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特产 猴魁 黄山土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特产 猴魁 黄山土特产排名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7-06 16:05:15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富溪野生茶油

一、茶油概述

茶油是黄山有名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是茶树上“油茶果”提取而成,油茶果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山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话开时节。采摘时分山茶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乃自然界一大奇观。油茶树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生长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饱含天地灵气是纯天然有机绿色食品。

二.茶油功能

1.茶油降脂降压,消炎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预防中风。----中国医药宝典

2.茶油能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对消除黄褐斑,晒斑很有效果。---中华药海

3.茶油性味甘,凉,功效润胃通肠,退湿热,养颜生发,促进伤口愈合---本草纲目

4.茶油蒸调肴,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随之居饮食谱

5.茶油味甚美---天工开物

三.茶油六大重要机能

1.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茶油有长寿油美称,能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防止血索释放,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对“三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白内障,老年性便秘和冠心病等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营养水平,老年人可因食用茶油老而益壮,健康长寿。

2.调节肠胃吸收

茶油独门秘笈---“不聚脂”性。消除肥胖的最佳方法是控制饱和脂肪酸。普通食用油进入人体后,其未消化部分会聚集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诱发其他疾病,茶油的不饱和酸,能与体内的分解醇素产生作用,被碳酸气分解转换为能量,阻断脂肪在内脏及皮下生成,从根本上消除体内多余脂肪血糖。

3.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山茶油能提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食用山茶油后,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所以目前山茶油已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最好食油。

4.强化骨髂系统功能:

山茶油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矿剂的生成和钙的吸收。所以在骨骼生长期以及在防止骨质疏松方面它也起重要作用。

5.预防癌症:

由于山茶油中的脂肪酸有抗氧化物作用,并含有微量元素,因此它能防止某些癌变(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子宫癌)。

6.防辐射作用:

山茶油在被发现有增强防辐射的功能后,就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

茶油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增强,平衡脑垂体,促进性腺功能,提高生命必需的生育酚,提升精子数量使生命更为旺盛,促进生殖生长,提高母乳分泌量,让你的宝宝吃的舒舒服服。茶油是孕妇产后最佳的补品,能加快产妇身体复原,产妇食用有助消除小腹脂肪和妊娠纹,并能提高儿童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儿童食欲和有助于婴儿大脑及骨骼发育。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茗菊

著名特种茶新品种。它由毛峰和贡菊共同构成。贡菊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贡菊白中泛黄,属于白菊,花朵大,瓣细而厚,性微寒,味甘苦,有清香,比之同类菊花,色泽鲜艳
黄山茗菊,既有贡菊的白芯展露,又有毛峰茶的绿叶衬托,两者结合,茗菊香尤高,汤色更清绿,滋味倍鲜甜。( 黄山)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座落在安徽歙县、太平、休宁、黔县之间,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涛起伏的云海,号称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 “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创制,据《徽州0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1芽1叶初展芽叶,其他级别采1芽1、2叶或1芽2、3叶芽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0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历史渊源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录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0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在陈椽教授编著《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徵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0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李亚北所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均被此后我国多部茶叶名著“合而为一”引用。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谢正安(1838-1910)字静和,毕生经营茶业,先后开设了“谢裕大”茶号等厂栈励精图治,以德兴商,长达半个世纪。1875年首创黄山毛峰,畅销欧亚可谓一代儒商,时系黄山大小两源唯一的红顶商人。

产地沿革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竹笋

黄山竹笋--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甜酒酿

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

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瓷土

祁门瓷土

瓷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为祁门之一,自古就很有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从古至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出土婺源、祁门两山”。清代《续文献通考》说:“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高岭土。高岭土虽多供输出,用者多来自祁门,祁门南乡龙风壁,西乡伊坑,产量均高,即景德镇所用之上等原料,亦多取于此。”《陶冶图》中“采石制泥”一节中说:“石产江南徽州祁门县平里、郭口两山,距窑厂二百里,开窑取之。”

祁门瓷矿资源丰富,全县总蕴藏量当在500万吨以上,东路双溪流、南路平里、西路伊坑、茅棚店等地均有出产,而质量最优的为东乡上程、下程、胡坑和庄岭一带。祁门瓷土开采,历史悠久,古代有专营瓷土生意的商人,是名闻一时的徽商中最独特的一支。尤以清朝时最为兴盛,南路瓷土经营者众多,其中最出名的瓷土商人为贵溪人胡元龙,生产的瓷土牌号名为“胡培春”。清同治4年(1865),他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矿。

太和坑出产的瓷土洁白、细腻、质硬性粘、耐烧。适逢此时,景德镇御窑接受了为宫庭烧制御用瓷床的任务。因瓷床器大,试用了多处瓷土均未达到质量要求,正在为难之时,采用太和坑瓷土后一举成功,得到清皇朝嘉赏,祁门瓷土更加声誉鹊起。此后景德镇御窑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原料,太和坑瓷土厂就被定为御用专矿,不准一般民窑购用。因当年从祁门运输瓷土往景德镇均走水路,御窑厂特意颁给胡元龙一面小黄旗,插在运输太和坑瓷土的船头,经过关卡不须查看,显示了作为御用专矿的特权荣耀。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汪笔

汪笔“尖、齐、圆、健”四德具备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河螺丝

黄山河螺丝是安徽黄山风味小吃。黄山市境内溪水清澈,浅底尽沙,没有污染,所产之螺丝,质地高出田螺一筹。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黄山河螺丝略小于田螺,加工时,先剪去其尾端,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特别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派盆景

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包括绩溪、黟县、休宁等地民间制作的盆景,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游龙梅桩驰名海内盆苑,并于清乾隆年间在绩溪仁里等地形成了每12年一举、规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览。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观赏了陈列在上海人民公园内的徽梅盆景。尼克松总统夫妇对充满装饰类美感、具有浓郁徽派特色的游龙梅桩的英姿雄态赞不绝口。

徽派盆景的产生和发展,与卖花渔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氏先人为徽派盆景的创始人。在洪氏的辗转徙居过程中,由洪氏祖先将盆景这种特殊的艺术带到徽州,并在绩溪、歙县等地进行再创作,发扬光大。

徽派盆景寓意于形。如游龙式为民族的象征,三台式则寓有蓬莱仙境或天、地、人之内涵,迎客式则为恭候嘉宾。游龙式梅桩、扭旋式罗汉松、三台式圆柏等,高大、雄伟、粗犷、古朴,充满着神秘的装饰美感,与古典徽派建筑交相辉映,意蕴深长;黄山松、罗汉松等造型,以黄山古松为典范,充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由卖花渔村培育的梅桩盆景,在全国举办的历届“二梅”展览中,几乎囊括了近1/2的金奖、银奖和铜奖,足见其实力之雄厚。

徽派盆景植物种类较多。它以徽梅、徽柏、黄山松、罗汉松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较常见。通过徽州花农和盆景艺人数百年的精心培育,现已选育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梅花品种,如徽州骨里红、徽州檀香、徽州台阁玉蝶、徽州宫粉、洪岭二红等,甚至连园艺界公认已绝迹数百年的黄香梅,也奇迹般地再现于古徽梅苑。这些品种的形成是经过花农长期选优、人工嫁接、压条存异等方式培育而成;颜色从紫红、朱红、粉红到粉白、素白、淡绿、浅黄等,无一不具备;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台阁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独特。花农对幼小的梅条就用棕榈叶片进行定胚造型,每两年重新调整一次,较大的枝干改用棕绳蟠扎;待主干大致定型后再加工侧枝,对小枝则只作修剪不作蟠扎,形成了“粗扎粗剪、剪扎结合”的造型艺术手法;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后再选盆配座,在卖花渔村数十公顷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种大小梅桩和树桩造型达数十万株之多,可谓海内栽花卖花“第一村”;在繁殖上,采用压条与养桩并举的方法,在国内也颇为罕见。

十.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罗平黄山羊

罗平黄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罗平黄山羊评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10月12日,云南省农业厅发布2011年第15号公告,由省农业厅联合组织开展的“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认定活动结果揭晓,经社会推荐、品种初选、专家评审、公众投票和综合评分,并经“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认定罗平黄山羊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罗平黄山羊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罗平县畜禽改良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罗平黄山羊产地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境内,涉及罗雄镇、板桥镇、钟山乡、长底乡、旧屋基乡、大水井乡、鲁布革乡、九龙镇、马街镇、阿岗镇、富乐镇、老厂乡十二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7′~102°43′,北纬24°33′~25°25′之间,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68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018平方公里,年存栏15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 体形:罗平黄山羊体型体形较大,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近似于桶状,后肢略高于前肢,身体灵活而敏捷。 毛色:体躯被毛80%以上为浅黄色,头顶、鼻梁两侧、背线、腹线、尾尖、四肢下部为黑色。 头:头中等大小,额宽平,眼大有神,鼻梁平直,耳中等大小稍向前向上外倾,角粗呈倒八字微向外旋。 体躯:劲粗长适中,背腰平直,胸部宽深,肌肉丰满,尻稍斜,腹部紧凑,尾短上举。胸宽深、肋微拱起,背腰平直,尻部稍斜,后躯稍高,腹平不下垂。 四肢:粗壮结实,蹄质坚实呈黑色。 2、 内在品质指标:鲜羊肉呈鲜红色,有其自身特有的膻味,膻香而不臭,皮薄而少脂肪,易熟化。肉质鲜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成年羊肉质中蛋白质含量≥16%、粗脂肪含量≥10%、氨基酸总量≥12%、水分含量≤75%。 3、 质量安全规定:罗平黄山羊产品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961~2001《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