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扶风县风情园特产 扶风县特产最新视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扶风县风情园特产 扶风县特产最新视频更新时间:2022-06-22 06:54:52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狗脚

团风狗脚

“狗脚”是黄冈团风镇的,因产品形似狗脚,故名。其色泽金黄,松酥香甜,如用塑料食品袋装,可存放一月之久。它已被列入《湖北风味小吃》。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射干

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鸢尾苷、鸢尾苷黄酮。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的药用价值,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团风县贾庙、杜皮,但店三乡镇。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78号文件,经审查合格,批准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我县依托“团风射干”纳入国家地理产品保护目录的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典型示范、大户带动,建成了以但店、杜皮、贾庙3个乡镇为中心的连片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0多亩。

团风县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团风射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主要分布在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为了促进团风射干产业健康发展,引导药农规范种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质监局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大户,通过大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三. 陕西省 宝鸡 扶风县 西府醋粉

醋糟粉,是陕西西府的一种风味小吃。用美阳河水做的醋糟粉,那柔细、清亮、酸中有辣、辣中有咸,一种扑鼻的清香味,使人回味无穷。

它的做法并不复杂,将醋淋出来后,醋糟分别盛进几个大盆里。然后给盆里加适量的清水,这时盆里的醋糟就成为一种糊状,再用手从盆里的糊状中掏出糟粑,在盆子的上空使劲地掐几下,使汁液掉人盆内,至到掐尽盆里的醋糟为止。但有时候用手从盆内掏掐出的糟粑不能彻底掏掐完,这就需另找一个大盆,上面放一个竹箩,将没有捞尽的稠液从竹箩上面倒下,竹箩能起到过滤作用。这时,盆里剩下的液体就是做醋糟粉的有用成份。两个小时后,将盆内上浮的十层清水倒掉,给盆里加一小碗面粉;同时将汁液与面粉揽匀。用勺舀入制做面皮的圆锣锣内,然后象蒸面皮一样,不到半小时取出后,放到冷水里冰10分钟,然后放到案板上反扣,一张张筋腾腾的醋糟粉做成了。

吃的时候,用刀将它切成条条,再放上葱花、韭菜、调上盐、油、醋、生姜末就行。

出差到宝鸡,当地的朋友在农家小院请我吃了一顿西府醋粉。

西府是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道以西的宝鸡诸县的统称。

说到西府的醋粉,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是把它列为陕西的名吃,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它本身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那时候,在陕西的西府,农家多有自己酿醋的风俗。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向阳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荆棘,这是做酿醋的原料,把它采摘来用水烫过,和五谷的糟粕搅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醋酿好,把醋糟进行过滤,剩下有淀粉的部分,再掺入麦面,和成很稀的面糊,倒入铁制的箩里,隔水蒸熟,待凉后用刀切成细细条状,拌入醋、盐、蒜水、红油辣椒,就成了具有特色的西府醋粉,其口感微酸,香馥浓郁,吃了以后,胃口大开。

如果你有机会到西府的农家小院去做客,不要忘了尝一尝西府醋粉。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荸荠

团风荸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对其作了准确文字记录。

长期以来,在黄冈至今流传着“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团风的荸荠、红安的苕”的名优土俗语,还保留初春时节用荸荠、甘蔗和茅草根煎水预防脑膜炎和感冒的习俗。

荸荠在团风方言中为“勃脐(音:bo qi)”,源于明朝的《救荒本草》。顾名思义,它是荒年的救命食物。解放前,团风荸荠的种植以农家小田分散种植方式为主,市场流通极少。解放后,人们对荸荠的食用性、药用性和特色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大田栽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团风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团风荸荠高产、优质的途径。通过不懈地努力,团风荸荠唱响了团风的特色,已分别于2000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鄂荠1号” 、2008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团风荸荠”于2011年4月14日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全省至今唯一的荸荠认定品种、第一个对荸荠实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第一个荸荠省级地方标准。

团风荸荠生产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1.71万亩,总产达到2.975万吨,产值3868万元,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74万亩,总产达到3.062万吨,产值6064万元,全县10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发展荸荠生产,种植面积逐步趋向“三个集中”,即向主产区集中、向国(省)道沿线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并形成了以方高坪镇为核心、以团风、淋山河、回龙、马庙、上巴河、总路咀等乡镇为辐射圈的荸荠种植连片区域,基本形成了以318国道沿线乡镇、柳界公路沿线乡镇、团方公路沿线的荸荠种植带;全县现有23个农民经纪人从事荸荠销售经营,并创办了荸荠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销售市场;每年鲜荠上市时节,省内及周边省市客商云集于此,还有台湾、广东、福建客户前来,以致在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三个乡镇318国道沿线,停车购买团风荸荠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市场行情一路看好。特别是2010年种植的荸荠,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全县荸荠平均售价接近2.00元∕公斤,最高价卖到8.00元∕公斤。荸荠产业已成为团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团风荸荠球茎皮薄、色泽鲜艳呈棕红色、扁园形,肉白、甜脆、少渣,脐部平且开裂少。荸荠既可当水果鲜食,又可作蔬菜,做成美味佳肴,如拔丝荸荠、荸荠猪肚粥、荸荠红烧肉、荸荠肉丸汤、荸荠水饺等别有风味。荸荠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降血压。因此,荸荠具有清热化痰、消渴生津、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之功效,长期食用有排毒养颜功能。

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团风县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鄂东茯苓

茯苓,亦名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伏灵之名出于《史记·龟策列传》,传云:“所谓伏灵者,在警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淮南子》也载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丝。”李时珍说:“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菟丝子之菟丝也。注淮南子者,以菟丝子及女萝为说,误矣。”

茯苓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靠吸收松木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生长。嫩时白棉绒状,成熟后呈棕褐色皮状。李时珍说:“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耳。”现仍有野生,但主要靠人工培养。

据《本草纲目》载:茯苓“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甚至有人说它“通神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宋苏颂著《集仙方》,把茯苓酥描述为“日食一枚,终日不饥。”慈禧太后曾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饼”供膳,并以此赏赐王公大臣。

茯苓的主要成分,目前已知的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组织氨、磷脂、蛋白质、酶等,是一种很有营养的有益健康的药品。因此,久已失传的茯苓食品近年又相继上市,罗田县九资河茯苓糖不久也将问世。

鄂东茯苓称著全国,主要产区在罗田、英山、麻城。罗田生产茯苓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被誉为“茯苓之乡”。一九三○年全县总产达三百多万斤,一九五六年曾达到四百二十五万斤,一九八三年下降到六十一万斤,罗田、英山、麻城三县总产也不过一百一十二万多斤。茯苓的商品规格,罗田、英山、麻城各有特色。英山出口片类,以洁白匀净著称;麻城以块类方正整齐见长;罗田以个苓坚实皮细闻名,药用性能好,曾有九十六斤重的“茯苓王”,在广州博览会上展出,许多外商惊叹不已。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淋山河辣椒

淋山河辣椒主要产于淋山河谢河的赵方园新屋湾和刘家街一带。这种辣椒别具特色,辣度适中,辣中带甜,个大色红,肉厚籽少,鲜脆可口,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开胃增食之功,贯通血脉之效。株高70-80厘米,分枝部位低,单个辣椒平均鲜重28.43克、肉厚4.7毫米,10多个至20多个就有500克。最高亩产达725公斤。

谢河辣椒种植历史久远,从清代至今,农民就世代相传的栽培技术,故能长期保质其优良种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选择性,移植它处易变种。

七. 陕西省 宝鸡 扶风县 扶风面皮

扶风面皮是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特色小吃。面皮又叫凉皮,据说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扶风面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尽相同,制作方法上基本为蒸面皮、擀面皮和烙面皮。

扶风位于关中腹地,地处“八百里秦川”核心区,日照时间较长,很适宜小麦生长。成熟后的小麦,拿上几粒用牙“咔嚓”一下咬开,满嘴麦香,可以看到呈半透明玻璃状的角质胚乳,细腻紧密,光洁如玉。

每年的新麦装进包后,人们磨新面制作面皮。

面皮又叫凉皮,据说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扶风面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尽相同,制作方法上基本为蒸面皮、擀面皮和烙面皮。平常做的主要是蒸面皮,蒸面皮又分两种,曰“直蒸”、“洗面”。

做“洗面”的蒸面皮时,在盆中先舀进面粉,加水调和,揉搓,一堆散如白雪的麦面粉慢慢变成宛如冰雕般的面团。再给面团浇上从井里打来凉水,双手用力揉挤抓捏,凉水慢慢变白,成为状如牛奶的面液。面液经过纱布过滤,放在另外一个盆子沉淀,如此反复,洗净活粉,最后只剩下绵软筋道的面筋。

女人开始生火烧水,给圆铁蒸锣抹足金黄的菜籽油,舀出沉淀面液多余水分,上下搅动,用勺子向蒸锣舀倒,面液迅速在蒸锣乱跑摊开。此时要注意,面液舀多了,面皮厚,不易熟,吃起来没嚼头;舀少了,粘在蒸锣里,提不出,易烂掉;还要端起蒸锣前后左右轻轻摇晃,让面液匀称平整,再把蒸锣放入滚开的水中三到五分钟,一张光洁透亮散发清香的面皮便出现在眼前。

做“直蒸”的蒸面皮时,面粉和凉水直接搅拌成面液,用蒸锣蒸制,吃起来绵软爽口。擀面皮则是把发好的面团,用勺子刮出适量,擀成面皮,搽油后一张张摞起放入笼屉蒸制,熟后切成稍宽的条状,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烙面皮也分两种,一种烙好了蒸,另一种蒸好了再烙,相比较蒸好了再烙的吃起来更筋道,烙面皮外焦里嫩,晶莹剔透,有“韧、筋、干、有嚼头、水分少”的风味特点!

吃面皮时,最重要的是调料,油泼辣椒要做得地道,那味儿,辣而不骄,吃了让人直呼痛快,怎么也吃不够。再配上花椒水,大料水,花生碎,芝麻酱等。还有油泼蒜泥,新鲜的蒜头放进碗里,随意捏盐,加五香粉,捣碎油泼,再炝香醋倒入,这时,浓郁的香味四处弥漫。

配菜也有讲究,春天时用苜蓿、野菜、青菜、小芹菜、笋丝等;夏天时用黄瓜丝、豆芽、豆角、豇豆等,再把洗出蒸熟的海绵一样厚道有弹性的面筋,手撕或刀切,撒在碗里,与时令鲜菜、洁白柔软的面皮搅拌在一起,赏心悦目,好看好吃。

扶风面皮独具魅力,深受当地人喜爱。绿的青菜,白的面皮,红的辣油,看一看,色香味全,勾人馋虫;闻一闻,浓郁清爽,味美可口;吃一吃,又辣又香,满口生津,大人小孩个个吃得头上冒汗,嘴唇上沾满了油辣子,心里却美滋滋的,脸上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贾庙野生茶油

贾庙野生茶油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的。贾庙野生茶油系以大崎山深处的野生茶籽为原料,精工榨取而成的食用油,品质优良,自然健康,是养生健康之珍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茶籽油性寒凉,味甘平,有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润肺区痰,利头目;根据《农息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日用皆宜。蒸蒸食之,泽发生光油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根据《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润肠、清胃、解毒、杀菌。

据中医论述,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消化吸收率达99%以上,特别是对产妇后复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是油中之王。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苦荆茶

团风苦荆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苦荆茶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苦荆茶因其味苦而树形又形似荆刺得名,具有提神醒脑、清火明目、消肿利尿、降压消食等功能,对于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有明显效果。

苦荆茶因其味苦而树形又形似荆刺得名,它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其中包括硒和锗两种抗癌微量元素。具有提神醒脑、清火明目、消肿利尿、降压消食等功能,对于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有明显效果。1977年,经湖北省植物研究所验证,苦荆茶系“猫儿刺树”变种。这种茶树高者3米,矮者1米多,分枝部位很低,主枝不明,全株呈塔形,叶片宽大深绿,有蜡质层,多角形的叶缘上生有3-4对小刺。苦荆茶的制作与一般茶叶相同,汤味苦,但饮之先苦后甘,回味清新爽润,同时极耐冲泡,一两片叶即可总冲泡一天,三天后仍有苦味。

苦荆茶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团风县境内。400多年前,李时珍在大别山脉南麓的大崎山发现一味有趣的药茶,味道极苦,而山民们用它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却"茶到病除",《本草纲目》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微苦、凉、无毒,浸酒、补腰脚令健,叶皮同用"。这味药茶就是团风苦荆茶,是一种稀有名贵的植物品种。

1999年-2004年,团风县政府曾对苦荆茶的产业发展狠下工夫,在政府的扶持下形成了以贾庙乡泉华山村、杜皮烈士陵园为中心的苦荆茶园基地,总种植面积近2000亩,注册了"大崎"牌苦荆茶商标,并成立了"团风县苦荆茶协会",团风县科技局曾与多家科研机构、院校、企业联合对苦荆茶进行研究和开发。但苦荆茶开发热在2004年后突然开始"退烧",如今团风县境内苦荆茶的种植面积已退缩到不足550亩,且种植规模仍在不断缩小。

湖北省团风县贾庙乡、杜皮乡共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团风县人民政府关于恳请界定团风苦荆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团风政文〔2013〕49号

团风县地方标准:DB421121/T010-2008《团风苦荆茶种植技术规程》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溢流河鱼面

鱼面,俗称捶鱼,因其清新爽口,味道鲜美,成为人们喜爱的鱼制品。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湖区渔民就能从事鱼面生产,尤以淋山河、徐家楼、团风等地出产的鱼面较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县水产部门曾组织生产,由商业部门收购,销往武汉、黄石等地。1996年后,境内团风镇、溢流河、总路咀等地生产的鱼面,不仅满足县内人民的消费需求,还销往外地。鱼面生产以个体作坊为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