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太原北郊区地方特产 山西太原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太原北郊区地方特产 山西太原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6-25 15:21:04

一.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蘑菇

盖家庄乡:蘑菇、攸面。

二.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山西河捞面

人们一提到山西不禁会想起那里的刀削面,但是山西还有一种比刀削面的来历更早的面食,那就是河捞面。

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0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制作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现在也有用铁制机械做的,中间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老的木头制的河捞床是在一根木头上挖个杯口粗细的圆坑,坑上下通透,在坑底下钉一块扎满小孔均匀分布大小适中的铁皮或铜板。在河捞床上方有一根圆柱体上面连接在一个轴上,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沾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板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煮熟后从锅里捞出来即可,再浇上不同口味的臊子(也就是吃面条的时候在面条上浇的卤儿。山西人一般都说臊子),就可以吃了。大的河捞床,要用两三个人的力量才能操作。 但家庭也有用小河捞床的,形如大河捞床,只是尺寸小的多。

口味: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河捞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三.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清徐红杏

清徐红杏:亦称沙金红杏。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适口。原为仁义村沙家地内的实生杏,种植历史已数百年,后发现其果面色泽艳丽,品质优良,遂开始繁殖。以仁义和平泉两村所产品质最佳。

清徐杏的栽培始于明朝。到20世纪90年代尚有近200年树龄的老杏树存活。全县杏的品种有沙金红杏、老爷红、黄荫、满囤、海棠红、牛犊子、串条红等23种,其中沙金红杏为名优。

    沙金红杏的栽培历史约有1200余年。原系仁义村叫沙家地的实生杏,因其果实艳丽,呈金红色,故得名沙金红。20世纪末沙金红杏的栽培数量约占全县杏树的89%。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东于、马峪、清源3个乡镇所属的山区和山前洪积扇地带。

    沙金红杏长势强旺,树体高大开张,树形为圆头形或半圆形,成年树一般高5至7米。以实生苗嫁接繁殖,嫁接后4到5年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以中短果枝和花束状短果枝结果为主。一般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200—300公斤,单株最高可产500公斤。

    本品种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寿命长,100年生大树仍有相当产量。

    沙金红杏色泽艳丽,外形标致,果实侧扁圆形,平均单果重为56.9克,大者可达100克以上。沙金红杏的营养价值很高,新鲜时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维生素乙都远远超过苹果。它还含有果糖、果酸(含单糖3.2%,多糖11.4%,含酸1.4%,糖酸比8.14:1)及蛋白质、钙、磷等,鲜食后有助于消化,增加人体钙质和软化血管。

     沙金红杏的药用价值很高。杏仁有甜、苦两种,皆可药用,有润肺、止咳、滑肠等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及大便燥结等病症。清徐县流传杏仁治病的土方子很多,其中治疗支气管炎、胃疼等最为有效。沙金红杏既能鲜食,又宜加工,可制成罐头、杏干、果酒等多种产品。清徐沙金红杏1995年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

四.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金软黍

产于大盂镇金家岗旱地丘陵区,生育期95--105天,秆硬抗倒伏,千粒重7.2--8.1克,粒色土黄,米色金黄,粘性大,食味好,出米率为75--80%,亩产500斤左右,1983年开始推广,到目前我省许多丘陵山区县有种植,并且已推广到辽宁、陕西、甘肃等地。

五.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绵核桃

盛产于阳泉市,以个大壳薄、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闻名三晋。主要品种有绵核桃等。其仁呈浅黄色,含油率在70%以上,年产114.5万斤。产品除满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还行销香港、加拿大、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7万公斤。

六.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七.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猫耳朵

山西猫耳朵是中国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猫耳朵是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 猫耳朵原是民间吃食,因其筋滑爽口,别有风味,一些宾馆、饭店的厨师,把它推荐给外宾。许多贵宾食后赞不绝口。从此,这种面食进入了“大雅之堂”,如同清宫风味小窝窝头一样,成了筵席上的一道佳食美味。

八.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阳泉核桃

核桃

核桃盛产于阳泉市,以个大壳薄、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闻名三晋。主要品种有绵核桃等。其仁呈浅黄色,含油率在70%以上,年产114.5万斤。产品除满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还行销香港、加拿大、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7万公斤。

九.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十.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郭杜林月饼

太原郭杜林月饼:因由郭、杜、林三位糕点技师创制,故名。饼面多呈棕红色,形如满月,外形美观,甜美酥松,油而不腻,散发鲜花、果料香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