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津大麻花是哪里特产 天津特产金祥大麻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津大麻花是哪里特产 天津特产金祥大麻花更新时间:2022-08-23 00:21:35

一. 天津市 津南区 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始于清代,是名扬海内外的民间工艺品。当时,云、肩、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的代表作。1960年,“木雕刘”普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

二. 河南省 商丘 民权 贡麻花

贡品麻花出于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已沿传二百余年。县志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士奉与皇上品尝,香酥味美,赞入御膳。地方吏闻之,作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

贡麻花被人们誉为“面食上品”,不仅荣获国家专利,而且还受到国家商业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并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1999年在京九食品展销会上获得“金奖”,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传统风味名优小吃”称号,2002年元月获“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法国科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金奖”。被中国对外贸易部向欧盟市场推荐为高质量产品,目前经沈阳盛京贸易进出口总公司丹东公司销往朝鲜及南韩,打入国际市场。

贡麻花系小麦精粉、精炼植物油和十几种调料沿祖传秘方手工烹制而成,具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为补养身体、差旅携带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佳品。

三. 北京市 顺义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据《续晋阳秋》载:“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唐韦巨源《食单》载:“巨胜奴—酥蜜寒具”。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到了清代,据御膳房食单载:“乾隆十九年()1785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其中就有“发面麻花”作点心。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馓子分立,麻花较硬而粗,馓子细而散也。但都是油炸食品。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桃仁等果脯,经过搓拧,油炸而成。但也有称为“馓子麻花”者,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就因条散而不乱,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

四.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为五台山区的名食之一,于食品业著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碱少许。炸时用葫油,要清澈澄净,以不起沫不冒大烟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鲜美,闻之扑鼻而香,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

制作材料:

精面粉、植物油、白糖、精盐、食碱各适量

步骤:

1.盆内加入面粉、适量的糖、精盐、食碱和水和成软硬合适的面团,摘成剂子,搓成小条,放在案板上,用洁布盖好。

2.取剂子用左右手从两头反方向搓,搓上劲之后,双手一提,面条自动盘成麻花,再用手搓紧,成麻花生坯。

3.锅内加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麻花生坯,炸至金黄色即可。

麻花的制作要领:面团要揉至光滑饧透,油炸时要用小火。

麻花的特色:色泽金黄,香甜酥脆,根大股匀。

五. 天津市 宁河区 天津红钟酱油

红钟牌酱油的始创人叫李惠南。1919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 系,他认为日本利用现代化学方法制造酱油颇为可取,遂致力于此项研究。1927年,他在天津北营门西大街办起了“宏中酱油厂”,后又扩建为“宏中酱油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定名为 “宏钟”牌酱油。

六. 上海市 奉贤区 油炸麻花

油炸麻花是上海奉贤区庄行特色小吃,制作繁琐。将大面饧好,切成大条,压成细面条,并将条理顺。一部分作为光条,另一部分揉上麻仁作成麻条。将油倒入锅内,用文火烧至温热时,将麻花生坯放入温油锅内炸20分钟左右,麻花体直不弯,捞出后在条与条之间加适量的冰糖渣、瓜条等小料味道就更鲜美。

七. 天津市 北辰区 天津龙须面

“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是从山东抻面演变出来的精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吃春饼的日子里,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边品尝,边赞赏,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由于抻面的姿式,如气壮山河一般,抻出的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1983年全国首届烹饪技术比赛(全国名厨师技术鉴定会)在北京召开,天津选派3名选手1名助手组成天津代表团参加了比赛。其中,桃李园饭庄蒋文杰(已故)抻制的雪花龙须面,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扬,并命名为最佳面点师。从此天津在抻龙须面技术上,人才不断涌现,登瀛楼、天津烤鸭店均有选手在全国和世界烹饪比赛上获得骄人成绩。2001年天津市商业委员会组团赴比利时参加中比文化艺术交流会,国际美食艺术天津风味技艺绝活表演时,天津烹饪大师商洪芳表演了抻龙须面和空心面,受到当地人民和组委会好评,为天津争了光。“龙须面”用料简单,工艺难度大,其关键有三环:一是和面。面软适度,搋揉光滑、柔韧;二是溜条、抻条。抓面两头,均匀用力,上下抖动。交叉换位,反复交叉,把面溜“熟”、溜顺;长条上案,两手按条,左手向里、右手向外,搓条上劲,提起两头,一抖一抻,再上案板,对折两根、撒上醭面,条不粘连,以此方式,对折打扣拉坤成丝;三是油炸。要注意油温不要高、操作要“三轻”即将抻好的面丝轻放油锅,用筷子轻拨面丝,炸至硬挺,呈浅乳黄色,轻捞出锅,制咸的龙须面。面丝均匀,不并条,不断条,香甜脆爽。

八. 天津市 河东区 龙嘴大铜壶“茶汤”

大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
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壶。它重20公斤,可盛水30多公斤。当壶心炭火把水烧开到150度时,才能冲熟茶汤。铜壶盖旁的小汽笛“呜呜”响着,冲茶汤的师傅一手端碗,一手掀起铜壶,壶嘴向下倾斜,一股沸水直冲碗内,刹那间水满茶汤熟
这龙嘴大铜壶不仅具有上述实用功能,更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工艺品。铜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铜饰花纹。壶嘴和壶把的上方镶饰着一条铜龙。有的铜壶壶嘴饰一大龙头,壶把就是由一条龙构成。龙须、龙爪、龙鳞清析可辨。龙嘴上伸出的两根龙须尖端有两个红绒球,随着冲茶汤师傅倾壶冲水的动作而颤动不已。人们还没有品尝美食“茶汤”的时候,就已被这奇特的美哭龙嘴大铜壶和冲茶师傅的精采表演所陶醉了
茶汤的主料是秫米面(高梁米面)、糜子面,调料有红糖、白糖、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用滚开水把秫米面冲成稀糊状,加上各种调料,就可食用。吃起来又香又甜又滑爽,极为可口。用龙嘴大铜壶烧开水冲的秫米面由于含有微量铜元素,人们吃后,更能获得别一种营养
这美食“茶汤”配上美器“龙嘴大铜壶”,一边吃一边欣赏,嘴里美,心里也美,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天津)

九. 天津市 武清区 天津八大碗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十. 天津市 东丽区 天津馄饨

天津稀食——馄饨

说到馄饨,那是北方人的叫法,在四川叫“抄手”,到了广东叫“云吞”。天津卫的馄饨,猪肉末调馅,包入薄面片里,煮熟,碗内放虾皮,冬菜或虾皮、紫菜,浇上滚烫的骨头汤。放点香菜末,味道格外清香。天津馄饨分汉民和清真两种、汉民经营的馄饨有普通馄饨和大馅馄饨,以及引进广州的“云吞”,回民不叫馄饨,而叫“菱角汤”其馅心,有牛肉也有羊肉。还有一种用粉皮、香千、油面筋、水发香菇、水发笋片、绿豆菜、香菜切碎制成咸馅,用面皮包成元宝形状,具有清素鲜美、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素馅馄饨。在寒冷的冬天,砂锅馄饨(或砂锅云吞),鲜、香、烫、更受大众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