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射阳有哪些特产 射阳县地方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射阳有哪些特产 射阳县地方特产更新时间:2022-07-10 17:41:43

一.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擦酥饼

阜城擦酥饼历史悠久,好吃难做,难在酥难擦,火候难掌握。主要原料是上等小麦面、熟猪油,佐以葱、姜、盐、味精等。特点是酥、脆、软、香,吃在嘴里透酥,但不粘嘴。购者如觉得时间一长饼回软,只要用油再烤一下,仍然还原如新。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二. 江苏省 南通 如皋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三. 江苏省 南通 如东 南通文蛤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四. 江苏省 矮小黄鸡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矮小黄鸡原产于法国,国内最早于1999年从法国引进,现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上海、江苏、北京等地。

1主要特性特征矮小黄鸡俗称矮小黄,属肉鸡专门化品系。其体形矮小,体躯长方形,胸宽而深,丰满突出。单冠,冠、肉髯、耳叶鲜红色,喙褐黄色,胫、趾、皮肤黄色,胫粗短,无胫羽。

2保种方式基因库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1999年引进矮小黄鸡进行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体重2279克,母鸡平均体重为1988克。7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8.3%,母鸡为88.2%;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66.9%,母鸡为68.3%。

2繁殖性能矮小黄鸡开产日龄147~154天,高峰产蛋率达90%,66周龄产蛋数180~200个,蛋重50~55克,无就巢性。

【开发利用情况】

因伴性隐性矮小基因(dw)作用,矮脚黄鸡与普通型相比,公鸡成年体重低30~40%,母鸡成年体重低20~30%,可节约饲料20~30%。矮小黄鸡用作肉鸡配套系的第一父本,可使父母代母鸡矮小,再用普通型鸡作终端父本生产正常型商品代鸡。但因引进的矮小黄鸡品系羽色不太适应国内优质肉鸡配套需求,故直接应用较少,而是将其矮小基因(dw)导入地方鸡品种育成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利用。

信息来源: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巴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鲀属硬骨鱼纲,副鳍亚纲,鲈形总目,鲀形目。长江暗纹东方鲀以长江下游地区产量最大,人工养殖最多。因其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故在江苏省三项工程和2000年河鲀全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被列为高产高效养殖品种之一。因其有“鱼中之王”和“菜肴皇冠”的美誉而为食客拼死而食之,开发控毒巴鱼的生产和食用是一项利好的项目,巴鱼因其产量高(600-800斤/亩),产出高(12000-18000元/亩),利润高(4000-8000元/亩),而受到各界及养殖户的亲睐。

常熟市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主要从事水产新、名、优品种养殖示范推广及名、优苗种繁育,同时为周边水产养殖户提供健康养殖指导。育苗场承担的2001-2002年度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及一龄商品鱼(巴鱼)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成功,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早春,育苗场从海安中洋公司河鲀养殖基地引进亲本28组,进入温室,进行人工越冬培育。由于相关技术没有掌握等等原因,当年没有成功,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2002年,又引进亲本36组,并聘请中水所专家为技术指导,再次投入试验。期间了运用仿生态培育技术、人工繁殖技术和幼苗培育技术,并通过不断改进设备条件和操作技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当年繁育夏花达40万尾。同年年底,在常熟市科技局主持下,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在此基础上,育苗场又承担了2003-2004年度市科委下达的项目“暗纹东方鲀早春繁殖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实现生产季节提早到3月份,比天然产卵提早三个月,为实现提早商品鱼上市打下了基础。两年内,育苗场获取暗纹东方鲀早苗1100多万尾,为养殖户获取效益2500万元以上,也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档、高效特种水产品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六. 江苏省 盐城 大丰区 冶铁

湖垛周家祖传绝技。始于明洪武年间,"周氏冶铁"闻名四方。用生铁浇铸的香炉,以周德柱的工艺最巧。香炉有3米多高,方底,荷花瓣子脚,五层宝塔形,下层肚子是二龙戏珠,上面四层四个角是四龙含珠,下颔倒挂铃铛,再下面倒爬狮子,顶端是狮子顶葫芦。葫芦上插三支箭,中间还铸有形象逼真"水旱八仙"及"三国人物图"。炉中点香,顶端狮子口及十六条龙嘴喷烟,同时龙体随袅袅烟雾摆头摇尾。

七. 江苏省 南通 海安 海安扎染

扎染古称“绞洁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海安扎染企业在恢复扎染生产后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趋完善。

扎染分扎绞和逢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结”,用线在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逢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文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彩,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绵麻织物。

八. 江苏省 盐城市 射阳 葛武酱生姜

产于江苏盐城。 制作酱生姜应选用上等嫩姜。这种嫩姜的纤维还未硬化,但又具有生姜的辛辣味,先将姜皮刮去,用清水洗净,放入10%的盐水中浸泡。然后将嫩姜切成薄片,葛武制作酱生姜的师傅被称为神刀手,1寸嫩姜能切成百余片,形呈椭圆。将切好的姜片放入开水中煮至半熟,待姜片稍显出透明晶亮时,即可取出,再投入清水浸冷,捞起沥干水分,进行3-5个日光照晒,使水分、剧辣味得以散发。然后按比例用白糖、味精、细盐、面粉、清水及辅料几种,放在锅里熬成稀甜酱乳,待冷却后将姜片倒入,经过反复翻拌7-8次,再倒入干净、无生水的大缸内,用日光照晒半月左右(晚间缸上加盖),即成酱生姜。可作一般食用,并且健胃和中、强身益寿、驱风散寒等功效。这种酱生姜采用嫩蕊、芽姜精工而制,片薄透明,鲜甜脆嫩,美味可口。经常食用,有健胃增食,温肠祛风,强身益寿之效。

九. 江苏省 淮安 淮阴 淮阴黄鸡蛋

淮阴黄鸡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阴黄鸡蛋是江苏淮安淮阴的。

淮阴黄鸡蛋

淮安市淮阴区畜禽产业协会

13283854

鸡蛋

十.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