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余姚风景和特产 余姚有什么特产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余姚风景和特产 余姚有什么特产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10-12 02:01:59

一.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笋和笋干

武夷山是“闽笋”的主要产地。仅笋干一项,每年收成就达几十万斤,若逢“大年”可达上百万斤

笋是竹的幼芽。据资料记载,武夷山竹的种类有48种,因此,笋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毛竹笋,花壳笋、黄竹笋、苦竹笋、石竹笋、麻竹笋、鞭笋等等。这些笋中最著名的是毛竹冬笋。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杜甫又有“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的诗句,可见那时冬笋就已闻名了

武夷山的冬笋,尤以产在东路上梅的金竹、首阳一带的为最佳,故又称东(与冬同音)笋。这里产的“黄泥冠”、“白肉笋”,品质最好,风味最佳,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质,营养价值很高。被视为“八闽山珍”中的精品

武夷山的苦竹笋风味也很殊异。它是山民的一种好菜馔,苦后有甘,多用来和酸腌菜共煮,最宜下饭。宋朝诗人黄庭坚曾有“南园苦笋味胜肉”的诗句,武夷山的苦笋就是这一种

此外,武夷山的方竹笋、紫竹笋、肿节笋和矮竹笋也很有名,为珍贵稀有之笋

武夷山制作的笋干,技艺特殊,味道淳厚,土色土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类别分榨、晒、薰三大类。工艺需要经过煮、切、压、榨、晒、薰、烘、焙等十多道工序

武夷山笋干按产地和制法分东路笋和西路笋。东路笋指上梅一带,用炭火烘烤制成;西路笋指洋庄一带,靠阳光晒干制成,东路笋香脆、味美,西路笋洁、美、色好。按颜色武夷山笋干又分为白笋干和黑笋干两大类。黑笋干好吃。白笋干充实,一公斤白笋干经过浸泡可变成七、八公斤。据《崇安县新志》记载,上梅白水地区制作的“玉兰片”是笋干中的珍品,长10公分左右,用冬笋“黄泥冠”、“白肉笋”加工而成,色泽金黄,透明如玉。白笋干中的“黄尖”、“秀尖”也很出名。黑笋干中的咸笋也是武夷山人津津乐道的佳肴之一,制作工艺特殊,咸辣适宜,只要是吃过它的人,一提起它就会平添无限食欲,是一种典型的地方风味

笋和笋干是武夷山主要外销物资。随着罐头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冬笋为主料或配料的罐头,也就成为武夷山市出口外销的重要商品。如“清水冬笋”、“冬笋香菇”等罐头,备受海外市场欢迎。近年又出现了袋装笋,把笋干切成薄片分装成小包,携带方便,吃时便利

( 武夷山)

二.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佛雕

[余姚佛雕]。佛雕起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余姚木雕,是以佛像雕刻为主,始于明代,集中在余姚陆埠镇,代代相传,声誉甚高。清代时为佛雕鼎盛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庙宇以及泰山、华山、普陀等著名寺院的佛像,多出自陆埠工匠之手。我国的佛像雕刻,大体分为木雕、石雕、泥雕、铜雕等多种,东南沿海一带则擅长木雕。木雕则有浙江艺派和福建艺派之别,浙江艺派的集中地是以陆埠为中心,技艺闻名遐迩。余姚木雕,多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释迦牟尼、观音、罗汉、弥勒、韦驮、地藏、济公、关公等600余种。这些佛像多用樟木、柚木手工雕刻,造型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风格朴质,被佛教1奉为珍宝。余姚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几经兴衰。解放前夕,佛像木雕濒临绝传。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将分散在各处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工艺美术雕刻厂,请老艺人传艺授徒,木雕技艺重获新生。但在“文革”期间,佛像被批判为封建迷信产品,佛像木雕又临绝境。改革开放以后,佛像木雕工艺重现光辉前景。目前,余姚陆埠木雕佛像是宁波一宗出口工艺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刺绣和挑花

毕节市苗族刺绣和挑花多以大自然为背景,结合生产实际,绣出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苗族妇女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有平绣、盘绣、结绣、绉绣、牵线绣、布贴绣等多种绣法,图案美观大方,耐人寻味,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才能和智慧,堪与其他绣种争芳斗妍。挑花历史悠久,除苗族以外,其他民族也非常喜爱。挑花多以几何化的形体挑绣,讲究反挑正看,平滑细腻,朴素自然,无论在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极富审美情趣,用挑花绣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围腰、帽子、背包等生活饰品在民族传统工艺品中独具特色,深受游人青睐。

四.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绣花鞋

绣花鞋,是越地余姚的一朵民间剌绣艺术奇葩。据传说在鞋子上绣花习俗,盛于南宋时期,深受北俗绣花针法影响。绣花鞋,又称“花鞋”,图案采用当地四季花卉,融北方针绣,绣法有四种:缉绣、辫绣、拉锁针和直针绣。采用的线:常用有“红”、“绿”、“黄”,俗称“余姚三彩花线”。鞋子上绣花,一是绣在鞋面正中,二是绣在鞋帮合缝处。花样左右对称,富有美感。目前遗有北宋、南宋时期针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港地区仍有人来余姚考察这一绣花习俗。其鞋式共分七种:

1、儿童绣花鞋。主要有“宝宝囡囡鞋”( 又称“蝴蝶花鞋”)、“老虎头花鞋”、“狗头花鞋”、“狮子头鞋”,共同特点是在鞋面图案讲究一双大眼睛。

2、姑娘花鞋。主要鞋式有“蝶穿梅花花鞋”、“腊梅茶花花鞋”,“杨柳春篮”花鞋。

3、新娘绣花鞋。分“踏糕鞋”、“婚礼鞋”、“新娘鞋”三种。以花纹样,祝福新婚百年和好。

4、中年妇女花鞋。主要花鞋有“蓝采和花鞋”,由荷花、兰花、梅花组成,寓家庭和美,日子安康;“三梅花鞋”,以春梅、腊梅等花卉组成,辅以荷花纹样,寓品质高洁,勤俭持家。

5、老年绣花鞋。花样繁多,寓意深远,主要鞋种有:“祝寿花鞋”、“三荷花鞋”、“八仙花鞋”、“藕荷花鞋”、“万世称心鞋”、“福寿鞋”、“寿山福海鞋”、“十全十美鞋”等。

6、寿鞋绣花鞋。丧礼用鞋,主要有二双,一是“三荷万年青花鞋”,由三朵荷花加万年青花纹,喻脚踏荷花,进入佛国,荫泽子孙。二是“仙桥荷花鞋”,由荷花和桥组成,桥下有荷叶和藕,象征脚踏仙桥,进入仙境。

7、寡妇花鞋。只有一双,称“三兰花鞋”,由三朵兰花组成,花瓣以兰色为主,象征品质高洁,寡妇贞洁。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番鸭

产品名称: 余姚番鸭

产品别名:瘤头鸭、呆头鸭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番鸭又称瘤头鸭、呆头鸭,是一种优良的瘦肉型肉用鸭,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耐粗食、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瘦肉率高等特点。

产品历史:余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部,素有“鱼米之乡”、“文献名邦”之称。余姚市番鸭养殖己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几年,经引进优良种鸭,进行品种选育改良,使余姚番鸭品种质量更优。生产性能更高,饲养量也逐年增加, 2000年肉鸭饲养量达300多万只,生产种苗500万只,其中苗鸭和肉鸭销往市外300多万,销售地区已至国内大陆各个省市。余姚番鸭毛色分黑花和纯白二种,成年个体重公鸭5.8kg、母鸭3.2kg,母鸭170-190日龄开产, 64周龄平均产蛋120枚, 83周龄202枚。肉鸭个体重: 75日龄公鸭3.8-4.3kg, 60日龄母鸭2.0-2.5kg,屠宰率87.2%,半净膛率78.5%。

六.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麦杆扇

民间素有编麦杆扇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大麦收割后,选剪细长白净麦草顶节,整理成束。经过淘米水浸洗、煮蒸、漂洒等工序,使麦杆变得既白又韧。妇女们在廊沿弄口施展巧技,编织成扇条。待到适当长度,将扇条盘缝成圆扇面,俗称“扇杆饼”。

数个扇面作成之后,又在扇面外圈镶上染有多种色彩的齿状编条,中间用小圆刺绣作扇芯,扇芯外圈又套有丝线扎绒。扇芯中的剌绣图案质朴大方,多人鸳鸯、玉兔、松鹤及花草虫鱼等吉祥图案。也有绣“友谊”、“幸福”、“恩爱”、“清凉”、“富贵”等祝愿辞语的。然后装上一根竹制的柄,并在扎线固定处及柄尾缀扎上红绿丝棉。整把扇子热烈大方,朴素美观,确是一件既实用又精致的民间艺术品。农村传承着这一风俗,乡村中无论大姑娘、小嫂嫂,还是老婆婆都会编制绣扎这美丽的麦杆扇。他们代代相传,每年都要编织不少扇子,送给远亲近邻,眷友家人,作为纳凉、障日、驱虫的用具。

乡中习俗,每逢五月端午节,新嫁女儿的娘家,就会担着食品礼物去看望女儿,以示父母的爱女之心。其中的主要礼物,就是麦杆扇。这些扇子,少则二三十把,多则百十把,皆为媳妇姑娘编制。他们把这些食品扇子分送给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邻居。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水族饮食和鱼

水族饮食和鱼

都匀的水族同胞不仅在迎宾、宴请时离不开鱼,因为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日常饮食中也非常喜欢食鱼。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必定要杀鱼款待,表示宾主有鱼水之情,意深情长。

为了领略一下都匀水族人民平时的饮食习俗,我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水族朋友老潘家作客。

老潘家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寨子里,我们进了寨门,绕过寨脚的一口鱼塘,然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去就到了。

老潘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古老干拦式楼房。听见屋外有狗叫声,老潘知道有客人来,便赶快迎出来,把我们接进了二楼堂屋左边的火塘间坐下来。已经是深秋了,天气有点凉意了,我们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交谈,甚是情意浓浓。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便在火塘里放上一个铁三脚架,上面放上一口盛装着油酸汤的大铁锅,摆上一块木条,搁上一只蘸水碗,那葱绿盐白辣椒红,让人口涎欲滴,然后端上一盆剖好、洗净的鲤鱼块,一块一块地往酸汤里梭去。

我们一边喝着老潘自酿的甜酒,一边等着汤开。水族同胞历来有“菜不论数,以酒为大”和“劝酒为礼”的习俗。我们喝着酒,不一会汤开鱼熟了,老潘给我们每人碗里敬上一只鱼头,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的敬意。

这时女主人又端来了新鲜的白菜、自制的豆腐。她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不成敬意,天凉了吃火锅就图个热火,吃个新鲜。”女主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吃水族汤鱼的妙处。那鱼肉真是白嫩味鲜,十分可口,酸中带辣,回味长久,吃得浑身发热,鼻尖冒汗。正当我们吃得落胃,谈得高兴时,老潘突然离席而去,大家有点茫然。不一会老潘手抓着一条约二斤重的鲤鱼进来,然后将鱼甩在木地板上。鱼在地上又蹦又跳,大家一起呼喊着“秀!秀!”使气氛达到了热潮。然后老潘把鲤鱼当着大家的面刮鳞、去鳃、剖肚、洗净、切实,放进了锅里,大家又掀起了又一轮喝酒吃鱼的热潮。这叫“席间进活鱼”,是水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隆重仪式。因此水族的村寨里都有鱼塘,长年养有鱼,可以随取随吃。

我们边吃边摆,说起了水族人民平时吃鱼的烹调方法来。老潘说,吃火锅酸汤是常用一种方法。此外,还有油炸鱼,就是将面粉与水、盐、香料拌成糊,将它糊在鱼块上,用油炸成金黄、脆香,然后作为下酒的菜肴,其味香脆可口。如果在河里捕捞到一些小鱼,可以将它们剖好、洗净、晒干或烤干备用。有客人来了,就将干鱼在油里炸脆,然后炒上青辣椒、毛辣果(西红柿),也是下酒的好菜,脆辣可口。还可以将鱼制腌鱼,都匀水族制腌鱼的方法和制腌肉不同,只是将鱼烤干一点,不刮鳞不剖肚把它装进陶坛里,配上酸糟辣、熟碎米、密封好,食用时从坛内取出蒸熟,拌上香料、盐巴,鱼肉醇香酥嫩,十分可口。水族人民喜欢食鱼,这和他们的先民来自华南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有鱼虾有关,也许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有关。所以水族群众有下河捕鱼、摸鱼的爱好

,每个寨子里都有公共的或私人的鱼塘。平时他们在生产中也常常找机会抓鱼。例如男人在犁田、耕田时,往往腰上都拴着一个竹编的腰篓,碰到被翻犁出来的泥鳅、黄鳝,就顺手抓起放进腰篓。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见到有小鱼虾也会捞起来回家晒干或烤干,以备作下酒吃饭的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真是“鱼饱酒足”,而且还增加了水族人民饮食中有关鱼的许多知识。

八.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瀑布仙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瀑布仙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瀑布仙茗”是中国第一个有正式品牌名号的古名茶。这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前世今生有着五彩光环。

“瀑布仙茗”由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演绎而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它地处姚江岸边的四明山麓,与“瀑布仙茗”的原产地——余姚相连,同属四明山脉。如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的樟科植物遗存,经专家鉴定为原始茶。而从同属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里挖掘出六千年前的古茶树根,经专家检测为山茶科中的山茶属植物,属下的植物组中有可能是茶树种,此后经中国农科院有关部门检测,其所含的茶氨酸为茶树所独有。这一切都在表明六千年前余姚已有茶的元素。“瀑布仙茗”自它诞生那天起,就沐浴在河姆渡原始文明的氛围中。

余姚的四明山是道教圣地。仙家道人丹丘子发现四明山中有大茗,惠泽余姚人虞洪,正如陆羽《茶经》所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虞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南朝道教医药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茗菜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诗僧皎然作有“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与“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诗句……也许丹丘子是古代神化了的爱茶道士,但四明山里丰厚的地域文化处处可见道人与茶的影子,那大岚茶乡的茶仙祠里,供奉的不正是丹丘子茶仙吗?道教修道,佛教念经,皆用茶解渴驱睡、提神醒脑,以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茶圣陆羽著作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这部七千余字的经典著作中不仅多处写了余姚茶事,而且还在《茶经·八之出》中写了唯一有名号的茶叶——“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中国的茶区纵横数千里,遍及全国900多个县(市),《茶经》独有名号的茶为“瀑布仙茗”,这实在是余姚之荣幸。

后人对“瀑布仙茗”的出现往往以唐代《茶经》为准,而“瀑布仙茗”的名号其实是陆羽据当时“仙茗”的声望而记录。古人写-事,提倡“述而不作”。陆羽写《茶经》以史为证,自有出处。“仙茗”应出现在汉魏六朝时期。唐代名茶,已带有“茶”字,如阳羡茶、泸州茶,唐之前则没有“茶”字,把茶称谓“荼”、“荈”,而吴越一带又多称“茗”。《茶经》写“瀑布仙茗”未用“仙茶”而用“仙茗”,说明此茶在唐朝之前已有,并久享盛誉。汉魏六朝时代,修道之风盛行,何况“瀑布仙茗”有仙霭之气,“汉仙人丹丘子”示虞洪“山中有大茗”, 这个古名茶有声望、有质量,又有茶祠传之四方。《浙江省农业志》记述:“汉朝名士丹丘子,在余姚四明山的瀑布泉岭山中发现大茶树。”

余姚四明山上产茶始于汉魏六朝,盛于唐宋时代。“瀑布仙茗”出产年代之早,品牌之先,品质之优,名号之古,堪称中国第一古名茶。

当今余姚“瀑布仙茗”在传承中创新。2009年,该茶产量达655吨,在多次评茶中屡获金奖,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名牌产品,并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等称号。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曾题诗:“瀑布仙茗古著名,泉流胜迹万家迎,四明传记忆旧荈,味美香清寄友情。”

地域范围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全市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有21个乡镇街道,268个行政村。 余姚瀑布仙茗产自于四明山、大岚、梁弄、鹿亭、陆埠、大隐、河姆渡、三七市、丈亭、马渚、牟山、临山、兰江街道、梨洲街道、低塘街道、阳明街道、凤山街道等十七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2′00″~121°54′00″,北纬29°40′00″~30°23′00″,全市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为655吨,产值1.2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姚瀑布仙茗以品种、加工工艺为基础,推出“三色四字”系列产品,其中黄之绿茶对应“金韵”系列,设2个级别分别为24k、18k,金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螺、匀净、金色悦目,香高郁持久,滋味醇鲜回甘,汤色黄亮,叶底玉黄、细嫩成朵明亮;白之绿茶对应“雪韵”系列,设3个主级别(雪韵700、雪韵500、雪韵300)和1个副级别(普级),主级别的鲜叶嫩度基本一致,根据白化茶白化程度不同,内质不一的特性加以区别,雪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钩、匀净、绿翠镶金,香高鲜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显白、嫩匀明亮;绿之绿茶对应“针形”、“龙珠”等2个系列,“针形”系列设5个级别,产品外形条紧略扁、匀净、色泽绿翠,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匀齐;龙珠系列设2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产品外形蟠曲、紧结、匀净,色泽砂绿油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亮,叶底芽叶成朵、匀整明亮。余姚瀑布仙茗丰富的产品构成,囊括高端品位特色珍稀产品和适合大众消费的低值产品,构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产品结构,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含量≤6.5%,总灰分≤6.0%,碎末含量≤5.5%,粗纤维含量≤14.0%,水浸出物含量≥36.0% (3)质量安全要求:卫生指标执行GB 2762和GB 2763《新茶叶卫生标准》。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年糕

余姚年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牌强糕”两大战略的引领下,三七市年糕走出宁波,远销到全国各地。

为了提高年糕品质,该镇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万余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现在这里生产的年糕不仅外观洁白如玉,而且口感韧糯滑爽。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年糕生产企业打响品牌,提高三七市年糕的知名度。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镇一些年糕生产企业近年还开发出多个品种多种规格的年糕产品,如统一精制年糕厂与中华老字号———宁波缸鸭狗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火锅年糕、切片年糕、手工年糕等10多个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区域和销售量。

据统计,三七市镇现有上规模的年糕生产企业1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7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年糕已成为三七市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娃娃”。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大隐石雕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隐石雕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姚大隐石雕由石岩开凿取石,进行石制品加工,相传始于唐代(亦有说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最初大隐石岩业主要是以取石板为主,后逐渐随着石板业的发展而拓展为建筑业,建筑业的开拓,拓宽了石产品的用途,同时随着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升,石雕工艺应运而生,用于门楼等处的装饰、墓穴的装饰等,就此开始进入了艺术的装饰阶段,随着历史的渐进,石雕艺术的工艺和需要有了很大的进步,雕刻的产品和种类也有极大的发展,而且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石雕艺术。古代石雕主要有:坟墓叫子中的仙鹤、寿星、八仙过海、花鸟禽兽、石人、石马、门头摆设、石擂鼓、石库门档、民居石窗、桥梁扶栏、植物石雕等作品。

大隐的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细,神形逼真,古今石雕工艺优秀,产品远销海内外。石雕艺术已进入人类装点社会山河美景、美化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