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都县特产三叶青 三都水族自治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都县特产三叶青 三都水族自治县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7-02 10:58:05

一.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乐都藏香猪

乐都藏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乐都藏香猪是青海海东乐都县的。

乐都藏香猪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下营乡、城台乡、峰堆乡、瞿昙镇、蒲台乡、中坝乡、达拉乡、共和乡、寿乐镇、中岭乡、李家乡、1乡、芦花乡、马厂乡、高店镇、雨润镇、碾伯镇、高庙镇、洪水镇共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将乐都藏香猪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乐政〔2014〕23号

青海省地方标准:《乐都藏香猪》(草案)

二.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宁都粸

宁都有很多种用米做原料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qí”,有一些文人写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和当地人的称呼一致的字——“粸”。“粸”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宁都人对“粸”这一称呼至今没有改变,我想也许可以佐证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宁都的粸,种类很多,一口气能说出十几种粸——糯粸、黄粸、灯盏糕、馍馍子粸、芋包子、薯包子、番薯粸、米冻粸、松糕粸、豆子糕、糖圆、油饼、卷心糕……

宁都的粸,主要原料是大米,也有专用面粉的。辅料有薯、番薯、芋子、豆子、南瓜等,也有用碱水的。做粸的原料要预先准备。年初,农夫农妇们就要筹划年底大概打多少糯粸、黄粸,来决定种多少糯谷、大禾子米(专门做黄粸的稻谷)。要是需要用专门的灌木烧成灰滤出的碱水,农夫农妇们要先上山寻找这种特别的灌木砍回家晾干。为了春夏能吃上薯包子、番薯粸、芋包子什么的,农夫们要在秋天将薯、番薯、芋子之类的放进窖里藏好。

宁都的粸种类多,做粸方法也不一样。打糯粸前要先把糯米蒸熟,再将糯饭倒到碓窝里,用专门的粸槌打成糊状即可。黄粸和糯粸的做法一样,只是在蒸之前,要将大禾子米在黄碱水里浸一段时间。烧薯包子、芋包子,要先把在水里浸过的米磨成浆,把薯、芋子用牙钵刷成浆,再把两种浆混在一起,调匀,放上盐、葱花,再用手抓浆,攥成圆形放入油锅里烧。烧番薯粸、豆子糕时,则直接在米浆里加入切成丝的番薯或者豆子。做米冻粸,要在米浆里加入石灰水。做松糕粸、馍馍子粸则是在米浆里加上酒酿让它发酵,然后放到锅里蒸。

粸的做法不一样,吃法也各异。蒸的粸润滑细腻,吃法因人而异,喜欢吃香的可以炒着吃,喜欢吃甜的可以蘸糖吃,喜欢吃辣的可以蘸辣椒水吃。煮的粸加些汤水、佐料,味道鲜美。在宁都,烧的粸居多,色泽金黄,香味飘逸,外脆内软,风味独特。

宁都的粸,一般和年节联系在一起。过年过节要做粸、烧粸。七月节一定要做粸,因为要用粸供奉天地、祖先。过年的时候要打糯粸、黄粸,炸油饼、薯包子、芋包子、番薯粸,很多人家要烧一箩筐粸。正月客人多,客人一来,蒸热一下粸,端上果盘,斟上酒或者开水,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其乐融融。

宁都的粸,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尊贵的客人来了,必须烧粸(人们称之为“起油锅”),才显得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一碗黄粸放上一些肉丸、猪肉等面子菜,就是一碗客家人的“汤”,那是对尊贵客人的盛情款待。我家乡黄陂镇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用面粉烧成的“烧鱼”(其实是油饼,里面没有鱼,不像宁都青塘、赖村的薯包鱼)。

宁都的粸多,喜欢吃粸的人也多,烧粸卖的人也多。城里乡下,大街小巷,一个炉子一口锅,一捆柴火一桶浆,就可以烧粸卖了。大人赶圩,回家的时候买上几块钱粸,让留在家里的孩子解解馋。(廖平平)

信息来源:赣南日报 廖平平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绣花鞋

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共同性特点,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

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一般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图案各式各样,多为禽鸟花卉,有时在鞋头缀毛线绒球;最后是将帮与底缝合。

水族绣花鞋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鞋面呈圆形,部面头部以红色布料,鞋后跟部为蓝色布料以平绣,贴布加金线做法。

另一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鞋帮上先用裹马尾的白丝线成底色图案,卷曲成各种几何图案拼镶在鞋帮上,图案为花卉、云朵等纹样。刺绣精美,做工讲究。

一般而言,制作一双绣花鞋,熟练的妇女大概需2-3周时间,普通妇女则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四. 西藏 昌都 昌都县 蛋插人参果

原料:鸡蛋14个,煮熟的人参果2钱、盐3克、酥油1两、水搅和豆粉2钱。做法:洗好的人参果在水中煮熟。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开,加上盐和水搅豆粉后放在蒸笼中蒸熟。



蒸熟的蛋清,蛋黄切成块状、摆在菜碟中,蛋清、蛋黄块上插好人参果。菜锅中再放少许酥油再微火中化成液体后加上少量的水搅豆粉煮至出现沸泡的时候浇在菜碟中的鸡块上,蛋插人参果这道菜做成了。



五. 新疆 乌鲁木齐 新市区 异叶青兰

异叶青兰

新疆异叶青兰:又名白花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具平肝、清热之功效,治肺热咳嗽,高血压,头痛,眩晕,眼翳等症。新疆所产异叶青兰,维吾尔语“祖帕尔”,主要分布于天山及昆仑山麓。

六.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烧卷子

烧卷子源于畲族,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蓝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谏议大夫时,带入宫中,深受杨贵妃青睐,从此列为贡品,流传至今。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相结合而精心制作出的烧卷子,具有健齿固肾之功效,是休闲旅游,佐酒品茗,宴宾待客之开胃佳品。

七.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肉皮

猪肉皮,是于都客家人宴席上不能缺少的一道菜,可谓色、香、味俱佳,蜂窝般厚厚的肉皮色泽金黄油亮,油香猪肉香扑鼻诱人,脆软不酥,鲜美可口,百吃不腻。

宴席间上肉皮,必须放鞭炮奏乐,最少是放一挂鞭炮,到底为何?解释不一:一说表示“发”的意思。端到桌上的肉皮每块的厚席是原猪皮厚度的至今倍以上,意思是“发了”、“发家”、“发财”。二说表示“高级菜”来了。以前的地主、富豪摆宴席要上海参,海参是珍贵名菜,一般人是吃不到的,所以富裕人家摆宴席上海参时就会放鞭炮奏乐,表示他家富裕,能上海参。同时,也告示客人马上可以吃到海参了。后来,就有很多人用肉皮代替海参,表示“高级菜”来了。三说向客人告示上到一半的菜了。表示在一桌菜的数量上到了上半时上肉皮,如果宴席共11个菜,那么,第6个菜就是肉皮。四说表示“辞客”。于都客家人设宴,上第三者个菜时要放鞭炮奏乐,上肉皮时要放鞭炮奏东,散席时会放鞭炮奏乐,当听到第二次放鞭炮奏乐时,表示宴会已进行了一半,还没有来的客人最好是不要来了。

上肉皮,在于都民俗里到底有多少含义,一时难以考证。不过,这里所说的肉皮确实是一道好菜,色、香、味博得众人喜爱,当然,它的加工烹调也有点“麻烦”:首先把新鲜的猪皮煮熟,把猪皮上所剩的肉削净后,把猪皮晒(或凉)干,然后放到油里炸,用水泡后,切、煮(一般都和猪肉、鸡、鸭等一起煮,或用荤汤煮),最后捞起加佐料上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皮不仅用于宴席,在于都的客家饮食店里基本上都有这道菜,并且食客特多。

加工烹调:首先把新鲜的猪皮煮熟,把猪皮上所剩的肉削净后,把猪皮晾干,经油炸(把干猪皮先用碱水将上面的油污洗净,晾干表面的水分,用温油炸至金黄色酥脆时即可贮存备用),用水泡后,切、煮(一般都和猪肉、鸡、鸭等一起煮,或用荤汤煮),最后捞起加佐料上桌。猪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它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化成明胶,明胶具有网状空间结构,它能结合许多水,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有效地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细胞得到滋润,保持湿润状态,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

八.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竹叶青

竹叶青酒由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汾酒的再制品,酿造历史悠久。竹叶青以汾酒做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广木香、紫檀香等十余种中药材和经蛋青、竹叶、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为45度。酒色青绿,晶莹透明。经科学鉴定,具有和胃、消食、除烦的功效,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纯正香美的汾酒、竹叶青酒,都要经过5道关口、17道防线和120道工序反复检验合格才能包装上市。因此,也可见酒之品质。( 太原)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鱼包韭菜

水族最重要的祭祖菜肴,属于素菜,现在已经演变为所有节日菜肴。做法是:选1斤多的鲤鱼或草鱼从背部开刀去杂洗净,洒上好酒,配以葱葁蒜盐糟辣等,再将洗好的韭菜(或广菜)填充鱼腹,用米草捆扎放入大锅中炖,或放甑子中蒸,10-12小时后鱼骨酥脆,鱼肉肥美细腻,烂而不糜,醇香味厚,夏季放外面3-5天也不会变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