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安槐南特产 永安市槐南镇习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安槐南特产 永安市槐南镇习俗更新时间:2022-06-19 02:21:07

一.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紫金永安牌椒酱

紫金永安牌椒酱(原名沈鸿昌辣椒酱),创办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广东省紫金县传统名牌产品。产品用优质辣椒、大蒜等20多种原材料精制而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调和气血,助长消化,增强食欲,灭菌防病等功能。曾参加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举办的轻工产品展销会,深受欢迎。

二.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葱烧排

永安葱烧排,是富有当地风味的名菜之一。它的特点是香而辣,油而不腻,脆而不过烂,进口唇齿留香,佐酒、下饭均宜。猪排含有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加酸使钙质从骨中溶出,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原料:净猪肉1000克,葱75克,辣椒干7克,白糖100克,醋75克,酱油50克,胡椒、八角、味精少许。

制法:把猪排切成2寸左右,后用醋醉1~2小时,醉后的排骨放在油锅里炸六成熟,呈金黄色即可捞出。这时,把其他配料下锅,炒到八角和辣香味溢出后倒入排骨,加糖、水、酱油,放锅里焖成汤,呈粘液状,取出倒扣在碗底,上面放葱,(葱切成1寸长)。最后,整碗放入蒸茏内蒸2小时,蒸好后,把汤汁倒在锅里加芡,配味精、试好咸淡,即可上席。

三.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圆子

永安圆子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浓浆,用手工做成直径1━1.5CM的圆子。圆子象征吉利,永安一带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等都要吃圆子,冬至这天,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吉利圆子更是家家桌上不可少的。

四.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黄椒

永安黄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黄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安黄椒是福建省永安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永安县志》(万历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和《永安县志》(顺治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志)”、《永安县志.续志》(道光本)卷之九,“物产”中均有记载。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永安黄椒独特的品质,以其辣、香的独特品质和其它辣椒不同的风味,倍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堪称八闽一绝。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永安黄椒 1号系从永安市地方特色辣椒品种永安黄椒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其外观色泽黄亮,辣味爽口剌激,清香浓郁,风味独特,具有“辣、香、脆、润”四大特点。黄椒果实中含有黄椒素,果皮保持黄色不变,果辣具香味,品质极优。

地域范围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永安市种子管理站,从永安黄椒地方品种中系选育成的。

特定品质

永安黄椒属尖椒类中晚熟品种。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始收60~70天;产量中等;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桔黄色,果辣具香味,品质优。

文化典故

永安黄椒属尖椒类品种,始花节位13~15节,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始收60~70天。株高54~75厘米,株幅60~75厘米,分枝性强;茎较直立,茎粗0.8~1.3厘米;叶片卵圆形;花单生;单株座果数70个左右,果圆锥形,果尖向下,果长5.6~11.2厘米,横径1.5~2.O厘米,单果重5~12克,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桔黄色,果皮光滑有光泽,果辣具香味。

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永安市15个乡镇(街道)即燕东街道、燕南街道、燕西街道、燕北街道、安砂镇、大湖镇、曹远镇、贡川镇、上坪乡、小陶镇、洪田镇、罗坊乡、西洋镇、青水乡、槐南乡。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偏西,沙溪上游,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海拔135-1705米。东与福建省大田县接壤,西与福建省连城县、清流县毗连,南与福建省龙岩、漳平市交界,北靠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为邻。全市土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折441.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82万亩,耕地面积22.41万亩。目前,全市种植面积5000亩。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永安市处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全市以红壤面积最大,其次为黄壤和水稻土,水稻土面积达22.41万亩,其中以黄泥田和灰泥田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之间,土壤深厚肥沃。森林覆盖率达83.2%,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2)水文情况:永安市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13条,可划分为沙溪水系、尤溪水系、九龙江水系,全市河流具有坡度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流量充沛,最主要的为九龙溪,流域面积7363平方公里,干流长203公里,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30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优良,污染程度低,为理想的农业和人居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永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市境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垂直小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4.3-19.2℃之间;>10℃积温5178.1℃-5729.1℃。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8-35℃。一月份平均气温在7.7℃-8.6℃。年平均降水量1495-2060㎜,年日照时数1875.3小时,无霜期302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永安黄椒生产。

(4)人文历史情况:永安黄椒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永安县志》(万历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和《永安县志》(顺治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志)”、《永安县志•续志》(道光本)卷之九•“物产”中均有记载。据三明市经济作物局、三明市蔬菜办联合编写的《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第六章茄果类辣椒部分记载:“品种名称:黄辣椒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永安”。永安黄椒以其独特的辣、香品质和风味,倍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堪称八闽一绝。永安的地理环境培育了黄椒独特的品质,其外观色泽黄亮,辣味爽口剌激,清香浓郁,风味独特。黄椒果实中含有黄椒素,果皮保持桔黄色不变,其速冻保鲜,简易方便,贮藏一年以上,仍能保持鲜品原形原色原味,内质不变。

五.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果条

永安的著名小吃果条,是把稻米磨浆蒸熟而制成的,吃法多种多样。最普遍的吃法是把果条用开水烫过之后放入骨头汤中做成汤粉;也可以配上菜和肉炒来吃。也有把果条卷成筒状,用叉子叉着蘸酱油吃的,这样的果条叫“果条筒”或“叉叉果”。到端午前后,当地人会将艾草磨成粉掺入米浆里蒸成果条,把它当作皮来报上酸菜、笋丝等馅料来吃,叫做“艾果”。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莴苣

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莴苣,福建省永安市。以其独特风味、优良的品质畅销上海、深圳、厦门等国内市场。

2006年1月13日下午,0中央总--视察永安市八一村时,曾赞扬永安莴苣有特色品质好,是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菜”。2007年,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色

受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影响,永安莴苣具有肉质色泽翠绿、脆嫩、汁多、纤维少,茎粗、皮薄、不空心、可食用率高,香气味浓郁,亚硝酸盐含量低的特点,独特风味、品质优良。引

生产情况

永安莴苣种植可追溯到清初。据清代永安县志记载,当时蔬菜种植品种已有30余种。由于永安自然环境气候非常适合于莴苣的生长,当地人多有种植。到解放时,永安的莴苣种植规模和栽培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莴苣作为春淡季节供应上市主要蔬菜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1986年三明市蔬菜办和三明市经作局为了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蔬菜品种资源,组织农业部门对当地蔬菜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把永安莴苣作为地方蔬菜优良品种收入《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发展莴苣生产,0和有关部门开展永安莴苣的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在飞桥村发现变异优良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了“飞桥莴苣1号”优良品种。

到21世纪初,永安莴苣种植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近7万亩,实现产值超亿元。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4月2日起对永安莴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61号)。

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安市 《关于界定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

七.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笋干

永安笋干又称“闽笋干”、“贡笋干”、“白笋干”。因其具有肉厚节密、色泽金黄、笋富美味、口感脆嫩的特点,实为笋干产品中之珍品。

永安笋干每百克含蛋白质2.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7克,钙10毫克,磷76毫克,铁0.5毫克,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是萝卜、小白菜、藕的5倍、2.5倍和2.6倍。

永安笋干,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永安笋干和制作工艺于明清年间从中原地区传入。目前,永安笋干已形成两个品系,共分正牌、副牌、黄标、下露等十几个品种,因其工艺考究,色泽金黄,风味独特而享誉中外,被人们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也是节日喜庆的头菜。

八.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过坑茶叶

过坑茶叶

九.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金线莲

永安金线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中国金线莲之乡。当地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药王”等美称,其味甘性平,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平衡阴阳、生津养颜、调和气血等功用,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使用,对各种疾病疗效显著。据历史考证,永安明清时代就有用金线莲入药的记载。

永安小陶、洪田、上坪、青水、安砂等乡镇均有野生金线莲。永安民间采摘金线莲作药引,源于明清。据宁洋(现小陶镇)一带村民传说,道光年间,宁洋桐林有一富豪得一怪病,遍访名医诊治均无效。某日,一长工告知宁洋有一神医曹四公(注:道光《福建通志》里记载此人)能治百病,于是择吉日请神医就诊,神医观辇,指“派青草”,(注:民间巫医求神问药的一种,南方一带流行)于是将辇轿抬到村外涧边,将临近的青草一种一种地问,当问到一株金边小叶植物,只见其叶脉金黄且略带紫红,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于是掷茭确认,无误,即连根挖出带回做药,连服三次,富豪怪病痊愈。此后,这种金边小叶植物便被当地村民视为神药,叫作“金草”、“神药”。在民间中口口相传。然而,村民们在采摘时难以辨认,于是请教曹四公,四公言:此药植株矮小,叶面呈紫色,有金黄色的脉络相连,就叫“金线连”。

传说光绪年间在永安天宝岩有一农夫患重肺疾,一天疼痛难忍,他挣扎着到一涧边将一株有金黄叶脉的植物咽下,也许是吉人天相,他生啖这种植物后减缓了疼痛。而后,他一发病就采摘这种植物生啖,数周后他的肺病好了。后来他把这种植物带下山出售给当地的药店。经药店老板辨认后确定此药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金线连”。

明朝永安著名中医赖沂就用金线连为药引治疗小儿惊风,清代乾隆年间大湖名医赖绍禧精于外科,将金线连用于消炎镇痛之药。

在西医传入永安之前,中医是唯一的医疗手段,用青草药治病居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安大药房“德和堂”就有收购金线连。德和堂生意兴隆且常与外省药房交往,当时由永安笋帮商贩将当地金线连贩运到上海出售,为了与其它地方的药材区分开来,药房就将这种金线连称为“永安金线连”。明民国时期,永安名医聂诗增、聂景山均有采用金线莲作为药引,其药方所列即为“永安金线莲”。

据《永安市志》(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记载:1960年第一次开展中草药普查,永安查出中药160多种,珍稀品种中就有金线莲。1985——1987年12月第三次普查,估测全市中药资源产量为6500吨,其中珍稀品种有金线莲。由于金线莲稀少,其收购价格比其它青草药材要高出许多,因而,永安小陶、洪田、上坪等乡镇的农民多有采摘出售。

上世纪60年代,永安医政部门组织农村赤脚医生培训,在其培训材料《农村赤脚医生实用手册》中就有记载永安金线莲的药用功能。60年代中期,永安医药公司就有收购金线莲干品。70年代,唐山发生大地震,组织各地收购草药,就有永安金线莲。

上世纪末八十年代末,出生于永安市小陶镇山区农村的洪田镇经济作物站技术员管其宽等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裕、林坤瑞等合作完成了省科委立项的《名贵药材金线莲人工栽培》课题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金线莲产业化生产指明了方向,而且积累了第一手资料。2007年,永安市黄泥家有限责任公司,向被称为下一个“冬虫草”的金线莲人工组培技术进军。

近年来,永安市0实施“生物医药”工程,为了充分发挥永安金线莲产业的优势,把种植金线莲作为发展生物药业产业的重点项目来抓,拨出专款支持推广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满足当地人们消费的同时,外销量迅速增加。为了保证金线莲的品质,销售专业户开始采用进行包装,并标以“永安金线莲”的名称进行销售,“永安金线莲”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