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大阳古镇特产 晋城出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大阳古镇特产 晋城出名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1 19:08:58

一.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甜柿

泽州甜柿喜温暖,适生区主要为阳城、泽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

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据清同治年间《阳城县志》记载:“县旧无柿,明万历中,知县新郑王良臣悯其地瘠寡产,人少物利,乃自其乡携种至,使户植之。初以烦苦,后嫁接成林,取材落实,民悉受其利。”

泽州甜柿含糖高,品质佳。暑黄柿、造柿,早熟迎节,果肉橙黄,质地紧密,纤维少,味甜汁多无核。熟柿质如果浆,味如蜜糖,是秋季滋补佳品。柿叶可制茶,有消暑、降压、减肥之功。柿叶所含维生素C很高,比被称为维生素宝库的柠檬的维生素C还高一倍。

柿子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脾胃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

二.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烧大葱

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谁知慈禧品尝后,认为满桌酥惺,唯独烧大葱,从此烧大葱作为当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软不腻,却一直流传至今。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

阳城小米是山西省阳城县历史上四大名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并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1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

阳城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500—4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粘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阳城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天然风味、口感香醇。阳城不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钛含量高,可暖胃养人,润肠通便,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尤其是含有独具特色的营养成分“米糠油”,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天然良品,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造就了“小米加步枪、赶走小鬼子”的光辉业绩。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当地妇女生小孩后全靠小米粥加鸡蛋来下奶和补养身子。历来被当地人所喜食,一日三餐,早晚必有小米稀粥。

由于阳城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相对交通、信息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小米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更优,功能更强,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1在“第三届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时,阳城小米被抢购一空,受到广大城市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县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加工企业4家(析城山、绿秀源、三利珍、征宏食品),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阳城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四.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油糕

阳城油糕是当地的又种风味名吃,是用红薯蒸孰捣烂掺面,做成圆形或长圆形,待油烧至8分热的时候,入锅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食用。

他营养丰富,外脆里软,味美可口。

五.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第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

晋城过油肉的主料为瘦猪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元宝肉。将猪肉顶纹切成柳叶片,用蛋液、湿淀粉拌匀。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热时将挂糊均匀的肉片下入油锅,边炸边用肉叉把肉搅开,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热肉片则会结疙瘩,油凉又会脱芡。炸熟后用手勺滗住瓢沿,倾瓢滗尽油,然后投入葱花、蒜片、姜末、木耳、黄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许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酱油、盐、味精及绍酒,加水勾芡,装入汤盘即成。

过油肉制法,始于北齐奥肉。《齐民要术》中记录有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将猪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盐的釜中,缓火慢煮后,再入油瓮腌渍,食时捞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奥肉制法分为煲制、过油两种技法。《中国风俗史》载:“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谓之过门香。”此后,肉过油而食,成为历代宫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记:“过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临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为晋王,过油肉这一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为山西代表菜肴之一。清代时,努尔哈赤和慈禧太后都喜欢吃这道菜。《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载,努尔哈赤称过油肉为“黄金肉”,他当上皇帝后,“盛京清宫膳房也烹制黄金肉”。慈禧太后掌权后,过油肉“是清宫廷普遍食用的一只宫廷菜。”

过油肉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各县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菜招揽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这道菜显示地方风味。山西过油肉片大,晋城过油肉片小;山西过油肉为干食,晋城过油肉为汤食;山西过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类辅料,晋城过油肉则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晋城点过油肉时,一定得讲清要山西过油肉还是晋城过油肉,否则很容易混淆。

制作晋城过油肉,勾芡很重要。不仅是过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视勾芡。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方法共同特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了某些酱汁调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汤汁增多了。通过勾芡,使汁液的浓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汤汁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增鲜、美型的目的。在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晋城菜肴中的汤食较多,厨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勾芡经验。晋城过油肉之所以区别于山西过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六.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烧三鲜

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佐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七.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转面

将碱、盐溶于水中和面,用擀杖压出光亮后,抹以植物油,醒30分钟后擀成面条。再用笼布盖严。待散出香味时下锅煮食。其特点是清香味美,光滑可口。

八.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黄小米

清朝大臣陈延敬(山西泽州人)当年将乡米进贡给康熙皇帝,皇帝见此米色泽金黄,食之香甜,即赐名“泽州香”,又名“泽州黄”,后被列为贡米。此米内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及美容价值。主要营养成分是由脂肪、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组成的,贡米色泽金黄,米香浓郁。( 泽州)

九.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烧猪肝

烧猪肝是阳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

说不出这种食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阳城人的餐桌上,只知道不管是地道的阳城人,还是外来客,到了阳城就一定要尝尝阳城的特色名吃——“烧肝”。

“烧肝”主要食材是新鲜的猪肝,大蒜为最主要的辅料,搭配比例为5:2,将鲜猪肝和蒜剁碎,加入适量的姜沫、鸡蛋、玉米淀粉搅拌均匀。将猪花油平铺开,把拌好的原料放置在上面裹起来,将裹好的“烧肝”下油锅定型,再放入蒸箱蒸熟。

烧肝在上桌前要切成5毫米厚的片状,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装盘、撒上葱丝,吃的时候醮点老陈醋, 细细品味,清鲜脆嫩。眼下,“烧肝”早已走出阳城,成为更多高档宴席上一道清爽的下酒菜。

十.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李圪抓

全名羊肉李圪抓,是沁水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突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