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毕节特产新闻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毕节特产新闻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特产更新时间:2022-09-10 02:20:15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猪米肠

彝家猪米肠做法特殊,鲜为人知,解放后更是罕见。
原料:猪细肠、猪槽血、糯米、肥瘦肉末、香料面 ( 花椒、茴香 ) 、食盐、豆沙。
做法:入冬取猪细肠若干洗净漂白,糯米用生水淘净滤干装入簸箕或盆内,放肉沫、糟血、食盐、香料面与之拌匀,然后装入肠内,捏紧用线每隔五、六寸扎成小节,同时用针在上面穿小孔使蒸时透气不致破裂,用甑或蒸笼直至蒸熟为止。
吃的时候,用蜂糖煮甜酒开水作饮料,可作夜宵或早点,味道别致喷香。若用甜酒酿子与麦酱、辣椒酱混合浇上烤透,更是皮脆米香,春节期间用来招待客人,实为小吃中的珍品。
猪米肠以咸味为主。若加小豆做的豆沙,就成了豆沙米肠,味道更不一样。之所以在入冬加工是因为冬天寒冷不易腐烂。
若将猪米肠改造加工进入市场,无疑是一种浓郁的民族食品,也有别于其它的风味小吃,定会赢得顾客的青睐。

二.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大蒜

赫章县大蒜以个大、色白、耐贮藏广受欢迎。

赫章全县均种植大蒜、品质好、个大、瓣白、色白、耐储藏。“十一五”期间准备发展至2万亩优质大蒜基地。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味咸鲜,造型美观。

配方:牛鞭500克,鸡蛋6个,卤料1克,牙签12棵,料酒20克,鸡油5克,红、绿车梨子各2棵,盐、鸡精、胡椒、白糖各适量,葱、姜各4克。

制作工艺:将牛鞭洗净,一剖为二,去掉骚味后,改刀成8刀一断,刀深入牛鞭2/3,用沸水加料酒汆透后,入高压锅中,加入水、料酒、香料、姜、葱,压20分钟取出待用;鸡蛋煮熟去壳一剖为二,用车梨子做金鱼眼,放入鸡蛋上做成金鱼身,牛鞭做成金鱼尾,用牙签连接起放入盘中,加盐、鸡精、胡椒、白糖、高汤上笼蒸5分钟取出,淋鸡油即可。

四.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五.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乡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板上晾干后,剪成各种图案花样穿挂,晾干用混合油浸泡数分钟后放于扇勺内用热油淋,直至膨胀定型食用,此品入口酥脆香甜,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和席上美食。

羊场茶食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特色美食。茶食,因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而成为人们饮酒时用以佐食的风味佳肴。

羊场茶食制作方法考究,在低温下将优质糯米泡上45天左右(3—5天换一次水),捞出滤干后用碓舂成面粉,用箩筛后将面和水捏成圆形薄面粑,放到沸水里煮到起蜂窝状,捞出后放到碓里搅拌,直到起泡后将备好的去皮细捣烂的野小豆根等植物放进去共同搅和,搅拌到又起泡,能在搅棒上挂片时,捞出分大小块放在洒有干面粉的木板上摊开晾干,5、6天后将半干的面片剪成各种形状,如:鱼、兔、鸟、蝴蝶、或剪成条,编成绣球、花形等,再继续晾干即成。

“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佐茶食用的糕点,在清乾隆年间作为进贡食品传入宫中。而传入黔西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茶食为晚清时期由“御点”制作后代——四川人杨大娘(又一说法为张姓女尼)传入,因其先辈曾是宫廷御点师,在宫里专门负责制作茶食,告老还乡后,因违抗宫廷禁令将茶食制作工艺传到民间,从而导致其家庭遭诛连,杨大娘逃生后讨饭到贵州黔西,在偏僻的羊场乡出家为尼,居住在羊场乡文昌阁里。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当年的杨大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了,而且羊场又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追究了。于是,偷偷做了“茶食”祭祀自己被诛灭的祖先,祭祀后的“茶食”她自己一人吃不完,就分给文昌阁里的尼姑和附近平常对她很接济的村民们吃,大家吃后赞不绝口,都说不愧为“清宫御点”,纷纷要求向她学习这一工艺制作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杨大娘决心将茶食的制作工艺传出,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保健性对人的健康有益良多,对茶食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黔西风味小吃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06年6月,羊场“茶食”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七星关魔芋

魔芋在全世界有13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我国有30种,其中13种为我国特有,能食用的只有13种。其主要产自于中国、日本、印度、缅甸等国家,其利用价值高,可加工魔芋面条、糕点、果酱、小香槟等系列化食品以及药物。因此,大量开发魔芋的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区委、区政府引进贵州神农果科技开发公司在梨树镇二堡村新建占地面积103亩,总投资1.2亿元的魔芋加工厂已建成投产。近年来,分别以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生机、朱昌、鸭池、小坝、海子街、层台等7个乡镇建设种芋繁殖基地面积达5066亩,带动农户2236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区生机、朱昌、长春堡、撒拉溪、燕子口、层台等乡镇建设魔芋基地达14000多亩。以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成分别在撒拉溪镇、长春堡镇建标准化示范基地400多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区魔芋基地已达2.6万亩。按每亩纯收入5000元计,涉及种植农户6500余户(种植大户51户),户均增收1.5万元。

七.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腐

产地:中国贵州大方。

工艺:以当地所产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高温熬浆、去渣过滤、分离结皮,将制成的豆油皮以人工卷制成棒状,然后经烧烤、干燥后,即得豆棒成品,一般每入根豆棒以竹签贯穿成排,便于保存、外运。每根长约50厘米,直径约4厘米,表色金黄,油润光亮,层次分明,表里如一。

吃法:食用前,先上锅蒸软,使之膨大,再切成所需形状,用开水煮或温水泡,洗净后氽汤,或与肉类炖、烧,其味鲜美。

特点:烹调成型好,不稀散,食味鲜嫩可口,软绵细致,味香清爽,咀嚼有劲。

八.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纳雍生漆

生漆是纳雍县的传统产品。纳雍县是全国 60 个重点产漆县之一。
据史籍记载,早在明、清两代,纳雍生漆已被列入“贡漆”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雍的漆树资源仍然是“生漆成林,遍山皆是”,是毕节地区和贵州省漆树资源的组成部分。 1955 年至 1980 年的 26 年中,仅供销社收购的生漆就达 1 万多担,年均收购 400 余担。实际收购量最多只占生产量的 70 %~ 80 %。 1980 年调查统计,全县实有漆树 205 万多株,其中成龄产漆树 24.4 万株,约占 12 %。
纳雍境内具有适宜漆树生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如 4 月至 10 月各月平均气温稳定在 14 ℃左右,降雨量 40 毫米以上,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适应漆树的生长。
纳雍县境内漆树分布面广,在姑开、维新、治昆、阳长、百兴、张家湾、乐治、鬃岭等大多数乡 ( 镇 ) 都有漆树资源。多生土坎、路旁或退耕的坡地、荒山,是各族群众的重要财源之一。近年来,由于外商青睐寻购,价高货扬,吨价高达 5 万元左右。漆米既可榨油 ( 漆蜡 ) 又可作猪饲料,油饼既是制作各种配合饲料的原料,又可作肥料追施农作物,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九.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梦樵毛峰

梦樵毛峰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