繁殖年限。受胎率达81%,小牛犊成活率在85%以上(海南省畜牧管理站资料)。小牛患病较少,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材料记录,小牛在10月至次年8月份出生最多。

对海南黄牛的品种的评估:二千多年来,海南黄牛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产肉率高、肉质细嫩等优点。为更好地整理品种资源和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必需将海南黄牛的提纯和加大人工草原建设,制订科学饲养管理标准,列入海南省农业科技项目。建立省级纯种核心群,建立起不同方式的保种体系。大力扶持专业户,实行本专业场选育和开展群众性选育相结合。在做好品种保护的同时,面向市场开发合理利用,逐步实现资源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草原建设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禾本科牧草—坚尼草、皇草、九尾草等;豆科牧草—苜蓿属的拉花草、新银合欢。将海南黄牛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役用向肉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开辟国际市场。

七. 海南省 昌江 海南苗族五色粽

吃过海南苗族同胞五色饭的人,都觉得味道芳香可口。然而,倘若你尝上海南苗胞制作的五色粽,那定叫你念念不忘

五色粽的制作方法简单。先把糯主用猪油或花生油炒至闻有香味,就取出分别装进五个盒子里。然后用野生植物的叶液一盒染成一种颜色,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猪肉、黄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就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每种颜色的糯米包一种,再用麻绳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圆柱形,大小随意。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如果分多锅煮,五种颜色的粽子每锅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约两小时,粽子发出浓厚的芳香味时就可取出食用了。

吃五色粽分热吃和冷吃两种。初出热锅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诱人口水欲流。拆开叶子咬上一口,只觉得软滑粘牙舌头甜畅,满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渐渐变硬,慢慢吃可给人一种醇香的味道,吃过后嘴里还久久留有吞不进肚,吐不出口的余味。

八.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海南椰奶鸡

【菜名】 海南椰奶鸡

【所属菜系】 海派菜

【特点】 鸡肉嫩滑,椰香浓郁,味鲜可口,营养价值高。不须斩件,用筷子戳开分块即可挟食。

【原料】 文昌鸡(取将近下蛋而未下蛋的母鸡最佳)1只(重约1500克)、上汤350克、鲜牛奶100克、鲜椰子汁100克,味精4克、精盐5克、白糖5克、生粉15克、绍酒15克,生姜5克、生葱4条。

【制作过程】

1、将鸡割颈放血去毛除脏洗净,在滚水中稍烫,捞起放在炖盆内,加上汤、姜片、葱条、绍酒,调入适量味精、精盐,盖好上笼蒸炖约1.5小时,至熟时取出。

2、将整只鸡放置菜盘中央,将炖鸡汁滤净倒人锅内,猛火烧锅,加入鲜牛奶、鲜椰汁、味精、精盐、白糖调匀,用湿生粉勾芡,加尾油,将芡汁均匀淋在鸡身上即成。

九. 海南省 文昌 海南椰子

海南栽种椰子自汉代开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椰子树高达20米左右,栽种6至7年开始结果,盛产期20年以上,寿命达80年之久。每年秋天是椰子收获的旺季。

椰子果肉香醇,营养丰富,可制作椰子糖、椰子油等。当地导游说:海南有一怪,老太太爬树比猴快,指的就是爬树摘椰子。

十. 海南省 琼中 海南干贝

制法:

(1)涨发将干贝外层皮边上的筋肉割掉另煮食用,留下圆柱状的干贝用冷水洗净,去除沙质和霉味。

(2)将洗净的干贝盛入碗中,加酒、葱及适量清水,放在蒸笼内蒸1--2小时取出,种原汤一起用于烹调各种菜肴。

特点:干贝是扇贝的闭壳肌经过加工晒制的名贵海产。它的肉质脆嫩,荤美清甜,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碘、铁等矿物质,具调胃和中,滋阴补肾等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