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幼儿绘本海南的特产 新旧西藏幼儿绘本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幼儿绘本海南的特产 新旧西藏幼儿绘本图更新时间:2022-08-14 12:07:49

一.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海南碳烤生蚝

海南碳烤生蚝

海口几乎每一家烧烤园都备有,只是烧法不一,味道也就各异。

和朋友去吃生蚝时,大抵会喝点小酒,剥几只生蚝,碰几回杯,聊一些不关风月的生活话题,远的近的,似乎记忆都拢集了过来。吃过生蚝粉软的肉质,感觉人也有些晕沉,酒在生蚝后总是能够催生出某些灵感和情绪,那个晚上,睡眠也一定是特别酣甜的。

因为大部分时候都在烧烤园吃,生蚝的食用程序就相对简单。送上来的时候,生蚝大都呈两瓣对开,蚝肉紧贴一边,蚝壳里总有一些由各种姜、蒜、酱料等各种调料匀和的汁,享用的时候,用牙签轻微地动一动生蚝根部,它就顺从地出来了。蘸上一些芥茉,会显得味道更为浓醇、正宗。芥茉是得要蘸得均匀些,否则是眼泪都要呛出来了。

据较内行的朋友说,关于蚝的食法,以前主要是白灼、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那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的食法,我倒不觉着十分有趣,不如白灼来得原汁原味,或用芝士牛油,带出香浓蚝味。烧烤园里大抵以白灼为主,在世贸路口的烧烤园,有一味白灼生蚝做得极妙,是我最为怀念的。若是和好友到烧烤园喝酒时,我总喜欢点那种肥大的横琴生蚝,用大白菜、豆腐、腊肉做汤底,食时有一种爽滑的口感,一口咬落,蚝汁横溢,质感极之丰富。至于现时最流行的,大概是“碳烧生蚝”,蒜香和着蚝香,还有一点碳香味,食来的确甘香无比,至于食后会否“热气”,就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海口随处都是茶园茶馆。

食用生蚝时,调料是不可忽略的,大抵以“柠檬汁加酱汁”或者芥茉为主,这些酱料能使生蚝本味更鲜。但有许多人喜欢用柠檬汁,因为柠檬汁除了可以适度地降低生蚝的藻腥味之外,更可以由它的清香与酸溜中映衬出生蚝所独有的浓郁清甜口感,当然,若能再配上些冷洌的白酒,可就更显其间真味了。不怕腥的话,其实是可以不必用太复杂的酱汁的,原汁原味总是更能彰显其间内质。怕腥味的人,或者可以用加热的方式食用,时间久一点,尝尝比较熟的也不错,只是千万别用浓厚的酱料掩盖了属于生蚝的特有气息。

吃生蚝时能小酌两杯,方是品食的境界,有人说饮用干白葡萄酒或香槟是很好的配搭。不过我倒觉得深海生蚝处于半透明状,被人们认为是具有-幻想之物,若是用一只晶莹剔透、曲线玲珑的红酒杯,斟上半杯干红葡萄酒,在生蚝上蘸点芥茉(喜欢味重或者怕呛的朋友不妨用番茄酱蘸食),拿起蚝壳,挑起整只生蚝入口,慢咽细嚼,口感神经传输一种野性的-,再眼望着如琥珀般的红酒,轻尝慢饮,又是另一番情趣。这种食法,无论从味觉到视觉,都可算得上是一种极高的感官享受。

当然,一帮朋友相聚时,来几瓶啤酒也不错,杯斛交错间,大家都快乐了一起。尤其是酒至在三分醒时,大家抢吃生蚝的情状,便是最可怀想的记忆。

二. 海南省 定安 海南芭蕉

海南芭蕉—芭蕉科植物,热带、亚热带水果。茎可入药,利尿、治疗脑血栓;根可治疗感冒、胃痛。相传古时有位冯先生,夏日傍晚在书斋前偶见一绿衣女子从窗前经过,十分美丽,问其,自称"蕉氏"。冯拉扯女子入房,女子不从,匆忙而去,冯只扯下女子一片衣角,晚上藏于席下。次日看时竟是芭蕉叶,原来女子是芭蕉所变。

芭蕉系芭蕉科,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叶色嫩绿可爱,叶大达3至5米长,宽40至70厘米,植株高达5至7米。花自仲夏开至仲秋。花大如酒杯,色红如莲花者为红蕉,色白如蜡者为水芭蕉,花似象牙为牙蕉。 芭蕉是极好的庭荫树种。

芭蕉原产亚洲东南部和我国南部。习性喜暖,喜光而能耐阴,适应性强。生长温度为15.5至35℃,适温为24至32℃。越冬需用稻草包茎,用土壅根保护以防冻害。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而以冲击性沙壤土,PH5.5至6.5最为适宜。 繁殖用吸芽分株法。当吸芽高至40厘米以上时即可分株,另栽即成新株。地栽芭蕉不宜原地久植,一般3至5年需更换一次新地,长势则旺。

芭蕉苗长1至2片叶时,用妇女用的簪子或粗针在茎基处横刺两眼,则能抑制生长,用来装配盆景是极好的材料。用一长方盆栽1至2株茎叶婆娑的芭蕉幼苗,再配以秀石和抚琴的人物,即成“蕉石奏琴”盆景。

宋代李易安有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荫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余光分外清”。唐代姚合的《芭蕉屏》中有:“芭蕉丛丛生,日照参差影。树叶大如墙,作吾门之屏。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芭蕉的作用: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四.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五. 海南省 保亭 海南火锅

俗称“打边炉”,在海南无论冬夏皆打边炉。这种火锅高档的以果子狸、蛇肉、龟肉配红枣、党参、淮山、枸杞煮汤,再加生鱼片、海鲜、牛百页、鸡肉烫食,最后连汤带水吃完喝尽。吃得人人流汗,气氛热烈。中低档的打边炉以羊肉、鸡肉、猪排骨代替山珍海味,照样吃得轰轰烈烈。

六. 海南省 东方 海南山兰甜糟鱼

清香的山兰甜糟,新鲜的福寿鱼,还有美味的山兰酒,以这几种主要原料做成的菜肴将是何等的美味,真的是无法形容,大家在闲暇时间,不妨下下厨房,掌掌马勺,亲手为家人朋友露上一手,虽比不过各位大厨的手艺,但也会跳出日常的菜肴,给大家一个惊喜,更可能的是一片赞叹,没准就因为这道菜,你家中总厨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

原料名称:福寿鱼、山兰甜糟、山兰酒、花生油、酸竹达。

成菜特点:色泽洁白,味甜中带酸,鱼肉鲜嫩

菜品制作方法:一是鱼杀好洗净,切块,鱼头从中间切开,用盐、姜、葱腌30分钟,滤去水分,再用山兰糟浸3小时,取出滤干水分;二是用花生油慢火煎鱼,二面收干即可;三是砂锅加入山兰甜糟200克,山兰酒100克,调入盐1克,味精1克,米醋2克,把鱼排入砂锅,砂锅四周排入酸竹达,用火焖10分钟即可。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海南省 乐东 腰果

海南,系50多年前从国外引种。由于它耐旱,可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适应性强,在海南发展很快,乐东县被称为腰果之乡。腰果一年收获三次。它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在世界上有“十果之上”的称号。果壳可作工业原料,腰果木花纹美观,并散发香味,是制作家具的良材。

九. 海南省 定安 海南板烂羔

南风味小吃,其主要配料板兰叶,是一种热带草本植物,其汁液深绿,有特殊的板兰香味。归侨群众喜欢用板兰叶配制食品,此糕最负盛名。

用料:

粘米1千克、椰子2个、生粉1千克、白糖300克、炼奶250克、精盐5克、板兰叶数片,生油适量。

制法:

1、将粘米淘净,清水浸泡2小时,细磨成浆:板兰叶洗净,切碎磨烂,用洁白纱布包裹挤压出叶汁,椰子加工压出白色椰汁。

2、米浆掺入生粉搅拌揉和至起筋,加入白糖、炼奶、精盐及辑汁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分成2等份,将1份掺人板兰叶汁,调成绿色,另1份调入椰汁呈白色。

3、用平底蒸盘一个,抹上生油,倒入一层白色米浆,(厚约0.6厘米)上笼蒸5分钟至熟取出,再加入一层绿色米浆,再蒸5分钟,如此间隔反复蒸至第8层为化。

4、将蒸熟的板兰糕,置通风处30分钟,使自然冷却后,放进保鲜柜内增加凉度,取出切成菱形小块,摆盘便成。

特点:

色泽绿、白相间,层次分明,光滑洁亮,赏心悦目,椰香夹着特殊的板兰香,诱人食欲,入口清爽,甜滑润喉,且有清热、健脾、养胃的功效。

十. 海南省 屯昌 海南红豆

海南红豆,蝶形花科棘豆属。常绿乔木,高3-18米。叶为羽状复叶;小叶7片,薄革质,长12-15厘米,宽约4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而带黄白色,各瓣均具爪,旗瓣基部有角质耳状体2枚;荚果。果瓣厚木质,成熟时褐色,无毛;种子红色。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森林中。

红豆,又称相思豆,质地坚硬、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永不褪色。更为奇妙的是红豆的红色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最里面又有一个心形曲线围住最深红的部分,真是一心套一心,心心相印!……难怪就连王维也作诗赞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把红豆当成爱的象征。

真正的相思豆呈心形,沿着外形边缘内侧有一条较浅色的心型纹路,被称“心心相映”而成名;相思豆天生颜色鲜红,带有美丽的光泽,象征着纯真爱情;种子经久不腐、不烂、不破、不碎,被称为“天长地久、坚贞不变”’。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红豆。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

海南红豆分为两种:

1、一种是市面上常见的红豆,呈椭圆形,颜色通常为绛红,在豆身上有一黑点。也许人们把那一黑点喻化为眼泪,所以多少让人感觉与相思有一份关联。此红豆属短小灌木,生长在海南全岛的山区,因此产量较大,在海南旅游纪念品商店通常能购得。

2、另外一种红豆较为少见,因其生长在一种稀有的高大树木上,产量也少,所以在市场基本看不到销售。其形状呈心形,颜色也随树荚成熟程度不同而不一样。通常色彩较有黑点的红豆更为鲜艳。而且能长期保持原有的颜色。这种红豆树在儋州的热带植物园有种植。不论是有黑点的“相思红豆”还是心形的红豆都是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南国,来海南旅游的游人当然要买上几颗以解相思,或把海南红豆当作一份相思寄给心爱的人。

海南红豆除直接装盒销售外,还被串成项链、手链等首饰,是价廉情重用以表达爱情和友谊的特色纪念品。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