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赤水特产菌 赤水土特产竹笋菌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赤水特产菌 赤水土特产竹笋菌类更新时间:2022-07-06 13:47:52

一.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四洞沟“虫茶”

赤水,茶中极品,市场罕见,价格昂贵,仅四洞沟景区有少量上市销售,多为赤水人家藏待客。这是采摘野生白茶嫩叶加工发酵,招引一种名叫“化香夜蛾”的昆虫繁殖幼虫,幼虫食酵叶后排泄出一粒粒比油菜籽小的虫屎,人们收集虫晾晒而成虫茶。虫茶富含营养物质,味美可口,爽目沁心,有提神醒酒、解毒清热、降低血压等医药功能。

二.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红赤水牌”腊肉

“红赤水牌”腊肉采用神秘赤水山区山民土养的竹乡猪为原料,(在饲养过程中采用熟饲料喂养,不加任何添加剂)沿承数百年传统工艺腌制后经采用赤水山区20多种芬香植物经数月熏制而成,俗称“老腊肉”组织状态干爽,肌肉呈红色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玉白色,风味独特,在历史上小有名气。2003年赤水腊肉参加广州国际食品搏览会荣获唯一金奖。从此,赤水腊肉走向世界。 

三.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高山腊肉

  赤水的高山腊肉,农家自养猪肉腌制而成,挂在烧柴草的灶台上,长期烟薰火燎,不知者一看:漆黑的一块,有时还长有霉斑,如何吃得?

待得主人将腊肉加工好,或煮筒筒笋,或炒成回锅肉,但见一块块腊肉晶莹透亮,不由得食指大动,一口下去,香而不腻,油而不亮,那种特殊的香味让你无法忘怀。此等腊肉,以赤水高山之上所出最为有味,赤水本地人,也以吃上一顿真正的高山腊肉为美事。

四. 四川省 阿坝 小金县 小金猴头菌

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脆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八九月出产,因似乖巧机灵的金丝猴而得名。营养丰富,含有多肽及多醣类,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分布于小金县全景区林带。

五.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名山千佛菌

名山千佛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的著名,该品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属川产名贵菌种。

名山千佛菌,产自雅安市名山县的风景名胜区蒙山,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系食用菌中之珍品,作为名山特有的菌类珍稀资源,名山县去对名山千佛菌作了专门记载。z2g

名山千佛菌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z2g

六.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赤水河鲜鱼筵

赤水河水质甘甜,含有多种有利于人类和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极适宜鱼类繁衍生长,盛产45种优质鱼类。主要优良品种有赤河鲤、青鱼、花鲢、鳙鱼、红翘、青鲅、黄腊丁等等,每种鱼均可单独成菜,也可精心烹制出数十道菜肴而成筵席。赤水河鲜鱼清香诱人,质地细嫩,有滋补功效,属难得的上乘绿色环保菜肴
赤水河鲜鱼筵通常由“鳙鱼、鲢鱼、草鱼、青鱼”等四种优质鱼构成,有“四大家鱼筵”之雅称。这“四大家鱼”恰好就是赤水河鲜鱼筵的主打品牌,仅这四大品牌就可烹制出名目繁多的数十种菜肴而自成鱼筵。鱼食品对婴幼儿、老弱病残者有难得的滋补药效,备受世人青睐;鱼筵更不消说,深得众人欢迎,乐食不疲。( 遵义)

七.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青头菌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

青头菌是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保护区,剑川县内均有广泛分布。青头菌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人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象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青头菌富含有17种氨基酸占11.45%、11种矿物质以及核黄素、灰分、尼克酸占32.4%,其中以尼克酸含量极高著称。《滇南本草图说》记载:“青头菌,气味甘淡,微酸无毒,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

青头菌是名贵的食用菌,气味甘淡、微酸无毒。

每年的雨季开始,剑川县内的青头菌陆续上市,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道山珍美食。

八.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赤水乌骨鸡

赤水乌骨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赤水乌骨鸡(又名赤水竹乡乌骨鸡)是在该贵州省赤水市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下,经过人民群众长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个遗传基础丰富、性状较为稳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种。据测定,赤水乌骨鸡含谷氨酸3.60%、丙氨酸1.49%、缬氨酸1.10%、蛋氨酸0.68%、亮氨酸1.93%、异亮氨酸1.07%,均高于其他家禽品种。其体型较大,生活力强,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2010年3月8日,赤水乌骨鸡正式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赤水竹乡鸡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因其遗传基础十分丰富、优良性状非常突出而倍受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消费者喜爱,具有强大的生产空间和系列产品开发前景,被列入赤水市国民经济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项目。

    1、品种介绍:赤水竹乡发展历史鸡悠久,因形成于山川旖旎、地貌奇特、山峰挺秀、雨量充沛、森林葱郁、物种繁多的“楠竹之乡”赤水而得名。据《仁怀直隶厅志· 物产志· 卷十五》和《赤水县志· 养殖业篇》记载:“…本地良种鸡取名竹乡鸡,为肉蛋兼用型,是饲养的主要品种,单冠、平头、胸宽、体深、腹部大而丰满、脚长短适中,羽毛疏松均匀,黑色为主,耳垂紫黑色,喙、腿、爪以黑色较多……,其中乌骨鸡的皮肤、骨骼皆为黑色…”。原产主要分布于复兴、天台和旺隆等乡镇;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推广,全市各乡镇得到均衡发展,市外部分地方如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经我市原种禽场引进种苗也有所发展。

    主要特征为:体形较大,单冠平头,胸宽体深,背腰平长,腿脚较高,身体结构匀称。羽色以黑色和黑红色为主,杂色次之,白色较少。黑羽母鸡多为纯黑色,黑羽公鸡的颈部、背部和镰羽多带红色羽丝,尾部羽毛油黑带墨绿色光泽。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皮乌、骨乌。部分鸡的肌肉、内脏膜和腹脂膜也为乌黑色。出壳雏鸡平均体重35g、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50g、成年母鸡平均体重2200g;屠宰率高达66.5%—70.5%;初产日龄170—195天,蛋重52—58g;蛋壳颜色、浅褐色或白色,少有绿色。

    2、营养成分:据贵州科学院《贵州省赤水乌骨鸡资源调查及营养成分研究》(黔科鉴字014号鉴定书)报告称,赤水竹乡鸡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36673.38  mg/100g,为普通鸡20153mg/100g的1.7倍以上,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为14253.98mg/100g,为普通鸡9380g的1.5倍以上;还含有人体必须的Zn、Mn、Ni、Cu、Cr、Fe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同时对赤水乌骨鸡的药效作用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提高耐缺氧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养殖模式:采用已经成熟的分段式林下生态养殖技术,即通过原种场2—3周的封闭式雏鸡培育、完成初期免疫接种的健康鸡苗出场,进入养殖场(户)饲养,并通过3—5周的适应性培育过渡到林下生态放养阶段,以达到保持赤水竹乡鸡固有品质、又缩短饲养周期的目的。同时推行“四个统一”养殖方式,即“统一使用饲料原料和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要求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统一采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和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组织销售”措施,整个养殖周期约15—18周,成鸡体重可达2.0—3.0Kg,养殖经济效益为10元/羽左右。

    4、生产状况: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结合争取到的多个项目建设,使赤水竹乡鸡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07年,全市以竹乡鸡为主的家禽存栏量达171.5万羽,出栏量达251.2万羽;建立起年出栏100羽以上养禽大户3700多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家禽养殖小区67个、年出栏5万羽以上养殖基地村38个,建成了生产竹乡鸡种苗的原种场2个,建立起以竹乡鸡生产、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4个。

    5、成果展示:2006年12月赤水竹乡鸡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5年6月《赤水市竹乡黑羽乌骨鸡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获赤水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奖;2004年3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竹乡乌骨鸡》地方标准(DB52/451—2004);1993年3月贵州科学院完成《贵州省赤水乌骨鸡资源调查及营养成分研究》;2008年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

    6、推广应用前景:研究开发赤水竹乡鸡系列营养保健食品,如乌鸡营养面、乌鸡肉松、乌鸡骨泥面、乌鸡脑口服液、特色卤乌鸡翅、鸡腿等产品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已经试制成功的赤水乌骨鸡营养面各项指标符合企业标准,质量优于国家标准,随着投放市场和拓展国内外市场,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贵州省保健食品的开发作出贡献。        

地域范围

赤水乌骨鸡分布于赤水市所辖行政区内的十七个乡镇(办事处),包括:天台镇、复兴镇、大同镇、旺隆镇、葫市镇、元厚镇、官渡镇、长期镇、长沙镇、宝源乡、丙安乡、两河口乡、石堡乡、白云乡、市中街道办事处、金华街道办事处和文华街道办事处。赤水市位于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斜坡地带,紧靠四川省和重庆市。地处东经105°36′26″-106°14′56″,北纬28°15′02″-28°45′58″。东南与习水相连,西南部、北部、西北部与四川叙永、古蔺、合江县接壤,总面积1801.2平方公里。海拔221-1703.1m,高差1509.1m。赤水市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竹子之乡,有竹林面积达114万亩,果园面积9万亩;森林总面积200万亩,覆盖率达71.36%。2009年规模达402.7万羽,年产6510吨。

九.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红菌豆腐

红菌豆腐

在梅州市平远县的仁居镇,有一种当地所特有的传统民众食品“红菌豆腐”。这种红菌豆腐是用制作豆腐以后的豆腐渣作原料,将豆腐渣摊在竹箕上,放在阴凉处,数天后豆腐渣上就长出一层曙红色的菌。用这种红菌豆腐配上猪肝、瘦肉煮汤,非常鲜美可口,是当地群众节日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据说,只有仁居这一方的水土、空气,才能培育出这种红菌豆腐来。

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等举办的“美味广东—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平远红菌豆腐头被评为“广东百种传统小吃”。

红菌头腐头是平远县仁居镇的。它色红肉白味美,质地甜、韧、嫩,是一种鲜美的佐膳食品。

关于红菌豆腐头的起源,仁居地区有一段奇妙的传说。仁居旧时称豪居,是指有钱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当时有一财主,在一年夏天办喜事时,磨了不少豆腐,豆腐渣被一位长工放在闲间里,因为没有及时拿去喂猪,二三天后,豆腐渣生了红菌。财主看见了,认为长工浪费了猪饲料,便责令那位长工将发酵的豆腐渣吃下去,长工无奈,便煮起来吃。长工一吃,觉得很可口,财主见他吃得津津有味,也拿点尝尝,一吃亦有味甜可口之感,主仆都觉得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老百姓。聪明的老百姓根据这一原理,不断试验,这样就逐步演变为人工制作的红菌豆腐头。众皆叹曰:“这可谓变废为宝了”。

传说归传说,但红菌豆腐头确实是用豆腐渣制作的。仁居人取新鲜的豆腐渣,放在锅里用文火不断翻炒,炒到豆腐渣干至手捏成团没有水影为止,便将它铲到垫好豆头叶(又叫大枫叶)或梧桐叶、芭蕉叶的簸箕里,稍凉后用锅铲耙平慢慢压实,然后将先做过的红菌豆腐红菌作’菌娘’(菌娘又叫菌种,有红的较快的作用,没有也可以生红菌)第一段工序便完成。

装好豆腐头的簸箕,宜放在干净的房子里。夏天第二日就能长出白菌,后慢慢转变为红菌。等一面红菌长满全簸箕后,将它翻过身转到另一面簸箕背面,同时把垫叶除掉。待两面都长满红菌了,即可食用或上市出售。一般要三至四天左右。冬天因天气冷,则要将压好的豆腐头放在温室里才能或酵生红菌。农家无温室的则在簸箕上面盖上棉衣或毯子等保暖,同样能有长出红菌的效果,但时间要比夏天多一二天。

解放前,过南洋的人,为能吃到仁居家乡风味,将红菌豆腐头蒸熟晒干,由水客带到南洋去供家乡人做汤吃用,深受海外游子的喜爱。

出门在外的故乡人,回味家乡做的红菌的味道,想吃,却唯有回老家才能吃上一回,因为它根本是无法捎带出门的。菌种从发酵到变质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洒有红菌种的豆腐渣,只能暴露在室外空气中发酵,红色的菌毛会越长越旺越长越靓,绝不能密封捎带,想要带出门,一装入袋子或者罐中,则正在发酵的红菌种很快就会“死”掉,菌种一“死”,豆腐渣也很快就跟着完了。所以,即使是去市场上买回来吃,买回后也得尽快解开袋子,免得菌种“死”去带着豆腐渣也坏掉,使得到时吃到的是豆腐渣而非红菌的味道。

总之,红菌豆腐头,煮、蒸、汤、烘、晒干都可以吃,它是植物真菌,据药界人士研究,有防癌作用。红菌豆腐头在梅州客家地区及海内外久负盛名。

十.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清炒紫花菌

□原料

鲜紫花菌250克,青椒2个,红椒2个,瘦 肉50克。

□调料

烹调油、大蒜、盐、胡椒粉、姜、葱、水芡 粉、高汤等适量。

□刀工成型

紫花菌摘去老蒂洗净,青红椒洗净后一破为二去籽,切成2厘米见方的菱形块,大蒜、姜切成片,葱切成节,肉切成柳叶片。

□烹调方法

炒。锅洗净盛油烧热,投入姜、葱制一下用 漏勺滤去不用,接着下大蒜片、肉片、青椒稍炒一下,再放入紫花菌同炒,待熟后烹入用盐、胡 椒粉、水芡粉、高汤兑好的汁翻炒几下,即起锅装盘。

□风味特色

清香鲜嫩、色泽美观。

□技术要领

紫花菌最好大小一致;炒时菌子一要熟透, 二要保持原料成型,三不宜加味精。

□演变

用此法可炒奶浆菌、黄丝菌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