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邯郸市马头特产 邯郸冀南新区马头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邯郸市马头特产 邯郸冀南新区马头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7 08:57:35

一. 河南省 周口 太康县 马头牛肉

顾名思义所谓"马头牛肉'即河南太康马头镇出产的牛肉.其具有色泽鲜艳、里外红润、纯香不腻,咀嚼生津之特点,第三届中国名优产品博览会上曾获金奖,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

欢迎有志之士前来品尝。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马头山羊

马头山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门马头山羊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石门县是全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是全国马头山羊中心产区。马头山羊是石门县人民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因头无角,似马头,称为马头羊。“石门马头山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马头山羊是石门县人民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因头无角,似马头,称为马头羊。

马头山羊具有体型大,体质结实,繁殖力强,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等特点。近几年来,石门羊肉销往广州、福州、天津以及外销到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科威特等国。板皮质量柔软,皮质洁白,弹性强,张幅大,采用先进技术,每张可削制4~5层。因此,在国际市场很有竞争力。

石门饲养马头羊有悠久的历史。《石门县志》记载:“羊祥也,故吉礼用之,牧曰羧,曰羝,牝曰犄,曰羘……无角曰膧、曰羝,去势曰羯,子曰羔。性恶湿喜燥。胫骨灰可磨镜,头骨可消铁……”可见马头羊有文字记载的饲养历史已有500多年,而马头羊实际存在的时间更长。据明《慈利县志》卷七畜属篇载:罐羊性善群,其物以瘦为病,性畏露,早出晚归。”说明在400年前,产区人民已有丰富的养羊经验。

石门县是全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是全国马头山羊中心产区。为进一步打造“石门马头山羊”特色品牌,达到产业增效、财政增源、农民增收的目的,该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强马头山羊品种保护和产业建设,进一步叫响“石门马头山羊”特色品牌,会同县质监局组织专业人员准备相关资料,先后向省质监局和国家质监总局申请“石门马头山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审定均获通过。

2012年12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第208号公告批准“石门马头山羊”自即日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石门马头山羊产地范围为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东山峰管理区、壶瓶山镇、所街乡、雁池乡、磨市镇、白云乡、新关镇、皂市镇、新铺乡、三圣乡、太平镇、维新镇、子良乡、蒙泉镇、夹山镇、罗坪乡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马头山羊。

二、生长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42.5m至2098.7m的山丘地形,以禾本科、豆科、菊科等牧草为主的天然草地。以渫水、道水、澧水、沱水流域的山涧溪流为水源。

三、饲养条件

1.养殖方式: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

2.圈舍要求:羊舍建成吊脚楼式羊舍,距地面1.2m至1.5m。羊只面积0.6至2m2/只。羊栏每间10 m2至15m2,隔栏高1.5m以上。

3.饲养管理:按种公羊、产仔母羊、育肥羊实行分群饲养,分类管理。

(1)羔羊饲养管理:保证羔羊及时吃上初乳,吃好常奶。提早补料,10日龄后投喂幼嫩、青干草,15日龄后补饲精料,在精料中加入0.5%的食盐及钙、磷和微量元素。哺乳期为2个月。

(2)育成羊饲养管理:选择体重不低于20kg的健康公羊或羯羊, 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混合育肥方式,按1只羊1kg至2kg干草和0.2kg至0.3kg混合精料补饲。一般一天喂2至3次,也可夜间加喂1次。

(3)出栏:商品羊12至18月龄、体重不低于30Kg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栏。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加工

1.1待宰:空腹24小时,尽量减少羊的应激反应。

2.浸烫褪毛:在水温65℃左右烫毛锅中翻动浸烫3至5分钟,置于褪毛凳上,手工推毛。

3.冷却保鲜:将胴体在0℃至4℃低温干净无污染的环境下排酸24至48小时。

4.速冻保存:速冻间温度-25℃以下,速冻时间48小时,肉中心温度达-15℃。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羊:被毛以纯白为主,允许有3%以内的杂毛。公、母羊均无角而有髯,头形似马头,鼻梁平直,耳大稍向前斜,眼大有神。体躯呈长方形,骨骼坚实,结构匀称,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臂部宽大,尻稍倾斜,尾短而上翘。

(2)羊肉:肉色鲜红且均匀,有光泽,肉细而紧密,有弹性,外表略干,不粘手,气味新鲜,膻味小。

2.理化指标:

指 标 含 量

水 分(%) 51.84~74.72

粗蛋白质(%) ≥13.16

粗脂肪(%) ≤3.81

三.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邯郸凉粉

邯郸县——凉粉
凉粉:系用红薯面做成,可做块状、皮状、条状,凉调、油煎均可。

四.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拽面

邯郸拽面:传说是由武安传入,在邯郸县西部较流行,采用上等小麦面粉做成。口味适中,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之一。  

五. 河北省 邯郸 魏县 魏县血灌肠

血灌肠:魏县血灌肠,是魏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它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血灌肠:灌肠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凉调灌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吃。

六. 河北省 邯郸 涉县 王小楼甜瓜

王小楼甜瓜:以原产地为王小楼村而得名。瓜型美观,皮薄肉厚,香甜味美,酥脆可口。传统品种有20余种。以黄金坠、牛角蜜、老来少、小荒瓜种植面积较大,集中产于王小楼、魏小楼村,曾作为贡品进献清宫,白玉瓜、黄金坠皆为皇家命名。

七. 河北省 邯郸 邱县 邱县臭豆腐

邱县臭豆腐是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邱县臭豆腐,其产品曾获河北省名优产品,远销晋、鲁、豫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直盛产不衰,号称“臭名远扬”。

臭豆腐的来历: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王致和(现全国四大名酱园之一“六必居”创始人)的人,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后来就作为生意传至今日。

邱县臭豆腐:一九五四年臭豆腐传入邱县后,经过进一步加工改良,形成邱县臭豆腐,其产品曾获河北省名优产品,远销晋、鲁、豫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直盛产不衰,号称“臭名远扬”。产品属纯天然食品,没有添加任何色素,散发出来的是很自然的臭味。邱县生产的臭豆腐色味优美而闻名全国,是邱县一大特色,凡人们外出走亲访友就会带上一瓶邱县——臭豆腐。

吃臭豆腐,对预防老年痴呆还有积极作用。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臭豆腐一经制成,营养成分最显著的变化是合成了大量维生素B12。每100克臭豆腐可含有10微克左右。缺乏维生素B12可以加速大脑老化进程,从而诱发老年痴呆。而除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虾含有较多维生素B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尤其是臭豆腐含量更高。

八. 河北省 邯郸 涉县 涉县核桃

涉县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涉县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县地处深山区,耕地少,水源缺,粮食生产不是涉县的优势。但有157万亩山场,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涉县独特的优势。千百年来,涉县就有种植核桃的历史。

2004年,核桃树有108万株,核桃产量达到1180万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涉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此外,太行核桃城、核桃系列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项目进展顺利,林果公司、冷配公司等十大农业服务公司投入运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3%,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7.8%。

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的核桃种植,河北省邯郸市的涉县则是种植核桃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并且2005年涉县核桃就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我国核桃产品中较早被纳入保护的产品。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涉县是一个以林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山区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涉县的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已近两千年,其产量高,品质优,是涉县“三珍”之一。目前,涉县辖区内大量500年生以上大树仍能正常结果。涉县是全国重点核桃产区县之一。

涉县核桃品种很多,其中以石门和温材产的薄皮核桃品质最佳。其特点是皮薄仁满,色泽金黄,含油量高达60%左右,如果两手持核桃一碰,皮破碎,整个核仁自然脱出,呈大脑纹路状,恰如一件精心雕制的古玩。放在嘴里越嚼越香,滋津生液。

涉县核桃经济价值很高。果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A、B、C等。除生食外,可作糕点、糖果的原料,还可用来榨油。核桃仁性甘温,对某些疾病疗效甚佳。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补血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九. 河北省 邯郸 魏县 南关恰铬

南关恰铬

南关恰铬,据考隋代已开始出现在摊点上,是魏县一道名食。它色艳味浓,肥香不腻,是请客宴友的上等佳肴。其原料以精细小米面为主,加一些榆皮面。卤子是鲜猪肉炒的。存三年,过三夏,不变色,不变味。传说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曾吃过魏县恰恪,对此赞不绝口。民国35年(1946),国际救济总会三人小组来魏,县长白佩珩曾用铪铬宴请客人。

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历经1400余年而不衰,是“梨乡三宝”(饸饹、煎饼、豆腐脑)之一,申家榆面饸饹以精细的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配一些榆皮面,以一定的比列配制并加水和好后,用饸饹床子挤压而成,饸饹卤由鲜猪肉或羊肉酱炒而成,耐储存。申家榆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洘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从明朝开始至今代代传承,发展延续。明洪武三十年,燕王扫北,连年战乱,颗粒无收。当时,魏县环境特别适合榆树生长,人们为了充饥,把榆树皮晒干磨成面配草面蒸熟吃。魏县南关申家第十一代人申彤把榆皮面配以小米面、豆面、荞麦面等杂粮面按一定比例,用自己发明的饸饹床子轧制榆面饸饹,供人们食用。到清朝末,申家十二代人申玉亭开办了申家榆面饸饹馆,申家饸饹名气大增,魏县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赶集吃饸饹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十. 河北省 邯郸 磁县 磁县迓鼓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县迓鼓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至今还有商代下七垣遗址,战国时期的讲武城,东魏南北朝古墓群、宋元时期的磁州窑遗址等古文化遗址。据史书记载,迓鼓产生于宋代,然而根据磁县古墓中挖掘出的出土文物“击鼓俑”证明,磁县的迓鼓产生于南北朝的东魏。清末中后期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冀南豫北一带流传,特别是磁县迓鼓流传兴盛。

迓鼓,也读作“讶鼓”、“砑鼓”,是宋代民间舞蹈的遗存(《中国戏曲曲艺词典》P18)。“迓鼓”在民间有三种含义,一指迓鼓这种乐器,二指迓鼓点(乐曲),三指迓鼓乐队。指乐队时就叫打迓鼓的。磁县迓鼓实一直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珍宝,属于民间舞蹈,也属于打击乐器,源于古战场上的助战形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宫廷娱乐活动,传入民间后以其具有雷鸣闪电般的气势,用于求雨贺雨,后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民间娱乐活动。

磁县迓鼓直径48公分,厚度约20公分,表演时鼓吊于胸前,双槌击之。演奏较为自由,可一人独奏,也可二人对敲,还可以众人齐擂,鼓点雄浑激烈,如万马奔腾,如雷鸣电闪,摧人振奋。迓鼓曲目原有72套,现保留二十余套。

磁县迓鼓既可独立表演,也可以和“跑锥子”配合表演。据《魏书》记载,磁县后湾漳村的“帷谱”记载了《八卦阵》、《九曲连环》、《十面埋伏》、《铁龙阵》、《四门斗地》、《一字长蛇》等23个战阵法,是以耀兵仪式、作战为主要表演内容的,所用器乐鼓就是迓鼓。

解放初期,为了求雨,磁县村村都有迓鼓。解放后,磁县兴仁街迓鼓队开展起各种娱乐活动,为送新兵、送宾客和春节进行表演。文革期间,迓鼓曾被禁止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兴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磁县迓鼓演出活动越来越少,濒临失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