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扶风县的土特产两百字 宝鸡市扶风县有哪些特色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扶风县的土特产两百字 宝鸡市扶风县有哪些特色水果更新时间:2022-06-22 03:42:30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射干

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鸢尾苷、鸢尾苷黄酮。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的药用价值,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团风县贾庙、杜皮,但店三乡镇。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78号文件,经审查合格,批准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我县依托“团风射干”纳入国家地理产品保护目录的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典型示范、大户带动,建成了以但店、杜皮、贾庙3个乡镇为中心的连片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0多亩。

团风县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团风射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主要分布在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为了促进团风射干产业健康发展,引导药农规范种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质监局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大户,通过大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二.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团风荸荠

团风荸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对其作了准确文字记录。

长期以来,在黄冈至今流传着“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团风的荸荠、红安的苕”的名优土俗语,还保留初春时节用荸荠、甘蔗和茅草根煎水预防脑膜炎和感冒的习俗。

荸荠在团风方言中为“勃脐(音:bo qi)”,源于明朝的《救荒本草》。顾名思义,它是荒年的救命食物。解放前,团风荸荠的种植以农家小田分散种植方式为主,市场流通极少。解放后,人们对荸荠的食用性、药用性和特色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大田栽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团风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团风荸荠高产、优质的途径。通过不懈地努力,团风荸荠唱响了团风的特色,已分别于2000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鄂荠1号” 、2008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团风荸荠”于2011年4月14日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全省至今唯一的荸荠认定品种、第一个对荸荠实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第一个荸荠省级地方标准。

团风荸荠生产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1.71万亩,总产达到2.975万吨,产值3868万元,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74万亩,总产达到3.062万吨,产值6064万元,全县10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发展荸荠生产,种植面积逐步趋向“三个集中”,即向主产区集中、向国(省)道沿线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并形成了以方高坪镇为核心、以团风、淋山河、回龙、马庙、上巴河、总路咀等乡镇为辐射圈的荸荠种植连片区域,基本形成了以318国道沿线乡镇、柳界公路沿线乡镇、团方公路沿线的荸荠种植带;全县现有23个农民经纪人从事荸荠销售经营,并创办了荸荠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销售市场;每年鲜荠上市时节,省内及周边省市客商云集于此,还有台湾、广东、福建客户前来,以致在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三个乡镇318国道沿线,停车购买团风荸荠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市场行情一路看好。特别是2010年种植的荸荠,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全县荸荠平均售价接近2.00元∕公斤,最高价卖到8.00元∕公斤。荸荠产业已成为团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团风荸荠球茎皮薄、色泽鲜艳呈棕红色、扁园形,肉白、甜脆、少渣,脐部平且开裂少。荸荠既可当水果鲜食,又可作蔬菜,做成美味佳肴,如拔丝荸荠、荸荠猪肚粥、荸荠红烧肉、荸荠肉丸汤、荸荠水饺等别有风味。荸荠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降血压。因此,荸荠具有清热化痰、消渴生津、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之功效,长期食用有排毒养颜功能。

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团风县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六.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休宁县 “杜”字虾米豆腐干

是休宁风味小吃。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洁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撕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九.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