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市莘县特产征文 关于山东聊城莘县美食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市莘县特产征文 关于山东聊城莘县美食作文更新时间:2022-06-14 01:59:37

一.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河店西郭泥塑

泥塑的种类很多,取材方便,可大可小。莘县河店西郭泥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店镇位于莘县城北10公里处,地处莘县、冠县、东昌府区三县交界。河店镇西郭泥塑源远流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河南民间艺人孟三逃荒到西郭村,靠捏制泥塑维持生计,后来全村百姓学会,此手艺代代传承下来。西郭泥塑用红土经渗水、脱坯、铺底、绘色制成。造型简练概括、大胆夸张,不刻意追求形体的逼真,多着意于情态传神,富有生动情趣和余味无穷的装饰效果。题材主要有拓制泥娃娃和苇哨小公鸡。西郭泥塑的人物形象受明清以来戏曲人物描绘方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泥娃娃主要是民间传说和戏剧中的人物:弥勒佛、送子观音、苏三起解、嫦娥奔月、武松打虎、卧冰求鲤、刘庸判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表现喜庆热烈的内容,象征平安吉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鲁西民间传统习俗。西郭的泥塑工艺品曾参展于山东省民间泥塑艺术展览会。人民画报1992年第4期整版版面刊载西郭泥塑的照片。

二.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莘县鲁西黄牛

莘县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地。此牛体大肥壮,出肉率高,既可使役,又可肉食。该牛体重一般在公斤左右,大者可达公斤,牛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牛皮板壮,毛短,平整,呈肉红色,是制革的上乘原料。本县产黄牛、牛肉、牛皮及成品革多用于出口,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

三.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南湖银鱼

南湖银鱼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南漪湖的。南湖银鱼晶莹透明,肉细骨软,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可以膳食、炒食或烧汤。以烧汤为上乘,味鲜而不腥,汤浓而不浊,肉肥而不腻,为淡鱼中的珍品。

南漪湖是位于安徽宣州和郎溪交界处的天然湖泊,又名“南湖”,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是皖南第一大湖泊,为古丹阳湖的一部分。南漪湖的鱼、虾、蟹、鸟、雁等水产野禽资源极其丰富,尤以出产银鱼、螃蟹享誉海内外。并被国家列为河蟹出口基地。自古南湖有“日产斗金,夜生斗银”的美誉。

南漪湖银鱼鱼体细长、光滑、透明,其肉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可谓鱼中之珍品。章孺觉专咏南漪湖银鱼的词中描述:“锦浪银鱼二寸纤,柳阴缯歇午风炎。明朝解网城中市,但换帛刀不换缣。”

南湖银鱼,每年7月上旬开捕,年产量10-25万公斤。大宗产品均加工成干货,有“油条”和“汛条”两种,以“油条”为佳,畅销国内外市场。

四.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油桃

冠县油桃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油桃,学名桃驳李(拉丁学名: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油桃(英文:Nectarine)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油桃源于我国,在亚洲及北美洲皆有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野生的油桃,当地称为"李光桃",它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跟普通桃基本一样。“桃驳李”被认为是一种把桃树嫁接至同属的李树后所结的果子,又或者是桃和李的杂交种,“所以”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但味道和口感都跟桃子相似。

五.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软面檊成长片抹葱油泥、花椒再檊压,里面包肉馅,擀成长条饼,在猪板油鏊锅上烙黄此时饼已鼓。之后可将鸡蛋打入小杯中家椒盐和匀灌入饼中继续煎烙,直至鸡蛋熟透。皮酥里嫩,内外有油,馅鲜饼香,色泽金黄。

六.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炖鸽

炖鸽

泾县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不仅风景著名,其山珍野味也令人垂涎。炖鸽这道名成菜。山药滋阴补肾,鸽肉强身健体,被当地百姓视为滋补延年的佳品。此菜汤清味鲜,鸽肉酥烂,山药软糯,是徽菜中的传统名肴。

七.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范怀梦烧鸽

“范怀梦烧鸽”品牌创始人范怀梦,山东省莘县燕店镇人,少年时以流浪乞讨为生。稍长,先后到过北京、济南、邯郸等大中城市,进过聚丰德、燕喜堂等老字号饭店,遂对厨师职业产生浓厚兴趣。他利用在饭店干杂活的机会观察厨师操作,经十年努力,渐对各大菜系许多经典名菜的做法烂熟于心。

1979年,范怀梦回乡创业。他以范县颜村铺贡品烧鸡的制作工艺为蓝本,试做烧鸽,一举成功,“范怀梦烧鸽”由此声名鹊起,享誉四方。其产品走传统调料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之路,精细加工,风味独特,外酥里嫩,香而不腻,食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在奥运美食中国超厨总决赛暨第四届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中,“范怀梦烧鸽”传人范继乾被评为“百强超厨”,其菜品进入前六强,这是范怀梦及其产品继“中华鸽王”“中华烹调名师”“山东名小吃”“全国旅游博览会金奖”等一系列称号之后所获得的又一殊荣。

美食类型:鲁菜

美食推荐:范怀梦烧鸽店

信息来源: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千张袄

【千张袄】千张袄是临清的传统名牌产品,它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临清的皮毛业就很兴旺。仅天桥以北(主要是回民居住区),就有皮

毛作坊百余家。早先皮毛工人将裁制皮袄的边角余料按颜色和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拿到皮货

市场上去卖。后来人们又按照皮毛的颜色搭配剪裁成皮袄,这就是最初的“千张袄”。由于它价廉物

美,很快就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畅销货。千张袄由此成为独具特色的皮毛产品。千张袄的花色品种和规

格款式多种多样,按其色泽可分为白色、黑色和花色,根据毛的长短可分为大毛、平毛、小毛等品种,

其规格式样有中式男女皮袄,还有大小干衣,中、西式背心。千张袄手感柔软、轻便、保温性好,与

整皮滩羊皮袄有同样的御寒能力,毛皮色泽与整皮滩羊皮袄亦很难分辨,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整皮。

如整皮厚薄不匀,容易粘结成毡,而千张袄则可根据皮色任意搭配,使其厚薄均匀,毛花横竖颠倒总

向下垂,久穿也不成毡。

千张袄的生产开始是一家一户经营,后来逐渐有了“千张袄”作坊。解放后陆续组织起临清皮毛

厂、福利皮毛厂、回民皮毛厂、毛毡厂等,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销往上海、北京、天津、

湖南、湖北等9省市。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烧卖

烧卖是聊城临清的传统名吃,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烧卖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聊城各大小餐馆均可品尝,通常10元左右一屉。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哈达

【临清哈达】 哈达,是一种幅面不同、图案各异、长短不一的带状丝织品。是藏族和部分蒙古

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表示敬意和祝贺的物品。哈达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另

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临清哈达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远销尼泊尔、阿富汗、印度、蒙

古及我国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北京西打磨场就有临清开设的哈达庄。

西藏自治区成立周年庆祝大会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专人到临清定做哈达。

临清哈达历史悠久。临清曾有这样的传说,清乾隆皇帝登基时,0七世为大清献哈达数头。为

回敬0七世,乾隆下令临清织哈达,并织上“大清国”字样。因为当时技术所限,只织了“大清”

二字。据说,临清最早织哈达的是西门里一个人称“关二爷”的人,他装成哑巴到苏州姚家作坊学艺

10年,老板看他老实肯干,才将织哈达的技术教给他。后他又二下江南,专学织哈达上佛像眼睛的技

术,从此临清哈达业逐渐发展起来。据1934年《临清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哈达织造业最为发达,全

境机户(织造哈达的生产户,每户约有织机一二台)700余家,浆坊七八处,收庄(收购哈达的丝绸

店)10余家,织工5000人。当时人称临清丝织行日进斗金,一台织机可顶一顷良田。

建国后,临清继续生产哈达,样品曾在“中苏友好展览馆”(现称北京展览馆)长期展出。生产

哈达的老艺人许殿祥参加了1957年“北京老艺人会议”,国家主席1接见了他。

目前,临清哈达品种已增加到23种。临清丝绸厂设有专门生产哈达的车间,年织哈达7000多头,

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地。1988年3月,工厂派人进京拜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一次定做哈达1.5万头。另外,临清工艺丝绸厂也生产哈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