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仪陇县客家特产 仪陇县特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仪陇县客家特产 仪陇县特色更新时间:2022-08-15 04:42:54

一.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客家兜汤

长汀客家人爱吃“汆”的菜食,所谓“汆”,即用地瓜粉或其他生粉,和清水、盐巴拌匀在肉片里,水滚后入锅,放入其他调料等,锅开即熟。

由于人们喜爱汆汤类美食,小生意人便挑着担子,一头是带有炭炉的食品锅,另一头是碗、汤匙及洗刷用的清水,街头巷尾叫卖。他们走到适当的地方,歇下担子,拿起一个碗,碗里搁上一把汤匙,敲打起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冒着热气的锅里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猪肉、酱油和墨鱼干混合的香味。人们端着肉汤,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地“品”。吃完还会咂咂嘴,一副余味无穷、兴犹未尽的模样。长汀人将端叫兜,兜汤从此得名。

赣南盛产大米、豆子、茶油;广东出产海盐、海味;闽西出产香菇、木耳等山货。以前,货物运输大部分是靠肩挑马驮。闽粤赣之间的古驿道是客家人的“盐米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脚夫、马夫们为生活而艰难跋涉,上百里的古驿道要翻越崇山峻岭、溪流沟壑。

当时,在客家古村落——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每天有几百担的大米、豆子、茶油经过这里南运广东平远下坝,又有几百担的海盐、海味从下坝经彭坊村北运赣南。所以很多挑担的、牵马的人都在彭坊村的客栈吃饭或住宿。据说,清朝末期,村中的酒坊有20多家,豆腐坊达30多家,每天要宰杀两三头猪。

挑夫、马夫和小商贩,随身携带的干粮是箪子饭(用圆竹筒盛的米饭)或草袋饭,以一小把酱豆子或几根酸辣萝卜干下饭,生意好的时候,也会来一碗兜汤。他们将热热的碗捧在手上,细细体会着肉滑汤美,谈天说地,高兴时还来上一首客家山歌。

根据用料的不同,兜汤有牛肉兜汤、猪肉兜汤、鸡肉兜汤、鱼肉兜汤等。吃兜汤的人不分身份,虽然是在街头巷尾,人们也是站在路边吃,吃完一抹嘴,付钱就走,成了汀州古城特有的一道风景。

以猪肉兜汤为例,其制作工艺如下:把瘦肉切成薄片,用盆盛好,加入地瓜粉、精盐,放少量清水搓至不粘手待用。烧热锅,放入清水,沸腾后将拌好的肉下锅煮熟,加入香菇丝、鱿鱼丝同煮,然后舀入碗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味精、麻油、葱花之类。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兜就做好了,汤热肉嫩,爽滑可口。(李玉林)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 广东省 河源 源城区 客家酿三宝

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集于一盘,色泽各异,形态美观,味道独特。  

特点:
色泽各异 形状美观 味道独特。

用料:
凉瓜1条、茄瓜、青红角菽、三肥七瘦猪肉、水发虾米适量,鸡蛋调料等。

制作:
将虾米猪肉用刀剁碎,加入鸡蛋,调味料拌匀,茄瓜双飞,角椒斜切,去核,凉瓜斜刀切段,每段长约3cm,去瓤。



三.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潘豆腐干

潘豆腐干,系仪陇县观紫区潘氏家族所制做的豆腐干。因色美、味鲜,在清末民初即远近闻名。潘氏豆腐干,选料讲究、加工精细,烘烤工艺独特,且只能用观紫镇廖家湾的一股山泉水 (用其它井水,其色味俱变) 。因此, 潘豆腐干细嫩鲜美,香润可口,回味无穷,且携带方便,为居家、旅游的佐餐佳品。( 仪陇县)

四.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客家金牡丹

一款名为“客家金牡丹”的茶叶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开启了闽茶新秀的新征程。

金牡丹树姿较直立;茶园土层浅薄、肥力低,或采摘过度,茶树容易早衰。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至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科技攻关农作物一级优异种质,编号220。2003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编号闽审茶2003002。

宁化县农业局

客家金牡丹福建省翠云茶业有限公司

五.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陇县沙棘

陇县沙棘是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的。沙棘果实含大量的维生素c,被称为Vc之王,其果汁为上等饮料。陇县沙棘资源遍及境内南北山区,年产量在200万公斤以上。

陇县境内关山、千山山区气候、土壤条件极为适宜沙棘生产,全县现有野生沙棘3883公顷,其中达到一、二级覆盖度的占40%,年产鲜果1500吨。全县可用于发展沙棘的耕地和荒山荒坡近2万公顷,建设大规模沙棘基地条件优越。

沙棘生长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要求,沙棘饮料属保健型饮料,适应了饮料无污染、低糖、高营养的发展趋势。沙棘油、沙棘果内是重要的药用原料,加工开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六.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陇县钱钱肉

钱钱肉是中国大西北的珍稀名品。以甘肃省陇西县所产的最为名贵。但在丝绸之路的东起点长 钱钱肉,既是用公驴的生殖器(又称驴鞭)腌制烧成。在每年的寒冬腊月之际,长安有不少的作坊便把失去役力的驴子宰杀,取公驴的生殖器,取掉尿道冲洗干净,整条放入瓮中撒上土硝,食盐等压实腌制密封,约15天后取出晒干,再放入锅中加入五香调料,用文火煮烧,捞出晒干后再放入特制的卤汤中再煮,经反复几次才制成。

钱钱肉约有一尺长黑红色。吃时须切成小圆片,中间一个小孔,似旧时的铜钱,故称

钱钱肉色美味鲜柔韧经嚼,吃后嘴里长时间留有香味被誉为营养滋补品。自古有—— 陇县一绝之称。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敬献给杨贵妃,吃后也赞美不已。

清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逃至长安,陕西巡抚端方为了讨好巴结慈禧,特献上长安*钱钱肉*给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尝后只觉其绵软而香,确实另有一番风味。立即下旨: 每年进贡3000斤。这使长安百姓连连叫苦,殊不知这东西得之不易啊

后来一位聪明的仗义之士,为了报复端方,巧妙地告诉慈禧所食之物是用公驴的生殖器所制……

慈禧一听暴跳如雷,连连恶心,几乎把前日下肚的东西都呕吐出来。并决定以‘欺君子罪’将端方抄斩。后又一想此事若传出去,有失太后尊严,遂改用‘釜底抽薪’的做法,免去了端方陕西巡抚的官职。

七. 广东省 惠州 惠城区 客家娘酒

客家酿酒又称“滗酒”或“扒酒”,客家人习惯叫扒酒。是把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红菊、黄精、首乌、红枣、米酒发泡一个多月的时间酿出来的酒。

按照以前客家人的风俗,客家酿酒只有在妇女生小孩、产后在家坐月子的时侯或春节期间才能尝得到。特别是妇女产后在家坐月子时必然会有酿好的酒,而且把酿酒后的酒渣(又称酒糟或糟麻)留下来分派给邻居亲友共享。客家人习惯把酿好的酒蒸鸡,这道特色美食通常给产妇坐月子时食用,因其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

客家人的酿酒和饮酒方式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秉承了许多古中原地区的酒文化基因。起初酿酒时,客家人采用山楂树的根叶及自已种的高梁和狗尾粟(小米)来酿酒,酿出来的酒有舒筋活络、驱寒保暖之效。后来,客家人又采用制糖后的甘蔗渣来酿酒,这种酒被称之为“滗酒”。此外,客家人还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因此客家人又称它为“客家黄酒”。

选取体质糯米、黑糯米为主要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窖藏多年,香甜柔绵,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行气活血、养颜润泽、滋补健身之功效。梅州市的“广东客家酿酒总公司”出产的金牌及银牌客家娘酒,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广东名牌和黄酒第一名;1994年荣获全国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它以糯米为原料,首先将糯米去壳留皮(俗称糙米)煮熟成糯米饭后用簸箕散热放凉,用特制酒母(俗称酒饼)均匀地洒在米饭上混合,装入瓦埕中20天左右进行糖化发酵。再将糖化发酵的酒娘过滤出来装入瓦埕中,这时将瓦埕四周围上稻草、谷壳,点燃稻草、谷壳进行炙酒(也称火焙),再用布包装入红曲放进瓦埕,待瓦埕里的酒滚开一段时间后,约2个小时后可熄火,放凉,再用草纸将口封回即可。

客家娘酒呈红褐色,具有蜜甜醇厚,气味芬芳的独特风味。客家人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必用客家娘酒。客家娘酒的酒精含量低,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属于低度饮料酒。客家娘酒性柔和,四季皆宜饮用,既可直接饮,男女老少皆宜。

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一直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着。娘酒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在梅州地区也经常称之为“老酒”,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民心的民间饮品。关于“娘酒”的起源,在梅州地区有许多民间传说。

传说一:神仙赐酒

在“五胡乱华”年代,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越过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两省,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昏睡在荒山野岭。此时,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老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盛器里倒出一杯红褐透明的液体递给妇女中的最年长的老妇:“喝下去吧。”老妇轻轻呷了一口,醇香浓郁的气味沁人心脾,随即疲累全消,不饥不渴了。长老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老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老突然不见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急忙跪拜:“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从此,南迁者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传说二:娘酒祭神

很久以前,客家的缺牙山一带发生旱灾时,有一位过路缺牙老叟来此乡村讨茶喝,一农妇叙说闹旱荒情况,解释没有茶,便将媳妇坐月子的酒斟了满满一碗给老叟。老叟一口饮毕,化为一道白光飘向缺牙山。次日,一场倾盆大雨下来,山民欢呼不已。从此,山民们每遇旱年,便用坐月酒,即娘酒登上缺牙山焚香求雨。

传说三:廖化发明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曾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话说廖化归属了吴国,想离开吴国回蜀国,却没有机会,更何况还要带上0亲。

廖化在思念蜀国时,百无聊赖,于是将一些糯米用水浸透,接着,用甑锅蒸糯米,将蒸好的糯米放入陶器中,并将畲族人采集的一二十种药材投入糯米中,用稻草包裹住陶器,美其名曰:“服药、净身、草埋。”

陶器闲置久了,竟飘来一阵醉人的酒香,“黄酒”由此诞生了。廖化将这种美酒和美酒的“处方”献给孙权,酒醉的孙权放廖化回家。于是,廖化连夜带着母亲往西行走,恰巧在路上碰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回了蜀国。

又有一说,这种黄酒不是廖化自己的发明,而是他母亲教他做出来的。于是,客家人称黄酒为“客家娘酒”,以示纪念,后来此称呼随着客家人南迁,沿用至今。

用客家娘酒炒鸡又名娘酒炒鸡、娘酒鸡、酒鸡、姜酒鸡,是客家地区用鸡肉(最好公鸡)、生姜、娘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香甜嫩滑,美味可口,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活血之功效,是客家人滋补身体的美味佳品,也是客家妇女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客家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家人将鸡肉和姜片生炒之后,加点糯米酒煮,给产妇服用。现在早已不再只是做月子的专用膳食了,平时想吃随时就可以做,每到过年时节,客家地区的梅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制作几坛客家娘酒来接待亲朋好友。

八.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文氏篆刻药印

仪陇县文体局党组副-、副局长、-故里业余篆刻学校校长文维义,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 有健身名言警句, 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篆刻药印曾应邀赴广州参加“1993年首届巴蜀风韵”文化交流活动。( 仪陇县)

九. 江西省 赣州 崇义县 客家红蜜酒

客家红蜜酒

此酒选用特等杂交优质糯米和古老酒药,采用科学配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更新技术,精心酿制而成。为绿色食品,呈金黄色,酒质绵甜纯厚,口感丰润悠长,喝了顺心顺喉不伤脑,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十.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关中油茶

关中油茶,是关中各地油茶的总称,包括了西安市的壶壶油茶、疙瘩油茶,三原县的薄脆油茶,宝鸡市的杏仁油茶,均远近闻名。

关中油茶是由西周时的“酏食”演变发展而成。到隋唐五代时,属于风味各异的饭粥品种之一。唐朝时的“饧粥”,是加入杏酪、麦芽糖的粥,是将面发酵饧后稀释制成粥,咸甜香美,营养价值较高。明清时代将油茶称为“面茶”。据清代《素食说略》记述:“炒油茶,生面二斤炒熟,乘熟入芝麻酱半斤或十两搅匀,再入椒茴末及盐和匀,摊开晾冷。不晾或有焦气。临时或以滚水和之,或以冷水煮之,均可。”

西安著名的清真风味“疙瘩油茶”,以有珍珠般的面疙瘩而得名。油茶的吃法有多种,一是单喝油茶,作为消闲品尝;二是油茶配麻花,将麻花泡煮在油茶里边吃边喝;三是油茶上面放些姜末和捏碎的馓子;四是油茶锅里现打荷包鸡蛋。

烹调方法:炒、煮

味 型:咸香味、果香味

原 料:面粉3.5kg,熟猪油750g,杏仁500g,盐适量,芝麻250g,调料面适量。

制作工艺:

1、将杏仁用凉水泡开,煮20分钟,再用凉水浸泡,拨去苦味,搓去外皮。捞出淘洗控干,另将芝麻炒熟,擀碎。

2、将面粉用小火炒黄,出锅晾凉,过罗,加适量盐面、调料面拌匀后,倒入猪油锅翻炒,约20分钟即熟。

3、水烧开将炒面撒到锅内,搅拉熬成稀稠适度的油茶(每500g面粉约需水2kg),吃时碗内放杏仁,再盛油茶,芝麻撒在上面。

4、可将制好的油茶装入保温壶内,随喝随倒,可保温12小时。

风味特点:油香可口,杏仁味浓,疙瘩酥松,快餐食品,早晚均可食用。

继承创新:用此法还可制成长生油茶、锅巴油茶、酥饼油茶、米花油茶、金皮油茶等。

壶壶油茶:把面粉、调和面加凉水搅拌成稠糊糊,慢慢的倒开水锅里搅匀,加进杏仁、芝麻、酱油、盐、胡椒粉、味精等,用小火边烧边搅,大约二十分钟后,颜色变成酱黄色就熟了。然后装进保温瓶里,随到随喝,清香可口。

宝鸡油茶:先把杏仁用凉水泡开后煮二十分钟,再用凉水浸泡拔去苦味,搓掉外皮,捞出,淘净控干,另把芝麻炒热擀碎,把面粉用小火炒黄,出锅晾凉,加适量的盐和调和面,拌匀后炒二十分钟左右,吃时把炒面熬成稀稠适当的糊糊,(500克炒面约2000克水),先把杏仁放在碗里,再倒油起蒸煮后,装进小瓮里发酵,到立冬前后就能育热淋醋了。淋醋时,各家都要把醋婆神敬起来。据说从前是位农妇发明了做醋,一立冬她就给各家教传酿醋技术,死后便被人们封为醋神。头茬醋一淋完,家家都先做一顿浇汤面,人吃之前先给醋婆献上一碗。

近几年,人们在踩曲、煮醋、配料育热和淋醋这四大工序上,又用上了新的工艺,使西府冬醋更香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