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在云南有哪些特产可以带回家 云南适合带走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在云南有哪些特产可以带回家 云南适合带走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7 03:40:45

一. 河南省 洛阳 老城区 阎家羊肉汤

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第二代人阎顺生,对羊肉汤进行了创新,使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从此,阎家羊肉汤闻名豫西城乡。阎家羊肉汤的特点是: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制作工艺:将羊肉洗净切成块,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大料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煮沸即成。

选用材料:羊肉、花椒、桂皮、陈皮、香菜、草果、姜、葱、精盐、红油等。

特色传说:洛阳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而在第二代人阎顺生的独门创新下,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使羊肉汤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从此,阎家羊肉汤名震豫西城乡。

口感指数: ★★☆, 喝之爽而不黏,口感滑、顺、醇。

竞争对手:牛肉汤,相较于羊肉汤略带的膻味,选择味道同样鲜美的牛肉汤,也未尝不可!

风味推荐:洛阳阎家羊肉汤,采用鲜羊肉,当天宰羊,当天用肉;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评语:羊肉汤的关键,其实也是几乎所有汤的关键,一是熬汤要舍得花时间,二是要舍得放佐料,汤锅里都有一个小孩儿枕头般大小的佐料袋,里面据说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类。三是开始就是切记要把水添够,不能兑水(不然汤可就失去它的奥妙啦),也就是老喝家所说的“原汤”,这也是汤行业中的行规。

二. 台湾省 台南 石精臼府城蔡家米糕

蔡家米糕源自于嘉义油饭创意,以蒸熟的糯米洒上自制的肉燥、鱼松、花生及腌黄瓜、香菜等小菜,米糕香Q、肉燥味美有咬劲,搭配去油解腻的小黄瓜,口感丰富而香软。由石精臼迁移至此,仍有不少老顾客专程寻来,显见其魅力。( 台南)

三. 江西省 赣州 龙南县 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是客家食品代表之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具有色泽金黄、薄、香、脆、酥、回味悠长的特点。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肖家烧鸭

兴义肖家烧鸭,用本地饲养的土鸭全鸭烧制,皮脆肉嫩,鲜香可口。( 兴义)

五.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云南山茶花

云南山茶花以树体高大,健壮优美,荫浓叶翠,花朵硕大,花色明快艳丽,品种繁多花期较长等特点闻名中外。早在我国明代,就有“云南山茶奇甲天下”的说法,明代诗人杨慎曾赋词赞誉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妖桃都压倒,装点好,处处红云岛”,近代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也赋诗称赞:“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据专家考证,腾冲是云南山茶重要的原生种群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植物物种进化变异的广阔空间,经过园艺工作者和园艺爱好者的辛勤努力和挖掘,培育出了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茶花传统名品(如恨天高﹑童子面﹑九芯十八瓣﹑松子鳞﹑大玛瑙等),近年来更有新奇的山茶变异品种受到专家的肯定(如牡丹魁﹑雪娇﹑云峰茶﹑云针茶﹑泰和牡丹﹑童颜等),各类品种的花期为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每当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满树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预示着栽培者来年的事业将如火如荼,更加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色彩,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专家的分析,红花茶油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是难得的天然食用植物油。变异后的山茶花亦保留了母体本身的自然属性,其植物﹑花朵散发出的气味和芳香,对人体呼吸系统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六.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雷家豆腐圆子

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

经过130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中,依旧能看见“雷家豆腐圆子”店。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在交通街小吃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找到了雷家豆腐圆子如今的掌门人————第五代传人雷世,他为我们翻开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同治驾崩豆腐圆子面世

时间回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到,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小小豆腐圆子历经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圆子”的店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设在贵阳的三牌坊(现在的中华南路)。由于恪守“雷三太”定下的严格的选料原则和制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工作需要,雷家的第三代传人雷从兴夫妇被政府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就职,这个家族式的店铺就没有开了。

1960年,政府号召发展贵阳的名点小吃,借此机会,雷从兴夫妇又重操旧业,恢复了“雷家豆腐圆子”的老店号。但由于原店铺因道路改造拆迁,雷从兴夫妇只好在当时的中华南路102号经营。虽然重新开业是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开业后仍是顾客盈门。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总理来贵州视察时品尝了“雷家豆腐圆子”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雷家第三代经营人去世,其子女没有继续开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亲戚朋友鼓励下,雷家-雷善祥几兄弟,才又在中华南路旧址恢复了经营。

1995年,因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圆子”店面再一次面临拆迁。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雷家豆腐圆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2000年,雷家后人在阳明路找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又开始经营。而此时,“雷家豆腐圆子”已传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第五代传人小门脸里话未来

回忆曾经的辉煌,已是而立之年的雷世仍是满脸的骄傲:“不说我父亲那一辈,就是我们在阳明路经营的时候,尽管当时每个豆腐圆子只卖2角钱,但每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六七点这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卖1000多元……”

在交通街小吃城里,“雷家豆腐圆子”的招牌不甚起眼,店面也只有几平方米。雷世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受场地和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现在雷家已没有自己制作豆腐了,但百年传承下来的工序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天都要经过几个小时细心配料。

尽管目前的生意已远不如从前,但对于“雷家豆腐圆子”的未来,雷世显得信心十足:“现在我正在寻找一个地段好的门面,希望将这家百年老字号做成以豆腐圆子为主的饮食文化集团,在贵阳的大街小巷都开分店,重树昔日的辉煌。”

七.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银江家猪肉

大埔县银江镇农户用传统养猪方法饲养的本地土猪体型适中,肉质色泽红润,肥瘦分明,弹力好,口感鲜、滑、脆、甜,不腥不臊,肥而不腻,齿颊留香,已在大埔县城和梅州城区打响品牌,大埔、梅州等地许多餐馆也纷纷打出“银江家猪肉”招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酒楼也慕名派人前来采购,外出珠三角旅客在省道S333线银江段中途停车购买银1肉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见面礼,更是司空见惯。

银1肉出名取决于一是本地土猪品种;二是银江特殊的无污染水质;三是以木薯、地瓜、杂粮为主的饲料,辅以熟食;四是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银1饲养期要比其它养猪场的长两至三个月,银1肉销售价格比邻近市场其它猪肉每公斤高4—6元。

为擦亮银江家猪肉品牌,该镇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小型养猪户协助解决用地、技术、管理和信贷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户散养的家猪强化免疫,配带耳标,鼓励肉贩规范经营,统一制作“银江家猪肉”牌匾,扩大影响,维护信誉。协调和帮助养殖户成立“银江养猪协会”,从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指导农户养殖。对养猪户新建起的沼气池按政策给予补助,让养猪户增加收入。目前,银江镇肉猪存栏约8000头, 年出栏约16000头,总产值约3520万元。

银江家猪肉逐渐打响品牌,发展养猪业成为银江镇的优势品牌,成为农业招商的重要项目。笔者了解到,该镇将继续大力鼓励兴办中小型养猪场,辐射带动全镇广大农户发展养猪业。同时,引导农户养猪与种果、养鱼等相结合,走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争取“银江肉猪”年出栏在2.5万头以上,并通过推进“畜-沼-果”的现代农业生态发展模式,缓解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新农村。

八. 广东省 清远 连山县 香侬家香米

连山香侬家香米产于山冲梯田,山高雾大,昼夜温差大,山泉灌溉,无污染,精选高寒山区新鲜稻谷配制而成。营养成份:多种人体必需维他命及微量元素——铁 、锌、铜等。

九. 河北省 唐山市 滦州市 郝家火烧

郝家火烧始创于民国十年(1921)正宗传人郝志敏先生继承祖业,运用现代及祖传工艺,采用上等面粉,几十种调味品,几十道工序,一丝不苟,潜心制作,因其工作精细,配料讲究,外形美观,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回味悠长的特点,称得上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美味佳肴,开辟了叉子火烧美味的先河。享有“滦县一绝郝家火烧”的美称,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商标局2003年正式注册,同时还荣获河北省第七届、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荣誉称号,并被载入《滦县志》、《河北菜谱》大全。

郝志敏先生一九八零年赴石家庄参加河北省名优小吃比赛,“-吞蜜”荣获第一名。

郝家火烧传人郝晓惠女士精湛的传统工艺载入《滦县志》,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锐意创新,添加十八种名贵佐料,使郝家火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适应了现代人对口味,方便、经济实惠的要求。成为京东闻名的郝家火烧。

百年老字号----郝家火烧

来到老城,循着童年时的记忆,踏进一条古旧败落的巷子,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容颜未改、风尘依旧的郝家火烧店。低矮的房子,那漆黑的房顶不知已经过了多少岁月的磨蚀。窗玻璃上用红色油漆写着“郝家火烧”四个字。粗粗一看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作坊。但是,它却是一个百年老店的雏形。那个做烧饼的案板泛着亮红色的油光,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祖传下来的擀面棍已被油浸透,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一尺长的面棍已经不再是圆柱形,而是扁圆形。随着郝氏家族的几位老人的娓娓讲述,往事从尘封的记忆中复活,我重温了传承了古滦洲饮食文化的名吃——郝家火烧的历史渊源。

郝家火烧于1921年由郝鸿来始创,由于用料精良,工艺细腻,做出来外焦里嫩,香软苏脆,再加上当时有名的“何家肉”,一直是名列滦州之首的地方名吃,素有“-吞蜜”之称。“郝家火烧何家肉”,齐名享誉滦州及京津秦。抗战时期,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政委来滦州办事,特意品尝了郝家火烧,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杨三姐来滦县告状,县衙门设在东街,她每次来都跑到南街买郝家火烧吃,又便宜又好吃。当时古滦州镇名吃无数,如老刘缸炉烧饼、马拐子包子、牛家面条、刘保香糖葫芦、刘瞎子的糖炒栗子,都没有郝家火烧名气大,并且相继失传。百年来郝家火烧并代代相传下来。文革期间搞公私合营的时候,被并入国营饭店,曾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1984年,80高龄的郝鸿来在三个儿子的扶持下重操旧业,掀开了郝家火烧的新篇章!

郝鸿来有四子,除了次子因残疾没有继承父业,其余三子均以加工制作郝家火烧为业,并且已传到了第三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郝家火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在滦县新城、老城已经有了六家店铺,但仍有供不应求之势。

郝志义老人弟兄中行三,今年61岁了,一子一女均从事这一行业。老人很开朗健谈,面色红润,身体健铄。他给我们背诵了父亲的遗训,也是郝家几代人秉承的朴素的经营理念:

诚信继业经营 努力精细用工

原料纯真实惠 薄利广销文明

如今郝家火烧已经不仅仅是滦州名吃了,许多来唐山旅游、经商、洽谈的外地客人都百吃不厌,临走还要带回去给家人吃。郝家火烧已经是名满天下了。

郝家火烧不仅火烧好吃,其各个分店的熟食也是风味独特。店里自制的粉肠、孜然肠、卤煮鸡肝等,几乎每天中午就贩卖一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