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宁德虎贝镇特产 福建宁德七都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宁德虎贝镇特产 福建宁德七都镇特产更新时间:2022-07-16 04:42:44

一. 福建省 宁德 蕉城 宁德香蕉

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欧洲人因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而且香蕉还是女孩子们钟爱的减肥佳果。香蕉又被称为“智慧之果”,传说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吃了香蕉而获得智慧。香蕉营养高、热量低,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又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和C,同时膳食纤维也多,是相当好的营养食品。

营养分析

1. 香蕉含有大量糖类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可充饥、补充营养及能量;

2. 香蕉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可治疗热病烦渴等症;

3. 香蕉能缓和胃酸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4. 香蕉中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可以抑制血压的升高;

5. 香蕉果肉1提取物对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消炎解毒;

6. 香蕉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可以防癌抗癌。

7.小孩便秘时吃香蕉也有通肠胃的好处。

二. 福建省 宁德 蕉城 虎贝黄家蒸笼

虎贝黄家蒸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家蒸笼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黄家村祖传的传统工艺艺术产品,由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熟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至今有900多年悠久历史,黄家蒸笼的制作工艺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仍一脉相承,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2009年,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4月18日,虎贝黄家蒸笼协会正式挂牌成立,40多家黄家蒸笼企业结成一体,共谋蒸笼行业发展,至此,黄家蒸笼重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黄家蒸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家蒸笼:流传千年的古老手工技艺

虎贝乡是我市蕉城区的“好西乡”,距离市区约50公里路程,过去,这里由于距离蕉城区比较偏远,少有人了解。而由乡政府所在地西去20多公里,位于蕉城古田屏南三县交界的黄家村就更少人至了。黄家是虎贝乡的大村,这里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黄家蒸笼制作工艺,这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漫步在黄家村中,可见其中散布着许多家庭式作坊。许多人家里的大厅、房间里层层重叠着摆满了高过人的蒸笼。这些蒸笼大多由柳杉和竹片制成,大小规格不一。小的只有人的一个巴掌大,刚好能放入一个包子;大的一笼可以装入上百个馒头肉包。村民说他们以前还生产过一个台湾老板定制的巨型蒸笼,制作的时候,整个人站在笼箍里面,都还不用低头。

除了大小不同,蒸笼的形态和工艺也各有所异,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国外的不同订单产品中,有的底屉用的是竹木,有的是陶瓷等,有的笼箍用上了闪亮的铝片,显得更为精致、时尚。如今,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蒸笼还成为了品种多样的工艺品。

黄家蒸笼采用柳杉、毛竹、水藤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却能使其具备易熟保温、透气不馊、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等优点,用它蒸出来的米饭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并久置不馊,因此,它一直是闽东百姓喜爱的蒸食佳品,在外国人眼中,它是无化学毒性的良好蒸熟器。

工序80多道,关键环节还靠手工

在近年中,黄家蒸笼的生产工序逐渐被一些机械设备代替,但是,许多关键环节还是要靠手工才能完成。

黄小化是黄家村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从爷爷的手上传承了这项技艺。他熟练地将一个个圆形的底座安入腰箍中,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好几个,他说就这道工序,他一天一般能够安装三十到六十个,但这只是制作黄家蒸笼诸多环节中的一道小工序,事实上,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相当复杂。

“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精湛,要凭手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绝非易事。”黄北梨(现黄家村党委书)介绍说,以制作一只内径为25厘米的代表性蒸熟器“饭甄”为例,大体来说,先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盘制笼盖、插板、制底屉等工序,最后才能完成一只完整的蒸笼。而每个环节,又包含着十多道小工序,制作一只原生态的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需要多达80多道大小工序。一位师傅要花上整工二日,才可制作出一只二斗装(15市斤)的“饭甄”。

“我们要选用的是多年生的杆直、节长、无虫蚀的成竹,按要制作的大小规格截成一定的长度。”在该村的一处厂房内,一个村民正在用刀熟练地将一段竹子破开,他介绍,先要将竹子开片、去青,制成宽几厘米的竹片,然后将竹片放到刨床上进行刨光。“过去,这些都是由人工用刀细细加工的,没有多年的经验和手艺可不行,现在生产技术先进了,有了机床,加工就省力多了。”

竹片经过机床刨光后,就成为规格一致、薄而柔韧的竹片了,但这些竹片还不能马上就用,还要经过蒸煮、晾晒、风干,去除多余水分,这样做成的蒸笼才能耐久而不变形。用柳杉片制作的流程也与此大同小异。

盘制腰箍也是一道精巧的工艺,其内径的大小决定蒸笼的大小和容积,其上下沿需分别与上下墩对接,吻合紧密是最为关键的。这些腰箍没有用一根钉,而是用藤条等绑定。首先,将竹片或柳杉木条,按规格盘成一圈或两圈,然后在接头处用钻子打上孔洞,再用藤条穿过其中绑定。这些孔洞的个数和排列也是有讲究的,总体说来,有三孔、五孔、七孔,乃至十二孔,不同的孔洞,藤条的绑系方法也不一样,从而显现出多种美观的图案,既实用又起到装饰作用。

腰箍制成后,还要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等。蒸笼的底屉大多也是用竹子制成的,将竹片按一定形状切削,打孔后,用竹子穿过其中,或用藤条连结起来,然后裁成适合蒸笼规格的圆屉。过去没有机器的时候,这些都是纯手工完成的,现在有了机器,工人只要将一叠的笼屉放在机床中,脚一踩,机床铡刀落下,就裁出一片片圆底来。

盘制笼盖也是一项技术活,将柳杉木条盘成盖头圈后将盖板压入,使之与上墩伸出的突出部紧密吻合。笼盖子则是用薄竹条编制后裁切而成,在传统的手工生产中,不同的编制方式显现出来的花样也有好多种,各有特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做好的蒸笼进行晾晒、打磨,去除毛边等,有的还要烙上产品标识,就可以进行成品蒸笼包装了。

口口相传900多年,宋时技艺重放光彩

说起黄家蒸笼的风光历史,黄北梨充满了自豪。据介绍,黄家蒸笼手工技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早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它用原始的方法、原始的工具,并且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有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却能经过绵延不绝的流传,至今仍一脉尚存,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

据资料记载,石洋即是黄家村的古称,又称熟洋。当地海拔800多米,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湿润,尤其适合柳杉和竹子生长。丰富的柳杉资源,为黄家蒸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在黄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蒸笼,至清朝乾隆年间,更能制作包括蒸笼在内的碗、杯、盘、盒、碟、瓶、壶等日常器用,这些柳杉制品均可做到随物赋形,争奇斗艳,有的甚至成为当时的贡品。到上个世纪末,闽东许多农家人中,还能经常见到使用这些日常器具。

旧时,黄家村人都是用一副挑担挑着做蒸笼的工具、材料,走街串巷现场制作,在闽东各县小有名气,但这并非村民的主导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家村村民黄北柱办起了黄家村历史上的第一家蒸笼厂。

真正形成黄家蒸笼产业规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有一位台湾客商,在外地看到了黄家蒸笼,感觉手艺不错,就找上门来,要求订做一批竹蒸笼。那次,全村不但圆满完成了订单,很多年轻人还借着这一成功启示,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蒸笼厂。黄家蒸笼的产业从此不断壮大,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从事和发展这一行业,如今,在黄家村从事蒸笼制作的家庭达到约三四百户。黄家蒸笼成了黄家村的主导产业,如今,“黄家蒸笼”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品牌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这项古老传统技艺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有关部门提出了“五年保护计划”,希望能延续这一千年手工绝技。

虎贝黄家蒸笼

宁德市蕉城区黄家蒸笼行业协会

10779425

蒸笼

三. 福建省 宁德 蕉城 宁德炒粉丝

炒粉丝做法

准备材料:龙口粉丝,肉丝,青椒

步骤:

1.粉丝一团(按食量可增加),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不推荐用热水,这样炒出来的粉丝不精抖,呵呵!肉切成丝放入小碗中,倒入酱油和少许黄酒,腌制5分钟左右,入味。

2.锅烧热,倒入菜油,等七成热的时候,炒肉丝,加入开始切好的青椒,倒入适量香油,见炒得差不多熟的时候,放入粉丝一起炒,记得加一点水,不然太干。

3.炒到粉丝比较硬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出锅了,再撒上点熟芝麻。

四. 福建省 宁德 寿宁 寿宁茶叶

茶叶

寿宁属于亚热带红壤区,极适应于茶叶的生长发育。植茶历史悠久,明景泰八年,茶叶就以大宗土品对外销售,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县内生产的红茶,号称“坦洋功夫”,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1936年,全县植茶面积就达5.73万亩,年产毛茶1044.5吨。建国以来,茶叶发展很快,现有茶园12万亩,产茶75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所产“玉记牌银毫”和“凤凰舌”绿茶分别获得世界跨国公司评定的“五星钻石奖”和澳门博览会国际金奖,“茉莉花茶”、“福寿银毫”和“眉珍茶”也以色、香、味俱佳,多次获部、省优质产品奖,畅销海内外。茶业已成为寿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据农村经济格局的半壁江山,各乡镇均大力发展,其中武曲、斜滩、南阳、凤阳、竹管垅的全部,犀溪、芹洋、平溪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好,集中成片,是本县茶叶的集中地带。规模较大的有龙虎山茶场和南阳茶场。

五.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洋中香菇

改革开放以来,宁德洋中香菇生产不断发展,菇叶厚、香味浓,价格适中。1986年以来,洋中已成为来自浙江、江西省及本区的香菇市场,日客流量达300多人,交易额300多万元。1989年,年产值6000多万元。

值高,质好、香气浓、适宜加工,产品深受欢迎。资源蕴藏量152.6万株,年产量达1.4万担,居全省之首。

六. 福建省 宁德 蕉城 宁德水煮肉片

·猪肉(或者牛肉)瘦肉250克

·白菜(或者其他时令蔬菜,如莴笋)200克

·郫县豆瓣50克(3汤匙)

·料酒25克(1.5汤匙)

·淀粉25克(1.5汤匙)

·盐2克(约1/2茶匙)

·鸡精少量

·干辣椒10克

·花椒20粒

·葱适量

·肉汤400克

·油100克

·酱油3克(1茶匙)

·糖5克(1茶匙)

·蒜4瓣(去皮,切成末)

·姜5克(切末)

作法:1、将瘦肉切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0.3厘米厚的大薄片(只是大概,不用严格衡量,总之薄一些会比较好),如果觉得不好切,可以将肉放入冷冻室稍冻,待肉有些硬时切片,用淀粉、料酒、盐和少量水将肉抓匀稍腌待用。

2、白菜洗净,叶用手撕成大片,白菜帮子用刀斜切成薄片;葱洗净切成葱段;干辣椒用剪刀剪成段待用;郫县豆瓣剁碎待用。

3、炒锅内倒入40克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用中火炸至呈棕红色,捞出待用。

4、转大火,将葱段放入炒锅内炒香,再放入白菜炒断生,铺在大碗内待用。

5、锅烧热,再倒入40克油,放入郫县豆瓣和姜末炒香,直到炒出红油。

6、加入肉汤,烧沸。

7、将腌好的肉片放入锅中,用筷子拨散,待肉片煮至散开变色时,加入酱油、鸡精、糖调味。

8、将肉片和汤汁一起倒入铺好白菜的大碗中。

9、将事先炸好的干辣椒和花椒剁碎,撒在肉片上,蒜末也均匀撒在肉片上。

10、锅洗净擦干,放入20克油,烧至9成热(冒烟),然后将热油均匀浇在肉片上即可。小贴士:让水煮肉片特别香的几个诀窍:

1、干辣椒段和花椒一定要炸得棕红脆香,炸过辣椒和花椒的油用来炒熟蔬菜。炸香的辣椒花椒剁碎以后撒在肉片上,吃起来焦香满口,十分有味。

2、郫县豆瓣一定要炒香炒出红油来。

3、最后浇得热油一定要烧得很热,浇上去才能把蒜末的香味炝出来。 

七.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光饼

福安光饼是直径约8厘米的圆饼,正面颜色似铜,丰腴饱满,底部如铁似的硬而脆,而饼心却松软如棉,略带咸味,是福安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亦称继光饼,相传这是戚继光在闽浙一带平倭时,戚家军的干粮,其实就是将面粉加上精盐、芝麻、葱丝烤制成的小圆饼,香脆可口。

八.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豆腐仔

豆腐花,古田本地话叫“豆腐仔”,路边摊或者沿街经常有叫卖。

古田“豆腐仔”,叫卖的通常挑着一担木桶,一个桶装着装“豆腐仔”,另一个桶装碗和清水。“豆腐仔”装在一个木桶里,温温的.通常是有客来的时候,就用一个扁圆形的勺子刮几层装在碗里,要吃甜的就加点糖水,薄荷水,吃咸的通常加点酱油稍微搅拌一下,很清爽,是消暑的上佳食品。

九.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阿达元宵

阿达元宵

以料精、味美、汤清、色白著称。元宵丸外壳用糯米加三成净冬米,馅用二刀后腿肉,配上等酱油、虾米、葱头油、白糖、味精等。现设在茶亭头的饮食店仍经营元宵丸。

十.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锅边

锅边

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锅边,方言又称“鼎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听到“鼎边糊”3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