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治特产烤馍片 烤馍片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治特产烤馍片 烤馍片图片更新时间:2022-06-14 01:15:06

一.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功臣长寿宴

"功臣长寿宴"原名"吉祥寿席",是上党地区的富户儿女们为长辈祝寿时颇有讲究的一套传统寿席,早在明末清初就流行于晋东南一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对寿席模式进行了改革,深受长辈与晚辈的喜欢。长治市委、市政府接待处为接待好南下的老干部回故里观光,在上级规定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吉祥寿席",设计了一套新派寿席宴,既简单大方还不失体面。

"功臣长寿"宴的场面很讲究,中堂挂"寿星图"或挂名人书写的"寿"字。中堂两侧挂贴对联,

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不屈不淫,一颗红心为革命

敢言敢恕,一身正气为黎民

主办单位致祝寿词,领导讲话,放轻音乐伴奏。开宴前桌上摆四寿水果,看台上"万寿无疆 "四字菜。席间大件,均带"寿"字,上一道菜报一道菜名,并说一句打油诗,主食以寿面、寿桃为主。最后结束还要吃佛寿瓜。

正餐八大件:

1、寿比南山(是将南瓜的皮面上雕刻出山水、松柏树、仙鹤、寿星、蟠桃等图案,再挖去瓤 、籽,填入煮熟的八宝饭,再上笼蒸10分钟即成。)

2、返老还童(是用老鳖和童子鸡同煮的一道菜,二则原料同是滋补品。菜名取老鳖的"老" 字和童子鸡的"童"字而得名。)

3、延年益寿(此菜选长山药、枣泥、樱桃等原料制成。山药又名玉延,樱桃的桃多带寿字, 故借题发挥,取名"延年益寿"。)

4、后福无量(此菜选用青鱼,青鱼也叫厚鱼,厚与后是谐音,常食青鱼无恙,故得名"后福无量"。)

5、长生不老(取肥肠和海参、青菜同炖的一道菜肴,肠与长是谐音,参与生是谐音,加之青菜的"青"字,得名"长生不老",永葆青春。)

6、长命百岁(此菜名是祝愿人们长寿的颂词,取肥肠和羊散丹做主料,借肠长偕字音,故得名"长命百岁"。)

7、和善长寿(此菜主要取漳河泥鳅也叫"鳝鱼",同熟猪肠共煮的一道菜,其意味着和睦善良则能活大岁数。鳝、善,肠、长是谐音,故定名"和善长寿"。)

8、福如东海(取冬瓜在外皮上雕刻上"福、禄、寿"的图画,挖去瓤籽,把海里游的,山上长的,空中飞的,陆地上跑的著名贵重原料和药材,做成一道滋补汤菜,倒入冬瓜内,再放入蒸笼里,蒸10分钟即成。)

正餐八大件上席时都要一一报菜名,并要加一句后接语。如:

寿比南山不老松, 革命功臣是英雄。

返老还童年年寿, 活到百岁没活够。

延年益寿活年轻, 上党面貌处处新。

后福无量大丰收, 革命传统不可丢。

长生不老精神振, 邪门歪道都敢碰。

长命百岁岁岁明, 一身正气为人民。

和善长寿步步高, 没白来世走一遭。

福如东海长流水, 功臣寿宴就是美。

二.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酥丝饼

酥丝饼

“半疙瘩”是襄垣县的一种名小吃,原名“酥丝饼”,色泽金黄,酥脆干香,食后余香,魅力无穷。它是取发酵面肥掺入干面粉加碱液揉匀扎透,制成椭圆形饼子胚,一切为二,放在鏊上用炭火烙烤而成的烧饼,因是半个饼子故称“半疙瘩”。

为什么叫“半疙瘩”呢?相传,王莽篡汉,汉室后裔刘秀举兵反莽。但在准备攻打一个叫宛城的地方,遭到王莽的大将甄邱赐率领的主力军阻击,一场鏖战,刘秀败退,单骑逃走,沿路讨饭逃到襄垣史北村躲避。一日,饥饿难忍的刘秀昏倒在地。小贩郭师傅见之可怜,就将刚出炉的“酥丝烧饼”,掰了半个递给刘秀吃。刘秀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净光,吃罢后跪在地上给郭师傅叩了个头,拜了三拜,并说:“我若有出头之日,定会重谢!”起身扬长而去。众人还以为他是饿昏了头脑,在说胡话。

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坐了皇座龙椅,每天山珍海味,总觉索然无味。一天突然想起落难时在襄垣史北村吃的那半个“酥丝烧饼”,于是派人把郭师傅请到京都款待。郭师傅便把“酥丝烧饼”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御膳房,刘秀吃着酥香可口的烧饼说:“味道差不多,怎么形状不一样?”郭师傅说:“当年我是将一个饼子掰了半个给你吃。”刘秀说:“半个烧饼救了我一条命,否则我哪有今天,我看你不如把它一切为二,称之‘半疙瘩’。”郭师傅回到家乡后,就把原来圆形的“酥丝烧饼”在做法上多了一道切的工序。为遵皇上的口谕,就将酥丝烧饼改叫“半疙瘩”,一直流传至今。

三.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沁县枣糕

【枣糕】枣糕,取软米面放入木盆,用温水搅拌成疙瘩碎粒状,将大红枣用清水洗干净,用温水泡软。将蒸锅置于旺火上,舀上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纱布,取软米粒撒上大约6厘米厚,待蒸汽腾起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满。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膜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大红枣“味甘、平,无毒”,有“润心肺、止咳、解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的作用。

四.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五.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山西饭食

山西饭食

团子和软米糕是山西省长治地区自古以来过春节必做的一种饭食。其中襄垣的团子、沁县的软米糕最有名气。它们由当地生产的一种优质软米的面粉,加上玉米面,与红豆、红枣合制而成。团子要把红豆、红枣做成的馅包在里面;软米糕则是一层糕面一层枣泥,上笼蒸熟,软、香、甜融为一体,香醇可口,乡村一般家户,过春节都要蒸上百个团子,作为正月里的主要饭食。

六.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白猪头肉

白猪头肉是长治地区群众喜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卤肉制品。据说,古时潞安府(长治市)东街香角巷孙家祖辈有人在外地学制腊肉和猪头肉的手艺。
[特点]:肉白质脆,片薄如纸,辛辣爽口。

七.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糖枣

糖枣

糖枣,山西的一种甜点。

原料配料:

面粉38.5千克,白糖22.5千克,糖饧27.5千克,香油21千克,碱面200克,桂花0.5千克(和面用面粉37千克,糖饧20千克,香油5千克,碱面200克)。

制作方法:

将面粉围成圆形池,把糖饧、香油、碱用开水冲开,加入拌匀,用走棰擀成1.3厘米厚的薄片,再用刀拉成1.3厘米宽的条。然后切成1.3厘米方圆的小块,入香油锅中火炸成黄红色即可。

另将白糖、糖饧、桂花少加水水锅熬成糖汁,然后把炸好的圆球滚入,倒在案上与过筛的白糖拌匀,上面发白即成。

八.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有机小米

武乡县有机小米按照有机种植标准选择晋谷21号、黑鲜1号优良品种,施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糖类,B族,维生素E,钙铁、磷、钾。小米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可以转变为血清素,有助于睡眠。小米含有易消化吸收的淀粉,可以帮助人体吸收收营养。小米还能降胃火,煮粥食用,对产后妇女或病后体虚,反胃、呕吐、口角生疮,滋阴养血等均有很好的功效。

九.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炒饼

山西省长治“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到晋、冀、鲁、豫各地。其特色是柔软利口、清香不腻,不仅是上党人民喜爱吃的美食,而且外地人来长子办事,也要品尝其风味以饱口福为乐趣。1974年,晋东南地区商业局饮食服务科已将“长子炒饼”纳入《烹调技术基本知识》,《长治日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中国食品报》、《烹调知识》杂志先后登载过其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1984年,在晋东南地区名产、名吃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1987年4月又被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服务食品技术研究中心收入《中国风味菜点集锦》一书。

十.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大凤丸

大凤丸产于古潞州的传统名药。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通经络、强肝肾、补虚养壮的功能。对于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以及妇女产前产后一般风症有特殊疗效。许多卧床多年的患者,服后药到病除。在华北、西北尤其是山区,享有很高声誉。处方始于明末清初,由“万镒堂”药号根据祖传秘方配制成药,霜蜡为丸。

当初炎帝在上党尝百草,不仅是发现了农业的种子,还发现了药材和发明了医药。聪慧的上党人民受炎帝的启迪,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研制成功了许多卓有疗效的中成药,潞城的大风丸即是其中之一。相传在明弘治年间,潞城合社村的郭泰恒一家染了一种腰腿疼的怪病,久治不愈,郭泰恒颇懂点医理,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明弘治三年研制成功了治疗腰腿疼的配方汤药,经服用疗效显著,取名"大风汤",至嘉靖年间正式投放市场。明末,后代郭忠镒老先生在汤药的基础上改汤剂为丸剂,首创"万镒堂"大风丸。大风丸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补虚养壮,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主治男女老幼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遍身肿痛,尤其用于妇女胎前产后一般风症及10年以上陈年老病,效果更佳。据现存"万镒堂"印票介绍:

本堂先祖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左瘫右痪、筋脉拘挛或聚或块、五劳七伤、鹤膝风症。男妇服此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

大风丸以黑木耳、杜仲、淮牛漆等多种名贵中草药配方,以黄酒炮制,烘干为粉,再以黄米起胎,醋炼为丸,"选料考究、宁无勿滥"。由于大风丸的神奇疗效,所以从明代起就一直作为郭家的祖传秘方和立身之本,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

建国后,"万镒堂"第11世传人郭金星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携带制药工具参加了合室村供销合作社,仍以"万镒堂"名义从事大风丸的生产,1956年加入县社。1957年,大风丸的生产归县供销社药材经理部经营,后改为药材公司经营。1983年改为潞城县中药厂经营。

随着生产的发展,大风丸的制作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器操作,质量相应提高。1965年,经山西省卫生厅药政字159号文批准,延续600余年的"万镒堂"老字号改为当地名山---卢医山商标。1979年至今,大风丸一直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卢医山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授予著名商标称号。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入《药品标准》一书,在中成药剂中列第10位。潞城中药厂在保持大风丸传统特色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以第12世传人郭五春为首的研新药、改剂型、创精品活动。1996年,大风丸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称号,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受到全国各地用户的好评,供不应求。2000年1月13日在中国第三届农产品南京展销会上,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推荐特产