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油圈圈是哪里的特产 龙村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油圈圈是哪里的特产 龙村镇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8 02:27:39

一. 四川省 自贡 富顺 熟油海椒

由辣椒、植物油、芝麻、花椒、胡椒、食盐、味精、天然香辛料配制而成。 其味道香味醇厚、鲜辣可口。适用于凉拌、蘸食或作菜肴调料。( 富顺县)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柰

古田油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油柰,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Y.He et J.Y.Zhang cv.“younai”.别名:奈、西洋油奈、桃形李、歪嘴李。

油柰是柰李黄肉系统中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单果重80一120克,最大达240克,果形像桃,质似李,果肩宽广,果顶钝尖,并向缝合线沟歪斜,故称歪嘴李。果皮黄绿色,银灰斑点,油胞突起,缝合线具明显沟痕。果肉厚,淡黄色,可食率96.7%,肉质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核小、半离核。在古田3月上旬开花,果实8月初成熟,开花结果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耐贮运。

油柰产于古田县西洋乡、杉洋乡一带。《古田县志》载:“柰似林檎而大,邑东乡西洋产者味极佳”。可见古田油柰栽种历史悠久。1993年全县种植面积有4.5万亩。近几年发展迅速,在闽南、闽东等地有较大种植面积。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大量引种。

油柰鲜果味浓香,甜酸适口,甚受消费者青睐。果实富含营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糖分、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盐类。果实具助消化、开胃健脾等功效。加工制成李干,外表油亮、棕褐色、肉橙黄色、品味特佳。可制蜜柰李片、糖水奈李片罐头,又可加工成多种花样的蜜饯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古田油柰是福建省名、特、优水果 。古田县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栽培技术力量雄厚,是油柰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1年全县油柰 栽培面积已 达5.4万亩,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700万元以上,油柰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和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古田油柰系蔷薇科、李属中的一个变种。古田油柰桃形李实,果形大,单果重80~120克,最大单果350克,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肥厚、细嫩、清脆、汁多,味清甜 ,品质极佳 。果核小,半离核,核顶部常与果肉分离,而形成果腔,此为柰 的主要特征之一。 油柰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润肺、消积食、开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为八闽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989年省科委将古田油柰列入星火计划的发展项目;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将古田油柰拍成科教片--《八闽佳果--古田油柰》向全国播放;1993年9月国家科委授予在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做出贡献的古田县农业局经作站"国家科委星火三等奖";1995年2月古田油柰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古田油柰》产品标准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9年国营古田湖滨茶场生产的油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并于2001年5月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三. 海南省 琼中 九层油糕

海南小吃。用大米磨浆,配糖、油,蒸制而成。其黄白相间,层次分明,糕身光滑柔软,油香味浓,甜润爽口。

制作要领:

大米1千克淘净,清水浸泡3小时后,细磨成含水量100%的米浆加1/5生粉(木薯粉碎后除去渣滓沉淀出来的粉),分成两等份。

白糖、红糖各400克,加清水各500克分别煮沸,滤去杂质,趁滚烫时分别冲入两份米浆里,搅拌均匀使之成为半熟糊浆,每份糊浆中加葱油200克调匀。

薄铁皮平底圆盘抹油,倒进一层3毫米厚的白糖糊浆,上笼蒸三分钟取出,再倒进一层红糖糊浆,蒸3分钟取出,再倒进白糖糊浆,再蒸,如此反复蒸至9层,最后一层蒸的时间长些,使之熟透。

将蒸熟的油糕切块上碟,抹油并撒上一薄层炒芝麻即成。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五.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六.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油糕

凉州油糕是甜食,食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制作方法是用开水和面(烫面),有的还掺入少许洋芋面,包上白糖、芝麻、红绿丝、玫瑰烊成的糖汁,搁在手心里拍成一两一个的圆形小饼,入油锅一炸,外层炸得酥脆。趁热吸一口,烫、甜、粘,不小心糖汁会溅出来,这时炸糕师傅便打趣道:“当心舌头,烫着了可没地方贴膏药。”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十. 宁夏 吴忠 同心县 荞麦油圈

荞麦油圈

将荞麦面粉用开水烫拌均匀后,连同面盆放置于80℃水锅中隔水热蒸,10~15分钟取出,冷却后掺进黑面少许,加酵面发酵,用手蘸油做成巴掌大的圆圈,入油锅炸熟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