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连特产海鱼图片 大连鱼类海产品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连特产海鱼图片 大连鱼类海产品图片更新时间:2022-06-18 11:10:59

一. 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口区 大连虾片

大连虾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虾片是辽宁大连地区的传统特色加工产品,至今已有50多年的生产加工历史。大连虾片以东北优质玉米淀粉和大连旅顺近海海域独有的野生蠓虾为主要原料制成,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片形整齐、膨胀率高、口感酥脆、鲜味独特等特点,多年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大连市旅顺口区是我国虾片生产加工最集中的区域,大连地区所有出口虾片备案企业都集中在此。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旅顺口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虾片生产加工出口区域。区内现有出口虾片备案企业7家,年生产虾片总能力近2万吨,年出口量超过8000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80%以上,产品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地范围。

大连虾片产地范围为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现辖行政区域(含龙王塘)。

二. 辽宁省 大连 西岗区 辽参

大连作为“辽参”的养殖发源地,现已抢占了国内海参养殖、深加工和销售的制高点,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也迅速跟进。

辽宁省通养殖海参面积已达到60万亩,实现了参虾、参贝、参鱼和参蜇等多种混养和水面吊笼养蟹、水中养鱼、水下养参的三层混养。今年,全省育出海参苗138亿头,满足了各地精品海参养殖需求。因“辽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度分享辽宁市场的日本“关东参”因价格高、缺少竞争力而逐渐淡出辽宁省市场。

三. 辽宁省 大连 庄河 庄河大米

庄河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大米是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的。庄河大米晶莹剔透、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庄河大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庄河水稻占大连水稻总产量的3/4。种植历史悠久、水源清澈、土壤肥沃,使得庄河水稻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良种”加上适宜的种植条件、特别是“盐碱土壤”,使这里出产的大米晶莹剔透、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004年,阳光农业的万亩稻田被列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冬一”牌阳光大米成为辽宁省著名商标。目前,阳光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米加工厂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两条生产线,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年加工能力5万吨。

2014年,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庄河大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生产地域分布图绘制规范》及庄河大米独特品质形成的产地环境,适宜庄河大米栽培区域主要地处在南起北纬39°27′52″,北至40°12′10″,西起东经122°29′10″,东至123°31′24″的范围之内。其界定的边界为东至栗子房镇砬腰村火石岭屯,西至明阳镇永胜村沙包屯,南至城关街道海洋村,北至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生产面积20万亩,产量8万吨。涉及到沿海和中部地区的14个乡镇,122个村。

四.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渤海虾皮

瓦房店市沿海盛产虾皮,产量占全国虾皮产量的60%左右。虾皮是毛虾的干制品。毛虾,又名小白虾,体侧扁,甲壳薄,体长一般2.5-4厘米,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我国沿海均产毛虾,以渤海沿岸产量最大。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水产品中属价格比较低廉的大众化海味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等,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在水产品中最为可观。

虾皮加工分为原料处理、水煮、出晒、包装等多个环节,我市渔民加工虾皮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我市沿海出产的虾皮色泽白、鲜度好、无杂质、保鲜期长,深受消费者欢迎。

五.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瓦房店海参

瓦房店海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瓦房店市是辽参原产地,海参产业在全大连市海参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据古书《本草从新》、《五杂组》等记载,所谓的辽参正是产自瓦房店地区。而根据《复县志略》记载,“瓦房店海参”1915年获得过北京万国农业博览会银奖。“瓦房店海参”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产业规模巨大,是国内海参产区中一个重要板块。今后,“瓦房店海参”将依靠高附加值以及品牌战略突围,进一步振兴瓦房店市海参产业。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瓦房店市永宁镇、土城乡、东岗镇、仙浴湾镇、长兴岛临港区、三台乡、谢屯镇、交流岛乡、复州湾镇,临岸42个村屯。地理坐标为J1东经121°28′15.376″、北纬39°48′23.891″,J2东经121°20′4.203″、北纬39°53′32.783″,J3东经121°3′26.622″、北纬39°31′47.612″,J4东经121°22′52.541″、北纬39°13′34.798″,J5东经121°32′50.114″、北纬39°18′43.730″五点连线范围内

六. 辽宁省 大连 普兰店 费屯草莓

连市普兰店市四平镇费屯村地处辽南北部山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优越,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专业村。全村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59人,耕地面积4325亩。目前,全村发展高标准“四位一体”草莓日光温室大棚1500余座,占地面积3180亩,年产优质草莓300万公斤,总产值2000万元,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了6800元。该村的草莓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是辽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草莓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被大连市政府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辽南四平”牌草莓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费屯村的草莓日光温室大棚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草莓公司、草莓协会对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并配有自动化供水设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声波助长仪、水磁化仪、二氧化碳增效器等先进设备和测土配方施肥、三茬生产等先进技术。并与辽宁省草莓研究所、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同时还聘请了多位农业专家担任常年技术顾问,负责品种开发、引进和技术指导。目前,生产的草莓在国内市场已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国内几个城市。

七. 辽宁省 大连 旅顺口区 炒海肠子

炒海肠子是大连的名菜之一。海肠子是软体动物,它身体呈半透明状,颇像一截肠头,为此得名。大连只有夏家河子海滩盛产。它营养价值高,味道最为鲜美,素有七个海肠子胜过一个鸡蛋的营养之赞誉。海肠子吃法也不少,把它洗净切成丝,用其时令菜蔬伴炒均可。

八.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东马屯苹果

东马屯村位于瓦房店市北部山区,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马屯村苹果生产已有百年历史,以红富士和小国光苹果最为有名,全村98%的农户从事以苹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产业。年人均收入15000元,苹果产业占人均收入 90% 以上。该村果树栽植面积8000亩,22万株,年产苹果2万吨,全部为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绿色食品。

东马屯村在重点培育一批苹果专业大户的基础上创建并发展了东马屯村果业有限公司、东马屯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并建有5座总储量达万吨的水果恒温冷藏库和年周转量达10万吨销售额达亿元的水果批发交易市场。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东马屯村能够围绕“东马屯”品牌苹果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开展种植、加工、包装、运销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增强了品牌产品的市场发展动力。

2009年东马屯村生产的小国光苹果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注册,该村的“东马屯”牌红富士苹果以其皮薄色鲜,果肉细脆汁多,酸甜适口及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盛赞。东马屯村也荣获了“2009年度瓦房店市社会主义建设优胜示范村”及“大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大连市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

九. 辽宁省 大连 庄河 大连黄桃

古代传说多把果肉果皮均为黄色的桃称为‘“金桃”和“仙果”。《海录碎事》说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大连黄桃是我国古老的黄桃品种“早生黄金桃”的自然杂交实生苗后代中之佼佼者。

大连黄桃又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其中经过科学鉴事实上并已广为栽培的品种就有“黄露”、“丰黄”、“露香”、“橙香”、“橙艳”等等。“黄露”是大连黄桃家族中第一个被定为向全国推广的罐桃品种。8月中下旬成熟的品种,椭圆形的果实色泽橙黄,单果重191克。内质韧细、多汁,甜酸适口。鲜食味美,加工成罐头更为适宜。它曾与“丰黄”等品种连续多次荣膺全国一等罐桃称号。丰产、耐寒、果大、形正、肉厚、味醇、耐贮、耐运,这16个字是专家们对大连黄桃综合优良性状的集中概括。

十. 辽宁省 大连市 甘井子区 拌海蜇

拌海蜇

拌海蜇主料海蜇,配料是黄瓜、海米、香菜,调料是精盐、味精、酱油、醋、香油。将海蜇洗净,去掉泥沙切成丝,用开水烫一下捞出,速用凉水淘一下,捞出。

把黄瓜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净,切成1.8厘米长段。把黄瓜丝放入盘内,上面放海蜇丝、香菜、海米,然后浇上用以上调料兑好的汁,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