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省楚雄特产介绍 楚雄最昂贵的三种食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省楚雄特产介绍 楚雄最昂贵的三种食物更新时间:2022-08-17 23:51:10

一.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南华凉拌松茸

夏季,“野生菌王国”南华的松茸又大量上市。松茸有“野菌王”之称,是人工无法繁育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味清香,质地脆嫩,益肠胃、止咳、理气、化痰。据日本专家研究证实,松茸具有抗核辐射和抗癌的神奇功效。

凉拌松茸是野生菌生食的大胆尝试,成为了南华“菌子宴”中的名菜。烹饪以天然鲜松茸为食材,切片后配上家常凉拌作料,保留了松茸味美雅致、朴实无华的特点。 凉拌松茸能吃出松茸独特的脂香,同时可以锁住松茸内的水分,入口即可品尝到浓郁芳香的菌汁,令人赞不绝口。

二. 云南省 楚雄 姚安县 菖河蜂蜜

楚雄彝州盛产优质蜂蜜,是云南省养蜂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这里养蜂历史悠久,蜂蜜产量较高,占全省总产量的七分之一,蜂产品畅销省内外。在楚雄州所产的蜂蜜中,最有特色的是姚安县适中乡、菖河行政村和前场镇的蜂蜜。

这里地处山区,森林繁茂,成年清泉长流,终年花开不断,堪称天然蜜粉宝库。其中"野坝子"植物分布广、数量多、花期长、泌蜜富、单产高,蜜质优良,为全省之冠。适中、菖河、前场出产的冬蜂蜜,质地纯净,味正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盛名远播.

1984-1988年连续到北京、昆明参加全国、全省名特食品展销,均获好评。菖河蜂蜜尤其别具一格的是,一般蜂蜜均呈液态,不能凝固成块,而富河蜂蜜则与众不同,可结成块状,如同蔗糖块一样,不用盛器,用绳索捆扎便可运销外地,食用时需用刀砍开或用水煮化。

当地一位养蜂能手曾经作过试验,将营河蜂群搬到外地放养,酿出的蜜便不会凝结成块状;而将外地蜂群搬到菖河放养,则酿成的蜂蜜照样会固结成块。菖河蜂蜜凝固成块的奥秘,尚待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三. 云南省 楚雄 禄丰 禄丰剪刀

禄丰剪刀是云南省地方著名日用五金产品,出产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已有上百年历史。

禄丰剪刀相传是由四川省工匠传入技艺后生产的。多年来,当地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独到的精良工艺,从而使禄丰剪刀品质日臻完美,誉满全省。由于选料严格,制作认真,禄丰剪刀具有钢质坚好、刃口锋利,造型美观、规格多样,操作灵巧、经久耐用的特点,行销省内外,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解放后,禄丰县建立了专厂生产这一传统产品。近几年来,禄丰剪刀又有新的发展。

清末民初,禄丰剪刀作为地方工业产品,在云南名噪一时。其创始人,便是著名铁匠胡有。

清光绪九年(1883),四川会理炉丁街人史炯清来到云南,在禄丰腰站打制黑砂剪刀,又名"素把剪"(取铁的本色之意),手艺不错,效益颇好,胡有慕名前来拜师,尽得史炯清真传,他决心把师艺发扬光大。1913年,胡有与史炯清的另外几个徒弟陈华斋、李子仙继承师业,撑起"素把剪"的门户。不久,他们改进工艺,把素把剪改为锉光剪,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用户逐渐扩大到滇中地区的很多乡镇。"禄丰剪刀"开始有所传闻。

后来,胡有在禄丰县城开设"胡记"剪刀铺,不断进行新的试验,几经研制,使工艺更进一层,精选材料,始刨花把剪。花把剪系用易门出产的花批铁,经锻打抽条成材,再选用英国进口钢材加于刃口,使刀锋刚而不脆,利而不卷。胡有所制剪刀上面均凿有"云南"、"胡记"字样,并刻有凤凰、青龙等花纹,所以用户美其名曰"凤凰剪"、"双凤朝阳"、"二龙抢宝"等。在当时的云南剪刀业中,胡记剪刀独树一帜,既美观大方,又锋利耐用,花色品种齐全,有素把剪、花把剪,又分裁剪、灯花剪、马鬃剪、理发剪等种类。素把剪有腮,剪框形如葫芦,放在桌上犹如一只青蛙;花把剪的剪把夹圆珠,加工精致,剪东西时有铿锵之声。在经营信誉上,胡记剪刀因其包调包换,童叟无欺而风行于市。滇西地区,不断有马帮来成批购买,使其市场不断扩大。

民国12年(1923),云南督军唐继尧在昆明举办云南物产赛宝会,"胡记"剪刀名列第一,获得奖状、奖章。从此,禄丰剪刀享誉云南全境,胡有被公认为剪刀名匠,他所创立的花把剪,后有邬庆和兄弟仿造传开,并获益非浅,故有"胡家的样,邬家的匠"之说。

四. 云南省 楚雄 牟定县 铁核桃

云南省楚雄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核桃品种优良,其中产于紫甸河两岸的野生核桃,口感好别样香;除泡核桃直接外销,铁核桃因个大、皮厚、花纹有个性,有的还是三棱或双连(双胞)核桃,而成为制作核桃工艺品的抢手货。

紫甸河铁核桃一般8月中旬上市,每年多是紫甸河核桃厂收购外销。

若是外省客商,紫甸河核桃厂还可送货至昆明。

五. 云南省 楚雄 元谋县 酸角

酸角是元谋之一,其果实富含粗蛋白、粗脂肪、有机酸及钙、磷、铁、钾、钠、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消暑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现已开发出酸角糖片、酸角果肉、芝麻酸角、酸角汁等系列产品。全县种植面积2500亩,年产量25000吨,参考价2-6元/千克。

酸角又称罗旺子,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生长于元谋海拔1500m以下,平均气温19~23℃的江边、黄瓜园、物茂、苴林、能禹、平田、元马、老城等乡镇。

酸角树耐旱性能好,栽下后3~5年即可开花结果,8~10年后进入密果时期。苴林乡雷丁村现有酸角树最多,达300余株,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树干周长约9m,高约10m,可以六人合抱。酸角树每年春末夏初开花,花细小呈黄色,翌年春天开始采摘果实。成熟的酸角具有清凉解暑的作用。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当地人喜欢用酸角加水泡成醋水,作为制作渍菜、凉面、凉粉、水米线的辅助食料,也喜将醋加入少量红糖,酸中带甜,消胃火,解暑热。炼钢工人还用它作为高温作业的降温饮料。年产量4~5万千克。

近年来,县土产公司、县旅游局还将酸角制成元谋特色旅游食品,这种食品携带方便,老少皆宜,深受消费者欢迎。酸角远销上海、武汉、四川等地,也是大理3月盛会上白族人民喜好的佳品。

六. 云南省 楚雄 牟定县 喜鹊窝酒

"鹊泉"牌喜鹊窝系列白酒起源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彝州传统名酒之一。该酒采用天然泉水,以优质大米为原料,沿袭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工酿制,陶缸窖存后装瓶,属米香型白酒。产品先后获"省级金奖"、"质量信得过产品"、"99第五届消费者喜爱商品"和"云南省放心食品"。


该酒特点:纯粮酿造、蜜香清雅、绵甜纯净、清心爽口,饮后不上头。


七. 云南省 楚雄 姚安县 姚安套肠

姚安套肠是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的。姚安套肠是姚安本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在姚安的各种美食中,尤以套肠名满滇云,最为滇中一绝。这是除了姚安以外,其他地方不能生产和制作的。除姚安家传的师傅外,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都不会这种手艺,即便偶尔学得,味道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姚安套肠是姚安本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也是云南彝族所特有的一种美食,十分具有特色。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有经验的师傅在购买肠子时,还要专门寻找姚安本地粮食喂养的猪肠子,只有这种肠子的肥瘦、柔韧比较适中,香味也才最为纯正。在清洗肠子时很有讲究,如果洗不干净,就会有臭味,但如果洗得过于干净,就会有苦味,这个分寸的掌握全在于师傅的经验和手艺。同时,调料的配置也有极大学问在里面,如果香、咸、麻、辣等味道配置不当,味道也会大打折扣。制作时,将各种调味料拌入洗净的猪肠子里,待味入到肠子后,在把肠子的一头放入到另一头中,由细到粗层层相套,在套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在每层中夹以不同的香料灌制而成。风干后即可保存、食用。

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八. 云南省 楚雄 楚雄市 彝州山珍

彝州山珍

千里彝山,山高林密,雨量适中,土质肥沃,为多种野生食用菌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条件。彝州出产的野生菌,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生长期长,采摘期可达半年以上。在众多的食用菌中,松茸、鸡枞、牛肝菌、虎掌菌等最为名贵,堪称彝州山珍。

九. 云南省 楚雄 大姚县 楚雄撒坝猪

楚雄撒坝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楚雄撒坝猪撒坝猪原产于云南省楚雄州的九县一市,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以及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自治县,富民县、安宁市和东川区也有分布。

撒坝猪的形成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根据楚雄州地方猪种资源调查资料,以及各县县志有关记载和民间调查,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外省移民带人;二是当地人民群众将野猪驯化家养而成。根据武定县万德镇的调查,最早是挪姓的土司官和黄姓的土司官从四川凉山移居当地带人猪种。二是产区各县有猪、牛、羊一起放牧的习惯,野公猪和家养发情母猪配种受胎的事还时有发生,撒坝猪有可能由野猪家养驯化形成。现在楚雄州撒坝猪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多数饲养条件较差,母猪和生长猪与牛、羊一起放牧饲养,群众没有养公猪的习惯,多用断奶后3~4月龄、体重约15kg小公猪配种,配种后阉割育肥。

据2008年对楚雄州九县一市(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及昆明市禄劝县、安宁市、富民等县市调查,存栏撒坝猪近19万头,其中种公猪1500头、母猪约18.8万头。其中,楚雄市占28.96%,大姚县占20.07%,南华县占15.11%,武定县占14.42%,其余分布在元谋、禄丰、永仁、牟定、姚安等地。

近20年来,撒坝猪的数量不断减少。1979年楚雄州有撒坝猪118万头(当时禄劝县尚属楚雄州行政区划),80年代后产区大量饲养以撒坝猪为母本、国外猪种为父本的0猪。撒坝猪是云南省优良的地方猪种,耐粗饲(能大量利用农副产物)、抗病力强、肉质好(味好鲜嫩),但其生长慢、饲料转化率低、胴体瘦肉率低,多用作杂交利用的母本。

撒坝猪体型中等,体躯狭长。头中等大,额窄、有八卦或不完全八卦皱褶,耳中等大、耳根软而下垂,嘴筒长、少数中等。腹部下垂不拖地,臀部稍尖斜。四肢坚实有力。尾粗长,尾根低。06对,少数7对,排列整齐、对称且最后1对奶头分开。全身黑毛,少数火毛,有少数头、四肢和尾尖白色(简称六白)。

云南省从1986年起,对撒坝猪进行品种保护,楚雄州种猪场为云南省撒坝猪保种场。2006年撒坝猪保种数量300头,其中核心群母猪180头,8个血缘公猪24头。撒坝猪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十.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妥甸酱油

双柏县妥甸酱油,创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依靠清澈甘甜,常年不断的天然山泉水,选用优质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洗漂、原料处理,制曲、制酱、发酵、熬油等50多道工序,天然日晒夜露,并采取防蝇、防尘、防鼠、防雨等一系列卫生措施,经过长达18个月的低温自然发酵而制成,香气浓郁,鲜咸爽口,有久存多年而不霉不变的特点。该产品经商业部食品酿造研究所化验,内含十八种氨基酸,有七种香气组成。妥甸酱油连续几届荣获商业部、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酱油,也是国内酱油主要质量指标超过日本名牌“万字”酱油的第一个产品。

双柏县城北郊,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群山之中的小龙箐,泉水淙淙,清澈甘甜。就在青山绿树之中,一排排气势恢弘的标准化厂房里,散发出阵阵醇香,这里就是妥甸酱油的生产地。

妥甸酱油 又闻香。在食品安全隐忧成为时代话题之际,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双柏“妥甸酱油“却凭着纯粮古方走出新途,香飘万家,成为调味品领域的新宠。

妥甸酱油在这里问世,就是与这里秀美的山水有关。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刘登第率部镇守妥甸,由于妥甸闭塞偏僻,生活用品奇缺,加之初来乍到,饮食不适。没有了家乡的酱油做调料,更觉餐餐寡淡无味。恰逢刘登第之妻身怀制作酱菜的祖传工艺,便利用妥甸登高山小龙箐之水,用黄豆、小麦、食盐捂制豆酱,并配制少量的酱油作为自家的饮食调味品。豆酱和酱油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官兵的喜爱,并在当地迅速流传开来。据《双柏县志》记载:“该产品创始于明洪武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清咸丰年间,在民间手工作坊少量生产形成商品,被作为宫廷宴席的调味珍品,久负盛誉”。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妥甸酱油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到2007年,销售总收入才有500万元。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做大百年古酿品牌,2007年,双柏县毅然决然地将妥甸酱油进行公开拍卖,来自玉溪的董学和被妥甸酱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在竞拍中胜出,成为妥甸酱油新的掌门人。为让数百年的名品走出山门,5年来,董学和投入巨资购置设备,兴建厂房,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在传承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和技术不断加以创新,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产品提档升级。经过这一轮建设,妥甸酱油的品质得到优化,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开发出了酱油、酱菜等28个系列产品。妥甸酱油这一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古酿,终于焕发出勃勃生机。

云南有句老话:“妥甸酱油禄丰醋”,妥甸所属的双柏和禄丰都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两个县。明朝初年,江西籍的军官刘登第带兵镇守妥甸,他的妻子用当地出产的黄豆、麦麸,以及云南盛产的各种植物香料,采用当地小龙潭的水制成酱油。

来到双柏,一点要尝尝双柏的妥酱油,随便进一家小吃,都吃得出妥甸酱油的味道,随便吃一碗米线,都能让你回味无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